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明史纲要(近代部分)/世界历史文化丛书

世界文明史纲要(近代部分)/世界历史文化丛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郭圣铭 编
图书标签:
  • 世界文明史
  • 近代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文化
  • 通史
  • 文化史
  • 近代西方史
  • 全球史
  • 历史
  • 文明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库网旗舰店
出版社: 上海社科院
ISBN:9787552002379
商品编码:1027125275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3-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世界文明史纲要(近代部分)/世界历史文化丛书
  • 作者:郭圣铭
  • 定价:80
  • 出版社:上海社科院
  • ISBN号:9787552002379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3-06-01
  • 印刷时间:2013-06-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16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543
  • 字数:610千字

编辑推荐语

这本《世界文明史纲要(近代部分)》是作者郭圣铭晚年的代表作,文字流畅,脉络清晰。盖亦欲探究人类历史演进之迹,通古今之变,明当世之务,用以教育自己,嘉惠方来。 《世界文明史纲要(近代部分)》适读于大专院校师生、图书馆、广大读者,是《世界历史文化丛书》之一,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发行。

内容提要

郭圣铭编写的这本《世界文明史纲要(近代部分) 》系《世界历史文化丛书》之一种书。
     《世界文明史纲要(近代部分)》讲述世界近代史 。世界近代史可以划分为两个时期:**个时期是从 17世纪中叶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直到19世纪60年代之 末,这是资本主义在欧洲和美洲各先进**中胜利和 确立的时期;第二个时期是从普法战争和巴黎公社直 到**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近代史初期是资产阶级的 民主运动,其中包括资产阶级的民族统一运动。18世 纪末叶的法国大革命,是具有欧洲规模的资产阶级革 命,它猛烈地清除了西欧各地的封建藩篱,为资本主 义的发展铺平了道路。意大利的民族统一运动,德意 志的民族统一运动,美国的南北战争,俄国在1861年 废除农奴制,日本的明治维新,这一系列的事件在历 史上都标志着巨大的进步。然而,就是在资产阶级民 主革命的进程中,无产阶级逐渐由一个自在的阶级转 变为一个自为的阶级,开始为实现本身的历史任务而 斗争。作者通过世界文明史的*替演进,把人类社会 历史作为一个发展进步的过程来观察,并把这一具体 过程作一综合的叙述,说明我们当前这个世界是怎样 发展过来的。
    

