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中国文化导读5:诗经(注音版) [11-14岁]

儿童中国文化导读5:诗经(注音版) [11-14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绍南文化 编
图书标签:
  • 诗经
  • 中国传统文化
  • 儿童文学
  • 注音版
  • 经典诗歌
  • 文化启蒙
  • 11-14岁
  • 国学
  • 少儿读物
  • 中华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厦门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1516775
版次:1
商品编码:1021796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2-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82
字数:12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11-14岁
  绍南文化秉承南师怀瑾先生的文化教化精神,以王财贵教授[和童读经]之教育理念,传播中国优良文化,吸收西方文化精华,以改善社会风气为宗旨。
  1998年以来,南怀瑾先生领导的香港国际文教基金会,将王财贵教授在台湾倡导的儿童读诵经典之理念,介绍给大陆,并在大陆成功开展了“儿童中国文化导读”和儿童西方文化导读活动,深受小朋友的喜爱,且得到了众多家长、教师和教育专家的肯定和支持。目前,已有近百万儿童在读诵经典中受益。
  这一系列的《儿童中国文化导读》之“经典诵读本”,是秉承全球“儿童读经”发起人——王财贵教授的教育理念而编订的,其特色是“大字”、“白文”。“大字”是为了节省目力,以保护儿童的视力,不仅适合儿童读诵,更方便一般成人读诵。“白文”而无解释,是因“读经”不同于一般的知识学习,其重点在于多接触、熟习,只要多读,自有浸润,自有感发,自有理解。儿童时期的教育模式,当以读诵董习为主,讲解并非迫切之事。
  现阶段发行的经典读诵本有十二种,依王财贵教授建议给儿童读诵的优先顺序是:(一)《学庸论语》(采用《阮刻十三经》注疏本,《论语》并参酌程树德集释本);(二)《老子庄子选》(《老子》依《四部备要》明华亭张氏本,《庄子》采用郭庆藩集释本);(三)《唐诗三百首》(王财贵编订之读诵本);(四)《孟子》(采用《阮刻十三经》注疏本);(五)《诗经》(采用《阮刻十三经》注疏本);(六)《易经》(采用《阮刻十三经》注疏本);(七)《书礼春秋选》(采用《阮刻十三经》注疏本);(八)《古文选》(王财贵选编);(九)《诗歌词曲选》(王财贵选编);(十)《佛经选》(王财贵选编);(十一)《孝弟三百千》(王财贵选编)。在此基础上我们又选编一册《中医养生启蒙》,总计十二册。各书并皆参酌诸家版本而编订。经书流传至今,年代久远,诸家所据版本难免有所差异,因此本系列读本偶在篇末加以注明。
  读本中的注音,除特殊情况采用底本所注古音外,尽量采用现行的拼音。某些特殊的字,仍用繁体字。另请注意下列各种状况:(一)一字多音,是汉语的普遍现象;读音的不同,往往反映了字义的不同。在古书中,许多文字的读音和现在习惯的读音不同,这表明该字在文中的意思也与现在通常的字义不同。(二)假借字是古书中常见的同音替代字,其读音按照该词原来的读音来标注,并在其旁附上一般的通行字,如“不亦说yuè悦乎”。通用字亦如是示之。(三)群经诸子中,遇孔子之名——丘,避读为“某”,以表敬圣之意。
  教育是百年大计,儿童学习任何一种学问,都应该要有师长的指导带动与家长的督促鼓励,才能有事半功倍之效;为发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我们企盼贤明的家长和老师们,咸发至诚之心,共同来推动这项益国利民的千秋大业——“儿童中国文化导读”活动,使我们中华民族的下一代成为“人文与科技融汇”的文明一代,让我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代代相传,绵延不绝。
  绍南文化传播公司 谨识
  公元2000年9月28日

