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音樂性

人的音樂性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英] 布萊金 著,馬英珺 譯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人民音樂齣版社
ISBN:9787103031711
版次:1
商品編碼:10128893
品牌:人民音樂齣版社(PEOPLE’S MUSIC PIBLISHING HOUSE)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外國音樂學術經典譯著文庫
齣版時間:2007-05-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10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人的音樂性》並非對人類音樂能力的學術性研究,它至多是嘗試著去協調筆者在不同文化中的音樂經曆。筆者提供瞭對非洲音樂進行調查而得來的新資料,以及在歐洲“藝術”音樂傳統中成長的任何人都熟知的一些事實;不過所得齣的隻是探索性的結論和建議。這些結論敘述瞭一個已然是專業人類學傢的尷尬,也正是由此,筆者將此書獻給梅耶·福茲(Meyer F0rtes)先生。1952年,當我花大量的時間去鑽研音樂而不是人類學課程時,福茲便在那年暑假,把我送到巴黎跟安德魯·捨費爾教授學習民族音樂學。然而,當我自己開始意識到有可能去研究音樂人類學時,時間又過瞭五年。直到又經曆瞭一年的緊張田野工作。我纔開始認為非洲音樂有些“與眾不同”;而且,每當我在自己的帳篷中聽《沃采剋》或威伯恩的錄音,或者一旦在什麼地方剛好有鋼琴,使自己沉浸於巴赫、肖邦或莫紮特的音樂時,我的這種想法就會不斷得到加強。

作者簡介

  約翰·布萊金,1928年10月22日齣生於英國,他曾就讀於索爾茲伯裏教會學校和謝爾伯恩教會學校,並在那裏接受到早期的音樂教育;1948——1949年間在馬來半島服兵役,受命於H.M.科德斯特裏姆禁衛軍,在此期間,約翰·布萊金學會瞭馬來語,並在叢林軍事行動中。訪問瞭住在那裏的薩卡伊(Sakai)和瑟諾伊(sen。i)部落的居民。後來他又不斷遇到馬來人、中國人、印第安人並接觸到他們的文化,所有的這些經曆改變瞭布萊金的職業取嚮,也迫使他對自己的文化和文化價值逐漸進行重新的估價。
  1952年夏天,布萊金在巴黎音樂學院學習民族音樂學,師從安德列·謝夫納(Andll邑Schaeffner)教授。1953年,他畢業於劍橋大學,獲得社會人類學學士學位。同年11月,布萊金被任命為馬來西亞土著居民區的政府助理顧問,但隻乾瞭六天,就由於跟傑諾德.坦普勒將軍意見不閤而被解職。後來,他從事過人類學研究,在新加坡一所二流學校任教,給馬來西亞廣播電颱做廣播,為莫裏斯.剋萊爾(Maurice C1are)的音樂會之旅伴奏等,又於1954年6月迴到巴黎學習鋼琴,同年來到南非,成為非洲音樂國際圖書館的音樂學傢。
  約翰·布萊金曾跟鬍戈·崔塞(Hugh rracey)博士一起研究瞭曾在祖魯和莫桑比剋參觀時的錄音。並在圖書館收藏中轉錄、分析瞭這些音樂。1956一1958年間,布萊金著手在德蘭士瓦北部的文達人中進行田野采風工作.並於1959年被認命為約翰內斯堡的維特沃特斯蘭學的社會人類學和非洲政治的講師。1965年。該學校授予他博士學位。同年年底任教授和係主任。1965年.約翰·布萊金成為坎培拉省馬剋勒爾大學的非洲音樂課客坐教授。次年又被指認為維特沃特斯蘭大學非洲研究課題的主席。1969年末,布萊金離開南非。1970年,他被任命為美國西密歇根大學的人類學教授。次年在那兒首次執教人類學和民族音樂學的課程。現任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的社會人類學教授。
  約翰·布萊金一直在贊比亞的貢比·通加(Gwembe Tonga)和恩森加(Nsenga)以及烏乾達、南非部分地區做民族音樂學的田野工作,同時也在約翰內斯堡周邊地區進行人類學調查。他發錶過很多有關文達成年禮儀式和音樂、文達音樂和文化模式之間的關係等文章和書籍,另外還有兩張恩森加音樂的LP唱片——《黑人背景——一個南非女孩的童年》和《文達兒歌——民族音樂學的研究、人類社會的過程和産品》。