作者简介

郭圣铭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历史学家。

目录

序言
**章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一、革命前夕英国的经济和政治,议会与斯图亚特王朝之间的斗争
二、革命战争的爆发,查理一世的就刑
三、克伦威尔独裁——共和国时期(1649—1660年),英国的内政和外交,掘土派的原始“共产主义运动”
四、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
五、1688年光荣革命——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的*后确立
六、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17世纪英国的文化概况
第二章 从17世纪中期至18世纪末期的法国
一、波旁王朝专制政体的确立——黎塞留与马扎然
二、路易十四时代的法国内政
三、路易十四的对外战争
四、路易十五时代的法国
五、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家——梅叶、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百科全书派、马布利、摩莱里
第三章 17—18世纪的德意志,奥地利帝国和普鲁士
一、三十年战争后神圣罗马帝国的衰微
二、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帝国
三、普鲁士的兴起
四、奥地利王位战争和七年战争
五、俄、普、奥三国瓜分波兰
第四章 17—18世纪的俄罗斯
一、近代俄罗斯的形成
二、彼得大帝的改革
三、彼得大帝对瑞典和土耳其帝国的战争,圣彼得堡的建立
四、叶卡捷琳娜二世时代的俄罗斯,俄土战争,普加乔夫领导的农民大起义
第五章 北美殖民地的独立战争和美国的成立
一、英属北美殖民地的概况
二、独立战争的爆发——大陆会议的召开和独立宣言的发表
三、独立战争的进程,欧洲各国对于美国的援助,1783年的《巴黎和约》
四、独立战争结束后的美国,谢斯起义,1787年宪法
五、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意义
第六章 17—18世纪的印度和日本
一、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二、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
第七章 英国的工业革命
一、英国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原始积累
二、英国工业革命的开端——手工工场中的分工、纺织业和矿冶业方面的技术发明
三、瓦特改良蒸汽机,火车和汽船的发明,电力的*初应用
四、工业革命的影响
第八章 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
一、革命形势的酝酿成熟
二、法国大革命的开端——三级会议转变为国民议会,巴士底狱的攻陷,各地的反封建斗争
三、《人权宣言》的发表,1791年的宪法,革命期间的主要党派
四、列强的武装干涉,革命战争的开始,路易十六的就刑
五、革命直线上升的发展,忿激派的兴起,雅各宾派与吉伦特派的斗争,吉伦特派的被清洗
六、雅各宾派的民主专政,封建残余的肃清,革命的恐怖主义,雅各宾派的分裂,热月9日的反革命政变
七、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第九章 1794—1815年的法国和欧洲
一、热月党的反动,1795年的宪法,巴贝夫及其所领导的起义
二、1796一1799年的拿破仑战争,雾月18—19日的政变
三、执政府时期法国的内政和对外战争
四、拿破仑帝国的扩张,大陆封锁政策
五、拿破仑帝国的危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民族解放运动,1812年俄国的反拿破仑战争及其世界性的意义
六、1813年的莱比锡各民族大会战,拿破仑帝国的倾覆,波旁王朝在法国的复辟,滑铁卢之战
七、拿破仑战争的影响
第十章 维也纳会议,神圣同盟与19世纪20年代的革命运动
一、维也纳会议所造成的政治秩序
二、神圣同盟的反动,四国同盟与五国同盟,神圣同盟扼杀意大利和西班牙的革命
三、神圣同盟企图干涉拉丁美洲各国的独立运动,美国的门罗主义
四、希腊的民族独立运动,神圣同盟的瓦解
五、俄国十二月党人的起义
第十一章 1815—1848年的法国
一、波旁王朝的复辟
二、七月革命及其对于欧洲的影响,比利时的独立
三、七月王朝统治下的法国
四、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和傅立叶以及其他非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流派——布朗基、路易·勃朗、蒲鲁东
第十二章 1815—1848年的英国
一、英国的经济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二、1832年的议会改革法案
三、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
四、宪章 运动
第十三章 1815—1848年的德意志和奥地利帝国
一、维也纳会议后德意志的政治,进步势力与反动势力的斗争
二、德意志的经济发展,德意志关税同盟的成立
三、德意志文化——贝多芬、歌德、席勒、海涅、黑格尔、费尔巴哈
四、德意志的空想共产主义者魏特林,西里西亚的织工起义
第十四章 马克思、恩格斯和科学共产主义的兴起
一、产生科学共产主义的历史前提,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早年生活
三、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
四、《共产党宣言》及其世界性的历史意义
第十五章 1848—1849年的欧洲革命
一、法国的二月革命和六月起义,路易·拿破仑的政变
二、1848—1849年德意志的革命和反革命
三、1848—1849年奥地利帝国境内的革命和反革命
四、1848—1849年意大利的革命
第十六章 1848—1849年革命后的欧洲政治,各国的经济高涨,近东问题与克里米亚战争
一、1848—1849年革命后的欧洲政治
二、19世纪中期欧洲各国的经济高涨
三、近东问题和克里米亚战争
第十七章 19世纪50—60年代的英国
一、英国经济的发展,《谷物法》和《航海条例》的取消,自由贸易政策的胜利
二、19世纪中期的英国政治
三、英国的殖民政策
四、爱尔兰人的抗英斗争,芬尼运动
五、英国人民的生活状况,英国工人运动,1867年英国的选举改革,英国文学中的写实主义
第十八章 意大利的统一
一、19世纪50年代的意大利
二、意大利统一运动中两种倾向的斗争——马志尼与加富尔
三、1858年萨法同盟和1859年的反奥战争
四、意大利南部的人民起义和加里波第的红衫军
五、意大利王国的建立和意大利统一的完成
第十九章 德意志的统一
一、19世纪50年代的德意志,普鲁士与奥地利的争霸,德意志统一的两条道路
二、普鲁士的宪法纠纷和俾斯麦的铁血政策
三、1 864年普鲁士和奥地利对丹麦的战争,1866年普奥战争
四、北德意志邦联的建立和奥匈帝国的形成
五、19世纪60年代德意志的工人运动
第二十章 美国的南北战争
一、美国的领土扩张和经济发展,美国的工人运动
二、美国南部与北部的冲突,罪恶的黑奴制,废奴运动和约翰·布朗起义
三、林肯当选为总统和南部诸州的分离运动
四、南北战争的进程,《宅地法》,林肯宣布解放黑奴,北方诸州的胜利
五、美国南北战争的历史意义
第二十一章 19世纪50—60年代的东方**
一、1875—1879年的印度民族大起义
二、日本的明治维新
第二十二章 **国际
一、**国际产生的时代背景
二、**国际的成立
三、从1866年的日内瓦大会到1869年的巴塞尔大会——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反对一切非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流派而斗争
四、**国际在1870年以后的活动,**国际的历史意义
第二十三章 普法战争
一、普法战争的原因,**国际关于普法战争的**次宣言,色当战役
二、第三共和国的建立,**国际关于普法战争的第二次宣言,法国人民继续抗战
三、德意志帝国的成立,《法兰克福和约》
第二十四章 巴黎公社
一、3月18日起义和巴黎公社的成立
二、巴黎公社的性质及其在行政上的措施
三、巴黎公社的失败及其在历史上的意义
第二十五章 1871—1914年的德意志帝国
一、德意志帝国的政治
二、德意志帝国的经济发展
三、德意志帝国的内政
四、俾斯麦的外交政策,德、奥、意三国同盟的成立,德意志帝国的殖民和侵略政策
五、德意志帝国的工人运动
第二十六章 1867—1914年的英国
一、英国在世界工业中垄断地位的丧失
二、英国的两党政治,爱尔兰人的独立运动
三、英国继续扩张殖民地
四、英国工人运动,英国工党的成立
五、英日同盟,英、法、俄三国协约的形成,英国的战争政策
第二十七章 1871—1914年的法国
一、法国的经济发展,法国的高利贷的帝国主义**
二、1875年的宪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内政,政治风潮
三、法国加紧掠夺殖民地,法俄同盟的成立,摩洛哥危机与法国的战争政策
四、法国的工人运动
第二十八章 1865—1914年的美国
一、南北战争后美国经济的蓬勃发展
二、美国的两党政治,美国黑人继续受压迫的情况
三、美国的工人运动
四、美国的海外扩张——美西战争,巴拿马运河的开凿,门罗主义的新解释
五、美国对华的门户开放政策
第二十九章 1870—1914年的意大利
一、意大利统一后的政治,教皇的作用及其与意大利政府之间的关系
二、意大利的经济情况
三、意大利帝国主义的特点,它的侵略和战争政策
四、意大利的工人运动
第三十章 1867—1914年的奥匈帝国
一、奥匈帝国的政治体制及其内部的民族问题
二、奥匈帝国的经济概况
三、德奥同盟,奥匈帝国的侵略政策
四、奥匈帝国的工人运动,奥地利社会民主党在民族问题上所犯的错误
第三十一章 1861—1914年的俄国
一、俄国农奴制的废除
二、列宁早期的革命活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建立,布尔什维克党的产生
三、日俄战争与朴次茅斯和约
四、1905年的俄国革命


