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0125-1997人造气氛腐蚀试验 盐雾试验

GB/T 10125-1997人造气氛腐蚀试验 盐雾试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GB/T 10125-1997
  • 盐雾试验
  • 腐蚀试验
  • 人造气氛
  • 材料腐蚀
  • 试验方法
  • 标准
  • 工业标准
  • 环境试验
  • 金属腐蚀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广通建筑科技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质检出版社
ISBN:101251997
商品编码:10112180401
出版时间:1997-07-19

具体描述



商品参数
GB/T 10125-1997人造气氛腐蚀试验 盐雾试验
定价 16.00
出版社 中国质检出版社
版次
出版时间 1997年07月
开本
作者
装帧
页数
字数
ISBN编码 101251997


内容介绍


暂时没有目录,请见谅!

GB/T 10125-1997《人造气氛腐蚀试验 盐雾试验》内容概述 引言 GB/T 10125-1997《人造气氛腐蚀试验 盐雾试验》是中国国家标准,旨在规范和指导盐雾腐蚀试验的进行。该标准规定了盐雾腐蚀试验的方法、设备、试验条件、试样准备、试验程序、评估方法以及数据报告要求。盐雾腐蚀试验是一种加速腐蚀试验,通过模拟自然环境中存在的盐雾腐蚀,来评估材料或产品的耐腐蚀性能。该标准在金属材料、涂层、零部件以及整车等多个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1. 标准的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对金属材料、金属覆盖层、有机覆盖层、阳极氧化膜以及其他各种防腐蚀处理过的材料或产品进行的盐雾腐蚀试验。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模拟海洋气候或工业环境中的盐雾腐蚀,来评估材料的长期耐腐蚀性能。这项试验对于新材料的研发、现有产品的质量控制以及产品可靠性评估至关重要。 2. 盐雾腐蚀试验的原理 盐雾腐蚀是一种典型的电化学腐蚀过程。在盐雾环境中,金属表面会形成一层电解液膜。这层电解液膜为金属离子的迁移和电化学反应提供了介质。通常,金属的腐蚀过程涉及阳极反应(金属的氧化)和阴极反应(如氧的还原)。盐雾中的氯离子(Cl⁻)具有很强的侵蚀性,能够破坏金属表面的钝化膜,加速腐蚀的发生。此外,盐雾中的水分也为电化学反应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3. 盐雾试验设备 标准对盐雾试验设备有明确的规定,以确保试验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主要的设备是盐雾试验箱,其结构和性能应满足以下要求: 箱体材料: 试验箱的内壁应由耐腐蚀材料制成,如玻璃钢、PVC或涂有耐腐蚀涂层的金属。 喷雾系统: 喷雾系统应能产生均匀、细致的盐雾,且雾滴尺寸和分布应符合标准要求。通常采用喷嘴式喷雾,雾滴的平均直径应在10μm至30μm之间。 盐溶液供给系统: 能够稳定地供给符合要求的盐溶液,并控制其流量和压力。 温度控制系统: 能够将试验箱内的温度稳定在规定范围内(通常为35±2℃),并能精确控制。 空气供给系统: 能够供给经过净化、加湿的压缩空气,以驱动喷雾系统并维持箱内的湿度。 集雾收集装置: 用于收集喷出的盐雾,以监测盐雾的沉降率。 4. 盐溶液的配制 盐雾试验所用的盐溶液对试验结果有着直接影响。标准规定了盐溶液的配制方法和质量要求: 盐的种类: 通常使用中性氯化钠(NaCl)溶液。 盐浓度: 对于中性盐雾试验,NaCl的浓度通常为5%(质量百分比)。 水的质量: 应使用符合一定纯度要求的水,如蒸馏水或去离子水,以避免杂质引入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pH值: 盐溶液的pH值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通常为6.5至7.2。 5. 试验条件 标准详细规定了盐雾试验的各种条件,以确保试验的可比性。 温度: 试验温度是影响腐蚀速率的重要因素。通常在中性盐雾试验中,试验温度为35±2℃。 盐雾沉降率: 盐雾在收集器上的沉降率是衡量盐雾分布均匀性的重要指标。标准规定了不同类型的盐雾试验(如中性盐雾、酸性盐雾、碱性盐雾)所要求的沉降率范围。例如,中性盐雾试验的沉降率通常为1.0 mL/h·80 cm²至2.0 mL/h·80 cm²。 试验时间: 试验时间取决于被评估材料的耐腐蚀等级,可以从几个小时到几百小时不等。 连续或间歇试验: 标准规定了连续盐雾试验和间歇盐雾试验两种模式。间歇试验通常包含盐雾暴露和干燥循环,模拟更复杂的腐蚀环境。 6. 试样制备 为了获得准确和可重复的试验结果,试样的制备至关重要。 