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藏獒是我国培育的原始犬种,其威猛凶悍和忠于主人的秉性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藏獒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由甘肃农大崔泰保教授主编,内容包括:藏獒的生物学特性,藏獒的消化生理及其特征,藏獒的营养与标准化饲养,藏獒的四季管理及各生理阶段的饲养管理,藏獒疾病的预防与诊疗技术,繁殖疾病、传染病、普通病、寄生虫病的防治等。《藏獒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总结了作者多年的研究成果,内容实用,语言流畅,适合广大藏獒爱好者及饲养者阅读使用。
作者简介
崔泰保,教授,1944年生,山东省掖县人。现为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甘肃省政府参事,中国马业协会理事,《中国马业》杂志编委,甘肃省水产学会常务理事,甘肃省遗传学会、畜牧兽医学会会员。
1992年,崔泰保教授在国内率先开展有关藏獒品种资源保护和选育研究项目——《河曲藏獒种质特性及选育的研究》,建立了国内第一个“藏獒品种资源保护核心群”,形成了具有对藏獒品种资源保护、选育和利用功能的藏獒繁育体系,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崔泰保教授先后发表有《河曲藏獒鉴定标准》、《河曲藏獒生长发育的研究》、《河曲藏獒育种核心群选育的研究》、《河曲藏獒繁殖性能研究》、《河曲藏獒保种措施的探讨》等科研论文10余篇,出版《藏獒的选择和养殖》、《比较藏獒学》专著2部,并在国内首次提出了《藏獒品种等级综合鉴定标准》。从2004年开始,崔泰保教授又率先在国内开展《中国纯种藏獒系统选育》的研究,确立了崔泰保教授在国内对藏獒研究的权威地位,为我国的藏獒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作者联系电话:13893243209
内页插图
目录
概述
一、藏獒的类群
二、藏獒品种形成的自然与社会背景
三、藏獒产区的生态特征
四、藏獒的品种退化及应对措施
五、藏獒的科学饲养与培育
第一章 藏獒的生物学特性
第一节 藏獒的生理特点
一、大脑发达
二、嗅觉灵敏
三、听觉敏锐
四、视力较弱
五、味觉迟钝
六、触觉发达
七、汗腺不发达
八、呕吐现象
九、排泄
第二节 藏獒的适应性
一、藏獒对海拔的适应性
二、藏獒对气候的适应性
三、藏獒对环境变迁的适应性
四、藏獒对食料变化的适应性
五、藏獒对管理方式变化的适应性
六、藏獒的抗病力_
第二章 藏獒的消化生理及其特征
第一节 藏獒消化道的特点
一、藏獒牙齿的构造与特点
二、藏獒唾液分泌的特点
三、藏獒的胃液构成
四、藏獒肝脏的功能,
第二节 藏獒的食性
一、广食性
二、暴食性
三、护食性
四、其他采食特征
第三章 藏獒的营养与标准化饲养
第一节 藏獒的营养需要
一、水
二、蛋白质
三、碳水化合物
四、脂肪
五、矿物质
六、维生素
第二节 藏獒的饲料营养
一、藏獒的饲养标准
二、藏獒饲料的分类
三、藏獒饲料的加工调制
第三节 藏獒的日粮配制
一、藏獒的日粮标准
二、藏獒的日粮配制
第四章 藏獒的四季管理
第一节 犬舍的建筑与环境卫生
一、家庭养藏獒
二、规模化养藏獒
第二节 饲养藏獒的基本用具
一、犬笼
二、犬床
三、颈圈
四、牵引带
五、口笼
六、犬笼头
七、食具与饮水器
八、清洁洗刷用具
九、消毒用具
第三节 藏獒的日常管理
一、藏獒养殖场日常育种工作
