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之道

通信之道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学志编著 著
图书标签:
  • 沟通技巧
  • 人际关系
  • 职场沟通
  • 人际交往
  • 情商
  • 沟通艺术
  • 有效沟通
  • 自我提升
  • 心理学
  • 影响力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280689
商品编码:10181275329
出版时间:2016-0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报业市场结构研究

:24.00元

作者:肖赞军

出版社:岳麓书社

出版日期:2009-11-01

ISBN:9787807612926

字数:

页码:19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3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目前,尽管市场结构问题的研究热情已不如20世纪60、70年代那么炙热,但市场结构问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许多学者对这一问题从未停止探索。青年学者肖赞军博士的《报业市场结构研究》是市场结构研究领域中的又一力作。该书基于报业的特有盈利模式,对报业的市场结构与盈利模式之间的关系、报业市场结构的演变和报业市场的效率(经济效率与社会效率)进行了深入探讨。

目录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思路
1.2.3 研究方法
1.3 几个重要概念
1.4 研究内容及主要创新
1.4.1 研究内容
1.4.2 主要创新
2 相关文献综述
2.1 市场结构理论的简单回顾
2.1.1 西方市场结构理论的兴起与发展
2.1.2 贝恩理论的中国验证(非报业)
2.2 报业的市场结构研究
2.2.1 西方报业竞争理论及其经验验证
2.2.2 中国报业市场的贝恩范式研究
2.3 相关研究:报业市场的厂商均衡
2.4 简要评论
3 报业的市场结构与盈利模式
3.1 报业的盈利模式
3.1.1 “二元产品市场”中的“二次销售”
3.1.2 发行与广告的关系:简明理论与经验支持
3.2 报业市场的厂商均衡
3.2.1 假设和模型
3.2.2 报业市场厂商均衡的简化情形
3.2.3 报业市场厂商均衡的非简化情形
3.2.4 均衡结论小结
3.2.5 一点说明:“二次销售”与两部收费
3.3 报业发行边际亏损的经验研究
3.3.1 发行的总量亏损与边际亏损
3.3.2 西方报业发行的边际亏损:以美国为例
3.3.3 中国报业发行的边际亏损
3.4 报业市场结构的推演
3.4.1 报业广告市场的结构
3.4.2 报业厂商在广告市场的垄断势力的来源
3.4.3 报业发行市场的结构
3.4.4 结论及对市场组合假设的说明
3.5 发行边际亏损的补偿:几何图解
4 报业市场结构的演变
4.1 西方报业集中:以美、法为例
4.1.1 美国报业的市场集中
4.1.2 法国报业的市场集中
4.2 市场结构与产业周期的一般关系:stigler对斯密定理的解释
4.3 早期报业的斯密定理及局限
4.3.1 广告功能的专业化
4.3.2 新闻、广告的市场容量与报业的市场结构
4.3.3 斯密定理在早期报业的局限
4.4 现代报业的斯密定理及例外
4.4.1 广告的市场容量与报业的市场结构
4.4.2 广告的市场容量的扩大:理论与数据
4.4.3 现代报业中斯密定理的例外
4.5 “一城一报”格局的形成机理(Ⅰ):从内容市场进行解释
4.5.1 有限理性、接近性原理与报业经营的区域化
4.5.2 报业的产业属性
4.6 “一城一报”格局的形成机理(Ⅱ):从广告市场进行解释
4.6.1 信息不完全与广告主的行为选择
4.6.2 广告的规模经济
4.6.3 广告主的平均规模和“一城一报”格局的形成
4.6.4 现代报业中斯密定理的例外的解释
5 报业垄断的效率悖论
5.1 新古典的效率维度
5.2 报业垄断的经济效率增进
5.2.1 发行市场的经济效率
5.2.2 广告市场的经济效率
5.2.3 二元市场的净效率
5.2.4 小结:报业盈利模式的福利效应
5.3 报业垄断的社会效率减损
5.3.1 大众媒介的社会职能与社会责任
5.3.2 垄断对报业社会责任的侵蚀
5.4 效率悖论的产生及调和
5.4.1 效率悖论与盈利模式
5.4.2 效率悖论的简单调和
6 中国报业经营体制改革与报业市场结构的现状
6.1 中国报业经营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6.2 改革进程中的市场结构
6.3 中国报业市场现有结构的问题
6.3.1 发行环节的过度竞争
6.3.2 地域市场间的竞争不足
6.3.3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实现不充分
7 中国报业市场结构的优化
7.1 中国报业市场结构的优化目标
7.2 中国报业市场结构的优化路径
7.2.1 构建报业事业属性与产业属性相分离的微观基础
7.2.2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7.2.3 推进报业的跨区域经营
7.2.4 优化报业的竞争行为:发行促销与内容经营之间的均衡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介绍


