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研究生教學用書:材料熱力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研究生教學用書:材料熱力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徐祖耀 著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高等教育齣版社
ISBN:9787040255508
版次:1
商品編碼:10126174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09-04-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38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本書是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研究生教學用書之一,是本科生材料熱力學的進一步深入。全書共分7章,內容包括緒論、統計熱力學、熱容與熵、相變熱力學、相圖熱力學、界麵熱力學和熱力學在材料工程中應用示例。
  本書可作為高等學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相關專業的研究生教學用書。
  本書兩種封麵隨機發送!

內容簡介

  《材料熱力學》是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研究生教學用書之一,是本科生材料熱力學的進一步深入。《材料熱力學》的編寫目的是幫助研究生進一步掌握熱力學理論,並能進行材料熱力學研究。全書共分7章,內容包括緒論、統計熱力學、熱容與熵、相變熱力學、相圖熱力學、界麵熱力學和熱力學在材料工程中應用示例。
  《材料熱力學》可作為高等學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相關專業的研究生教學用書,也可供從事相關專業研究的科技人員參考。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1 熱力學淺說
1.2 材料熱力學概述
1.3 研究生用材料熱力學教材
參考文獻

第二章 統計熱力學
2.1 基本概念
2.2 Maxwell—Boltzmann分布定律
2.3 熱力學函數的統計錶達
2.4 平衡統計的係綜方法
參考文獻

第三章 熱容與熵
3.1 分子和晶體的簡單模型
3.2 點陣熱容
3.3 電子和磁性熱容
3.4 無序體係的熱容
3.5 熵
3.6 非平衡熱力學
參考文獻

第四章 相變熱力學
4.1 新相的形成和相變驅動力
4.2 馬氏體相變熱力學
4.3 凝固與熔化
4.4 無序-有序轉變熱力學
4.5 失穩分解——Spinodal分解熱力學
4.6 脫溶分解熱力學
4.7 珠光體轉變(共析分解)熱力學
4.8 二級相變熱力學
參考文獻

第五章 相圖熱力學
5.1 概述
5.2 相圖熱力學計算的一般原理
5.3 常用熱力學模型
5.4 二元相圖熱力學計算實例
5.5 相圖熱力學計算常用軟件
5.6 相圖熱力學優化計算實例
5.7 相圖拓撲學和多元相圖測定
參考文獻

第六章 界麵熱力學
6.1 界麵能的體現
6.2 含界麵的體係的基本熱力學方程
6.3 界麵能的定義
6.4 界麵能計算
6.5 Gibbs-thompson效應
6.6 晶界偏析的熱力學
6.7 界麵的“粗糙度”和遷移率
6.8 晶界溶質原子的拖曳作用
參考文獻

第七章 熱力學在材料工程中應用示例
7.1 ZrO2-CeO2陶瓷在汽車排氣管中的催化作用(化閤物能量模型處理)
7.2 ZrO2-CeO2陶瓷在汽車排氣管中的催化作用(替代溶液模型處理)
7.3 低碳低矽相變誘發塑性鋼設計製造過程中的熱力學、動力學處理“
7.4 優質塑料模具鋼設計製造過程中的熱力學問題
參考文獻

用戶評價

評分

很值得看真的真的真的

評分

徐教授的經典書籍,材料熱力學

評分

媒介和技術的劇烈變革,使得傳統意義上的媒體發生裂變,從傳播到互播的過程也厘清瞭整個媒介發展的脈絡。本書的作者提醒我們應該正確麵對新媒體的挑戰,並且努力尋求解決的方案。正如作者所言:“從媒體到新媒體,沒有另外一條道路可以選擇。”實際上,相對於新的傳播工具的興起,我們也大可不必用焦慮的心態來看待傳統媒介的日漸式微,而如何找尋一種突圍機遇,恰恰是包括作者在內的傳統媒體應對時代發展所不可忽視的問題關鍵。

評分

  本書是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yA研究生教學用書之H一,是本科生材料U熱力學的X進一步深入。全Y書共分hk7章,內容包

評分

調侃之間,卻能讓我們身受一些啓發。本書的後麵兩章是作者采訪和接受媒體訪談的對話,對於一個想要瞭解作者的寫作思想來講,無疑是一個重要的參考章節。對於該書,美國加州大學教授查爾思o羅福林則做過如下的評論:“因為涉及到全球市場經濟所導緻的各種文化與社會現象,這本書對中國當今傳媒形態與傳播路徑是一個深入的思考。”我們或許可以這麼理解,正是由於作者一度把媒體人追求的準則提升到“理想不死”的高度,纔能夠得以讓其站在時代前列,去一窺當前全媒體時代下傳統媒介所麵臨的睏境與突圍。

評分

正品,不錯的一次購物

評分

調侃之間,卻能讓我們身受一些啓發。本書的後麵兩章是作者采訪和接受媒體訪談的對話,對於一個想要瞭解作者的寫作思想來講,無疑是一個重要的參考章節。對於該書,美國加州大學教授查爾思o羅福林則做過如下的評論:“因為涉及到全球市場經濟所導緻的各種文化與社會現象,這本書對中國當今傳媒形態與傳播路徑是一個深入的思考。”我們或許可以這麼理解,正是由於作者一度把媒體人追求的準則提升到“理想不死”的高度,纔能夠得以讓其站在時代前列,去一窺當前全媒體時代下傳統媒介所麵臨的睏境與突圍。

評分

不錯的書!

評分

購買好久瞭,補充評價……東東還成!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