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论是中国佛教思想史上的重要典籍之一,它上承龙树、罗什的般若中观学,下启中国佛教的三论宗,是汉梵语言和思想交互诠释的典范,在佛教中国化的思想进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历代缁素所推崇——注疏层出不穷,治中国佛学、中国哲学者也无不以为必读书目。遗憾的是,此书一直未有精准可靠的整理本。有鉴于此,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局便将其列入首批亟需整理的佛典拟目,并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著名佛教学者张春波先生负责整理。
引子
绪论
凡例
宗本义
物不迁论第一
不真空论第一
般若无知论第三
刘君致书窍问
论主复书释答
涅盘无名论第四
附录
肇论集解令模钞
说明
卷上
卷下
梦庵和尚节释肇论
说明
注肇论疏序
卷上
卷下
此书是我国元代高僧文才《公元二一四——二一一〇二年》所述,约八万字,收录于续藏经第一辑第二编第一套第三册,也有散刻本流传。据明高僧传记载,文才「遍游讲肆,尽得贤首之学」。可知文才是华严宗学者。他对肇论的解释自然也难免从华严宗立场出发。华严宗认为万法皆由心而生。如法藏说:“界所有法,唯是一心造,心外更无一法可得。”《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文才继承了这种观点。般若无知论中有这么一句话:“圣心无知,故无所不知。”造句话的本意是,圣心没有普通人那样的执取,所以能认识万物的本质。文才的解释是:“本觉灵明,无法不照。……况法依心现,无法非心。以即法之心,知即心之法,尤遍知也。”《疏般若无知论》这是说,圣心之所以能无所不知,是因为圣心本觉灵明,什么都能认识。再者,万物皆依心而现。既然如此,以产生万物的心,去认识依心而现的万物,是完全能做得到的。无疑,这是以华严宗觐点解释肇论。
……
老专家写的,内容很严谨。
评分我要集齐这套书啊~~~
评分个人觉得校释的很不错。排版也不错。肇论本来很难度,看了这个就豁然开朗啊,哈哈!
评分非常非常之好~非常非常之好~
评分体育馆好几百环保局可好看
评分内容全面,注释好,很不错的一本书。
评分僧肇出家后,师从鸠摩罗什,并成为其得意门生。由于僧肇擅长般若学,曾讲习鸠摩罗什所译三论 (中论、百论、十二门论),成为鸠摩罗什门下“四圣”和“十哲”之一,而被称为“法中龙象”。僧肇善方等大乘经典,兼通三藏,才思幽玄,精于谈论,被鸠摩罗什叹为奇才,称为“解空第一”。僧肇著作多种,尤以《肇论》著名。 ——摘自百度知道
评分典籍,比较实用,不过纸张是越来越差,不敢恭维!
评分肇法师为中观派,此书讲解中观真俗二谛,给我许多新的启发。文字精省而义繁,须细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