试样尺寸和形状: 试样的尺寸和形状应具有代表性,并根据评估的材料或产品特点来确定。 试样表面: 试样表面应洁净、无油污、无伤痕,并进行适当的预处理。 试样数量: 试验应选择足够的试样数量,以保证统计学上的可靠性。 试样支架: 试样应放置在能够均匀接受盐雾的支架上,且支架材料本身不应对试验结果产生干扰。试样之间、试样与支架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相互影响。 试样取样: 试样应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被评估材料或产品的整体性能。 7. 试验程序 标准规定了详细的试验程序,包括: 试样放置: 将制备好的试样正确地放置在盐雾试验箱中,确保试样表面与盐雾的接触方向符合要求。 运行设备: 按照标准设定的条件启动盐雾试验箱,包括温度、盐溶液喷雾等。 试验过程监控: 在试验过程中,应定期检查试验箱的运行状态,包括温度、盐雾的产生情况以及盐溶液的消耗量。 试验结束: 达到规定的试验时间后,关闭设备,取出试样。 8. 评估方法 盐雾试验结束后,需要对试样进行评估,以判断其耐腐蚀性能。常见的评估方法包括: 外观检查: 对试样表面进行目视检查,记录腐蚀的类型、程度和范围,如锈蚀、起泡、剥落、变色等。 定量评估: 锈蚀面积率: 评估试样表面发生锈蚀的面积占总评估面积的百分比。 腐蚀深度: 对于金属材料,可以测量腐蚀深度。 涂层性能测试: 对于有涂层的试样,可能还需要进行附着力测试、划痕测试等。 必要时的化学分析: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还需要对腐蚀产物进行化学分析,以了解腐蚀机理。 9. 数据报告 试验结束后,应根据标准要求编写详细的试验报告,报告内容通常包括: 试验依据: 明确引用所遵循的标准号(GB/T 10125-1997)。 试样信息: 详细描述试样的来源、材料、尺寸、表面处理等。 试验设备信息: 描述所使用的盐雾试验箱的型号、规格等。 试验条件: 详细列出试验所采用的温度、盐溶液浓度、盐雾沉降率、试验时间等。 试验程序: 简述试验的进行过程。 试验结果: 详细记录外观检查结果、定量评估数据等。 评估方法: 说明所采用的评估方法。 结论: 对试验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给出材料或产品的耐腐蚀性能等级。 日期和签署: 试验日期、报告编写人和审核人等的签名。 10. 标准的重要性与应用 GB/T 10125-1997《人造气氛腐蚀试验 盐雾试验》为盐雾腐蚀试验提供了一个统一、规范的操作平台,极大地提高了不同实验室、不同制造商之间试验结果的可比性。该标准的应用有助于: 质量控制: 确保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达到预期的耐腐蚀性能要求。 产品开发: 为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提供可靠的性能评价依据。 可靠性评估: 预测产品在实际使用环境中的耐久性。 合同仲裁: 作为产品性能评价的依据,用于解决商业纠纷。 技术交流: 为不同行业、不同国家之间的技术交流和产品贸易提供共同的语言。 结论 GB/T 10125-1997《人造气氛腐蚀试验 盐雾试验》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标准,它规范了盐雾腐蚀试验的各个环节,从设备要求、盐溶液配制到试验条件、评估方法,都给出了明确的指导。通过遵循该标准进行盐雾试验,可以有效地评估材料和产品的耐腐蚀性能,为产品质量的提升和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该标准的应用范围广泛,涉及汽车、航空航天、电子电器、建筑材料、五金制品等众多领域,是现代工业不可或缺的质量评价工具。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让我感觉非常“技术流”,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公式。我本以为,它会为我打开一扇关于材料科学的窗户,让我能够窥探到材料在不同环境下的“生命周期”,甚至是被一些“神奇”的工艺所保护的故事。比如,我曾期待书中能有关于新型防腐蚀材料的介绍,描述它们是如何被研发出来,以及在哪些领域已经展现出惊人的应用效果。或者,我希望能看到一些关于如何通过改变材料的微观结构,来提升其抗腐蚀能力的案例分析。然而,当我翻开这本书,我看到更多的是关于各种化学反应、电化学过程的理论描述,以及对试验设备和操作流程的精确定义。这些内容虽然对于行业内的专业人士来说至关重要,但对于我这样的非专业读者,却显得有些遥不可及。我尝试去理解那些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溶液”的论述,但总感觉自己像是站在一个巨大的理论迷宫的入口,而这本书,似乎只提供了迷宫的地图,却没有指引我如何找到走出迷宫的捷径。

