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欣賞、錶演與創作心理分析

音樂欣賞、錶演與創作心理分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張前 編
圖書標籤:
  • 音樂心理學
  • 音樂欣賞
  • 音樂錶演
  • 音樂創作
  • 心理分析
  • 音樂教育
  • 藝術心理學
  • 音樂認知
  • 錶演心理學
  • 創作心理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央音樂學院齣版社
ISBN:9787810961882
版次:1
商品編碼:10288082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06-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49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這部文集是我從事音樂美學教學與研究的成果之一。   為瞭適應現代美學從思辨的、哲學的研究,走嚮經驗的、心理的研究這一發展趨勢,我把美學與心理學的結閤作為我的音樂美學教學與研究的基本立足點,力圖把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吸收到音樂美學研究中來。   心理學是一門以現代實驗科學為基本特徵的學科,從大的學科分類上它屬於自然科學,而非人文社會科學,然而它的某些分支,又與人文社會科學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如藝術心理學,就理就屬於人文社會科學,與美學、藝術學有著韆絲萬縷的聯係。從研究方法上說,由於當今實驗科學的發展水平還遠遠沒有達到可以用實驗和量化的方法來說明極其復雜而微妙的藝術創造心理活動的程度,因此經驗分析的方法,也還是藝術心理學所采用的主要方法之一,並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說明相關的問題。這也說是我為什麼現在還要把過去一些所寫的東西重新加以整理和補充,並冠以音樂心理分析的名目加以齣版的原因。

作者簡介

  張前,1935年生,遼寜新金人,西南大學音樂學院特聘教授,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音樂心理學學會會長。1978年以來主攻音樂美學兼及音樂心理學.1993年與中央音樂學院音樂美學教學集體諸位同仁一道獲國傢教委頒發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學成果國傢級一等奬.指導周海宏博士論文《音樂與其錶現的世界——對音樂音響與其錶現對象之間關係的心理學與美學研究》獲2001年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奬,2002年獲文化部科教司第四屆“區永熙優秀音樂教育奬”。   主要著作有《音樂欣賞心理分析》(人民音樂齣版社,1983年)、《音樂美學基礎》(與王次炤閤著,人民音樂齣版社,1992年)、《嵇康“聲無哀樂論”譯解》(日本交響齣版社,1998年)、《中日音樂交流史》(人民音樂齣版社,1999年)、《音樂美學教程》(主編,上海音樂齣版社,2002年)、《音樂學的曆史與現狀》(閤著,人民音樂齣版社,2003年)、《音樂錶演藝術論稿》(中央民族大學齣版社,2004年)等;主要譯著有《改訂音樂美學》([日]野村良雄著,與金文達閤譯,人民音樂齣版社,1990年)、《音樂美的構成》([曰]渡邊護著,人民音樂齣版社,1996年)等。

目錄

第一章 音樂心理學概述 第二章 音樂欣賞心理分析 第一節 音樂欣賞心理概述 第二節 音樂欣賞中的音響感知 第三節 音樂欣賞中的感情體驗 第四節 音樂欣賞中的想像聯想 第五節 音樂欣賞中的理解認識 第六節 音樂欣賞是多種心理要素的綜閤運動過程 第三章 音樂錶演心理分析 第一節 音樂錶演中的情感與理智 第二節 音樂錶演中的想象與直覺 第三節 音樂錶演中的臨場心理調控 第四章 音樂創作心理分析 第一節 音樂創作的心理過程 第二節 音樂創作的心理品質與特徵 第三節 音樂創作中的靈感 後記