内容简介

  “经典”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所载为常理常道,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之经典作为源头活水。“经典”不仅构成民族之传统,而且提供给全人类以无限之启发。
  十三岁以前是儿童记忆学习的黄金时期,也是儿童语言文字学习的好时期,更是儿童文化素养、高尚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从小教导儿童读诵经典,不仅符合儿童学习的天性,而且自幼就开始接受五千年文化的熏陶,奠定一生优雅人格的基础。
  读诵经典同时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古文和白话文水平,有助于对其它知识领域的领悟和旁通,促进各科学业的进步。
  每天二三十分钟,学习真的很轻松。
  记忆是一切学习的基层,关键是给儿童背什么?应该背一生可以受益的东西。现在“死背”多了,将来才能“活用”。
  该记忆的时候给他记忆,不该理解的时候不要强求理解,这才是合乎人性的教育法则。不要错用教育原理而扭曲了人性,浪费儿童的好时光。
  “经典”深奥难懂,那只是大人的理解,对儿童来说,背“经典”与背“广告词”一样简单,他没有难易之分。
  “经典”,只要从头按照章节,一字一句读下去背起来便是。
  “不求理解,只求熟读”,读多了,他就会背;会背了,便成为一生的智慧财富。
  只要懂拼音,有热诚,就可以当老师。
  “小朋友,跟我念”是教导孩子读诵经典的六字真言。
  家长、老师的信心和督导是成败的关键。
  教孩子读诵经典不止是孩子进步,老师和家长也跟着一起进步。
  我们和小孩一起读,一样的方法,读多了自然会懂。

内页插图

目录

出版说明
国风
周南十一篇
1 关睢
2 葛覃
3 卷耳
4 樛木
5 螽斯
6 桃夭
7 兔置
8 芣苢
9 汉广
10 汝坟
11 麟之趾
召南十四篇
12 鹊巢
13 采蘩
14 草虫
15 采蘋
16 甘棠
17 行露
18 羔羊
19 殷其靁
20 摽有梅
21 小星
22 江有汜
23 野有死麕
24 何彼*农矣
25 驺虞
邶风十九篇
26 柏舟
27 绿衣
28 燕燕
29 日月
30 终风
31 击鼓
32 凯风
33 雄雉
34 匏有苦叶
35 谷风
36 式微
37 旄丘
38 简兮
39 泉水
40 北门
41 北风
42 静女
43 新台
44 二子乘舟
鄘风十篇
45 柏舟
46 墙有茨
47 君子偕老
48 桑中
49 鹑子奔奔
50 定之方中
51 蝃(虫东)
52 相鼠
53 干旄
54 载驰
卫风十篇
王风十篇
郑风二十一篇
齐风十一篇
魏风七篇
唐风十二篇
秦风十篇
陈风十篇
桧风四篇
曹风四篇
山*七篇
小雅
鹿鸣之什十篇
南有嘉鱼之什十篇
鸿雁之什十篇
节南山之什十篇
谷风之什十篇
甫田之什十篇
鱼藻之什十四篇
……