《重塑世界:变革与革新的近现代史》 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历史的长河,深入探究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近现代。从启蒙的曙光照亮欧洲大陆,到工业革命的巨轮轰鸣而起,再到民族国家在旧秩序的废墟上崛起,直至世界大战的硝烟弥漫与冷战的冰封,本书力求以宏大而又不失细腻的笔触,勾勒出这段塑造了当今世界格局的关键时期。 我们并非简单地罗列事件,而是致力于揭示其内在的逻辑与深层的影响。我们将追溯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余晖如何孕育出理性主义与个人主义的思想火种,这些思想又如何激发了对旧有权威的质疑,为政治革命的到来奠定了思想基础。本书将重点探讨科学革命的突破性进展,例如哥白尼的日心说、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它们不仅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更催生了科学精神,深刻影响了此后社会的方方面面。 紧随其后的是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它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改变了生产方式,加速了城市化进程,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阶级矛盾以及环境污染。本书将细致分析蒸汽机的发明、工厂制度的建立、铁路与电报的普及如何重塑了经济结构和社会形态,并将这些变革置于全球视角下,考察其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带来的复杂影响。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深入审视民族主义的兴起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蔓延。从法国大革命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到德意志和意大利的统一,再到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萌芽,民族国家如何成为一种新的政治组织形式,它们如何追求独立、认同与主权,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伴随的冲突与融合,都将是本书重点关注的议题。 本书还将审视近现代政治思想的演变,从洛克的自由主义、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到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再到各种改良主义思潮的涌现。我们将考察民主制度的建立与演进,包括议会民主、普选权的扩大,以及与之相对立的集权主义、法西斯主义的抬头。这些思想与政治实践的碰撞,深刻地影响了国家的治理模式和社会结构。 两次世界大战是近现代史上的巨大创伤,也彻底改变了世界格局。本书将不仅描述战争的进程与伤亡,更会深入剖析其根源,探讨帝国主义扩张、军备竞赛、民族矛盾以及经济危机如何将世界推入深渊。同时,我们将考察战争对国际关系、国际秩序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颠覆性影响,以及战后世界格局的重塑,例如凡尔赛体系的建立与瓦解,以及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出现。 冷战时期作为近现代史的另一个重要篇章,本书将以多维度的视角进行解读。我们将探讨美苏两大阵营的意识形态对峙、核武器的阴影、代理人战争的爆发,以及由此形成的全球政治、经济、军事格局。同时,本书也将关注冷战背景下科技竞赛的白热化,如太空探索、军事技术的发展,以及这些如何进一步影响了人类社会。 此外,本书不会忽视近现代社会文化领域的深刻变革。从启蒙思想家对理性与人权的推崇,到浪漫主义对情感与个性的张扬,再到现代主义艺术的兴起,我们将看到人类思想与审美的多元发展。教育的普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大众传媒的兴起,如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信息获取渠道以及社会互动模式,都将得到细致的呈现。 《重塑世界:变革与革新的近现代史》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系统且富有洞察力的近现代史叙事。我们力求通过对关键事件、思想人物、社会运动以及技术变革的深入剖析,帮助读者理解近现代是如何一步步将人类社会推向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新纪元的。本书希望能激发读者对历史的兴趣,培养批判性思维,并为理解当下世界的复杂性提供历史的维度。