二、建立记录和登记制度
三、日常管理工作
第四节 藏獒的四季管理
一、春季的饲养管理
二、夏季的饲养管理
三、秋季的饲养管理
四、冬季的饲养管理
第五节 疫病的预防措施
一、隔离
二、坚持消毒
三、加强卫生管理
四、定期驱虫
五、预防接种
第五章 藏獒种公犬的饲养管理
第一节 藏獒种公犬的培育要求
一、对藏獒种公犬的全面评价
二、对藏獒种公犬适应性的培育要求
三、对藏獒种公犬体质类型和气质品位的培育要求
第二节 藏獒种公犬的营养需要
一、休产期
二、配种期
第三节 藏獒种公犬的饲养管理
一、科学配制饲料
二、饲喂四定原则
三、保证足量的运动,
四、每日刷拭
五、建立科学规范的作息制度
六、科学配种利用
第六章 藏獒母犬的饲养管理
第一节 藏獒母犬休情期的饲养管理
一、藏獒母犬的休情期
二、加强休情期母犬饲养管理的必要性
三、休情期母犬的饲养管理
四、休情期母犬的繁殖准备
第二节 藏獒母犬妊娠期饲养管理
一、藏獒胚胎发育阶段的划分
二、妊娠母犬的营养要求与营养标准
三、妊娠母犬的饲养管理
第三节 藏獒母犬哺乳期的饲养管理
一、哺乳母犬的生理特点
二、哺乳母犬的饲养管理
第七章 藏獒幼犬的饲养管理和培育
第一节 藏獒新生仔犬的哺育
一、藏獒新生仔犬的生理特点
二、藏獒母犬的分娩条件
三、藏獒新生仔犬的培育
第二节 藏獒断奶幼犬的饲养管理
……
第八章 藏獒育成犬的饲养管理
第九章 藏獒常见疾病的预防与诊疗技术
第十章 藏獒繁殖疾病的预防
第十一章 藏獒常见病的防治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二)搞好饲料与饮水卫生
仔犬的饲料必须新鲜,现配现喂,严禁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开始喂仔犬的饲料不宜过硬,切忌过早给仔犬喂谷粒、骨头等坚硬的饲料。要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特别是夏季要注意水质,不能让仔犬喝污水、剩水。
三、断奶幼犬的管理
事实上,对藏獒幼犬的日常管理,在仔犬出生时即已开始,对新生仔犬的护理,如擦洗、断脐、固定乳头,保温防冻,补乳补饲,适时预防接种等。但为了培育体质强健、发育充分的藏獒,更应十分重视对断奶幼犬的日常管理。
(一)分群饲养
仔犬生长到一定阶段后,犬舍变得拥挤,必须分群饲养。可按性别、体格大小、采食情况及体质强弱进行搭配,根据犬舍面积决定群的大小。
(二)犬舍及食具卫生
应于每日早、晚各清扫犬舍1次,其他时间应随时清除粪便,并定期进行冲洗与消毒。要保持舍内干燥、通风,经常更换被仔犬弄脏弄湿的垫草。应训练仔犬在指定地点排泄的良好习惯。要经常清洗消毒食盆及饮水器具。
(三)犬体清洁卫生
经常擦拭仔犬身体,以保持犬体清洁。擦拭也有利于促进仔犬皮肤血液循环,利于促进仔犬消化器官的活动和身心健康。选择风和日丽的时间,准备一盆消毒温水(最好是来苏儿或1%高锰酸钾液),先将圈舍地面墙壁泼洒1遍,使圈舍内的气味统一,然后将一毛巾在消毒液(水温25℃左右)中浸泡后,逐只擦拭仔犬,擦拭按照由前向后、由上向下、先顺毛后逆毛的次序进行。擦拭后,即刻用干毛巾将仔犬体擦于,放回圈舍,再擦拭下一只。操作中动作要轻,可由2人配合进行。
前言/序言
近年来我国藏獒养殖方兴未艾,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新兴产业,在我国中原、江浙、两广和北方诸省区均有饲养。此中令人喜忧参半。