评分

老实说,这本书的内容让我感觉非常“官方”,就像是直接从某个国家标准委员会的文档库里搬出来的一样。我本来以为,它至少会包含一些行业内的“秘密武器”,比如,一些在实际应用中被证明特别有效的防腐蚀“秘籍”,或者是一些鲜为人知的材料选择指南,能够帮助我在日常生活中,为我的金属制品选择更合适的保护方案。比如,我想知道,什么样的涂层在长期接触盐雾后,仍然能保持其光泽和防护能力?或者,在购买汽车时,应该如何从防锈能力的角度去评估不同品牌的差异?我期待这本书能给我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帮助我做出更明智的消费决策,或者在DIY项目中,避免一些常见的错误。但书中大部分内容,都是关于试验方法的严谨规定,以及对各种参数的详细阐述。这就像是告诉你怎么才能最精确地测量一个物体的重量,但却没有告诉你,这个重量在实际应用中意味着什么,或者如何根据这个重量来选择合适的材料。这种高度专业化的内容,对于一个对“腐蚀”这一概念只有初步了解的普通读者来说,确实显得有些过于“学术”了,缺乏那种能够引起共鸣的、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干货”。

评分

我当初拿到这本书,是抱着一种非常好奇的心态,想着能深入了解一下,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金属制品,究竟是如何通过各种“特殊待遇”,来抵抗岁月的侵蚀,保持光鲜亮丽的。我曾设想,这本书里应该会包含一些生动有趣的案例,比如,某款汽车经过严格的盐雾试验后,车身依然如新,而另一款则出现了明显的锈蚀痕迹;或者,某种新型户外家具涂层,能够让它在海边潮湿多盐的环境下,屹立多年而不变色。我期待看到一些对比鲜明的图片,能够直观地展现出不同材料或不同处理方式在腐蚀试验中的差异,从而让我对“耐腐蚀性”有一个更清晰、更感性的认识。然而,这本书的内容,更多的是一种严谨的、流程化的叙述。它详细地描述了试验的步骤、需要控制的参数,以及如何评估试验结果。这些内容对于专业人士来说,无疑是宝贵的知识财富,但对于我这样的普通读者,却显得有些过于“枯燥”和“技术化”了,缺乏那种能够激发兴趣、引发思考的“故事性”和“应用性”。我希望它能更像一本“生活小百科”,而非一本“技术操作指南”。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内容组织方式,给我的阅读体验带来了一些挑战。当我打开它,我期待的是一种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就像跟着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从基础的概念讲起,逐步深入到更复杂的议题。我希望能找到一些插图,用以清晰地展示试验设备的结构,或者试验过程中样品的变化过程。比如,一张图可以详细标注盐雾喷嘴的位置、样品的摆放角度,以及收集到的冷凝水如何被引导。另外,我也期待有图表来展示不同材料在相同条件下腐蚀速率的差异,或者同一材料在不同试验条件下的腐蚀程度对比。我设想中的内容,应该是能够帮助我建立起对“人造气氛腐蚀试验”这个概念的直观认识,理解其原理,以及如何解读试验结果。然而,实际翻阅后,我发现书中的内容更多是以文字为主,缺少足够的可视化元素。虽然专业术语的解释是必不可少的,但如果能辅以更丰富的图例和示意图,相信能够大大提升阅读的效率和理解的深度。我花了很多时间试图在脑海中构建出试验场景,但最终还是觉得有些模糊不清,这让我感到些许的遗憾,毕竟,好的图示往往比千言万语更能打动人心。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一场信息洪流,但坦白说,我有些跟不上趟。当我翻开它,期待着找到一些关于材料在特定环境下如何生锈的直观示例,比如金属构件在海边盐雾下的变化,或者户外设施如何抵御风雨侵蚀的实际案例。我希望能看到那些因为使用了某种特定涂层或合金,而得以在恶劣环境中保持完好无损的对比照片,或者一些工业生产线上,通过控制特定环境参数来提升产品耐用性的具体工艺流程。想象中,这本书应该像一本操作手册,又像一本案例集,能够让我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理解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然而,它所呈现的内容,更多的是一系列标准化的术语、繁复的参数设置以及严谨的试验流程描述,这些内容对于一个非专业背景的普通读者来说,确实显得有些晦涩难懂。我尝试去理解那些关于“盐雾浓度”、“温度波动范围”、“暴露时间”的精确数值,但总感觉自己像是在解读一份来自外星文明的电报,无法触及到那些真正能够打动人的、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应用细节。这本书似乎更适合那些已经在相关领域深耕多年的专业人士,对于我这样的门外汉,它更像是一本高深的学术论文,而非一本能够激发兴趣、引发思考的普及读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