用户评价

评分

这部《世界文明史纲要(近代部分)》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它让我们看到了“现代性”是如何一步步构建起来的。作者在阐述工业革命对社会结构的改变时,详细描绘了城市化的进程、阶级的分化以及新的社会矛盾的产生。我仿佛看到了蒸汽机的轰鸣如何改变了乡村的面貌,工厂的烟囱如何塑造了新的城市景观,以及工人阶级如何在艰辛的劳动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意识。书中关于民主政治的演进也同样引人入胜,它并非是一条直线式的进步,而是充满了反复与妥协,从有限的民主到普选权的争取,再到议会制度的成熟,每一步都凝聚着无数人的奋斗与牺牲。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对“进步”的理解有了更深的层次。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西方文明的扩张视为进步的唯一象征,而是揭示了进步背后所付出的代价,以及不同文明在这一进程中所遭受的创伤。书中关于女权运动的早期发展,以及对底层人民生存状态的描绘,都让我看到了进步并非是普惠的,而是需要持续的斗争与争取。我被书中对社会达尔文主义等思潮的批判性分析所打动,它让我们看到了科学理论被滥用,服务于不平等的意识形态的危险。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罗列了多少历史事件,更在于它如何引导读者去思考这些事件背后的逻辑与联系。作者在叙述过程中,反复强调了思想的解放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例如,书中对宗教改革的分析,不仅仅停留在教义的争论,而是深入挖掘了其如何挑战了教会的权威,为后来的科学革命和政治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我被书中对“革命”这一概念的解读深深吸引,作者指出,近代史上的革命并非都是暴力推翻,更多的是观念、制度和生产方式的颠覆性变革。这种“温和的革命”与“激起的革命”在书中交织呈现,展现了不同社会力量之间的博弈与演进。读到关于科学革命的部分,我仿佛亲历了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等巨匠的时代,感受到了他们如何挑战古老的神学束缚,用理性和观察去探索宇宙的奥秘,这种精神的火焰,至今仍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

