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精通AutoCAD2013电气设计(附光盘)/精通AutoCAD工程设计视频讲堂 | 出版社: 电子工业 | 出版时间:2013-06-01 |
| 作者:李波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 2013-06-01 |
| 定价: 59.8 | 页数:385 | 印次: 1 |
| ISBN号:9787121200984 | 商品类型:图书 | 版次: 1 |
李波主编的《精通AutoCAD2013电气设计》围绕AutoCAD 2013环境下的电气设计进行详细讲解,全书共分12章,读者阅读完本书后,可以掌握以下方面知识和技能。第l章AutoCAD2013基础入门,第2章电气工程制图概述,第3章常用电气元件的绘制,第4章电力电气工程图的绘制,第5章电路电气工程图的绘制,第6章机械电气工程图的绘制,第7章控制电气工程图的绘制,第8章工厂电气工程图的绘制,第9章建筑电气平面图的绘制,第10章某酒店照明工程图设计,第11章建筑防雷接地工程图的绘制,第12章弱电工程图的绘制等内容。
李波主编的《精通AutoCAD2013电气设计》围绕 AutoCAD 2013环境下的电气设计进行详细讲解。全书 共分12章,分别介绍AutoCAD 2013基础入门、电气工 程制图概述、常用电气元件绘制、电力电气工程图绘 制、电路电气工程图绘制、机械电气工程图绘制、控 制电气工程图绘制、工厂电气工程图绘制、建筑电气 平面图绘制、酒店照明电气工程图绘制、建筑防雷接 地工程图绘制、弱电工程图的绘制等,以及实用案例 。在讲解各类电气工程图纸绘制的过程中,分别提供 了提示、注意、技巧、专业技能和软件知识内容,穿 插讲解AutoCAD 2013软件知识、电气绘制方法技能、 电气技能等。 本书内容全面、条理清晰、实例丰富、讲解详细 、图文并茂。本书附带的DVD视频学习光盘中,包含 近13个小时的操作视频录像文件、所有素材文件、实 例文件和模板文件。
《精通AutoCAD2013电气设计》既适合AutoCAD 软件的初、中级读者,也适合进一步提高的读者,还 可作为大、中专院校电气设计相关专业的计算机辅助 设计教材。
第1章 AutoCAD 2013基础入门 / 1
1.1 初步认识AutoCAD 2013 / 2
1.1.1 AutoCAD 2013的安装方法 / 2
1.1.2 AutoCAD 2013的注册方法 / 3
1.1.3 AutoCAD 2013的启动与退出 / 5
1.1.4 AutoCAD 2013的工作界面 / 5
1.2 图形文件的管理 / 11
1.2.1 图形文件的创建 / 11
1.2.2 图形文件的打开 / 12
1.2.3 图形文件的保存 / 13
1.2.4 图形文件的关闭 / 14
1.3 设置绘图环境 / 14
1.3.1 设置选项参数 / 15
1.3.2 系统文件的配置 / 15
1.3.3 显示性能的配置 / 16
1.3.4 系统草图的配置 / 18
1.3.5 系统选择集的配置 / 19
1.3.6 设置图形单位 / 20
1.3.7 设置图形界限 / 21
1.4 设置绘图辅助功能 / 22
1.4.1 设置捕捉和栅格 / 22
1.4.2 设置正交模式 / 23
1.4.3 设置对象捕捉方式 / 23
1.4.4 设置自动与极轴追踪 / 24
1.5 图形对象的选择 / 25
1.5.1 设置选择的模式 / 25
1.5.2 选择对象的方法 / 26
1.5.3 对象的快捷选择 / 29
1.5.4 对象的编组操作 / 29
1.6 图形的显示控制 / 30
1.6.1 缩放与平移视图 / 30
1.6.2 使用命名视图 / 32
1.6.3 使用平铺视口 / 34
1.7 图层与图形特性控制 / 36
1.7.1 图层的特点 / 37
1.7.2 新建图层 / 37
1.7.3 删除图层 / 38
1.7.4 设置当前图层 / 38
1.7.5 设置图层颜色 / 39
1.7.6 设置图层线型 / 42
1.7.7 设置图层线宽 / 44
1.7.8 控制图层状态 / 44
1.7.9 快速改变所选图形的特性 / 45
