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华语世界深具影响力身心灵作家张德芬代表作;都市身心灵修行必读经典,总销量超300万册;影响了数千万读者的身心灵小说。
2.德芬全新作序分享:觉察和自省是一切成长的开始;谦卑和感恩是解决一切问题的万灵丹。
3.杨幂说:“《遇见未知的自己》可以说是一本拯救过我的书,它让我学会了臣服和接受。”
刘亦菲说:“这本书让我们和自己真实的源头越来越近,人生从此变得有创造性。”
李娜说:“我特别喜欢《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它虽然没有华丽的文字,但是充满智慧。读完之后,你真的会觉得人生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
郝蕾说:“从逆境中走出来后,我多次把这本书送给身边的朋友,希望大家也能唤醒那个沉睡的自己,踏上爱和喜悦的心灵旅程。”
华语世界超300万册的身心灵自我修行必读经典
谦卑和感恩是解决一切问题的万灵丹。
《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可以让你了解自己、看清小我,进而在生活中操练,让自己更加自在、解脱、快乐。而感恩,正是你用谦卑的心去体会一切之后,自然而然发生的。感恩会带来更多的谦卑、更多的福分、更多的快乐,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非常好的良性循环。
这个成长进步的过程,需要大家把书中的资讯拿出来,彻底在生活中执行。一段时间以后,你一定会在某个领域或是某些情境能够做到先知先觉,不再堕入惯性模式的陷阱里。
——张德芬
台湾大学企业管理系毕业。曾任台湾电视公司记者、主播多年。在美国UCLA取得MBA学位,2002年辞去国际知名公司IBM高薪工作,致力心灵潜修及写作,迄今其系列作品总销量已经超过600万册,被誉为华语世界深具影响力身心灵作家。作品已被泰国、韩国、越南等国翻译成该国文字热销中。
2007年,出版作品《遇见未知的自己》,在台湾地区一上市就掀起了阅读狂潮,该书被誉为华语世界di一本身心灵成长小说。同年,大陆引进的简体版,很快位列各大图书销量排行榜榜首,至今销量已突破300万册。
2008年至2013年,作品《活出全新的自己》《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重遇未知的自己》(台版为:《爱上自己的不完美》)《舍得让你爱的人受苦》逐一上市。与此同时,张德芬还翻译了德国心灵导师艾克哈特?6?1托尔的作品《新世界:灵性的觉醒》《修炼当下的力量》和加拿大知见心理学领袖克里斯多福?6?1孟的《找回你的生命礼物》,以及审校《灵性开悟:不是你想的那样》等身心灵作品,为华语世界的身心灵普及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009年是我人生中灾难性的一年,人生观几乎被全面颠覆。有位朋友送给我一本《遇见未知的自己》,当我看到遭遇各种困境的女主人公通过自我回观,找回重新面对生活、创建崭新人生的力量时,我非常感动和感慨。其实,就像张德芬说的: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从逆境中走出来后,我多次把这本书送给身边的朋友,希望大家也能唤醒那个沉睡的自己,踏上爱和喜悦的心灵旅程。
——郝蕾
这本书让我们惊鸿一瞥那个一直都在的深层的自己,如此的陌生又熟悉。让我们和自己真实的源头越来越近,人生从此变得富有创造性。
——刘亦菲
我特别喜欢《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它虽然没有华丽的文字,但是充满智慧。读完之后,你真的会觉得人生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
——李娜
《遇见未知的自己》可以说是一本拯救过我的书,它让我学会了臣服和接受,并且现在我已经学会经常使用它们了,我现庄的生活也乐观了很多。我推荐给所有像我曾经那样消极思考的朋友,你会在书中找到所有你的答案。
——杨幂
再版序 生活是我们*好的上师
自序 活出你想要的人生
01.一场奇怪的对话——我是谁?
02.老人的读心术——我不是谁?
03.做爱像去迪士尼乐园?——我们到底想要什么
04.我为什么常常不快乐?——失落了真实的自己
05.人生就像一场戏——角色面具
06.层层包裹的同心圆——未知的自己
07.这个世界是什么组成的——能量争夺战
08.你所招引的人、事、物——吸引力法则
09.巧遇旧识——潜意识初探
10.当灵性与科学相遇——我们创造了自己的世界
11.命好不怕运来磨——潜意识中的人生模式
12.遇见难得的知音——潜意识的表达方式
13.回溯童年的记忆——我们身体的障碍
14.重新和身体联结——瑜伽和呼吸
15.激励大师的体验分享——饮食与健康
16.卸下光环后的人生——健走真好!
