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社会史研究导论》记录了作者研究中国社会史的行踪,集中体现了我的社会史研究的主要成果和主要学术思想。全书内容包括《我所认识到的唯物史观和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国的早期文明和国家的起源》、《战国秦汉商品经济及其与社会生产、社会结构变迁的关系》、《汉魏之际人身依附关系向隶属关系的转化》等。
目录
自序
上编 总论
我所经历的20世纪中国社会史研究
我所认识到的唯物史观和中国社会史研究
研究人类社会形态、结构及其发展规律是社会史研究的主流
对中国古代社会形态演变过程中三个关键性时代认识的不够
中编 中国古代社会史论
关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几个问题
关于古代史的几个理论问题
“亚细亚的”生产方式本义
中国的早期文明和国家的起源
早期国家的出现
众人和庶民
春秋战国之际的经济社会变化
战国秦汉商品经济及其与社会生产、社会结构变迁的关系
战国秦汉时代的交换经济和自然经济,自由民小农和
依附性佃农
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奴隶
下编 中国中世社会史论
中古时代之中国佛教寺院
魏晋时期庄园经济的雏形
三国时期农村经济的破坏与复兴
三国时期国家的三种领民
中古大族、寺院领户研究
东晋南朝的钱币使用与钱币问题
汉魏之际封建说
汉魏之际社会经济的变化
汉魏之际人身依附关系向隶属关系的转化
佛教经律关于寺院财产的规定
佛教经律关于僧尼私有财产的规定
秦汉地主与魏晋南北朝地主的不同
两汉豪族发展的三个时期
南北朝隋唐时代的经济与社会
精彩书摘
在《中国古代社会》一书里,我论述了魏晋以前中国社会的演变。书分三部分:由部落到国家;古代社会;古代到中世纪。古代社会是中心,由部落到国家是古代社会的来龙,古代到中世纪是古代社会的去脉。简单概括地说,全书对中国古代社会及其前后提出了以下一些认识:(一)殷周以前是氏族部落时代。
(二)殷(盘庚)周时代,氏族已在分解,有了氏族贵族和平民,也有奴隶、依附民。但氏族部落、部落联盟仍是社会的组成单位,是氏族部落向国家的过渡阶段。可称之为部落国家或早期国家。
(三)战国秦汉时期,城市交换经济发展,农业生产也被卷入交换过程中来。交换经济进一步破坏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氏族组织,氏族成员解放为自由个体小农,小农经济构成古代社会的经济基础。交换经济进一步发展,商人兼并农民,农民破产流亡或卖为奴隶。这是城市支配农村的时代。这也是一般称为“奴隶社会”的时代。但我摈弃了“奴隶社会”这一名称。
(四)汉魏之际(三国西晋)社会由古代向中世纪转化。我从古代社会的角度,提出三个方面的变化:城乡经济的衰落;依附关系的发展;宗教的兴起。
前面已经提到,20世纪50年代初我写过一篇《汉魏之际社会经济的变化》。这篇文章的重点在汉魏之际社会经济的变化。我提出四条变化:从城市交换经济到农村自然经济;从编户齐民、奴隶到部曲、客;从土地兼并到人口争夺;从民流到地著。我国秦汉城市交换经济发达,魏晋南北朝自然经济显著。变化之机在三国西晋。战国秦汉的劳动者,主要是自由农民和一部分奴隶,魏晋南北朝是依附民——部曲、客。变化之机在三国西晋。
前言/序言
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古代史学科建设与发展,我们策划组织了《中国中古社会和政治研究》丛书,并把它作为国家重点学科——中国古代史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中国社会史和政治史,是中国历史发展演变的主流,研究中国社会和政治史应该是研究中国史的主流。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有重视中国社会与政治史研究的传统。解放初期,侯外庐同志任历史系主任,为重视社会与政治史研究奠定了基础。以后多年在白寿彝教授的主持下,这一传统一直得到了保持并有所发展。
中国历史分期问题,迄今尚无定论,这是坏现象,也是好现象。这正好促使中国历史研究者,特别是中国社会和政治史研究者,对中国社会历史作更深入的研究。
我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即开始发表了多篇关于中国社会和政治史的论文。我在这些文章里提出了一些与别人不同的见解。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出版了《中国古代社会》(原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2001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作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文库”之一再版),2003年晁福林教授出版了《先秦社会形态研究》。
中国社会史研究导论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