肖赞军,1972年6月出生,湖南安化人。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经济学博士。2008年被确定为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主要研究方向有:传媒产业组织、传媒融合与竞争、传媒体制改革、报业经济等。在《经济学动态》、《经济学家》、《新

文摘


序言



《物语集:山海风华》 内容梗概 《物语集:山海风华》是一部精心编织的短篇小说集,它如同一个多棱镜,折射出中华大地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历史烟云和生活百态。全书共收录了十二篇独立却又在某种精神内核上相互呼应的故事,每一篇都力求深入人心,勾勒出鲜活的人物群像,展现出令人扼腕或拍案叫绝的传奇。本书不涉及任何关于通信技术、信息传播或其相关理论的内容。 故事精选与深度解析 《江畔渔歌》: 故事发生在长江下游某个宁静的渔村。主人公老渔夫阿海,一生与江水为伴,他的生活节奏随着潮汐和鱼汛而律动。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洪灾,不仅吞噬了他赖以生存的渔船,也带走了他年轻的儿子。在巨大的悲痛中,阿海并没有沉沦,而是凭借着对江河的深刻理解,以及村民们的互助,一步步重建家园。故事细腻地描绘了人与自然之间复杂而又深刻的联系,以及普通人在命运面前的坚韧与勇气。这里的“通信”仅限于村民之间口耳相传的消息传递,以及自然界的潮汐、风向等作为信号的解读,与现代通信技术毫不相关。 《漠上驼铃》: 故事背景设定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一家商队的命运跌宕。年轻的商人李昭,肩负着家族的希望,带领着一队骆驼,满载着珍贵的货物,踏上了充满未知的旅程。途中,他们遭遇了沙尘暴、盗匪的袭击,以及水源的匮乏。李昭在危机四伏的环境中,展现出过人的智慧和领导才能,与同伴们同甘共苦,最终克服重重困难,抵达了目的地。故事着重刻画了古代商人在艰苦环境下的生存智慧、商业伦理以及人性的考验。他们之间的信息传递,主要依靠信鸽、路上的驿站传递的信息,以及口头约定,完全是古代信息传递方式的范畴。 《雪域酥油茶》: 这是一个关于守护的故事。在青藏高原的某个偏远村落,年轻的藏族姑娘央金,肩负着家族世代相传的酥油茶配方。这个配方不仅是食物,更承载着家族的历史和村落的文化记忆。当外来势力试图以工业化方式复制并垄断这一传统手艺时,央金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行动守护着这份古老的传承。故事通过央金的视角,展现了高原人民淳朴善良、热爱自然的品质,以及他们面对现代化冲击时的民族自尊和文化坚持。他们的“交流”更多是通过眼神、肢体语言、简单的方言,以及祭祀活动中的符号象征,与现代通信技术无任何交集。 《江南绣娘》: 故事围绕着一位技艺精湛的绣娘林婉儿展开。她用一针一线,将江南的烟雨朦胧、春花秋月绣入丝绸。然而,她的才华却被一位富家公子看中,意图将她纳入府中,成为他附庸的“装饰品”。婉儿不愿就此放弃自己的艺术追求,毅然选择离开,在城市的一个角落里,用自己的双手开辟出一片属于艺术的天地。故事描绘了女性在传统社会中的挣扎与觉醒,以及对艺术纯粹性的追求。她们之间的“联络”多通过书信、媒人介绍,甚至是一种默契的眼神交流,与科技的通信无关。 《岭南雨林》: 故事发生在中国南方潮湿茂密的雨林中。一位年轻的生物学家,深入雨林腹地,希望找到一种传说中的珍稀药草。他在丛林中迷失了方向,幸好遇到了世代居住于此的原住民部落。部落的首领,一位充满智慧的老者,通过观察自然现象、解读动物的行为,为他指明了方向,并分享了部落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哲学。故事探讨了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以及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与理解。他们之间的“沟通”方式,包括肢体语言、象形符号,以及对自然声音的解读。 