一方面,过去鲜为人知的藏獒走出了草原,以其固有的品质、性能得到了认可和重视,并为人类创造新的财富,体现了藏獒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固有的价值和地位。但另一方面,由于藏獒养殖具有很大的盲目性,缺乏科学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技术,藏獒在我国内地环境条件下的表现是退行性的。
目前国内两千多家藏獒养殖场,年产藏獒幼犬超过l0万余只,但都缺乏明确的繁育目标,一味地追随市场炒作而盲目发展,只追求“纯种藏獒要三吊”、“长毛的是藏獒”、“凹面藏獒”、“纯种藏獒体高85厘米”等主观标准,完全忽视了藏獒的生物学特性和几千年在原产地自然与社会条件下所形成的品种性能是具有适应的性质、是可以遗传的、是不会短期能改变的。
如果要预测藏獒养殖作为一种产业,其今后市场前景如何,必然是以系统选育为基础的、以全面评价藏獒体型外貌、体质类型、气质品位乃至社会鉴赏为一体的市场。研究藏獒的适应性,研究藏獒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在不同阶段对营养和环境的要求,并据此采取科学严谨的饲养管理技术,实现对藏獒的科学培育。
稀世珍禽:孔雀繁育与疾病防控实战指南 书籍简介 本书并非关于犬科动物的饲养管理,而是深入探讨一种集美丽、神秘与经济价值于一身的鸟类——孔雀的专业技术手册。本书以“稀世珍禽:孔雀繁育与疾病防控实战指南”为名,旨在为现代孔雀养殖业者、专业畜牧技术人员以及孔雀爱好者提供一套全面、详实且极具操作性的知识体系。全书内容紧密围绕孔雀的生物学特性、科学化繁育流程、营养调控以及常见病害的诊断与防治展开,旨在最大程度提高孔雀的成活率、繁殖效率和观赏价值。 --- 第一章:孔雀的生物学基础与品种特性解析 本章首先对孔雀(包括蓝孔雀、绿孔雀及印度白孔雀等主要观赏及商品品种)的起源、分类学地位进行界定。详细阐述孔雀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特别是其独特的繁殖周期和行为模式。 1.1 孔雀的分类与遗传学基础: 区分蓝孔雀(Pavo cristatus)与绿孔雀(Pavo muticus)在基因型、羽色、对环境耐受性上的显著差异。探讨家养环境下的羽色突变(如白孔雀、花孔雀)的遗传规律及其选育要点。 1.2 生理特征与环境适应性: 重点分析孔雀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特点,尤其关注其对高温、低温及湿度的生理反应阈值。阐述光照周期对其性成熟和换羽的影响机制,为后续的笼舍设计和环境控制打下理论基础。 1.3 行为学与社会结构: 探讨野生及半散养状态下孔雀的集群行为、求偶展示(开屏机制)、领域性及应激反应。这对设计合理的饲养密度和减少啄羽等恶癖至关重要。 --- 第二章:科学化繁育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本章是本书的核心技术板块,详细指导如何从基础种源选择到雏鸟培育的完整流程,确保遗传质量和繁殖效率。 2.1 种群选择与优化: 阐述如何评估种孔雀的年龄、体况评分(BCS)以及遗传背景,建立高效的“黄金种群”。讨论近亲系数的计算及其对后代活力的影响。 2.2 孵化技术与管理: 详细介绍人工孵化器(蛋箱)的选择、温湿度曲线的精确控制(尤其关注湿度梯度变化)。重点解析种蛋的消毒程序(如过氧乙酸熏蒸法)及孵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胚胎发育异常及其矫正方法。 2.3 雏孔雀的早期护理: 涵盖人工育雏阶段的保温技术(热源选择、温控标准)、湿度管理以及开食配方的定制。着重讲解孔雀雏在“开眼期”和“绒毛期”的营养需求变化,以及如何通过环境诱导促进其早期活动和采食。 