人人都在说,谁说清了金融危机的真相?听郎咸平说:说清楚来龙去脉,道明白应对方略。
没有经过经济危机洗礼的民族,不可能是经济上成熟的民族;没有经过经济危机洗礼的企业家,不可能是成熟的企业家;没有经过经济危机洗礼的公民一,不可能是市场上成熟的公民。
我们友台播出一系列华尔街问题的节目,我看了以后只有摇头叹气的份。
序 你的未来不是梦?
第一讲 当美国遭遇危机
一、华尔街的贪婪
二、次级债惹的祸
三、美国政府救市背后的玄机
四、保尔森和伯南克能否力挽狂澜
五、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冲击还没有真正开始
第二讲 国际金融危机的本质
一、资本主义的灵魂
二、美国垃圾债券风波
三、次级债的链条
四、美国金融系统遭遇“三聚氰胺”
五、美国政府为何不救雷曼兄弟
六、工商链条时代
七、资本主义遭遇信心危机
八、全球社会主义化
九、大衰退会持续多久
十、大衰退前夕的投资策略
第三讲 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
一、泡沫的本质——制造业的回光返照
二、中国救市必须斩断工商链条
三、真正的冲击来自消费形态的改变
四、会做风险管理的公司才是好公司
第四讲 股神也逃不过金融危机
一、巴菲特亏损163亿美元
二、不要相信金融高科技
三、巴菲特能否战胜中国股市的市盈率
四、奥巴马和麦凯恩为何看好巴菲特
五、花211万美元与巴菲特共进午餐
六、罗杰斯是资本主义的代言人吗
七、问答
第五讲 全球金融危机中的中国经济
一、危机蔓延至实体经济
二、中国制造业的危机
三、三驾马车少了一驾
四、《劳动合同法》对制造业工人的冲击
五、偷工减料是无奈之举
六、股价、楼价还将持续下跌
七、政府工程拉动的GDP增长
八、中国的金融危机还没有开始
九、我们要保利润而不是保增长
第六讲 股市的信托责任
一、“信托责任”的诞生
二、股票市场的前身
三、现代股份制公司治理的基础
四、再融资——悬在A股市场头顶的利刃
五、假账风波导致世通公司破产
六、A股市场的“大小非”问题
第七讲 一百年前的中国股市
一、股票市场起源于白条
二、中国证券市场的三次崩盘
三、伟大的经济学家梁启超
四、郎咸平最佩服的男人
五、全世界第一个提出金融危机解决方案的人
第八讲 股市涨跌谁做主
一、中国经济过热吗
二、中国经济: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三、中国股改的兰大失误
四、中国的股价走势符合经济基本面
五、2007年股市飞涨的背后
第九讲 房地产商惹谁了
一、我们为什么痛恨房地产商
二、到底是民众仇富,还是地产商为富不仁
三、地产业的暴利来自哪里
四、不要迷信自由经济
五、打破资本短视的困境
六、问答
第十讲 谁狙击了越南
一、越南陷入金融危机
二、冲击来自于国际热钱
三、通货膨胀是新的国际阴谋吗
四、价格不再由供需决定
五、他们如何操纵石油和粮食
六、国际金融炒家改写了经济学理论
七、越南的危机源于国际化太快
八、问答
这本书就像一堂生动的“金融史”课,让我对过去几十年全球经济的起起伏伏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作者以宏大的历史视野,将一次次金融危机置于全球经济的大背景下进行审视,分析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演变。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不同国家和地区金融危机的对比分析,这让我看到了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经济体制下,金融危机的相似之处和独特之处。比如,书中关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分析,就让我对货币投机、汇率冲击以及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有了更直观的理解。作者在书中也探讨了金融危机对社会结构和政治格局的影响,这种跨学科的分析,使得这本书的视野更加开阔,内容也更加丰富。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学习金融知识,更是在学习一种“大历史观”,一种能够将个体命运置于宏观经济趋势中去理解的视角。这本书帮助我认识到,金融危机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全球经济体系不断演进和调整过程中的必然产物,而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巨大棋盘中的一部分。
评分这是一本能够“刷新认知”的金融读物。作者以其颠覆性的视角,挑战了许多我们习以为常的经济理论和市场逻辑。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对“金融创新”的双刃剑效应的分析。他揭示了,许多被宣传为“进步”的金融工具和产品,在某些情况下,反而成为了滋生风险的温床。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否定金融创新,而是强调了风险与收益并存的辩证关系,以及监管的必要性。这种批判性的思维方式,让我对金融世界的复杂性和多面性有了更深的理解。我还从书中了解到,一些看似“不可思议”的金融事件,背后往往有着深刻的经济和社会原因。作者的分析非常到位,他能够将抽象的经济概念与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巧妙地联系起来,使得读者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和接受。阅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在进行一场思想的“头脑风暴”,被不断地挑战和启发。
