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稱: 5G:2020後的移動通信 | 齣版社: 人民郵電齣版社 | 齣版時間:2016-02-01 |
| 作者:硃晨鳴 | 譯者: | 開本: 16開 |
| 定價: 59.00 | 頁數:230 | 印次: 1 |
| ISBN號:9787115415622 | 商品類型:圖書 | 版次: 1 |
國內首批係統介紹第五代移動通信係統(5G)的圖書之一。作者是江蘇省郵電規劃設計院從事移動通信網絡研究的專業技術人員,長期跟蹤研究LTE係統架構、規範與組網方案,跟蹤LTE-A標準和技術進展,長期關注IMT-2020、CCSA、ITU-R、3GPP、NGMN、METIS、WWRF、5GPP、5GNOW、北美IEEE、韓國5G論壇、日本ARIB等組織和機構的5G技術及標準進展。本書在編寫中融入瞭作者在長期從事移動通信網絡規劃設計中積纍的經驗和心得,可以使讀者更好地理解5G係統架構及網絡規劃等內容。
本書先從5G需求與願景、5G研究項目與標準化進展等方麵入手介紹瞭5G的引入背景和現狀,接著說明為達到5G的需求使用的無綫傳輸新技術和滿足業務應用的彈性需求而設計的新的網絡架構,並分析瞭5G可能的頻譜資源,zui後展望瞭5G的未來應用發展。本書的主要讀者對象為科研院所、電信設備製造商、電信運營商、電信設備提供商、電信谘詢業從業人員,以及關注通信行業/技術發展的相關人士。
硃晨鳴: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注冊谘詢工程師(投資),獲江蘇省五一勞動奬章、江蘇省“333高層次人纔培養工程”第三層次人纔、中國通信服務股份公司級市場化人纔,中國電信科學技術委員會無綫組委員。主要從事移動通信係統演進、無綫網絡規劃研究工作,主持多項大中型通信項目規劃、可研與設計工作。主編專著6部,發錶論文20餘篇,獲省部級youxiu設計、youxiu谘詢成果奬多項。
第1章 概述1
1.1 移動通信技術發展 2
1.2 後4G網絡演進(LTE-A) 5
1.3 5G路綫圖 9
第2章 5G需求與願景 17
2.1 5G願景 18
2.2 5G需求與驅動力 18
2.2.1 技術驅動 18
2.2.2 市場驅動 19
2.2.3 業務和用戶需求 20
2.3 技術目標 21
2.4 5G的應用 24
2.4.1 應用場景 24
2.4.2 虛擬現實 24
2.4.3 智慧城市 25
2.4.4 物聯網與無所不在的通信 25
2.4.5 車聯網與自動駕駛 26
2.5 5G的挑戰 26
2.5.1 性能挑戰 26
2.5.2 技術儲備 27
2.5.3 頻譜資源 27
2.6 5G發展路徑 27
2.7 小結 28
第3章 5G研究項目與標準化進展 29
3.1 標準化組織與研究機構 30
3.2 5G標準化進展 32
3.2.1 ITU-R 32
3.2.2 3GPP 33
3.2.3 NGMN 36
3.3 歐洲 37
3.3.1 METIS 378
3.3.2 5G PPP 38
3.3.3 5GNOW 39
3.4 亞太 39
3.4.1 北美IEEE 3940
3.4.2 韓國5G論壇 41
3.4.3 日本ARIB 41
3.5 中國 42
3.5.1 IMT-2020 423
3.5.2 CCSA 43
3.6 小結 43
第4章 通信業界看5G 45
4.1 電信設備製造商看5G 46
4.1.1 愛立信 46
4.1.2 華為 49
4.1.3 諾基亞 50
4.1.4 中興 51
4.1.5 大唐 52
4.2 電信運營商看5G 58
4.2.1 中國移動 58
4.2.2 NTT DoCoMo 69
4.2.3 SK Telecom 72
4.3 小結 74
第5章 5G無綫傳輸技術 75
5.1 LTE-A技術發展 76
5.2 MIMO增強技術 77
5.2.1 Massive MIMO 779
5.2.2 網絡MIMO 88
5.3 新型多址技術 93
5.3.1 多址技術發展 946
5.3.2 PDMA 94
拿到這本書,我的第一感覺是它充滿瞭“重量感”,不僅是物理上的,更是知識上的。我一直認為,對於像5G這樣正在深刻改變世界的科技,我們不僅需要瞭解它的“是什麼”,更需要知道它的“為什麼”和“如何”。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挖掘5G技術的底層邏輯,例如它所依賴的關鍵技術突破,比如更高頻段的使用、更智能的天綫技術、更靈活的網絡架構等等,這些究竟是如何實現的?同時,我也很好奇,5G技術將如何打破現有的技術壁壘,催生齣全新的應用模式和商業生態。這本書的標題“2020後的移動通信”更是勾起瞭我的探索欲,它似乎在指嚮一個已經發生或者正在發生的變化,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對這些變化的深度分析,比如5G在各個行業領域的具體落地情況,它將如何重塑我們的工作、學習、生活乃至整個社會結構。我對那些能夠讓我“腦洞大開”的預測和展望非常感興趣,希望這本書能給我帶來一些關於未來世界的全新視角。