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依据水利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验收管理规定》(水利部令第30号)等有关文件,按照《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1-2002)的要求。对《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 (SL 223-1999)进行修订。拿到这本《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 SL223-2008》时,我心里是既期待又有些许的复杂。期待是因为,作为一名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工程师,深知规范的重要性,它就像是我们的“圣经”,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确保每一项工程都能稳健可靠,为社会作出贡献。而复杂,则源于对旧标准的熟悉和对新标准的适应。S标准伴随了我多年的职业生涯,其中蕴含着无数项目的经验和教训,它已经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成为了我工作思维的一部分。现在,SL223-2008的出现,意味着我要重新学习,重新理解,甚至在某些方面要调整我固有的认知。我第一时间翻阅了目录,初步了解了其结构和章节的设置,希望能找到一些熟悉的章节,也能看到一些全新的内容。我关注的重点,自然是那些与我的工作领域直接相关的部分,比如工程的质量验收标准、施工过程的控制要点、以及各类设备的安装调试要求等等。我特别留意了其是否对一些新兴的技术和材料有了新的规定,毕竟随着科技的发展,水利水电工程也在不断进步,旧的规范可能已经无法完全涵盖。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清晰、准确地阐述各项验收标准,避免模棱两可的表述,为我们提供切实可行的操作指南。同时,我也希望它能够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为未来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留下空间。拿到书的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无数个正在施工的工地,成千上万的建设者正在遵循着书中的条文,将宏伟的蓝图变为现实。这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使命,而这本书,正是承载这份责任与使命的重要工具。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研究其中的细节,将它融会贯通,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评分当我拿到《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 SL223-2008》时,我最先关注的是它在“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方面的要求。我知道,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往往会对周边的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如何在建设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减少这些影响,是越来越重要的一个课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更加详细和明确的指导,例如,在施工区域的植被保护、水土流失的防治、以及施工废弃物的处理等方面,是否有更具体的要求?我尤其关注书中是否增加了关于“绿色施工”的理念和措施。绿色施工不仅是对环境的保护,也是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鼓励和推广一些更加环保的施工技术和材料。我了解到,SL223-2008是替代了S标准,这本身就说明了它在内容的更新和完善。我期待在新标准中,能够看到更多关于“科技创新”在环保方面的应用。例如,是否鼓励使用一些先进的监测技术,来实时监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是否推广一些更高效的污染治理技术?这些都是我非常感兴趣的。
评分对于《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 SL223-2008》,我的第一印象是它传递出一种严谨、科学的态度。我尤其关注的是它在风险管理和安全控制方面有哪些更新的表述。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导致难以挽回的后果。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更详细地阐述在各个施工环节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并提出相应的规避措施。例如,在大型土石方工程中,边坡的稳定性如何进行评估和监测?在水下作业中,潜水员的安全保障措施是否更加完善?在爆破施工中,如何有效控制震动和飞石的影响?这些都是我非常关心的问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更具操作性的指导,而不是泛泛而谈的原则。我注意到,这本书替代了S标准,这本身就说明了它在内容上的升级和完善。我很好奇,在新标准中,是否对一些传统施工工艺进行了优化,或者引入了新的检测手段和技术?例如,混凝土的质量检测,除了传统的强度、抗渗等指标外,是否增加了对耐久性、抗冻性等方面的要求?钢筋的焊接和连接,是否有更严格的质量控制流程?我个人认为,一本好的工程验收规程,不仅要规定“是什么”,更要说明“怎么做”,并且要能够解释“为什么这么做”,这样才能让基层操作人员真正理解和执行。我期望这本书能在这方面做得更好,能够将深奥的工程原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便于一线施工人员掌握。
评分《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 SL223-2008》在结构上给我一种条理清晰的感觉,让我能够比较容易地找到我想要关注的内容。我之前主要从事的是水工建筑物主体结构的施工,所以,对于混凝土工程的验收部分,我进行了重点的研读。我注意到,新规程对于混凝土的外观质量、强度等级、抗渗等级、耐久性等关键指标,都有明确的规定。并且,它强调了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施工和养护要求,这对于提高混凝土工程的整体质量至关重要。例如,在寒冷地区施工时,如何防止混凝土受冻?在高温地区施工时,如何防止混凝土产生裂缝?这些都是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难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更具指导性的解决方案。我还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质量事故的处理”这一章节。虽然我们都希望工程能够顺利完成,万无一失,但现实中难免会遇到各种突发情况。如何科学、有效地处理质量事故,如何总结经验教训,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这是非常重要的。我希望这本书在这方面能够提供清晰的指导,并包含一些案例分析,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我感觉,一本好的验收规程,不仅仅是对工程质量的“把关”,更是对工程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驾”。它承载着的是对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的责任。
评分拿到《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 SL223-2008》这本书,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它在保障工程质量方面所扮演的角色。尤其是在我们这个行业,工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基础设施的安全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我仔细地阅读了关于“测量控制”和“材料检验”的部分。我知道,精确的测量是工程建设的基础,而合格的材料是工程质量的生命线。这本书在这些方面,是否有了更严格的要求?例如,对于测量仪器的校准和使用,是否有更详细的规定?对于大宗材料的进场检验,是否增加了更全面的检测项目?我尤其关注它是否对一些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给出了相应的验收标准。毕竟,科技在不断进步,新的材料和工艺层出不穷,如果验收标准跟不上,就可能导致一些不合格的产品被应用到工程中。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做到与时俱进,能够为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可靠的依据。我也希望能看到,书中能够更加注重对“标准化施工”的要求。标准化的施工不仅能够提高工程质量,还能够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工程成本。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清晰地阐述标准化施工的各个环节,并提供一些可供借鉴的范例。