评分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关于金融危机,不如说是一本关于“人性”的深度剖析。作者深刻地揭示了在金融市场的潮起潮落中,人性的贪婪、恐惧、羊群效应等是如何被放大和利用的。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对“金融恐慌”的描述。他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当市场信心崩溃时,人们是如何在恐慌中做出非理性决策,从而加剧危机的蔓延。这种对人性的洞察,让我反思自己在面对不确定性时的反应,以及如何才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出理性的判断。我还从书中了解到,一些看似专业的金融术语背后,往往隐藏着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作者的分析非常到位,他能够将枯燥的金融理论与复杂的人性心理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仅增长了金融知识,更获得了对自身的深刻认识。
评分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本“金融危机自救指南”,充满了真知灼见。我一直觉得金融领域过于晦涩难懂,普通人很难涉足。但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接地气,他善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金融理论和现实案例相结合,让读者能够轻松理解。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 Minsky Moment ”的讲解,它形象地描绘了繁荣时期累积的风险,如何在一瞬间爆发,导致市场恐慌和崩溃。作者通过对历史上的几次金融危机的回顾,生动地展示了这种“Minsky Moment”是如何发生的,以及它对个人财富和社会经济带来的毁灭性打击。我之前对金融泡沫的形成机制一直感到模糊,但这本书的分析让我茅塞顿开。它解释了为什么在经济繁荣时期,大家往往容易过度乐观,盲目跟风,最终将资产价格推向非理性高点,而这种非理性的繁荣,最终必然会被打破。这本书不仅仅是讲述金融危机的可怕,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应对策略。作者在书中给出了很多实用的建议,比如如何建立多元化的资产配置,如何识别和规避金融风险,以及在危机发生时如何保护自己的资产。这些建议都非常具有操作性,让我感觉不再对金融危机感到束手无策,而是拥有了应对的勇气和方法。
评分第一次阅读时,我被书中对金融危机“看不见的手”的描绘深深吸引。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剖析了隐藏在金融市场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运作逻辑和利益博弈。他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分析危机的表象,而是深入挖掘了导致危机的深层根源,例如信贷扩张的边界、货币政策的局限性,以及监管的滞后性等等。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书中关于“过度金融化”的讨论。作者指出,当金融体系脱离实体经济,过度追求金融自身的扩张时,就如同在一张脆弱的纸上不断加码,最终难免会破裂。这种比喻非常贴切,让我深刻理解了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唇亡齿寒的关系。我还从书中了解到,一些看似微小的金融创新,在某些条件下,也可能成为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导火索。这种“蝴蝶效应”的描述,让我对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有了更深的敬畏。阅读过程中,我不断被作者的洞察力所折服,他总能抓住问题的本质,并将其清晰地呈现出来。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金融危机,更是一本关于洞察力、关于逻辑思维的书,它帮助我学会了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如何更理性地分析复杂的经济现象。
评分这是一本真正能点醒迷茫者的书籍,在阅读之前,我曾以为金融危机只是遥不可及的宏观经济事件,与我们普通人的生活相去甚远。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以极其生动形象的语言,将那些抽象复杂的金融概念,抽丝剥茧般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他并没有使用堆砌术语的方式,而是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深入浅出地剖析了金融危机的成因,以及它如何像一张无形的网,悄然笼罩住我们的生活。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对“流动性陷阱”的解释,原来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很多经济现象,比如存款越来越多但投资回报却不高,消费意愿不强,都与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者还详细阐述了金融衍生品的风险,以及它们在某些极端情况下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这种“蝴蝶效应”般的描述,让我对金融市场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敬畏。读完这本书,我仿佛获得了一副全新的眼镜,开始用一种更审慎、更理性的视角去审视我所处的经济环境,也开始更加关注自身的财务规划,意识到在不确定的未来面前,储备和风险意识是多么重要。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它能够激发读者独立思考,提升我们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