1.7.10 改变对象所在的图层 / 48
1.7.11 通过“特性匹配”来改变图形特性 / 48
第2章 电气工程制图概述 / 50
2.1 电气工程图的分类及特点 / 51
2.1.1 电气工程图的分类 / 51
2.1.2 电气工程图的组成 / 51
2.1.3 电气工程图的特点 / 54
2.2 电气工程CAD制图规范 / 54
2.2.1 图纸格式 / 54
2.2.2 图线 / 57
2.2.3 字体 / 57
2.2.4 比例 / 58
2.3 电气符号的构成与分类 / 58
2.3.1 部分常用的电气符号 / 58
2.3.2 电气符号的分类 / 60
第3章 常用电气元件的绘制 / 61
3.1 无源器件的绘制 / 62
3.1.1 电阻的绘制 / 62
3.1.2 电容的绘制 / 63
3.1.3 电感的绘制 / 64
3.1.4 可调电阻的绘制 / 65
3.2 导线与连接器件 / 67
3.3 半导体器件的绘制 / 68
3.3.1 二极管的绘制 / 68
3.3.2 稳压二极管的绘制 / 69
3.3.2 三极管的绘制 / 70
3.3.3 晶体管的绘制 / 72
3.4 开关的绘制 / 74
3.4.1 单极开关的绘制 / 74
3.4.2 多极开关的绘制 / 74
3.4.3 转换开关的绘制 / 75
3.4.4 单极暗装开关的绘制 / 77
3.4.5 防爆单极开关的绘制 / 78
3.5 信号器件的绘制 / 78
3.5.1 信号灯的绘制 / 79
3.5.2 防水防尘灯的绘制 / 80
3.5.3 电铃的绘制 / 81
3.5.4 蜂鸣器的绘制 / 82
3.6 测量仪表的绘制 / 83
3.6.1 频率表的绘制 / 83
3.6.2 功率因素表的绘制 / 84
3.6.3 电流表的绘制 / 85
3.6.4 电压表的绘制 / 85
3.7 常用电器符号的绘制 / 86
3.7.1 电动机的绘制 / 86
3.7.2 三相变压器的绘制 / 88
3.7.3 热继电器的绘制 / 89
3.7.4 熔断器的绘制 / 90
第4章 电力电气工程图的绘制 / 92
4.1 输电工程图的绘制 / 93
4.1.1 设置绘图环境 / 93
4.1.2 绘制线路图 / 93
4.1.3 组合图形 / 97
4.1.4 添加文字注释 / 99
4.2 变电工程图的绘制 / 99
4.2.1 设置绘图环境 / 100
4.2.2 绘制构造线和母线 / 101
4.2.3 绘制主变支路 / 101
4.2.4 绘制变电所支路 / 104
4.2.5 绘制供电线路及组合图形 / 105
4.2.6 添加文字注释 / 106
4.3 变电所避雷针布置范围图的绘制 / 106
4.3.1 设置绘图环境 / 107
4.3.2 绘制防雷平面图 / 108
4.3.3 添加尺寸标注及添加文字注释 / 113
4.4 耐张线夹的绘制 / 114
4.4.1 设置绘图环境 / 115
4.4.2 绘制耐张线夹 / 115
4.5 直流系统原理图的绘制 / 118
4.5.1 设置绘图环境 / 119
4.5.2 绘制充电装置 / 119
4.5.3 绘制蓄电池120Ah / 120
4.5.4 绘制PCL段支路 / 120
4.5.5 完善图形并添加文字注释 / 121
4.6 电缆线路工程图的绘制 / 122
4.6.1 设置绘图环境 / 122
4.6.2 设置三视图布局 / 123
4.6.3 绘制主视图 / 123
4.6.4 绘制俯视图 / 126
4.6.5 绘制左视图 / 127
4.6.6 添加文字注释 / 128
第5章 电路电气工程图的绘制 / 129
5.1 日光灯调光器电路图的绘制 / 130
5.1.1 设置绘图环境 / 130
5.1.2 绘制线路结构图 / 130
5.1.3 绘制实体符号 / 132
5.1.4 将实体符号插入到结构线路图 / 135
5.1.5 添加文字注释 / 137
5.2 停电、来电自动告知线路图的绘制 / 137
5.2.1 设置绘图环境 / 138
5.2.2 绘制线路结构图 / 138
5.2.3 绘制各图形符号 / 139
5.2.4 将实体符号插入到结构图 / 142
5.2.5 添加文字注释 / 143
5.3 电话机自动录音电路图的绘制 / 143