《北国冰封》: 故事讲述了在东北严寒的冬季,一个伐木工家庭的故事。父亲为了养家糊口,常年奔波在冰天雪地里,与严酷的自然搏斗。儿子在父亲的影响下,也逐渐成长为一个有担当的男子汉。在一次意外中,父亲身受重伤,儿子必须独自面对困境,并设法向外界求援。故事充满了北方汉子的朴实与刚毅,展现了亲情的力量和生命的顽强。他们寻求帮助的方式,可能依靠的是早已约定好的信号,比如特定的烟火信号,或是徒步前往最近的村庄,这些都远非现代通信。 《川西高原的歌谣》: 这是一个关于信仰和传承的故事。在四川西部的高原上,一位年轻的喇嘛,肩负着背诵并传承古老经文的重任。他跋涉在崎岖的山路上,寻找失落的经文片段,并与遇到的牧民们分享他们的信仰和故事。故事展现了高原上人们的精神世界,以及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的敬畏。他们之间的“交流”,更多是心灵的共鸣,以及对宗教仪式的共同参与,而非信息传递。 《黄土高原的回声》: 故事发生在中国北方黄土高原的一个古老村庄。村庄面临着土地荒漠化和年轻人外出的双重危机。一位从大城市归来的青年,决心用现代科技(但并非通信技术)和自己的知识,帮助村庄重拾生机,比如改良耕作技术,发展特色农产品。他与村里的老一辈人之间,既有观念的碰撞,也有共同的目标,最终实现了老幼智慧的结合。他们之间的“信息交换”主要是关于农事、生活经验的分享,通过口述和共同劳动完成。 《岭南古镇的传说》: 故事围绕着一个保存完好的岭南水乡古镇展开,镇上的居民世代流传着一个关于古老神话的传说。一位来此考察的民俗学者,试图通过研究当地的口述历史和古籍,还原这个传说的真实面貌。在与老人们的交流中,他不仅获得了珍贵的历史信息,也体会到了小镇慢节奏的生活和淳朴的人情味。他们之间的“交流”是历史的口述传承,以及对古老习俗的解读。 《塞外风沙》: 故事设定在边塞古道,一个年轻的戍边士兵,在孤独的岗位上,思念着远方的家人。他通过写信,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家国的忠诚。在一次边境冲突中,他英勇作战,捍卫了边疆的安宁。故事描绘了边疆将士的坚韧、勇敢和家国情怀。他传递信息的唯一方式是信件,这种古老的形式,与现代通信技术毫无关联。 《西南苗寨的织锦》: 故事讲述了苗族一位技艺精湛的织锦女,她用传统技艺编织出充满民族特色的美丽织锦。当她的作品引起外界关注,有人试图模仿生产时,她坚持用自己的双手和心血,守护着这份民族瑰宝。故事展现了苗族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对民族文化的自豪。她们之间的“沟通”是手工技艺的传承,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共同追求。 《东海渔村的月光》: 故事发生在一个依海而生的渔村。一位年轻的渔夫,在一次出海捕鱼时,遭遇了突如其来的风暴,他的船被巨浪打翻。在绝望中,他凭借着过人的毅力和对海洋的熟悉,最终漂流回岸。故事赞美了人类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勇气和求生欲望,以及渔民们对海洋的敬畏。他们之间“传递”的消息,可能是在码头上的一种默契的眼神,或是对天气变化的口头提醒。 主题与风格 《物语集:山海风华》以“人”为核心,聚焦于普通人在不同地域、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生存状态、情感纠葛和精神追求。故事风格多样,既有对自然风光的细腻描绘,也有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刻挖掘。语言上,力求朴实、真挚,辅以地域特色鲜明的方言词汇,营造出浓郁的本土气息。全书洋溢着对中华大地深厚文化底蕴的赞美,对普通人身上闪耀人性的光辉的歌颂,以及对传统价值的坚守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本书绝不涉及任何与通信技术、网络、信息传输、信号、数据、算法、协议等相关的概念或内容。它是一次对中国广袤土地上,那些被时光沉淀下来的,鲜活的生命故事的致敬。