2.4 青年孔雀的生长管理: 划分青年期的不同阶段(如3月龄至性成熟前),制定分群、放养的策略。探讨圈养条件下如何通过限制运动或调整光照来延迟过早性成熟,以保证骨骼和肌肉的充分发育。 --- 第三章:精准营养调控与饲料配方设计 孔雀对营养素的精确要求与家禽存在差异,本章提供基于科学数据的饲料配方设计方案。 3.1 营养素的生理功能与需求量: 分阶段列出成年、繁殖期、育成期孔雀对粗蛋白、代谢能(ME)、必需氨基酸(特别是赖氨酸和蛋氨酸)、矿物质(钙磷比)的具体推荐值。 3.2 饲料原料的选择与毒性排查: 指导养殖户如何甄别和应用玉米、豆粕、麸皮等常见原料,同时警示特定植物种子、饲料添加剂或霉变原料对孔雀消化道的毒性风险。 3.3 特殊时期的营养干预: 探讨在换羽期如何通过提高硫氨基酸和维生素的水平来促进羽毛的快速再生。详细解析种孔雀在繁殖高峰期的营养强化策略,例如使用有机矿物质和维生素E/硒补充剂。 3.4 饮水卫生与微量元素: 强调饮水质量对肠道健康的重要性,并介绍电解质平衡在应激管理中的应用。 --- 第四章:孔雀常见疾病的诊断、预防与治疗 本章是疾病防控的核心,涵盖了从细菌、病毒到寄生虫的全面防治体系,强调“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 4.1 细菌性疾病的防控: 重点剖析鸡白痢沙门氏菌、支原体感染(呼吸道症状)以及由环境恶劣导致的慢性呼吸道疾病(CRD)的临床识别。提供针对性的抗生素敏感性测试指导和预防性免疫程序。 4.2 病毒性疫病识别与阻断: 详细描述禽腺病毒感染(如孔雀腺病毒病,导致肠炎和肝损伤)的症状特征、病理变化及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介绍目前可行的疫苗接种时机和程序(如针对特定区域高发病毒的灭活疫苗)。 4.3 寄生虫与原虫防治: 深入讲解球虫病(尤其对雏鸟的致命性)的鉴别诊断、使用新型抗球虫药的轮换方案。同时,阐述体内外寄生虫(如绦虫、螨虫)的防治策略,强调定期药浴和环境消毒的重要性。 4.4 营养代谢性疾病与中毒: 分析维生素A、D、E缺乏症导致的骨骼和神经系统症状。详细列举常见的中毒物质(如重金属、有机磷残留)的预防及紧急处理措施。 4.5 兽医诊断技术应用: 简要介绍常见病原的快速诊断方法(如ELISA、PCR初筛),指导养殖者如何正确采集病理样本以送检。 --- 第五章:环境控制与生物安全体系构建 本章聚焦于如何通过优化的物理环境和严格的管理制度,构筑孔雀养殖的“铜墙铁壁”。 5.1 笼舍与场地设计: 推荐不同饲养模式(室内高密度、半散养)下的棚舍结构要求,包括通风换气量的计算、地面材料的选择(防潮、易清洗)以及运动场的比例分配。强调防捕食动物(如鼬、猛禽)的措施。 5.2 卫生消毒程序标准化: 建立日消毒、周消毒、月消毒的循环制度。推荐高效、低残留的消毒剂类型及其在不同场景下的使用浓度(如甲醛熏蒸、戊二醛喷洒)。 5.3 隔离与引种管理: 制定新引入种孔雀的隔离观察方案(不少于30天),包括疫苗接种记录的核查、粪便样本的初筛流程,确保“零输入风险”。 5.4 废弃物处理与可持续发展: 讨论如何安全有效地处理病死禽尸体、粪便及受污染的垫料,符合环保法规,避免二次污染。 --- 附录 常用兽药剂量速查表(按孔雀体重折算) 孔雀繁殖性能统计参考表 常见孔雀羽色变异图谱与遗传说明 本书力求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实用的操作指南,助力专业人士将孔雀养殖提升至精细化、标准化管理的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