评分

这部《世界文明史纲要(近代部分)》最让我受益匪浅的是它对历史的“整体性”把握。作者在叙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时,始终不忘将它们置于全球的背景下进行考察。我被书中对世界经济体系的演变过程的梳理所吸引,从重商主义到自由贸易,再到早期国际金融的萌芽,它让我们看到了资本主义是如何在全球范围内扩张其影响力的。书中对宗教在近代社会中的变迁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从宗教改革到世俗化的进程,再到新兴宗教的出现,都展现了信仰的多元化与复杂性。

评分

《世界文明史纲要(近代部分)》最让我惊叹的是其处理史料的功力和叙事的张力。作者在引用大量一手史料的同时,能够将它们巧妙地融入宏大的叙事之中,让历史事件仿佛就在眼前发生。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描绘印象深刻,它让我们看到了在被压迫的环境下,人类争取自由与独立的顽强意志。书中对不同文明之间冲突与融合的呈现,也避免了简单的二元对立,而是展现了其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与相互影响,例如,西方科学技术对东方传统社会的冲击,以及东方艺术和哲学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评分

在阅读过程中,我最大的收获之一是作者对“理性”与“非理性”在近代社会发展中所扮演角色的辩证思考。启蒙运动高举理性的大旗,试图用科学和逻辑来解释世界,重塑社会。然而,书中也毫不回避地指出了,在理性光辉的背后,依然存在着愚昧、偏见和非理性的冲动。例如,对法国大革命的分析,作者描绘了理想主义的火炬如何在实践中被极端主义所吞噬,最终走向了恐怖与专制。这种对历史复杂性的尊重,使得本书在众多历史著作中显得尤为珍贵。它没有简单地将历史人物和事件脸谱化,而是试图去理解他们在特定历史情境下的选择与局限。

评分

《世界文明史纲要(近代部分)》给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它像是一部精心编织的织锦,无数条线索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近代世界文明的肌理。作者在处理不同地区文明的互动时,展现了极高的技巧。他并没有将欧洲文明置于绝对的中心,而是努力展现了东方文明在近代进程中的独特地位和遭遇。例如,书中对中国和印度的论述,不仅仅是作为被动接受西方影响的客体,而是展现了它们在面对外部冲击时的抵抗、适应与转型。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分析经济发展时,对“全球化”早期形态的解读,从地理大发现到新航线的开辟,再到早期贸易网络的形成,它揭示了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必然性,以及这种联系背后所蕴含的权力结构。

评分

我一直认为,真正的历史著作,能够引发读者持续的思考。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作者在结尾处并没有给出一个简单的结论,而是留下了许多值得我们回味和探讨的问题。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现代化”的定义及其多重路径的讨论印象深刻,它让我们认识到,不同国家和地区在追求现代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是各不相同的,也因此催生了各种各样的现代化模式。书中对两次世界大战的简要铺垫,也让我看到了近代历史的某些冲突,是如何为后来的全球性灾难埋下伏笔,这使得本书的价值超越了单纯的史实陈述,而具有了深刻的警示意义。

评分

这部《世界文明史纲要(近代部分)》如同打开了一扇通往近代历史的宏伟大门,作者以极其宏大的视野和深邃的洞察力,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读罢全书,我深感近代世界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平稳过渡,而是充满了激烈的碰撞、深刻的变革与不懈的探索。从文艺复兴的曙光,到启蒙运动的智慧之光,再到工业革命的引擎轰鸣,每一个节点都被作者细致入微地解析。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民族国家兴起的论述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政治版图的划分,更是一种深植于人民心灵的认同感与归属感的觉醒。作者没有回避殖民扩张带来的复杂性,而是从多个维度呈现了其对世界格局造成的深远影响,既有经济上的掠夺与重塑,也有文化上的冲突与融合,这使得我们能够更全面地理解那个时代的不平等与发展动力。

评分

我一直对近代史中思想与社会变革的关系深感兴趣,而这本书在这方面提供了极其丰富的视角。作者对浪漫主义思潮的分析,让我看到了在理性至上的时代,人们对于情感、个性与民族精神的回归。书中对民族主义的探讨,更是将这一复杂的概念置于历史的显微镜下,揭示了它如何在统一与分裂、解放与压迫之间摇摆。我特别被书中关于“帝国”衰落与“民族国家”兴起的论述所吸引,它展示了一个旧的全球秩序是如何被打破,一个新的、以民族为基本单位的国际体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