內頁插圖

目錄

人類組織起來的音響
社會和文化中的音樂
音樂中的文化和社會
音響組織起來的人類

前言/序言


用戶評價

評分

很喜歡:..李一新1.李一新,:..王萍1.王萍,他的每一本書幾本上都有,這本世界著名將帥私生活寫真很不錯,將帥的生活可能成為戰爭勝負的一個因素也可能是將帥能否走嚮成功的關鍵。世界著名將帥私生活寫真選擇瞭二戰前後的多位外國將帥,對其愛情、婚姻、傢庭、愛好及退休生活進行瞭客觀、真實的記敘,其中有許多令人稱奇、感動、捧腹、迴味,也有一些令人嘆息、同情、生厭、可笑,讀來感到迴味無窮。將帥是軍隊的骨乾和核心,是構成軍事曆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瞭解軍事曆史,就要瞭解將帥及其個人生活。因為,將帥的個人生活可能成為戰爭勝負的一個因素,特彆是其個人生活狀況往往還可能決定將帥能否走嚮成功的關鍵。戰爭是將帥的搖籃。在人類曆史上無數次戰爭中,湧現齣瞭一批又一批的統軍將帥。他們揮動韆軍,馳騁沙場,威風凜凜。因此,人們總是把他們與鐵血冷酷聯係在一起,而對他們的常人之情則關注不多。其實,許多威名赫赫的將帥,他們也有常人一樣的生活,在勇猛無畏的另一麵卻有著水一樣的柔情,在剛毅果敢的背後卻有著懦弱溫情的一麵,也即他們既有令人矚目的戰場上的衝鋒陷陣,也有豐富多彩的個人生活。並且,這種私生活是將帥全部生活的一部分,其中不乏有趣的內容。將帥是軍隊的骨乾和核心,是構成軍事曆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瞭解軍事曆史,不僅要瞭解將帥們的公生活,即戰場生涯,也應瞭解其私生活。因為,將帥的私生活可能成為戰爭勝負的一個因素,特彆是其私生活狀況往往還可能決定將帥能否走嚮成功。本書選擇瞭世界著名的將帥,這些人之所以著名,有些是因為其戰功卓著,有些則是因其給人類帶來巨大災難。本書按這些人的齣生年月排序,對其愛情、婚姻、傢庭、愛好、退休等個人生活進行瞭客觀、真實的記敘,其中有許多事令人稱奇、感動、捧腹、迴味,也有一些事令人嘆息、同情、生厭、可笑,讀來感到迴味無窮。今天,奧林匹婭斯是隨布多隆姆父王來培拉參加腓力二世登基盛典的,此刻,她正趁盛宴和舞會的間隙,帶著幾個侍女來街心花園遊玩取樂。當腓力正對著此景此情發愣時,奧林匹婭斯一眼就看見瞭腓力。一時間,奧林匹婭斯急忙把手上的那條花蛇甩給一個侍女,拿起從脖子上摘下的花環快步跑到瞭腓力的麵前.而且沒等腓力開口,就嬌滴滴地說國王。請允許我嚮您獻上一個花環吧!腓力看見齣現在自己麵前的這個姑娘長著一對動人的大眼睛。一頭金色的捲發,高高的鼻子,櫻桃小嘴,笑起來兩腮顯齣淺淺的酒窩,臉上白裏透紅,溫文爾雅,不禁為之心動。在腓力的再三追問下,奧林匹婭斯告訴瞭腓力她的真實身份,他真是太高興瞭。原來。腓力早在前幾年的徵戰中。曾與奧林匹婭斯的父親——伊庇魯斯國王布多隆姆多次相互支持,早就是老相識。布

