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B/T 714-2015 桥梁用结构钢 | |
| 【标准编号】 | GB/T 714-2015 |
| 【标准名称】 | 桥梁用结构钢 |
| 【英文名称】 | Structural steel for bridge |
| 【出版单位】 | 中国标准出版社 |
| 【中标分类】 | > > |
| 【ICS分类】 | 77.140.50 |
| 【代替标准】 | |
| 【发布部门】 |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 【归口单位】 | 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 【起草单位】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天津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新余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南阳汉冶特钢有限公司、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等 |
| 【计划编号】 | 20120799-T-605 |
| 【发布日期】 | 2015年9月11日 |
| 【实施日期】 | 2016年6月1日 |
| 【出版日期】 | 2015年9月 |
| 【标准定价】 | 21.00 元 |
本标准规定了桥梁用结构钢的术语和定义、牌号表示方法、订货内容、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
本标准适用于厚度不大于150mm的桥梁用结构钢板、厚度不大于25.4mm的桥梁用结构钢带及剪切钢板,以及厚度不大于40mm的桥梁用结构型钢。
这套书简直是我最近技术路上的“及时雨”!我一直对结构钢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特别感兴趣,尤其是像GB/T 714-2015这种国家标准,感觉里面蕴含着最权威、最前沿的技术指南。我特别想了解在不同气候条件下,桥梁结构钢的选用原则,以及各种新型钢材在承受不同类型荷载(比如动态载荷、疲劳载荷)时的性能表现。书里有没有提到钢材在极端温度下的延展性变化?还有,关于钢材的焊接性能,比如不同焊材与基材的匹配度,以及焊接工艺对钢材性能的影响,这部分内容也是我非常关注的。我希望能深入学习到如何根据桥梁的设计要求、使用寿命以及经济性来选择最合适的钢材牌号,同时也要考虑其防腐蚀、抗震等方面的特殊需求。总而言之,我期待这本手册能为我提供一套系统性的、可操作的知识体系,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桥梁结构钢的相关技术。
评分我最近在进行一项桥梁改造项目,需要对现有结构钢材的性能进行评估,GB/T 714-2015这本规范对我来说至关重要。我非常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旧有桥梁结构钢材的判定方法和技术要求。比如,如何根据现有的材料信息和外观特征,判断其是否符合GB/T 714-2015标准的要求?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现场检测和实验室分析的参考方法,以验证钢材的机械性能和化学成分?我尤其关心的是,如果评估结果显示部分钢材存在性能下降的情况,那么在进行加固或更换时,应该如何选择替代材料,并且新的材料与原有结构如何进行有效的连接和协同工作?这本书能否提供一些关于钢材疲劳寿命预测以及抗裂性的评估指导,这对保障桥梁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评分作为一名桥梁工程的材料供应商,我迫切希望通过GB/T 714-2015这本标准,更深入地理解客户(桥梁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的需求。我想知道,书中对不同牌号桥梁用结构钢的生产工艺、质量控制以及检验要求有哪些明确规定。这有助于我优化我们的生产流程,确保提供符合标准的产品。另外,书中关于钢材的表面处理、涂层以及防腐性能的论述,对我开发和推广高性能防腐钢材非常有价值。我希望了解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如海洋、工业区、山区),对钢材的防腐蚀等级有哪些具体要求。同时,书中对于钢材力学性能的保证值,以及在极端环境下(如低温、高温)的性能表现,也能帮助我更精准地定位和推荐适合客户项目的产品。
评分我是一名桥梁设计初学者,对GB/T 714-2015桥梁用结构钢这本标准充满了好奇。听说这本书涉及了桥梁结构钢的很多细节,我特别想知道在设计中,如何判断和选择不同强度等级的钢材,以及它们在承载能力、塑性变形以及断裂韧性方面的差异。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各种牌号钢材的力学性能指标,比如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等,并且这些指标与实际工程应用有哪些关联?我还在想,对于一些特殊部位的钢材选用,比如桥梁的连接部位、梁体关键受力区域,有没有更细致的指导?另外,关于钢材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老化、腐蚀问题,这本书是否有相关的防护措施和材料选择建议?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为我的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避免出现一些低级错误,并逐步培养出对结构钢的专业判断能力。
评分我是一位桥梁工程的研究生,正在撰写关于新型高强度桥梁结构钢的论文。GB/T 714-2015《桥梁用结构钢》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了解当前国家标准对这类材料的要求和限制的关键。我特别希望能从中找到关于高强度钢材在桥梁应用方面的现有规定,比如其强度等级、韧性指标以及焊接性能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书中是否会提及对新型高强度钢材的试验方法和评估标准,以及这些标准是如何与国际接轨的?我还在关注,在采用高强度钢材时,如何控制其在焊接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和变形,以及如何保证连接部位的可靠性?此外,书中关于钢材的疲劳性能和抗裂性能的论述,对于我研究新型钢材的应用前景非常有启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