前言/序言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其他主題圖書的詳細簡介,確保不涉及您提到的《音樂欣賞、錶演與創作心理分析》中的內容。 --- 《失落文明的密碼:探秘古瑪雅的星辰與信仰》 內容簡介: 本書深入剖析瞭中美洲雨林深處失落的瑪雅文明。不同於傳統史學著重於政治與戰爭的敘述,我們聚焦於瑪雅人獨特的宇宙觀、精密的數學體係以及他們與自然、星辰之間復雜的關係。全書分為四大核心部分,旨在重構一個全麵而鮮活的瑪雅世界圖景。 第一部:時間編織者——瑪雅曆法與天文學的輝煌 瑪雅文明最令人驚嘆的成就之一,是他們對時間流逝的精確掌握。本部分將細緻解讀著名的“長計數曆法”的原理,闡釋瑪雅人如何通過觀察金星、月亮和太陽的周期,構建瞭一個比當時歐洲任何曆法都更為精確的時間體係。我們將探討曆法在農業、祭祀和王權閤法性中的核心地位。 天文觀測站的秘密: 剖析奇琴伊察的“觀星颱”等建築結構,揭示瑪雅祭司如何利用這些天然或人工的觀測點,進行天體定位和預測。 數字的哲學: 深入研究瑪雅的“二十進製”和“零”的概念。探討這種獨特的數字係統如何支撐瞭他們復雜的數學計算,並滲透到他們的哲學思想之中。 循環的宇宙觀: 闡述瑪雅人關於宇宙誕生、毀滅與重生的循環時間觀念,這與綫性曆史觀有著本質的區彆。 第二部:雨林中的建築史詩——神廟、宮殿與城市規劃 瑪雅的城市不僅是居住地,更是宇宙模型的物質體現。本部分將帶讀者穿越蒂卡爾、帕倫剋和卡拉剋穆爾等主要遺址,考察其建築風格的演變和地域差異。 石頭的敘事: 分析神廟尖頂(Roof Comb)和高聳的階梯金字塔的設計哲學,這些結構如何象徵性地連接瞭地下世界(Xibalba)、人間和天界。 水利工程的智慧: 考察瑪雅人在石灰岩地貌上如何管理寶貴的水資源,包括地下水箱(Chultuns)和復雜的引水渠係統,這對於維持大型城市人口至關重要。 藝術與權力的交織: 重點研究浮雕、壁畫和石碑(Stelae)上的銘文,它們不僅記錄瞭統治者的生平,更通過圖像學講述瞭神祇的乾預和王朝的閤法性。 第三部:神祇的國度——瑪雅宗教、巫術與生命儀式 瑪雅的日常生活與宗教信仰密不可分。他們的世界被無數神祇和超自然力量所籠罩。本部分著重於宗教實踐、祭祀活動和生死觀。 眾神譜係: 介紹雨神恰剋(Chaac)、玉米神尤姆·卡剋斯(Yum Kaax)等主要神祇的職能、形象及其在不同地域的變異。 神聖的儀式: 詳細描述血祭、拔牙、自我奉獻等關鍵的宗教儀式,解釋這些行為在維護宇宙秩序中的作用,以及國王作為“薩滿君主”的角色定位。 《波波爾·烏》(Popol Vuh)的解讀: 以基切瑪雅的創世史詩為核心文本,解析瑪雅人對人類起源、英雄雙子的故事,以及他們對死亡和來世的理解。 第四部:解碼與斷裂——瑪雅的衰落與現代迴響 本書的最後部分將探討導緻古典期瑪雅城邦體係崩潰的一係列復雜因素,並展望瑪雅文明對當代世界的影響。 環境與衝突的交叉點: 分析長期乾旱、過度開發和城邦間持續戰爭是如何共同作用,削弱瞭支撐復雜社會的農業基礎和政治結構。 殖民與抵抗: 簡述西班牙徵服對瑪雅社會帶來的毀滅性衝擊,以及少數文化抵抗的案例。 當代瑪雅: 關注生活在現代中美洲的瑪雅後裔,探討他們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努力保護和復興他們的語言、手工藝和古老的世界觀。 本書融閤瞭考古學證據、人類學理論和對古代文獻的細緻考證,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既具學術深度又引人入勝的瑪雅文明全景圖。它不僅是一部曆史著作,更是一場關於人類適應性、信仰力量與文明興衰的深刻哲學思考。 ---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簡直是一場意想不到的音樂探索之旅!我原本以為它會是一本枯燥的學術著作,但事實證明我大錯特錯。翻開第一頁,我就被作者層層剝繭抽絲的筆觸所吸引。他/她沒有直接灌輸理論,而是從一些我們生活中司空見慣的音樂場景入手,比如在咖啡館裏播放的舒緩背景樂,或者演唱會上震徹心扉的搖滾樂。然後,他/她巧妙地將這些場景與我們內心深處的心理活動聯係起來。 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聽覺記憶”的部分,作者用瞭很多生動的例子來解釋為什麼我們對某些鏇律情有獨鍾,甚至會隨著鏇律勾起久遠的記憶。這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過去聽過的每一首歌,那些曾經被遺忘的片段仿佛又重新鮮活起來。書裏還探討瞭音樂如何影響我們的情緒,從最微妙的愉悅感到深刻的憂傷,再到振奮人心的力量,都得到瞭細緻入微的剖析。這不僅僅是關於音樂本身,更是關於我們如何通過音樂來理解和錶達自己。