评分在我眼中,这本书是一本“金融预言家”的忠实记录。作者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分析能力,预测并解释了未来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资产泡沫”的章节,他详细阐述了不同类型资产泡沫的形成机制,以及破裂后可能带来的巨大冲击。他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当投机狂热退潮后,市场回归理性时的惨状,这种警示意味十足的描述,让我对潜在的金融风险保持了高度警惕。我还从书中了解到,一些看似难以置信的金融操作,在实际中却真实发生,并且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作者的分析严谨而富有逻辑,他用大量的证据和案例来支撑自己的观点,使得他的论述具有极强的说服力。阅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拥有了一双“透视眼”,能够看穿金融市场的迷雾,预见潜在的危险。这种能力,对于保护个人财富,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至关重要。
评分这是一本真正能够“武装头脑”的金融启蒙书。作者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将复杂的金融概念转化为易于理解的道理,为普通读者打开了金融世界的大门。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对“债务”的深入分析。他揭示了,当债务超出了合理的范围,就会成为悬在个人、企业甚至国家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作者用大量的案例,展示了债务危机如何一步步摧毁曾经繁荣的经济体,这种警示意味十足的描述,让我对量力而行,理性借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还从书中了解到,一些看似“诱人”的投资机会,背后可能隐藏着巨大的风险。作者的分析非常到位,他能够引导读者去思考,去质疑,去辨别,而不是盲目跟风。阅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获得了一份“投资指南”,能够更清晰地看到市场的本质,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评分坦白说,在翻开这本书之前,我对“金融危机”这个词汇,总带着一种宿命论的色彩,觉得它是周期性的、不可避免的,我们小老百姓只能被动接受。但这本书的出现,让我意识到,虽然危机的发生有其宏观规律,但我们并非全然无能为力。作者在书中详细探讨了不同类型的金融危机,从货币贬值到资产泡沫破裂,从债务危机到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他都一一进行了细致的剖析。让我尤为触动的是,他将金融危机与历史事件相结合,比如通过分析过去几次大的经济危机,揭示了当时社会和政治因素如何与金融体系相互作用,最终导致了灾难性的后果。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金融的书,更是一本关于人性、关于社会运作机制的书。作者在书中对贪婪、恐惧、盲目乐观等人类情感在金融市场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刻的洞察,这些洞察让我反思,原来我们很多时候的决策,并非完全基于理性,而是受到情绪的左右。读完之后,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过往的投资和消费习惯,思考自己是否也曾被这些情绪所裹挟,从而做出过不理智的判断。这本书给了我一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感觉,让我对金融世界的运作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更明白如何在这种复杂环境中保护自己。
评分这本书是一次“思维升级”的绝佳体验。作者以其独到的视角,挑战了许多关于金融和经济的传统观念,迫使读者重新审视我们所处的时代。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关于“全球化”与“金融危机”之间关系的论述。他揭示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一场局部的金融危机,有可能迅速蔓延,演变成全球性的灾难。作者的分析鞭辟入里,他用清晰的逻辑和丰富的案例,展示了这种“全球风险”是如何形成的,以及我们如何在这种复杂的世界环境中保护自己。我还从书中了解到,一些看似“遥远”的国际金融事件,其实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作者的引导,让我能够更宏观地看待问题,理解个体命运与时代潮流之间的联系。阅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视野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对世界经济的运行规律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更加意识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的重要性。
评分内容现实 值得观看
评分一下就读完了,收益匪浅啊。
评分满意满意满意满意满意
评分粗看了下,内容还可以,通俗,但没有大气的感觉。
评分只有郎咸平能说出这样的良心话了 ~ 一定要支持!
评分一、华尔街的贪婪
评分郎咸平的书都是好书.
评分快递垃圾,等了一礼拜
评分次贷之所以会引发金融危机,与的金融结构密切相关。人申请住房贷款时,首先要由中介机构出具收入证明,中介机构向银行证明借款人具有还贷能力,此后银行把钱贷给借款人。与中国不同的是,银行除了与借款人之间的关系之外,还在贷款给借款人的同时,通过房地美和房利美向社会机构与公众发行债券。这样,住房人的贷款就渗透到整个金融环节当中,如果贷款出现问题,其影响也就不仅限于银行与借款人之间。本次危机的另一个震源就是华尔街的投资银行,投资银行是与传统商业银行相对的概念,传统商业银行以存贷款为主要业务,而投资银行则服务于资本市场,同时不断尝试金融创新。华尔街几乎就是现代投资银行的代名词,这些投行不断扩大规模,在全球抢占制高点,深深切入现代经济的命脉当中。那么,站在这些投行背后的,到底是些什么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