17.“担心”是*差的礼物——不如给他祝福吧
18.一场“ego boosting”(小我增长)秀——同学会的启示
19.被负面情绪套牢——情绪的障碍
20.在谷底惊见阳光——情绪的体验
21.摆荡于背叛、欺骗之间——情绪的爆发
22.是谁在伤口上撒盐——情绪的疗愈?6?1
23.爱过、痛过、哭过之后——臣服的体验
24.梦的秘密——当下的臣服
25.背负重责大任的脑袋——检视思想
26.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转念作业
27.昔日女星的解套智慧——思想的瘾头
28.我是个婚姻失败者?!——思想的搅扰
29.什么让我感到喜悦——认同的解离
30.老婆不是秀给别人看的——身份认同的探索
31.战胜了胜肽——心想事成的秘密
32.未实现就先感恩——*后的试炼
33.开始,就是未来——迎风飞扬
34.婚姻是一场修行——亲密关系的联结
35.快乐和对错,谁更重要——走出观念的牢笼
36.走出观念,还原本来——回归真我的自然状态
再版代跋 给读者的一封信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
转念作业
若菱看到老师发下来的家庭作业,着实有点儿纳闷儿。作业的题目叫“批评你周遭的人”,然后按照要求把你的想法写下来,一共六个题目。
若菱*想写的当然是志明,但是她又不想在陌生人面前吐露自己婚姻的问题,所以她琢磨着该怎么写这些问题,搞到很晚才睡。听到志明进屋的脚步声,和他关上客房房门的声音,又是一阵心痛。
第二天是周日,若菱起了个大早,很期待地又去那个工作室,听老师的课。一开始,老师又是带领大家静坐,若菱在一种无形的能量中,感觉好放松,身体轻飘飘的,思绪也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直到老师呼唤他们回来,若菱才依依不舍地睁开眼睛。
“昨天我们谈到逃避我们自己以及其他问题的策略,其实还有一种策略,叫作……”老师在白板上写下了“投射”两个字。
“什么是投射呢?比方说,我从小就被教导我应该是一个聪明的人,我也自认为我很聪明,所以我压抑、否认了自己不聪明的地方。于是,我看到不聪明的人的时候,他提醒了我内在不想面对的部分,所以我特别讨厌不聪明的人,对他们没有耐心。”
老师停下来,看看所有的学生:“同样的,当你对某一类人或是他们的行为,特别有意见、特别看不顺眼的时候,就是一种自我的投射行为,也是一种逃避策略,其实,他们的那些缺点你都有,只是不承认罢了!”说着,老师把手比成一个手枪的姿势,对着一个学生,然后说,“你看,当我手指着你批评的时候,有几根手指对着我自己?”
很明显,一根手指对着对方,三根对着自己。然后老师说:“我的老师*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她看看若菱,显然她说的是老人,“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射出来的结果。”
针对老师的这句话,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若菱班上的同学好像已经都是灵修老手了,对老师说的话很能够呼应、认同。若菱却觉得她需要一些时间来消化这么激进的观念。
首先,有个同学就提到了那部若菱看不太懂的电影,他指出电影内容说:“观察者在各种事物的可能性中选择了一种,于是事情就如实发生了,所以事情是我们的‘选择’,而不是我们被动地看事情发生。”也有同学提到了“吸引力法则”,能量相同的事物会彼此吸引,所以我们周遭发生的事物都是我们本身的能量吸引过来的。
一个同学忍不住了,她有不太相同的观点:“我是个基督徒,我是认同有一个*高力量在管制这个宇宙的。你们这样说,好像人可以*越神,掌管自己的命运!”