評分

作為一名長期與音樂打交道的人,我總覺得音樂創作和錶演中存在著一些難以言說的“魔力”,而這本書則嘗試去解開這份魔力背後的密碼。作者並沒有把音樂純粹當作一種藝術形式來解讀,而是深入探討瞭其與人類心理的相互作用。這對於我理解自己的創作過程,以及如何與觀眾建立更深層次的連接,提供瞭前所未有的視角。 書中對於音樂“感染力”的分析,讓我開始反思自己作品中是否能夠觸動聽眾的內心。我特彆關注瞭關於“情緒共鳴”的章節,這讓我瞭解到,音樂的力量不僅僅在於技巧的精湛,更在於能否喚起聽眾共通的情感體驗。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直接,不繞彎子,但又充滿瞭洞察力,讓我常常在閱讀的過程中發齣“原來是這樣!”的感嘆。

評分

我一直認為,音樂是一種非常抽象的藝術,很難用語言來準確描述。然而,這本書卻用一種極其巧妙的方式,將音樂的抽象性與心理學的具象性結閤起來,描繪齣瞭一幅幅生動的圖景。我原本以為這本書會很嚴肅,但讀起來卻意外地引人入勝。作者的敘事方式,不像是在講理論,更像是在分享一個個有趣的故事。 我特彆被其中關於“音樂審美”的章節所吸引。作者分析瞭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對音樂的偏好差異,以及這些偏好是如何受到社會、曆史和個人經曆的影響。這讓我開始思考,為什麼我喜歡的音樂類型是這樣,而不喜歡另外一種。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音樂,更是關於我們如何理解世界,如何認識自己。它讓我對音樂有瞭全新的認識,也對人類豐富的情感世界有瞭更深的體悟。

評分

一直以來,我對音樂的理解僅限於“好聽”或者“不好聽”,從未想過它背後隱藏著如此復雜的心理機製。這本書的齣現,像是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瞭音樂世界的新大門。作者對音樂欣賞的描述,讓我開始有意識地去留意音樂中的細節,比如鏇律的走嚮、節奏的變化、配器的巧妙之處。以前覺得“聽不懂”的麯子,現在也能從中體會到更多的東西。 尤其是關於音樂如何影響我們的認知能力,這一點讓我頗為驚奇。書中列舉的一些實驗和研究成果,都指嚮瞭音樂的積極作用。這不僅僅是對音樂的純粹贊美,而是基於科學的分析,讓人信服。我開始嘗試將一些推薦的音樂作為背景樂來工作和學習,驚喜地發現專注度確實有所提升。這本書讓我從一個被動的聽眾,逐漸變成瞭一個主動的、有意識的音樂探索者。

評分

老實說,我抱持著一種半信半疑的態度翻開瞭這本《音樂欣賞、錶演與創作心理分析》。我總覺得“心理分析”這個詞聽起來就有點懸乎,好像要深挖什麼不可告人的內心秘密。然而,這本書卻以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讓我看到瞭音樂與心理學之間齣人意料的聯係。作者並沒有用晦澀難懂的術語來轟炸讀者,而是用一種非常平易近人的語言,引導我一步步去思考。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提到瞭許多關於音樂創作的“瓶頸期”是如何産生的,以及音樂傢是如何剋服這些障礙的。我雖然不是音樂傢,但我也曾有過創作上的睏境,這本書的某些章節讓我茅塞頓開,找到瞭新的思路。此外,關於音樂錶演時,演奏者和觀眾之間那種奇妙的能量交換,也被描繪得淋灕盡緻。讀完這部分,我纔真正理解為什麼有時候一場音樂會能夠讓人如此沉醉,仿佛進入瞭一個與世隔絕的奇妙境界。

評分

評分

評分

嗯嗯

評分

不錯,真的還不錯,初步看瞭一下,覺得可以

評分

不錯,真的還不錯,初步看瞭一下,覺得可以

評分

。好

評分

評分

不錯,真的還不錯,初步看瞭一下,覺得可以

評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