评分对于《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 SL223-2008》,我作为一个长期在施工现场一线工作的技术人员,最关心的是它是否能够真正地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我反复翻阅了书中关于“施工现场管理”和“质量控制体系”的部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更加注重实践性,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流程,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原则性的层面。例如,在施工现场管理方面,是否对安全文明施工、现场布置、以及人员管理等方面有更详细的规定?在质量控制体系方面,是否对质量责任制、质量检查制度、以及质量奖惩制度等有更明确的阐述?我注意到,SL223-2008替代了S标准,这可能意味着在质量管理和控制方面,有了一些新的理念和方法。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更加强调“过程控制”,而不是仅仅关注最终的验收结果。例如,在施工的每一个关键节点,是否都要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记录?是否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追溯体系?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更加人性化,能够考虑到一线操作人员的实际情况,提供一些易于理解和掌握的内容。
评分对于《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 SL223-2008》,我个人最感兴趣的是它在“工程竣工验收”这个最终环节的规定。在我看来,竣工验收是工程建设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对整个工程质量的最终检验。这本书在这个方面的要求是否更加细致和完善?例如,在竣工验收的程序上,是否更加规范?在验收的内容上,是否更加全面?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明确规定,在工程竣工验收时,需要提交哪些完整的资料,需要进行哪些详细的检查,需要通过哪些严格的评定。我还希望,这本书能够对“验收不合格”的情况,给出清晰的处理意见和补救措施。毕竟,即使我们在施工过程中再小心谨慎,也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如何有效地处理这些问题,如何保证工程的最终质量,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了解到,SL223-2008替代了S标准,这通常意味着在新标准中,会有一些重要的更新和改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更加强调“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理念,在验收环节,不仅仅是关注工程建成时的状态,更要考虑工程未来的运行和维护。例如,在验收时,是否要评估工程的可维护性?是否要考虑工程对环境的长期影响?这些都是我希望在新标准中能够看到的。
评分对于《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 SL223-2008》的感受,更多的是一种对行业规范化、标准化发展的欣慰。我之前参与过一些水轮发电机组的安装工作,这是一个技术含量非常高的环节,对精度要求极高。我翻阅了书中关于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的部分,发现内容更加详实,对一些关键参数的规定也更为严谨。例如,对于转子的动平衡、定子的对中精度、以及轴系的对齐度等,都给出了具体的允许偏差值。这些都是确保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此外,书中还增加了关于设备运行性能测试的详细要求,例如空载试验、负载试验、以及故障模拟试验等,这些都能够帮助我们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避免在正式运行中出现故障。我了解到,SL223-2008替代了S标准,这其中一定包含了大量的技术革新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更加注重节能环保方面的要求,因为这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也是水利水电工程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例如,在材料的选择上,是否鼓励使用更加环保的材料?在施工过程中,是否要求采取更有效的节能减排措施?这些都是我希望在书中能够看到的。
评分《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 SL223-2008》这本书,在我看来,更像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状”。它承载着国家对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期望,也寄托着我们这些建设者对工程安全的承诺。我仔细研读了书中关于“合同管理”和“工程计量”的部分。我知道,合同管理是工程建设的“游戏规则”,而工程计量则是工程款支付的基础。这本书在这些方面,是否有了更清晰的界定和更规范的流程?例如,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如何进行变更管理?在工程计量时,如何准确地计算工程量?这些都是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清晰的指导,避免不必要的争议和纠纷。我还注意到,SL223-2008是替代了S标准,这可能意味着在合同管理和工程计量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我期待在新标准中,能够看到更多关于“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例如,是否鼓励使用一些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来对合同进行全方位的管理?是否推广一些更科学的工程计量方法,来提高计量的准确性?这些都是我非常感兴趣的。
评分深入研究《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 SL223-2008》的过程中,我发现它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确实比以往的标准更加精细化。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某些关键工序的验收,列举了非常详细的检查项目和判定依据。举个例子,在闸门及其附属设备的安装验收部分,我仔细阅读了相关的条款。我知道,闸门作为水利工程的“心脏”,其运行的可靠性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水资源的调控和防洪安全。这本书中,关于闸门的密封性、启闭力、运行平稳性等方面,都给出了明确的量化指标和验收方法。我甚至看到了对某些材料的性能要求,例如密封胶条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这些都是在S标准中可能没有如此细致规定的。这让我感到,SL223-2008不仅仅是技术的更新,更是经验的总结和智慧的沉淀。它仿佛在告诉我,在每一个看似微小的环节,都可能隐藏着影响工程整体质量的隐患,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隐蔽工程”的验收要求。这类工程往往在后续施工中被覆盖,一旦出现问题,修复成本极高,甚至无法修复。这本书对隐蔽工程的检查程序、记录方式、以及允许的偏差范围,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这对于杜绝“豆腐渣工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我能想象,在实际的验收过程中,质检人员会对照着这本书,逐条核对,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评分评价晚了,纸张不错是正版!
评分纸质有点次...
评分还不错…………
评分比书店买划算,而且公司采购,有增值税专用发票,到货快且方便,信奈京东!
评分我点了纸质发票,给我电子发票,找他们要,就说,我们只提供电子发票。你要是不提供就别发货,说一下,我换一家就是了。#,还我们家只提供电子发票。你们家怎么不去死呢。
评分快递很给力,规范应该是正版。
评分书不错 应该是正版 包装的很好 没有破损
评分好好,很实用
评分发货时间太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