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研究生教學用書:材料熱力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研究生教學用書:材料熱力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徐祖耀 著
圖書標籤:
  • 材料科學
  • 材料工程
  • 熱力學
  • 研究生
  • 教材
  • 高等教育
  • 理工科
  • 物理化學
  • 材料熱力學
  • 學科教學用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高等教育齣版社
ISBN:9787040255508
版次:1
商品編碼:10126174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09-04-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38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本書是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研究生教學用書之一,是本科生材料熱力學的進一步深入。全書共分7章,內容包括緒論、統計熱力學、熱容與熵、相變熱力學、相圖熱力學、界麵熱力學和熱力學在材料工程中應用示例。
  本書可作為高等學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相關專業的研究生教學用書。
  本書兩種封麵隨機發送!

內容簡介

  《材料熱力學》是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研究生教學用書之一,是本科生材料熱力學的進一步深入。《材料熱力學》的編寫目的是幫助研究生進一步掌握熱力學理論,並能進行材料熱力學研究。全書共分7章,內容包括緒論、統計熱力學、熱容與熵、相變熱力學、相圖熱力學、界麵熱力學和熱力學在材料工程中應用示例。
  《材料熱力學》可作為高等學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相關專業的研究生教學用書,也可供從事相關專業研究的科技人員參考。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1 熱力學淺說
1.2 材料熱力學概述
1.3 研究生用材料熱力學教材
參考文獻

第二章 統計熱力學
2.1 基本概念
2.2 Maxwell—Boltzmann分布定律
2.3 熱力學函數的統計錶達
2.4 平衡統計的係綜方法
參考文獻

第三章 熱容與熵
3.1 分子和晶體的簡單模型
3.2 點陣熱容
3.3 電子和磁性熱容
3.4 無序體係的熱容
3.5 熵
3.6 非平衡熱力學
參考文獻

第四章 相變熱力學
4.1 新相的形成和相變驅動力
4.2 馬氏體相變熱力學
4.3 凝固與熔化
4.4 無序-有序轉變熱力學
4.5 失穩分解——Spinodal分解熱力學
4.6 脫溶分解熱力學
4.7 珠光體轉變(共析分解)熱力學
4.8 二級相變熱力學
參考文獻

第五章 相圖熱力學
5.1 概述
5.2 相圖熱力學計算的一般原理
5.3 常用熱力學模型
5.4 二元相圖熱力學計算實例
5.5 相圖熱力學計算常用軟件
5.6 相圖熱力學優化計算實例
5.7 相圖拓撲學和多元相圖測定
參考文獻

第六章 界麵熱力學
6.1 界麵能的體現
6.2 含界麵的體係的基本熱力學方程
6.3 界麵能的定義
6.4 界麵能計算
6.5 Gibbs-thompson效應
6.6 晶界偏析的熱力學
6.7 界麵的“粗糙度”和遷移率
6.8 晶界溶質原子的拖曳作用
參考文獻

第七章 熱力學在材料工程中應用示例
7.1 ZrO2-CeO2陶瓷在汽車排氣管中的催化作用(化閤物能量模型處理)
7.2 ZrO2-CeO2陶瓷在汽車排氣管中的催化作用(替代溶液模型處理)
7.3 低碳低矽相變誘發塑性鋼設計製造過程中的熱力學、動力學處理“
7.4 優質塑料模具鋼設計製造過程中的熱力學問題
參考文獻

用戶評價

評分

嚴格意義上講,本書不但可以看做是鬍赳赳十餘年來潛心於傳媒運作、觀察傳播規律、透視媒體現象的集大成之作,更可以說是對自己從業數載的一個總結和自省。作者在書中既一針見血地對有違新聞倫理、感官異化的傳統紙媒的報道産生瞭批判,又對市場化下報紙的廣告運作做齣瞭尖銳的諷刺。盡管諸如“報紙下半身”這樣的粗糙比喻有些頗為不當,但對於彰顯一種明確的立場,似乎更增加瞭幾分個性色彩。若從學術的傳承來講,我們很難把這樣一個重於思考的作者結集庸俗地定性為一本教科書來看待,但通過作者大量引用麥剋盧漢的名言來看,這樣的假設勢必是蒼白的。從這點來看,作者所說的“掌控媒體比占有信息更重要”這樣的觀點,儼然是對傳播學傢麥剋盧漢的經典斷語“媒介即信息”的進一步詮釋。隻不過,相較於呆闆的理論,作者風趣的比喻和特有的“赳赳體”遮蔽瞭枯燥的傳播知識。即便是沒有受過新聞專業訓練的人,大緻也能夠讀懂作者的思想。

評分

包裝很好是正版。質量也很好 外皮很乾淨,書是全新的,有股新書的味道。

評分

傢裏建書庫,看著閤適就買瞭

評分

東西還不錯,物有所值,是正品

評分

調侃之間,卻能讓我們身受一些啓發。本書的後麵兩章是作者采訪和接受媒體訪談的對話,對於一個想要瞭解作者的寫作思想來講,無疑是一個重要的參考章節。對於該書,美國加州大學教授查爾思o羅福林則做過如下的評論:“因為涉及到全球市場經濟所導緻的各種文化與社會現象,這本書對中國當今傳媒形態與傳播路徑是一個深入的思考。”我們或許可以這麼理解,正是由於作者一度把媒體人追求的準則提升到“理想不死”的高度,纔能夠得以讓其站在時代前列,去一窺當前全媒體時代下傳統媒介所麵臨的睏境與突圍。

評分

院士寫的書籍,要細細的閱讀

評分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評分

嗬嗬;還行吧!我也看不懂

評分

正版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