前言/序言


儿童中国文化导读系列其他分册简介 本系列旨在为11至14岁的青少年搭建一座通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桥梁,通过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小读者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诗经”分册之外,本导读系列还涵盖了以下几个重要的文化领域,每一册都力求在保持学术性的同时,兼顾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和阅读兴趣。 --- 儿童中国文化导读(一):汉字里的历史与智慧 主题定位: 探索汉字的起源、演变及其蕴含的文化信息。 核心内容概述: 本册聚焦于中华文明的基石——汉字。我们不将汉字简单视为书写符号,而是将其视为活的历史档案。 第一部分:画出来的符号——汉字的诞生与早期形态。 详细介绍甲骨文的发现及其对早期商代社会生活的记录,解析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如何成为我们今天所见汉字的祖先。内容将着重介绍“六书”理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中,前四种造字法的生动实例,例如,如何从“日、月、山、水”的图形演变中,体会古人观察世界的视角。 第二部分:统一与规范——秦汉时期的文字变革。 重点讲述秦始皇统一文字的历史意义,小篆的规范化过程,以及隶书的产生如何标志着汉字从古朴向便捷的重大转型。我们将通过对比不同字体,让读者直观感受文字“瘦身”背后的社会需求。 第三部分:笔墨间的风骨——楷、行、草书的艺术魅力。 楷书的定型是汉字美学成熟的标志。本部分将介绍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楷书大家的基本风格特点,并初步引入行书和草书的自由境界,激发青少年对书法艺术的初步兴趣。同时,会挑选一些具有时代特色的字例,解读它们所承载的古代哲学思想,如“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价值观在字形中的体现。 读者收益: 掌握汉字的基本构造原理,理解汉字是活的文化遗产,培养对中国传统符号的敬畏感和审美能力。 --- 儿童中国文化导读(二):神话与传说中的天地人伦 主题定位: 梳理中国古代神话体系,解析神话故事对古代宇宙观和道德观念的影响。 核心内容概述: 神话是民族的集体记忆。本册将引导小读者进入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古代精神世界,探寻华夏民族对自然、生命和起源的最初解释。 第一部分:开天辟地与人类的起源。 详述盘古开天辟地的宏大叙事,女娲补天的奉献精神。重点讲解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的故事,分析这些神话如何反映古代农业社会对太阳的依赖以及对月亮的浪漫想象。 第二部分:山川河流的守护者与治理者。 介绍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等体现的“人定胜天”的早期精神。重点阐述大禹治水的故事,强调其体现的“公而忘私”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创新精神(“疏导”而非“堵塞”)。 第三部分:古代的英雄与仙界系统。 介绍黄帝、炎帝等部落联盟领袖的半神化形象,以及道教文化影响下的仙人体系(如王母娘娘、八仙等)。通过讲述这些人物,让读者理解中国文化中“人、神、自然”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观念。 读者收益: 了解中国神话的脉络,理解神话故事如何塑造了早期中国人的世界观和伦理观,培养想象力和对民族文化渊源的认同感。 --- 儿童中国文化导读(三):诸子百家:先秦思想的智慧光芒 主题定位: 介绍先秦诸子百家的核心思想,为理解中国社会结构和思维方式打下基础。 核心内容概述: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思想的“黄金时代”。本册将聚焦于最主要的几家学派,用现代的语言阐释古老的智慧。 第一部分:儒家——修身齐家的基石。 以孔子和孟子为核心,深入浅出地解释“仁、义、礼、智、信”的具体含义。重点解读《论语》中的经典片段,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黄金法则以及“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 第二部分:道家——顺应自然的哲学。 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阐述“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核心思想。通过《道德经》中关于水、柔弱、谦下等概念的比喻,引导青少年理解道家思想的辩证法和对过度干预的批判。 第三部分:其他重要流派简述。 简要介绍法家(如韩非子的“法、术、势”)、墨家(如“兼爱”、“非攻”)。目的在于展示先秦思想的多样性,让读者明白中国传统思想并非单一体系,而是多元智慧的交融。 读者收益: 建立对中国传统哲学基本框架的认知,理解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伦理的奠基作用,培养思辨性思维。 --- 儿童中国文化导读(四):唐诗宋词的韵律与意境 主题定位: 欣赏唐诗宋词的文学成就,培养对古典诗词的语感和审美。 核心内容概述: 本册将带领小读者走进中国古典诗歌的巅峰时期,通过精选的篇目,体会语言的凝练之美和情感的深厚。 第一部分:唐诗的辉煌——盛世气象与个体抒怀。 选取唐代不同风格的代表作。如李白的豪放飘逸(如《静夜思》、《望庐山瀑布》),杜甫的沉郁顿挫与忧国忧民(如《春望》),以及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重点解析格律诗(五言、七言绝句和律诗)的基本形式,让读者了解平仄韵脚的初步概念。 第二部分:宋词的婉约与豪放——时代的声韵。 宋词是伴随着市民文化兴起的文体。介绍苏轼的豪放词风,展现其豁达的人生态度;以及李清照的婉约词,体味女性细腻的情感世界。本部分将侧重讲解词牌、长短句的特点,区别于近体诗的独特之处。 第三部分:诗词中的生活与哲思。 挑选描写节日、风俗、亲情友情的篇目,帮助青少年将诗词融入日常生活场景。例如,从诗词中学习如何表达对友人的祝福、对家乡的思念,以及面对自然景色的感悟。 读者收益: 积累经典诗词储备,提升文学鉴赏能力,学习用更富感染力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 儿童中国文化导读(六):礼乐文明:古代的制度与风尚 主题定位: 了解“礼”和“乐”在古代社会治理和个人修养中的核心地位。 核心内容概述: “礼”是中国古代社会秩序的规范,“乐”则是维系情感和谐的手段。本册旨在让青少年理解“礼乐文化”构成了中国古代文明的骨架。 第一部分:什么是“礼”?从祭祀到日常。 解释“礼”的起源,它最初是处理人与神、人与祖先关系的宗教仪式,后延伸为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规范。重点介绍古代重要的礼仪制度,如冠笄之礼(成年礼)、婚礼、丧礼等,让学生明白这些仪式如何确立了个体的社会角色和责任。 第二部分:古代的服饰与器物:礼的物质载体。 通过对古代车马、青铜礼器(如鼎、簋)的介绍,说明物质文化如何体现等级制度和审美取向。简要介绍古代服饰的规制,让学生认识到“衣冠”不仅仅是遮体保暖,更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第三部分:乐教的力量:音乐在教化中的作用。 介绍古代的雅乐制度,以及“礼成于乐”的观念。探讨钟、磬、编钟等乐器在国家典礼中的地位,以及音乐如何被用于陶冶情操、化解冲突,实现社会和谐。 读者收益: 建立对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基本认识,理解传统礼仪的深层文化意义,培养谦和有礼的仪态和行为规范。 --- 儿童中国文化导读(七):锦绣中华:丝绸与瓷器的世界之旅 主题定位: 通过两大标志性物产——丝绸和瓷器,展现古代中国的工艺成就和对外交流史。 核心内容概述: 丝绸和瓷器是中华民族献给世界的两大“名片”。本册将追溯它们从发明到鼎盛,再到影响世界的历程。 第一部分:丝的诞生与丝绸之路的开启。 详述养蚕缫丝的工艺流程,揭示中国古代丝绸的神秘性。重点介绍汉唐时期,丝绸如何成为连接东西方贸易的黄金纽带——丝绸之路,探讨其在经济、文化传播上的巨大影响。 第二部分:从陶土到瓷器——中国创造的奇迹。 介绍瓷器与陶器的本质区别,重点讲述青瓷、白瓷的演变。着重介绍唐三彩、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定、钧)的烧制特点和艺术成就,分析“青如玉、薄如纸、声如磬”的审美标准。 第三部分:器物中的生活美学。 探讨古代的审美情趣如何融入到生活器物中,如瓷器上的纹饰(龙凤、花鸟)所代表的吉祥寓意,以及精美的漆器、玉器所体现的匠人精神。 读者收益: 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巅峰水平,认识到中国在古代世界科技和贸易中的领先地位,提升对实用艺术的欣赏水平。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以前我对让孩子读《诗经》这类经典是持保留态度的,总觉得太深奥了,怕孩子产生抵触情绪。但自从我们家孩子开始看这本《儿童中国文化导读5:诗经(注音版)》之后,我完全改变了看法。这本书的编写者显然非常懂得如何与青少年沟通。他们没有采取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口吻,而是用一种平易近人、充满童趣的方式,带着孩子们走进《诗经》的世界。我看到孩子不再是机械地背诵,而是开始尝试去“体会”诗句中的情感,比如那份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对离别的不舍。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在文化背景的介绍上也做得非常到位,它不是孤立地讲解诗歌,而是会穿插介绍当时的社会风貌、风俗习惯,这使得《诗经》的内容变得立体丰满了。我的孩子现在甚至能用书里学到的词汇来形容他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感受,这说明这本书的熏陶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它成功地将一部厚重的文化典籍,转化成了一份充满活力的阅读材料,激发了孩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本源的热爱。