評分

屬於音樂中的哲理性思考著作,不錯

評分

這個係列的圖書在慢慢收集中

評分

搞音樂的看看這方麵的可以擴展一下視野

評分

很喜歡:..史鐵生1.史鐵生,他的每一本書幾本上都有,這本我與地壇(紀念版)很不錯,這本書是在史鐵生2010年12月30日的,第二天的淩晨,史鐵生就永遠離開我們瞭。本來,這是我們送給他的一個新年大禮,現在迴過頭來想,我與地壇其實是史鐵生送給我們每個人的禮物。當年我與地壇發錶的時候,韓少功說過,即使今年沒有任何文學作品,隻要有我與地壇,就是文學的豐收年。這篇作品是史鐵生送給所有人的無價的禮物。史鐵生以他的毅力和智慧,度過瞭四十年的輪椅生涯,寫下瞭數百萬字的作品,成為當代最有成就的作傢。他的影響和貢獻,遠超於文學之上他給予讀者的,不僅是精美潔淨的文字,更是健康的精神、深沉的愛和對人生真諦的探尋。現在,他走瞭,但他的精神永遠存在。我與地壇是史鐵生在講他自己的故事,我們可以從中重新認識史鐵生,深刻理解史鐵生。:;-:9要是有些事我沒說,地壇,你彆以為是我忘瞭,我什麼也沒忘但是有些事隻適閤收藏,不能說,不能想,卻又不能忘 :;-:9我與地壇是史鐵生文學作品中,充滿哲思又極為人性化的代錶作之一。其前兩段被納入人民教育社的高一教材中。前兩部分注重講地壇和他與母親的後悔,對中學生來說,這是一篇令人反思的優秀文章。我在好幾篇小說中都提到過一座廢棄的古園,實際上就是地壇。許多年前旅遊業還沒有開展,園子荒蕪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記起。 地壇離我傢很近。或者說我傢離地壇很近。總之,隻好認為這是緣分。地壇在我齣生前四百多年就坐落在那兒瞭,而自從我的祖母年輕時帶著我父親來北京,就一直住在離它不遠的地方五十多年間搬過幾次傢,可搬來搬去總是在它周圍,而且是越搬離它越近瞭。我常覺得這中間有著宿命的味道仿佛這古園就是為瞭等我,而曆盡滄桑在那兒等待瞭四百多年。 它等待我齣生,然後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齡上忽地殘廢瞭雙腿。四百多年裏,它一麵剝蝕瞭古濺簷頭浮誇的琉璃,淡褪瞭門壁上炫耀的硃紅,坍圮瞭一段段高牆又散落瞭砌雕欄,祭壇四周的老柏樹愈見蒼幽,到處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蕩。這時候想必我是該來瞭。十五年前的一個下午,我搖著輪椅進入園中,它為一個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準備好瞭。那時,太陽循著亙古不變的路途正越來越大,也越紅。在滿園彌漫的沉靜光芒中,一個人更容易看到時問,並看見自己的身影。 自從那個下午我無意中進瞭這園子,就再沒長久地離開過它。我一下子就理解瞭它的意圖。正如我在一篇小說中所說的在人口密聚的城市裏,有這樣一個寜靜的去處,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 兩條腿殘廢後的最初幾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間幾乎什麼都找不到瞭,我就搖瞭輪椅總是到它那兒去,僅為那兒是可以逃避一個世界的另一個世界。

評分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養成自己隨時隨地都能學習的習慣,你的一生就會受用無窮。事業的發展,生活的豐富多彩,愛情的幸福美滿,身心的健康快樂等等,總之,生活工作中我們時時處處都在學習當中。也許你僅僅把在學校,從書本上的學習當成學習瞭,但實際上那隻是人生學習旅程的一部分。處處留心,培養對許多事物的興趣愛好,你就會不斷豐富自己的心靈,增長見識,對生命和生活的意義也就會更為理解。

評分

不錯,書的質量很好!

評分

評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