5.3.1 设置绘图环境 / 144
5.3.2 绘制线路结构图 / 145
5.3.3 绘制图形符号 / 145
5.3.4 将实体符号插入到结构图 / 146
5.3.5 添加注释文字说明 / 147
5.4 微波炉电路图的绘制 / 148
5.4.1 设置绘图环境 / 148
5.4.2 绘制线路结构图 / 149
5.4.3 绘制实体符号 / 149
5.4.4 将实体符号插入到结构图 / 154
5.4.5 添加注释文字说明 / 156
5.5 变频器电路图的绘制 / 156
5.5.1 设置绘图环境 / 156
5.5.2 绘制线路结构图 / 157
5.5.3 插入电气图块 / 157
5.5.4 添加注释文字说明 / 159
5.6 单片机引脚图的绘制 / 159
5.6.1 设置绘图环境 / 160
5.6.2 绘制线路结构图 / 160
5.6.3 添加文字注释 / 161
第6章 机械电气工程图的绘制 / 163
6.1 C630车床电气原理图 / 164
6.1.1 设置绘图环境 / 164
6.1.2 绘制主连接线 / 164
6.1.3 绘制电气元件 / 165
6.1.4 绘制控制回路 / 168
6.1.5 绘制照明回路 / 168
6.1.6 组合图形 / 169
6.1.7 添加注释文字 / 170
6.2 三相异步交流电动机控制线路图 / 170
6.2.1 设置绘图环境 / 171
6.2.2 绘制线路图 / 171
6.2.3 绘制正向启动控制电路 / 173
6.2.4 绘制图形并组合 / 176
6.2.5 添加注释文字 / 177
6.3 电动机控制电路图的绘制 / 178
6.3.1 设置绘图环境 / 178
6.3.2 绘制基准线 / 179
6.3.3 绘制电气元件 / 179
6.3.4 绘制保护测量部分 / 182
6.3.5 组合图形 / 183
6.3.6 添加注释文字 / 185
6.4 C616车床电气图的绘制 / 186
6.4.1 设置绘图环境 / 186
6.4.2 绘制主连接线 / 187
6.4.3 绘制主回路 / 188
6.4.4 绘制控制回路 / 190
6.4.5 绘制控制照明指示回路 / 194
6.4.6 组合图形 / 196
6.4.7 添加注释文字 / 197
第7章 控制电气工程图的绘制 / 198
7.1 水位控制电路图的绘制 / 199
7.1.1 设置绘图环境 / 199
7.1.2 绘制供电线路结构图 / 200
7.1.3 绘制控制电路结构图 / 200
7.1.4 绘制负载线路结构图 / 201
7.1.5 绘制电器元件 / 204
7.1.6 插入电气元件图块 / 207
7.1.7 绘制导线连接点 / 208
7.1.8 添加文字和注释 / 209
7.2 装饰彩灯控制电路图的绘制 / 209
7.2.1 设置绘图环境 / 210
7.2.2 绘制结构图 / 210
7.2.3 插入图块 / 211
7.2.4 添加文字注释 / 215
7.3 启动器原理图的绘制 / 216
7.3.1 设置绘图环境 / 216
7.3.2 绘制主图 / 217
7.3.3 组合局部图形 / 220
7.3.4 组合主图的电器元件和模块 / 222
7.3.5 绘制附图 / 223
7.3.6 添加文字和注释 / 225
7.4 多指灵巧手控制电路图的绘制 / 226
7.4.1 设置绘图环境 / 227
7.4.2 绘制低压电气 / 227
7.4.3 绘制主控系统 / 230
第8章 工厂电气工程图的绘制 / 235
8.1 工厂基本控制电路图 / 236
8.1.1 单向旋转控制电路 / 236
8.1.2 可逆旋转控制电路 / 236
8.1.3 点动控制电路 / 237
8.1.4 自动往返运动 / 237
8.2 工厂低压系统图的绘制 / 238
8.2.1 设置绘图环境 / 238
8.2.2 绘制图纸布局图 / 239
8.2.3 绘制电气元件图形符号 / 239
8.2.4 连接主要模块 / 244
8.2.5 组合模块 / 245
8.2.6 添加文字注释 / 245
8.3 某工厂电气控制图的绘制 / 246
8.3.1 设置绘图环境 / 247
8.3.2 绘制主要连接线 / 247
8.3.3 绘制电气元件符号 / 249