评分

这本书真是太棒了!我最近一直在找一些能激发孩子对传统文化兴趣的好书,这本《儿童中国文化导读5:诗经(注音版)》简直是为我们家孩子量身定制的。首先,它选取的诗篇非常经典,内容上既有描绘自然风光的,也有表达真挚情感的,非常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去接触。更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都非常用心。注音标注得非常清晰,对于刚开始接触古诗的孩子来说,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他们可以更轻松地享受阅读的乐趣,而不是被生僻的字词绊住脚步。这本书不仅仅是让我们家孩子认识了《诗经》这部伟大的文学经典,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优美的诗句,他们开始对古代的生活方式、情感表达有了更直观的理解。我看到孩子在读的时候,会好奇地问我“古时候的人们是怎么生活的呀?”这种主动探索的欲望,是任何说教都无法替代的。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处理得非常好,既保留了古诗词的原汁原味,又加入了现代的解读,让孩子在理解古意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语言的韵律美。这对于培养孩子的语感和文学素养,绝对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入门读物。

评分

我最欣赏这本书的一点是,它成功地搭建了一座现代心灵与古代智慧之间的桥梁。很多经典著作之所以难以被当代儿童接受,是因为其语境过于遥远,让人缺乏代入感。然而,这本书通过巧妙的编排和细致的导读,成功地让《诗经》中的喜怒哀乐与我们家孩子当下的情感产生了共鸣。比如,书中对描写爱情和友谊的诗篇的解读,非常细腻,能够引起青少年的共鸣,让他们明白,几千年前的人们在情感上和我们并无二致。这种情感上的连接,远比单纯的知识灌输要有效得多。而且,这本书的选材非常讲究,既有代表性的篇目,也有一些易于理解的民歌,使得阅读体验张弛有度,不会让人感到疲劳。它不仅是教孩子“读诗”,更是在教孩子“懂生活”、“感人生”,这对于一个正在形成世界观的少年来说,其意义非凡。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希望孩子能够扎实、快乐地接触中国传统文化的家长们。

评分

这本书的实用性让我非常满意。对于11到14岁的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知识体系构建的关键时期,既要应付学校的课业,又需要拓展视野。这本《诗经》读本完美地平衡了这一点。它的内容组织非常适合自主学习,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点,随时翻阅感兴趣的篇章,不会有压力感。我留意到,书中的一些选篇,不仅文学价值高,还蕴含着积极向上的精神内核,这对于塑造孩子的价值观是非常有益的。例如,那些描绘劳动场景的诗句,会让孩子更懂得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此外,注音版的设置,也意味着它能陪伴孩子更长一段时间,从刚开始需要家长辅助,到后来完全独立阅读。这对于培养孩子的独立学习能力,是极大的助力。总而言之,这不是一本“看完就束之高阁”的书,而是一本可以反复品味、时常翻阅的良师益友,其在培养孩子文化自信方面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

评分

我发现这本书的编排逻辑特别清晰,它不是简单地把《诗经》的原文堆砌在一起,而是很有层次地进行了引导。对于11到14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认知能力正在快速发展,需要有系统性的知识输入。《诗经》虽然是中国文学的源头之一,但对于现代孩子来说,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它在讲解诗句时,会结合一些生活化的例子或者场景,让原本遥远的古代情境变得触手可及。我特别欣赏它在注释上的处理方式,既不过分简化导致失真,也没有过度繁琐让人望而却步。孩子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很自然地将重点放在诗歌本身的意境和情感上,而不是被复杂的注解分散注意力。而且,这本书的装帧质量也相当不错,纸张摸起来很舒服,插图设计也很有古风韵味,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阅读体验。我感觉这本书的价值,已经超出了单纯的“课外阅读”范畴,它更像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文化旅程,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吸收传统文化的养分。

评分

夲杨万里可耕地无可奈何花落去颗无可奈何花落去枯jf

评分

给小朋友的、实惠又好用。好评。

评分

正品,很好

评分

经典国学,读给孩子听听

评分

孩子自己选的书,读起来自然开心,字大有注音,喜欢

评分

质量还行,送人的礼物。

评分

这个也是给小朋友看的书蛮不错的。

评分

正版,孩子很喜欢

评分

不错,书很新,好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