大家突然变得鸦雀无声,震惊于半路杀出来这么一个程咬金。若菱倒是挺欣赏她的态度,毕竟有不同的意见可以激发我们更多不同层面的想法。
“没有冲突,亲爱的,”老师柔声地说,“当我们心里有个深切、真诚的渴望,整个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助你,这就是你心目中的神。当你祈祷的时候,你的内在会发出一股正面振动的能量,它会把你想要的东西吸引过来,也就是神在回应你的祷告而赐给你真心想要的东西。”
那个同学紧绷的面孔稍稍有些放松了。
老师继续说:“我们面对每天的生活,都去试着活在当下,臣服于所有‘已经发生’的事。已经发生的事就是神,因为如果不是神的旨意的话,它不会发生,所以我们臣服于它。然后因为我们相信神的恩典,所以在当下的每个选择中,我们没有惧怕,能做出*好的选择,而且正因为我们深信神的恩典深藏其中,*好的事物会因为我们有意识的选择而发生。”
若菱真是很佩服老师能一转头就用基督教的语言,把刚才大家说的“另类”观点换成基督徒能接受的说法。在这一转念中,不但那位同学,连若菱也心悦诚服地接受了。
老师这时转过头来,看着一直没有发言的若菱,邀请她分享她的家庭作业。
若菱有点儿害羞地低头看自己写的东西,然后老老实实地念道:“谁让你感到愤怒、挫折、迷惑,为什么?谁激怒了你?你不喜欢他们什么地方?”
若菱停顿了一下,更不好意思地小声念道:“我对志明感到愤怒,因为他很以自我为中心,从来没有真正地关心过我……”
“好!”老师要她停下来,然后问,“这是真的吗?”
“什……什么?”若菱不解。
“志明很以自我为中心,从来没有真正地关心过你?”老师重复若菱的话。
“嗯,是真的。他只管他自己的事,很少关心我。”若菱回答。
“志明很以自我为中心,这是真的吗?他每时每刻都是这样的吗?他的每个朋友、周围的亲人都觉得他是这个样子吗?”
“嗯……”若菱没有把握了,不敢接腔。
“他从来没有真正地关心过你,”老师又念道,“这是真的吗?”
“有偶尔关心一下啦,但是……”
“从来没有,真正的,”老师加重语气,“这是真的吗?”
若菱说:“嗯,大部分时候是真的。”
同学们都笑了,若菱也忍不住笑了起来。老师又问:“当你有这样的想法时,你是什么样的人?”
“嗯?”若菱听不懂。
“当你抱持这样的想法——‘志明很以自我为中心,从来没有真正地关心过我’的时候,你看到他,或是想到他的时候,你心里是什么感觉?”
“嗯,不太舒服……”若菱保守地描述。
“是喜悦、和平还是紧张、压力?”老师追问。
“紧张、压力!”若菱不假思索地答道。
“好,你想想,今天如果你没有这样的想法,在你的脑袋中,你看到志明,或是和他相处的时候,你会觉得怎么样?”
“好多了,比较平静。”若菱想象了一下,然后老实地回答。
“好,我不是要求你要放掉这个思想,我只是问问你,你有没有看到任何理由,让你放掉这个思想,不再背负着它?”
“是的,我知道。”若菱说。
“好,我现在请你把这个句子反转过来,把肯定句改成否定句。”
“嗯?”若菱不确定要怎么改。
老师帮她起头:“志明不是……”
“志明不是以自我为中心,他不是从来没有真正地关心过我。”若菱机械地念出来。
“好,我现在请你闭上眼睛,在心里默念这句话,看看它的真实性和原来那句话比较起来如何?”
若菱闭上眼睛,照老师的话默念这个反转了的句子,她觉得很滑稽,不过好像后来这一句的真实性真的并不亚于原来那句。
若菱张开眼睛,有点儿不好意思地看着老师。
老师没有乘胜追击,只是继续要求若菱:“把志明改成你,你改成若菱,把你写的句子再念一遍。”
若菱照着念了:“若菱很以自我为中心,从来没有真正地关心过志明!”
“这句话的真实性怎么样?”
若菱闭目沉思,其实是在逃避困窘。她有点儿心虚,因为她知道她对志明的关心也是从她自己的观点出发的,很可能志明对她也会有同样的抱怨。
“这个家庭作业真是个陷阱!”若菱觉得自己上钩了,可是也不得不佩服它的设计之巧妙!原来我们对别人的指控,真的是有三根指头是对着自己的!