8.3.4 绘制各模块 / 255
8.3.5 绘制组合图形 / 260
8.3.6 添加文字注释 / 261
8.4 某工厂启动电动机系统图的
绘制 / 261
8.4.1 设置绘图环境 / 262
8.4.2 绘制电动机电路图 / 263
8.4.3 绘制电动机系统控制图 / 265
第9章 建筑电气平面图的绘制 / 267
9.1 办公楼低压配电干线系统图的绘制 / 268
9.1.1 设置绘图环境 / 268
9.1.2 绘制配电系统 / 269
9.1.3 绘制总线 / 276
9.1.4 添加文字注释说明 / 280
9.2 车间电力平面图的绘制 / 281
9.2.1 设置绘图环境 / 282
9.2.2 绘制轴线和墙线 / 282
9.2.3 绘制电气设备 / 286
9.2.4 绘制连接线路 / 288
9.2.5 添加文字注释 / 288
9.3 某建筑配电图的绘制 / 290
9.3.1 设置绘图环境 / 290
9.3.2 绘制电气设备 / 291
9.3.3 布置电气设备 / 293
9.3.4 绘制连接线路 / 296
9.3.5 添加文字注释 / 297
第10章 酒店照明电气工程图的绘制 / 298
10.1 电气插座平面布置图的绘制 / 299
10.1.1 设置绘图环境 / 299
10.1.2 添加文字注释 / 300
10.1.3 布置电气元件和内部设施 / 303
10.1.4 绘制连接线路 / 306
10.1.5 标注图名及比例 / 307
10.2 照明系统图的绘制 / 308
10.2.1 设置绘图环境 / 308
10.2.2 绘制电气元件 / 309
10.2.3 添加文字注释 / 311
10.3 绘制床头柜照明控制原理图 / 312
10.3.1 设置绘图环境 / 312
10.3.2 绘制控制结构原理图 / 313
10.3.3 绘制功能线路图 / 313
10.3.4 组合图形 / 318
10.3.5 添加文字注释说明 / 322
第11章 建筑防雷接地工程图的绘制 / 324
11.1 建筑物的防雷保护 / 325
11.1.1 建筑物的防雷等级及工程要求 / 326
11.1.2 建筑防雷系统 / 326
11.1.3 建筑接地系统 / 327
11.2 建筑防雷接地工程图的绘制 / 329
11.2.1 设置绘图环境 / 330
11.2.2 绘制避雷带及相关设备 / 330
11.2.3 标注相关文字 / 333
11.3 建筑防雷保护装置平面图的绘制 / 336
11.3.1 设置绘图环境 / 336
11.3.2 绘制平面轮廓图 / 337
11.3.3 绘制电气元器件 / 340
11.3.4 绘制各区域间的图形符号 / 341
11.3.5 绘制连接线 / 347
11.3.6 绘制细节和圆切线 / 352
11.3.7 添加文字注释破折号 / 356
第12章 弱电工程图的绘制 / 358
12.1 电话线路系统图的绘制 / 359
12.1.1 设置绘图环境 / 359
12.1.2 线路结构的绘制 / 360
12.1.3 电气元件的绘制 / 360
12.1.4 组合图形 / 362
12.1.5 连接线的绘制 / 362
12.1.6 添加文字注释和引线标注 / 363
12.2 某住宅可视监控系统图的绘制 / 365
12.2.1 设置绘图环境 / 366
12.2.2 线路结构的绘制 / 367
12.2.3 监控线路的绘制 / 367
12.2.4 原系统线路的绘制 / 371
12.2.5 添加文字注释和图名 / 374
12.3 某建筑有线电视网系统图的绘制 / 375
12.3.1 设置绘图环境 / 376
12.3.2 线路结构的绘制 / 377
12.3.3 电气元件的绘制 / 377
12.3.4 组合图形绘制连接线 / 379
12.3.5 添加文字注释 / 385