用户评价

评分

初拿到《通信之道》这本书,我心中涌起的是一种对未知的好奇与探求。作为一名对科技充满热情但又缺乏专业背景的普通爱好者,我一直对信息如何在空间中穿梭、在设备间流动感到着迷。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带有一种哲学的意味,“道”字似乎暗示着其中不仅仅是技术的堆砌,更包含了一种深邃的规律和方法论。我特别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关于信息论的解释。克劳德·香农提出的信息论,无疑是现代通信的基石,但其抽象的概念和数学公式常常让初学者望而却步。我期待《通信之道》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甚至借助一些生动的比喻和实例,来阐述信息熵、信道容量、纠错码等核心概念。例如,噪声是如何影响信息传输的?我们又如何通过各种编码技术来抵抗噪声,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我希望作者能够引导我理解,在看似杂乱无章的信号中,隐藏着怎样的数学结构和逻辑规则。此外,我还对网络通信的架构层面比较感兴趣。从物理层到应用层,不同的协议和标准是如何协同工作的?IP地址、端口号、TCP/UDP协议,这些听起来像是技术黑话的名词,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描绘出一幅清晰的网络通信全景图,让我明白我们每一次点击“发送”按钮,背后都经历了怎样的复杂过程,又是由哪些看不见的“管道”将信息送达目的地。

评分

翻开《通信之道》,我更关注的是它如何描绘我们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的“脉络”。我一直觉得,通信技术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定义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速度和广度。这本书是否会涉及一些关于通信伦理和隐私保护的内容?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个人信息和通信数据的安全显得尤为重要。我希望书中能够讨论,在追求高效通信的同时,我们应该如何平衡信息自由流动与个人隐私保护之间的关系。例如,加密技术在通信安全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不同类型的加密算法,比如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它们分别有哪些优缺点?又在哪些场景下得到应用?我期待能够了解到,在享受便捷通信的同时,有哪些技术手段在默默地守护着我们的信息安全。另外,我也对通信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影响力感到好奇。除了我们日常使用的社交媒体和即时通讯,通信技术在军事、医疗、交通、科研等领域又有哪些关键性的应用?书中是否会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来展示通信技术如何赋能这些传统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变革?例如,远程医疗的实现,离不开稳定高速的通信网络;无人驾驶的车辆,则需要即时准确的通信来感知环境并做出决策。我希望《通信之道》能够拓展我的视野,让我看到通信技术所创造的更广泛的价值。