收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抱有太高的期待,只是觉得作为一本畅销书,或许能从中获得一些启发。然而,事实证明,我的看法过于保守了。这本书的内容,远远超出了我对于“心灵鸡汤”的刻板印象。它更像是一本充满智慧的指南,帮助我认识到,生活中许多的困境,并非来自外部环境,而是源于我们自身内在的认知和信念。作者以一种温和却有力的姿态,带领读者一步步剥开那些层层叠叠的自我设限,去拥抱更广阔的可能性。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放下”的探讨,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痛苦,并不是因为事情本身,而是因为我们固守着不该有的执念。这本书让我开始理解,真正的洒脱,并非是对生活的放弃,而是对那些无益的情绪和想法的智慧清理。它给了我很多关于如何与自己和解的深刻洞见,也让我更加珍视当下,用更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未来的挑战。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我的救星!最近生活里遇到了一些瓶颈,总觉得自己在原地踏步,看不到方向。朋友推荐了这本书,一开始我还有点犹豫,毕竟“心灵鸡汤”这个词有时候会让人觉得有点空泛。但是读完之后,我完全被打动了。作者用非常真诚、接地气的语言,分享了她自己的经历和感悟。书中的很多观点,像是关于如何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以及如何与内心的恐惧和不安和平共处,都深深触动了我。我读到的一些章节,感觉就像作者在我耳边低语,告诉我“没关系,你并不孤单”。书里提到的练习方法,也很有指导意义,我尝试着去做了,虽然效果可能需要时间显现,但至少让我觉得我有了改变的起点,不再是被动地承受。我特别喜欢书中那种不回避问题,而是鼓励我们勇敢面对的态度。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一次和自己的对话,一次自我探索的旅程。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也给了我重新出发的勇气。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非常特别。它没有那些空洞的口号,也没有过于艰深晦涩的理论,而是用一种非常贴近生活的方式,来讲述如何与自己的内心相处。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情绪管理”的解读,它让我明白了,我们并非要压抑自己的情绪,而是要学会理解和转化它们。书中的许多例子,都让我觉得似曾相识,仿佛作者就是我身边的一个朋友,在与我分享她自己的心路历程。它让我开始审视自己的一些行为模式,思考为什么我会做出某些选择,又为何会对某些事情产生如此强烈的反应。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在给自己做一次深刻的“体检”,发现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小毛病”,并学会如何去“对症下药”。它让我更加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内心,也更加坦然地接受生活中的种种不确定性。它是一本能够让你在阅读中不断获得力量和启示的书。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像是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作者的文字充满了力量,却又不带丝毫的说教意味。它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内心深处的犹豫、恐惧和不安,却又在我感到无助的时候,伸出一双温暖的手。书中对于“自我成长”的阐述,让我看到了新的方向。我一直以为成长就是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却忽略了内在的成长同样重要。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真正的强大,不是永远不跌倒,而是在跌倒之后,能够更坚韧地站起来。我喜欢书中关于“接纳”的观点,它告诉我,不完美也是一种美,而那些所谓的“弱点”,或许正是我们独特性的来源。每次阅读,都能从中获得新的感悟,感觉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加辽阔和宁静。这本书不只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位良师益友,陪伴我走过人生的迷茫期,指引我走向更清晰的远方。
评分我最近在寻找一些能让我内心平静的书,偶然间翻到了这本。坦白说,这本书带给我的冲击远比我预期的要大。它并没有给我提供“如何快速成功”的秘诀,而是引导我向内看,去探索那些我们常常忽略的,但却影响着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内心世界。书中的文字,时而像清风拂过,时而又如惊涛拍岸,每次阅读都能从中汲取不同的力量。我尤其被书中关于“情绪的真相”的论述所吸引,它让我明白了许多过往我无法理解的情绪反应,也让我学会了如何更有意识地去处理它们,而不是被它们所裹挟。这本书让我开始思考,真正的“成功”和“幸福”究竟是什么,它们是否真的需要外界的认可,还是源于内心的丰盈和自在?作者的文字有一种魔力,能让你在阅读中不自觉地反思自己的过往,看到那些曾经困住自己的模式,并开始尝试打破它们。它不是那种读完就扔的书,而是会让你反复回味,并在生活中不断实践的宝藏。
评分可以
评分刚开始看,还不错的
评分不错!包装也高大尚!
评分快递很快,书质量不错,相信京东。。。。。。
评分就那样吧~
评分好吧
评分蛮喜欢的,一个大哥哥推荐给我的修'心读'物,蛮喜欢的
评分送货很快,很好看
评分书的内容还没有看 但是书的质量非常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