对于那些资深的规划师们来说,这本书可能更多的是作为一本“工具箱”常备案头,偶尔查阅,用于印证或解决一些棘手的基础问题。但对我这种“野路子”出身的人来说,它更像是一部系统的“入门教科书”。它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城市用地语言体系,让我能够迅速地与行业内的专业人士进行“无障碍沟通”。过去,我对某些用地的理解可能停留在比较感性的层面,比如“这里看起来适合做商业”,但有了标准,我就能用科学、量化的语言去阐述为什么“这里必须是商业”以及“它应该是什么比例的商业”。这本书强迫你用一种更宏观、更理性的视角去看待城市,打破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部思维定式,让我开始思考区域间的协同发展和功能互补。
评分我不得不承认,初次接触这套标准,感觉就像是面对一座庞大的、结构复杂的迷宫。尤其是那些关于功能兼容性、混合用地的描述,逻辑链条非常长,需要极强的空间想象力和耐心去梳理。有几次我真的想直接跳过那些冗长的说明,直接看结论,但很快就发现这行不通,因为标准本身就是层层设限、步步为营的系统工程。它不会直接告诉你“怎么做”,而是通过定义“什么是什么”,来限制“什么不能是什么”。这种“反向引导”的编写哲学,初看非常具有挑战性,甚至有点令人沮丧。但当你真正沉下心来,把每一个条款都当作一个需要破解的谜题时,你会发现,它提供的不是简单的答案,而是一套完整的思维框架。
评分说实话,我第一次接触这套标准的时候,觉得它枯燥得能让人睡着,全是密密麻麻的文字和数字表格,完全没有一般畅销书那种引人入胜的叙事节奏。但随着我参与的项目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我才体会到,这种看似“无聊”的严谨性,恰恰是它最大的价值所在。它就像是法律条文一样,虽然晦涩,但每一个字眼都必须精确无误,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城市建设的效率和未来几十年的发展走向。我记得有一次在为一个工业园区重新定性时,就是卡在了某一类用地的判定上,翻阅了无数资料,最后还是在这套规范里找到了最权威、最无可辩驳的依据。那种拨云见日的感觉,让原本焦头烂额的工作瞬间找到了突破口。这书的价值不在于阅读的愉悦性,而在于其不可替代的“工具性”和“权威性”。
评分这套标准的确是规划设计领域的“圣经”级别的存在,尤其对于我这种刚入行不久的新手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般的存在。每次翻开它,都感觉自己像是在穿越迷雾,那些曾经模糊不清的概念,比如什么叫“成熟的居住用地”,或者“商业服务用地”的边界到底在哪里,一下子变得清晰透明起来。它不仅仅是一本告诉你“是什么”的书,更像是一个手把手的老师,告诉你“应该怎么做”。我尤其欣赏它对分类细致入微的程度,每一个代码背后似乎都蕴含着大量的实践经验和逻辑推导,这让我在编制用地规划时,心里有了极大的底气。那种按图索骥,层层递进的查找过程,虽然初期略显繁琐,但一旦掌握了它的逻辑脉络,你会发现整个城市空间组织的概念都升华了,不再是零散的区块拼凑,而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我认为更多地体现在其“历史沉淀”和“未来接轨”的张力上。它既承载了过去几十年城市建设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和教训,保证了我们当前决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同时也必须不断地进行更新和修正,以适应新的城市发展趋势,比如生态友好型用地、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等。我期待未来版本中能看到更多关于城市韧性、低碳发展等前沿概念的细化和量化标准。它就像是城市规划的“宪法”,虽然文本可能不常变动,但其精神和指导原则,是确保城市健康、有序生长的基石。每次我看到新的项目落地,都能找到这套标准在其中发挥的“隐形骨架”作用,那种踏实感,是其他任何资料都无法比拟的。
评分恩,起码这个是正版
评分是正品,满意。
评分专业规范,价格实惠!
评分帮同学买,质量还行。
评分专业必备,挺好的 。。。。
评分是正品,满意。
评分很不错。。速度快实用高
评分帮同学买,质量还行。
评分正品就是有点旧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