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可以说是颠覆了我对传统工具书的刻板印象。以往的辞典总是给人一种生硬、枯燥的感觉,但这本书的编排思路明显融入了教学的理念。它不是简单地罗列术语,而是将复杂的概念通过清晰的层级结构展示出来,让你在查阅特定词汇的同时,还能理解其在整个古琴体系中的位置和关联。我尤其欣赏它在术语解释上的详略得当,对于一些核心的指法或乐理概念,它会用更长的篇幅进行深入浅出的阐述,并且辅以恰当的英文对应,确保了跨文化交流的准确性。对于像“上、下、进、退”这类看似简单实则蕴含深厚功法的词条,它的解释就显得尤为精辟,让人有茅塞顿开之感。这本书的逻辑结构非常顺畅,即便是没有扎实基础的爱好者,也能顺着索引和条目间的相互引用,构建起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网络,这一点对自学者来说简直是福音。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质感非常好。我特别喜欢那种古典又不失现代感的排版风格,每一个汉字和英文单词都排列得井井有条,即便是初次接触古琴的人也能迅速找到重点。封面选用的那种深沉的墨绿色,搭配烫金的“古琴艺术”四个字,一下子就把人带入了那种宁静致远的古典氛围中。内页纸张的选用也十分考究,光滑而富有韧性,即便是经常翻阅也不会轻易磨损,这点对于经常查阅工具书的读者来说太重要了。而且,这本书的开本设计非常合理,无论是放在书架上还是随身携带都不占地方,方便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查阅。那种纸张散发出来的淡淡油墨香,每次翻开都能感受到制作者的匠心独运。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体现了出版方对传统文化应有的尊重和保护。光是看着它放在书桌上,就觉得心绪都能跟着沉静下来,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了心理铺垫。
评分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音乐抱有浓厚兴趣的学习者,我发现这本书在词汇的覆盖面上展现出了极大的包容性和专业性。它收录的不仅仅是基础的琴曲名称或者乐器部件名称,更深入到了那些在演奏实践中极其重要的、但鲜少被系统整理的行语和口诀。比如,一些关于特定音色要求或者处理特定段落的“窍门”,通常只在师徒口传心授中流传,这本书居然能将其系统化地纳入词条,并且提供精准的英文翻译,这无疑极大地拓宽了国际琴界对这一领域的理解深度。我查阅了几个关于“徽位”和“散音”处理的词条,发现其专业术语的对应性做得非常到位,避免了许多因直译而产生的歧义。这表明编撰团队具备深厚的古琴造诣,而非仅仅停留在文献整理的层面,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专业不失温度。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设计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每一次翻页都像是在进行一次流畅的视觉导览。它巧妙地运用了字体大小、粗细以及留白空间来引导读者的注意力,使得在进行高强度的信息检索时,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特别是那些涉及到复杂指法名称的部分,作者使用了非常巧妙的图标或者小注脚来提示其在五线谱或减字谱中的位置关系,这对于习惯了视觉辅助学习的现代读者来说,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而且,全书的字号选择非常适中,即使是在光线不佳的环境下阅读,也不需要费力去辨认那些精细的字符。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体现了出版者对于阅读体验的重视程度,让人在学习枯燥的术语时,也能享受到一种近乎于冥想般的平静与愉悦,非常难得。
评分我必须强调这本书在实用性上的巨大价值,它有效地弥补了当前市场上相关双语工具书的空白。以前我为了弄懂一个古琴术语的精确英文表达,常常需要在好几本不同的资料间交叉比对,耗时耗力,而且往往难以获得权威的定论。这本书的出现,犹如搭建了一座坚实的桥梁,让那些致力于向国际推广古琴艺术的演奏家和学者有了一个可靠的“官方”参考标准。我尝试用它来核对几篇我正在准备的英文讲稿中的专业术语,发现其准确性和权威性毋庸置疑,大大提升了我工作的高效性。它不单单是为初学者准备的入门辞典,更是为所有希望进行深度学术交流和国际演出的专业人士提供了一个不可或缺的基石,其实用价值和学术贡献是无法用几句话完全概括的。
评分4作者简介编辑
评分蔡良玉,曾用名DorothyLiang-yuTs'ai(Cai),1940年出生,福建晋江县人,汉族。1946-1950年随父母在美国定居,1950年回国。1966,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理论系。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
评分蔡良玉,曾用名DorothyLiang-yuTs'ai(Cai),1940年出生,福建晋江县人,汉族。1946-1950年随父母在美国定居,1950年回国。1966,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理论系。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
评分作者简介:
评分毕竟是中国人写的英文,中式英文~所以Chinese的懂,老外地难懂~
评分毕竟是中国人写的英文,中式英文~所以Chinese的懂,老外地难懂~