评分

对于《通信之道》这本书,我抱着一种学习和反思的态度。在当今社会,信息无处不在,但我们往往忽略了信息传递的本质和挑战。我特别希望书中能深入探讨信息传播的“效率”和“可靠性”这两个关键维度。一个高效的通信系统,不仅要能够快速传递信息,还要尽可能地减少资源的浪费。那么,如何衡量信息传输的效率?又有哪些技术手段能够优化通信的带宽利用率和能耗?我希望书中能够解释一些关于压缩算法的原理,比如如何将大量数据压缩成更小的体积,以便更快速地传输。而可靠性,则意味着即使在复杂的环境中,信息也能准确无误地送达。我非常想了解“纠错码”技术是如何工作的,它如何在数据传输过程中识别并修正错误,从而保证信息的完整性。书中是否会举一些实际的例子,说明在哪些情况下,纠错码的应用至关重要,比如在太空通信或者高精密制造过程中?此外,我对通信技术在“未来”的展望也充满兴趣。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飞速发展,未来的通信系统又将呈现出怎样的形态?5G之后的6G,或者更远期的技术,会带来哪些颠覆性的改变?我希望《通信之道》能够给我一些启发,让我能够对未来的通信发展趋势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评分

《通信之道》这本书,我期望它能成为我理解现代世界运行逻辑的一把钥匙。我深知,信息是现代社会最宝贵的资源之一,而通信则是信息流动的动脉。我特别想知道,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如何才能有效地“筛选”和“理解”信息。书中是否会涉及一些关于信息过滤、信息聚合的技术原理?例如,搜索引擎是如何工作的?它又是如何从海量的信息中找出我们真正需要的内容的?还有,社交媒体平台上的信息推荐算法,它们又是基于怎样的逻辑来推送内容,从而影响我们的认知和选择?我希望《通信之道》能够揭示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技术背后,所隐藏的精妙之处。同时,我也对通信技术在“人机交互”方面的发展非常好奇。从最初的键盘输入,到现在的语音识别、手势控制,甚至未来的脑机接口,通信技术是如何推动人与机器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我希望书中能够探讨,在人机交互的不断演进中,通信技术扮演着怎样的关键角色,它又是如何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和智能的?这本书,我期待它能够不仅仅停留在技术的层面,更能触及到技术对人类社会和个体生活带来的深刻影响,让我从更宏观的视角去审视“通信”的价值和意义。

评分

这本书我抱有非常大的期待,因为“通信”这个概念在我脑海中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领域。熟悉,是因为我们每天都在使用手机、互联网,享受着信息传递的便利;陌生,则是因为我总觉得在这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原理和技术。这次有幸读到《通信之道》,我希望能够拨开迷雾,真正理解那些支撑起我们现代生活的信息洪流是如何汇聚、传输和解析的。我尤其对那些关于信号编码、调制解调以及各种传输介质的介绍非常感兴趣。例如,光纤通信是如何实现的?它与传统的铜线通信相比,在速度和容量上又有什么优势?还有,无线通信中的电磁波是如何被精确控制和捕捉的?书中能否深入浅出地解释这些技术细节,让我这个非专业读者也能领略其中的奥妙?我期待的不仅仅是技术的罗列,更是这些技术背后所蕴含的科学思想和工程智慧。我希望能够了解到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电报、电话,到如今的5G、物联网,这其中的每一次飞跃都凝聚了多少人的智慧和努力?书中是否会穿插一些通信领域的先驱人物的故事,他们的创新精神是否能够激励我?总而言之,我渴望通过阅读这本书,建立起一个关于通信的全面而深刻的认知体系,让“通信”这个词在我心中不再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由无数精巧设计和严谨科学构筑而成的宏伟世界。

评分

书在慢慢看,质量还可以,嗯

评分

书不错,就是快递太粗暴,书的边角都折了

评分

不算太好,但绝对不是没用

评分

不错!!!!!!!!!!!!!

评分

专业书,内容不错。。

评分

书的内容太好了,是不可多得的好书,通信人应该人手一册

评分

很有深度的一本书

评分

不错的书,回炉学习一下,快忘光了

评分

知识创造价值,从业必须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