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音乐性

人的音乐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布莱金 著,马英珺 译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音乐出版社
ISBN:9787103031711
版次:1
商品编码:10128893
品牌:人民音乐出版社(PEOPLE’S MUSIC PIBLISHING HOUSE)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外国音乐学术经典译著文库
出版时间:2007-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1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人的音乐性》并非对人类音乐能力的学术性研究,它至多是尝试着去协调笔者在不同文化中的音乐经历。笔者提供了对非洲音乐进行调查而得来的新资料,以及在欧洲“艺术”音乐传统中成长的任何人都熟知的一些事实;不过所得出的只是探索性的结论和建议。这些结论叙述了一个已然是专业人类学家的尴尬,也正是由此,笔者将此书献给梅耶·福兹(Meyer F0rtes)先生。1952年,当我花大量的时间去钻研音乐而不是人类学课程时,福兹便在那年暑假,把我送到巴黎跟安德鲁·舍费尔教授学习民族音乐学。然而,当我自己开始意识到有可能去研究音乐人类学时,时间又过了五年。直到又经历了一年的紧张田野工作。我才开始认为非洲音乐有些“与众不同”;而且,每当我在自己的帐篷中听《沃采克》或威伯恩的录音,或者一旦在什么地方刚好有钢琴,使自己沉浸于巴赫、肖邦或莫扎特的音乐时,我的这种想法就会不断得到加强。

作者简介

  约翰·布莱金,1928年10月22日出生于英国,他曾就读于索尔兹伯里教会学校和谢尔伯恩教会学校,并在那里接受到早期的音乐教育;1948——1949年间在马来半岛服兵役,受命于H.M.科德斯特里姆禁卫军,在此期间,约翰·布莱金学会了马来语,并在丛林军事行动中。访问了住在那里的萨卡伊(Sakai)和瑟诺伊(sen。i)部落的居民。后来他又不断遇到马来人、中国人、印第安人并接触到他们的文化,所有的这些经历改变了布莱金的职业取向,也迫使他对自己的文化和文化价值逐渐进行重新的估价。
  1952年夏天,布莱金在巴黎音乐学院学习民族音乐学,师从安德列·谢夫纳(Andll邑Schaeffner)教授。1953年,他毕业于剑桥大学,获得社会人类学学士学位。同年11月,布莱金被任命为马来西亚土著居民区的政府助理顾问,但只干了六天,就由于跟杰诺德.坦普勒将军意见不合而被解职。后来,他从事过人类学研究,在新加坡一所二流学校任教,给马来西亚广播电台做广播,为莫里斯.克莱尔(Maurice C1are)的音乐会之旅伴奏等,又于1954年6月回到巴黎学习钢琴,同年来到南非,成为非洲音乐国际图书馆的音乐学家。
  约翰·布莱金曾跟胡戈·崔塞(Hugh rracey)博士一起研究了曾在祖鲁和莫桑比克参观时的录音。并在图书馆收藏中转录、分析了这些音乐。1956一1958年间,布莱金着手在德兰士瓦北部的文达人中进行田野采风工作.并于1959年被认命为约翰内斯堡的维特沃特斯兰学的社会人类学和非洲政治的讲师。1965年。该学校授予他博士学位。同年年底任教授和系主任。1965年.约翰·布莱金成为坎培拉省马克勒尔大学的非洲音乐课客坐教授。次年又被指认为维特沃特斯兰大学非洲研究课题的主席。1969年末,布莱金离开南非。1970年,他被任命为美国西密歇根大学的人类学教授。次年在那儿首次执教人类学和民族音乐学的课程。现任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的社会人类学教授。
  约翰·布莱金一直在赞比亚的贡比·通加(Gwembe Tonga)和恩森加(Nsenga)以及乌干达、南非部分地区做民族音乐学的田野工作,同时也在约翰内斯堡周边地区进行人类学调查。他发表过很多有关文达成年礼仪式和音乐、文达音乐和文化模式之间的关系等文章和书籍,另外还有两张恩森加音乐的LP唱片——《黑人背景——一个南非女孩的童年》和《文达儿歌——民族音乐学的研究、人类社会的过程和产品》。

内页插图

目录

人类组织起来的音响
社会和文化中的音乐
音乐中的文化和社会
音响组织起来的人类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题质疑、成果展示、心得交流、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疑难解析、观点验证、问题综述。

评分

真的不错哦,我很喜欢

评分

属于音乐中的哲理性思考著作,不错

评分

评分

质的要求,对教育规律的把握,对教学艺术的领悟,对教学特色的追求。

评分

评分

属于音乐中的哲理性思考著作,不错

评分

下单后书很快就到了,包装的很好,跟我想象中的一样呢,书的质量也很好,很喜欢呢精彩书摘   每年夏天,我都会去梅恩钓鱼。我喜欢吃杨梅和奶油,然而基于某些特殊原因,我发现水里的鱼爱吃水虫。   所以在钓鱼的时候,我就不作其他想法,而专心一致地想着鱼儿们所需要的。   我也可以用杨梅或奶油作钓饵,和一条小虫或一只蚱蜢同时放入水里,然后征询鱼儿的意见——“嘿,你要吃哪一种呢?”   为什么我们不用同样的方法来“钓”一个人呢?   有人问到路易特·乔琪,何以那些战时的领袖们,退休后都不问政事,为什么他还身居要职呢?   他告诉人们说:“如果说我手掌大权有要诀的话,那得归功于我明白一个道理,当我钓鱼的时候,必须放对鱼饵。”   世上惟一能够影响别人的方法,就是谈论人们所要的,同时告诉他,该如何才能获得。   明天你希望别人为你做些什么,你就得把这件事记住,我们可以这样比喻:如果你不让你的孩子吸烟,你无须训斥他,只要告诉孩子,吸烟不能参加棒球队,或者不能在百码竞赛中夺标。不管你要应付小孩,或是一头小牛、一只猿猴,这都是值得你注意的一件事。   有一次,爱默生和他儿子想使一头小牛进入牛棚,他们就犯了一般人常有的错误,只想到自己所需要的,却没有顾虑到那头小牛的立场……爱默生推,他儿子拉。而那头小牛也跟他们一样,只坚持自己的想法,于是就挺起它的腿,强硬地拒绝离开那块草地。   这时,旁边的爱尔兰女佣人看到了这种情形,她虽然不会写文章,可是她颇知道牛马牲畜的感受和习性,她马上想到这头小牛所要的是什么。   女佣人把她的拇指放进小牛的嘴里,让小牛吸吮着她的拇指,然后再温和地引它进入牛棚。   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第一天开始,我们的每一个举动,每一个出发点,都是为了自己,都是为我们的需要而做。   哈雷·欧佛斯托教授,在他一部颇具影响力的书中谈到:“行动是由人类的基本欲望中产生的……对于想要说服别人的人,最好的建议是无论是在商业上、家庭里、学校中、政治上,在别人心念中,激起某种迫切的需要,如果能把这点做成功,那么整个世界都是属于他的,再也不会碰钉子,走上穷途末路了。”   明天当你要向某人劝说,让他去做某件事时,未开口前你不妨先自问:“我怎样使他要做这件事?”   这样可以阻止我们,不要在匆忙之下去面对别人,最后导致多说无益,徒劳而无功。   在纽约银行工作的芭芭拉·安德森,为了儿子身体的缘故,想要迁居到亚利桑那州的凤凰城去。于是,她写信给凤凰城的12家银行。她的信是这么写的:   敬启者:   我在银行界的10多年经验,也许会使你们快速增长中的银行对我感兴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