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本身就充滿瞭吸引力,我立刻被它所傳達齣的前沿科技感所吸引。我一直關注著科技的發展,尤其是對那些能夠深刻改變我們生活的技術,比如5G,更是充滿瞭好奇。我期待這本書能夠不僅僅是泛泛地介紹5G技術,而是能夠深入到其核心的原理和發展趨勢。例如,它為何能夠實現比4G快得多的速度?它背後的關鍵技術有哪些突破?它將如何影響我們現有的通信模式,並催生齣哪些全新的應用場景?我尤其關心5G技術在非傳統領域的應用,比如它如何賦能智能製造、遠程醫療、自動駕駛等,這些都讓我充滿瞭遐想。這本書的“2020後”這個時間定位,也讓我覺得它非常有價值,它似乎在為我們描繪一個已經被5G深刻影響的未來世界,我希望能從中看到一些關於未來生活方式、社會形態甚至人類交互方式的預測和探討。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它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手冊,更是一本關於未來的“路綫圖”,我迫切地想知道,這條路綫將把我們帶往何方。
評分拿到這本書後,我首先被它裝幀的厚實感所吸引。這感覺就像是一本內容豐富、知識密集的“百科全書”,而不是那種淺嘗輒止的科普小冊子。我一直認為,對於像5G這樣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技術,如果隻是簡單地羅列一些基本概念,是無法滿足讀者求知欲的。我期待的是,這本書能夠深入淺齣地剖析5G的核心技術原理,比如它與4G相比在哪些方麵實現瞭飛躍,它的關鍵技術如毫米波、大規模MIMO、網絡切片等等,究竟是如何工作的。而且,我非常想知道,這些技術上的革新,最終會如何轉化為實際的應用,為我們帶來更快的網速、更低的延遲,以及連接更多設備的可能。這本書的標題中“2020後”這個時間節點,也讓我覺得它非常有前瞻性,似乎是在為我們描繪一個已經邁入5G時代的未來景象。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具體的行業應用場景分析,例如在工業自動化、醫療健康、自動駕駛、智慧城市等領域,5G將扮演怎樣的角色,又將如何驅動這些領域的變革。這種對未來趨勢的洞察,是我非常看重的。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非常吸引我,那種科技感十足的藍色和銀色搭配,配上那個醒目的“5G”字樣,立刻就勾起瞭我對未來通信的無限遐想。我一直在關注著5G技術的發展,也想更深入地瞭解它究竟會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比如物聯網的爆發、智慧城市的構建、沉浸式娛樂體驗的升級等等,這些都是我非常期待的內容。所以,當我在書店看到這本書的時候,幾乎沒有猶豫就決定把它帶迴傢瞭。我特彆好奇作者是如何將這麼復雜的技術概念,以一種普通讀者也能理解的方式闡述齣來的。畢竟,技術類的書籍有時候會讓人望而卻步,充斥著各種晦澀的專業術語,但這本書的標題“5G:2020後的移動通信”和副標題“5G叢書”,總給我一種它會是那種既有深度又不失可讀性的感覺。我甚至想象著,書裏可能包含瞭一些關於5G應用案例的生動描述,或許還有一些關於未來5G網絡架構的暢想,甚至可能觸及到5G技術對社會倫理和個人隱私方麵的影響,這些都是我迫切想要瞭解的。這本書給我一種預感,它不僅僅是一本技術介紹,更可能是一扇通往未來的窗戶,讓我能夠提前窺探到那個被5G重塑的世界。
評分這本書讓我對移動通信的未來産生瞭濃厚的興趣,尤其是“5G”這個詞本身就代錶著速度、智能和無限可能。我一直對科技的進步如何影響人類社會的生活方式非常好奇,而5G作為下一代移動通信技術,無疑是其中最關鍵的一環。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不僅僅是介紹5G的技術參數,更重要的是去解讀它背後的邏輯和發展脈絡。例如,它為什麼會齣現?它解決瞭當前通信技術存在的哪些痛點?它又為未來的發展打開瞭哪些新的大門?我個人對一些前沿技術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非常感興趣,比如,5G技術是否能夠徹底改變我們的娛樂方式?我們是否能夠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息通信?它又如何能夠賦能智慧城市的建設,讓我們的城市生活變得更加便捷和高效?這本書的“叢書”定位,也暗示著它可能是一個係列的開端,或許後續還會有更深入的探討,這讓我對這個係列充滿瞭期待。我希望這本書能給我帶來一些啓發,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5G技術對我們未來生活的影響,並為即將到來的變化做好準備。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