评分蔡良玉:曾用名DorothyLiang-yuTs'ai(Cai),1940年出生,福建晋江县人,汉族。1946-1950年随父母在美国定居,1950年回国。1966,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理论系。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西方音乐史、美国音乐研究。1982年赴美自费进修,1991年应美国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邀请,赴美考察研究,1952年被评为文化部优秀专家,享受国家特殊津贴。1996年至2002年多次受文化部和中国艺术研究院及音乐研究所委派,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遗产的工作会议。著有《扼住命运咽喉的人——介绍贝多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欧美革命历史歌曲选释(1525-1945)》(与钱仁康、仲仁合编,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美国专业音乐发展简史》(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2004修订版)、《美国音乐文论集》(与王晡合编,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西方音乐文化》(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交汇的视野:蔡良玉音乐学研究文集》(山东文艺出版社,2002)《世界艺术史·音乐卷》(与梁茂春合著,东方出版社,2003)等专著,以及有关西方音乐史、美国音乐研究的论文、文章和保护无形文化的文章等
评分很好 喜欢不错的工具书
评分[ZZ]再凶险的权力争夺,再凄凉的深宫怨梦,终究被湮没在王朝的烟尘里。奇珍异宝成了残金碎玉,华阁美室成了断壁残垣,帝王美人成了一抔黄土,天朝上国成了过眼烟云,后宫往事也早已被时光燃成片片灰烬。只有细心的人方能在史书所载的大事之中看到重重帷幕之后的背影,只有幸运的人才能在笔记野史偶然提到的宫室之中,看到雕梁画栋间飘过的那一道丽影。 [SM]一个女人长袖善舞的世界,却浮动着野心家的魅影。 红烛照不亮人心的黑暗,帘笼遮不住绝世的娇容。 [BJTJ]在姣媚的颦笑间,射出杀人的箭。 《图说天下·探索发现系列:后宫秘史》讲述出身低微的歌伎如何登上后位?千年一见的帝后深情结局又是怎样?育有子嗣的皇后为何到死时仍是处子之身?半老徐娘如何邀得帝王终生宠爱?这是一部由阴谋、政治、爱情交织而成的隐秘历史,千百位佳人身不由己跌入其中的阴谋磁场。不是爱宫墙,似被前缘误。[NRJJ]巍巍后宫内,有的人扭曲了心灵,在勾心斗角与阴谋算计中耗尽一生的青春与美好;有的人迷失了方向,因为帝王之爱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她终究不过是一个千古伤心人罢了。一张张绝世容颜,一颗颗玲珑慧心,一次次抵死缠绵,终究不过是浮生一梦中的苍白点缀。 [QY]再凶险的权力争夺,再凄凉的深宫怨梦,终究被湮没在王朝的烟尘里。奇珍异宝成了残金碎玉,华阁美室成了断壁残垣,帝王美人成了一抔黄土,天朝上国成了过眼烟云,后宫往事也早已被时光燃成片片灰烬。[SZ]只有细心的人方能在史书所载的大事之中看到重重帷幕之后的背影,只有幸运的人才能在笔记野史偶然提到的宫室之中,看到雕梁画栋间飘过的那一道丽影。 [SM]一个女人长袖善舞的世界,却浮动着野心家的魅影。 红烛照不亮人心的黑暗,帘笼遮不住绝世的娇容。 在姣媚的颦笑间,射出杀人的箭。 《图说天下·探索发现系列:后宫秘史》讲述出身低微的歌伎如何登上后位?千年一见的帝后深情结局又是怎样?育有子嗣的皇后为何到死时仍是处子之身?半老徐娘如何邀得帝王终生宠爱?这是一部由阴谋、政治、爱情交织而成的隐秘历史,千百位佳人身不由己跌入其中的阴谋磁场。不是爱宫墙,似被前缘误。巍巍后宫内,有的人扭曲了心灵,在勾心斗角与阴谋算计中耗尽一生的青春与美好;有的人迷失了方向,因为帝王之爱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她终究不过是一个千古伤心人罢了。[BJTJ]一张张绝世容颜,一颗颗玲珑慧心,一次次抵死缠绵,终究不过是浮生一梦中的苍白点缀。 再凶险的权力争夺,再凄凉的深宫怨梦,终究被湮没在王朝的烟尘里。奇珍异宝成了残金碎玉,华阁美室成了断壁残垣,帝王美人成了一抔黄土,天朝上国成了过眼烟云,后宫往事也早已被时光燃成片片灰烬。只有细心的人方能在史书所载的大事之中看到重重帷幕之后的背影,只有幸运的人才能在笔记野史偶然提到的宫室之中,看到雕梁画栋间飘过的那一道丽影。 一个女人长袖善舞的世界,却浮动着野心家的魅影。 红烛照不亮人心的黑暗,帘笼遮不住绝世的娇容。 在姣媚的颦笑间,射出杀人的箭。 [NRJJ]《图说天下·探索发现系列:后宫秘史》讲述出身低微的歌伎如何登上后位?千年一见的帝后深情结局又是怎样?育有子嗣的皇后为何到死时仍是处子之身?半老徐娘如何邀得帝王终生宠爱?这是一部由阴谋、政治、爱情交织而成的隐秘历史,千百位佳人身不由己跌入其中的阴谋磁场。不是爱宫墙,似被前缘误。巍巍后宫内,有的人扭曲了心灵,在勾心斗角与阴谋算计中耗尽一生的青春与美好;有的人迷失了方向,因为帝王之爱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她终究不过是一个千古伤心人罢了。一张张绝世容颜,一颗颗玲珑慧心,一次次抵死缠绵,终究不过是浮生一梦中的苍白点缀。 再凶险的权力争夺,再凄凉的深宫怨梦,终究被湮没在王朝的烟尘里。奇珍异宝成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