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兹遗韵(附光盘)

龟兹遗韵(附光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周吉 著
图书标签:
  • 龟兹
  • 新疆
  • 敦煌
  • 丝绸之路
  • 音乐
  • 民族音乐
  • 历史
  • 文化
  • 考古
  • 艺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ISBN:9787810962414
版次:1
商品编码:1028813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8-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48
正文语种:中文
附件:光盘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龟兹遗韵》笔者通过对有关史料的归梳、研究,对克孜尔等洞窟壁画及出土乐舞文物的分析比较,对当代库车地区流传的维吾尔族传统音乐与被公认为古代回鹘直接后裔的裕固族传统音乐的比较,与哈萨克、柯尔克孜、乌孜别克、塔塔尔、土耳其等操突厥语族语言诸民族传统音乐的比较,与印度、波斯、蒙古、阿拉伯等曾经对库车地区的历史、文化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各国家、地区、民族传统音乐的比较;初步探索出了龟兹乐的部分形态特点,并更加坚定的认为,虽然历史已经经历了一两千年的沧桑变迁,但自古以来就生息、繁衍在这块美丽富饶的绿洲上的人民必然会通过他们对音乐、舞蹈的特殊热爱和杰出才能。也就是说,当代库车地区维尔族传统音乐是完全有理由被认为与古代龟兹尔一脉相传的。由此,我们完全可以将当代库车地区维吾尔族传统音乐作为分析、研究、模拟创作龟兹尔时所需要的参考文本和素材。   《龟兹遗韵》将从对古代龟兹史的简单回顾开始,逐步对上述观点做出论证,并就一些问题与持不同看法的同行探讨,提出本人的新看法、新观点以及认为尚需存疑的问题,以其抛砖引玉,求仁见智。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对古代龟兹历史的简单回顾 第二章 龟兹乐高度发达的文化背景 第三章 龟兹乐的体裁与题材 第四章 龟兹乐艺术特色初探 第五章 龟兹乐的东渐 第六章 龟兹乐在当地的传承和演变 第七章 当代库车地区维吾尔族传统音乐与地区、他民族传统音乐的初步比较 第八章 有关龟兹乐的古谱解读、逆向溯源研究和模拟创作 后语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对古代龟兹历史的简单回顾   迄今为止,我们尚无法见到龟兹本地记录的历史资料。因此,世界各国史学家们都主要以我国中原地区的汉文史料为依据来研究“龟兹国”的兴衰。   最早载有龟兹历史的当推《汉书》:   “龟兹国,王治延城。去长安七千四百八十里,户六千九百七十,口八万一千三百一十七,胜兵两万一千七十六人。”“南与精绝、东南与且末、西南与扜弥、北与乌孙、西与姑墨接,能铸冶,有铅。东至都护治所乌垒城三百五十里。”   由此可见,在汉朝初期(公元前1至2世纪),龟兹已经是天山南麓主要的城廓王国之一,当时属汉王朝设置的西域都护府管辖。其幅员辽阔,而且具有较高的生产水平。至于在此前龟兹何时立国、如何立国等问题,11世纪我国维吾尔族历史学家、语言学家马合穆德.喀什噶里(意为喀什地方的马合穆德)在他的历史巨著《突厥语大词典》中曾记载有:在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大帝时代(相当于我国战国时代),回鹘人即已以天山为中心建立了由赛里木、高昌、彰八里、别失八里、仰克八里等五个城市组成的五国;印度史方面亦有记载说公元前突厥或回鹘即以天山为中心建立汗国者,然在我国史料中却都未见到。上述五城中的赛里木,有的历史学家认为即指现在库车附近拜城县境内的汉唐以来一直归龟兹管辖的赛里木镇;而别失八里,史学家普遍认为故地在今北部新彊吉木萨尔境内。

前言/序言


敦煌莫高窟艺术史:丝路重镇的千年瑰宝 作者: 王世祥 著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 2019年10月 页数: 788页 装帧: 精装,附高清彩图集 定价: 188.00元 --- 内容提要 本书是国内敦煌学研究领域里程碑式的学术巨著,由著名美术史学家王世祥教授历经三十余年田野考察与案头梳理,熔铸而成。全书以时间为轴线,以洞窟艺术的演变脉络为核心,系统、深入地剖析了自前秦十六国时期至元代,近千年间敦煌莫高窟所承载的佛教艺术、世俗生活、文化交流的宏大图景。 本书并非简单地对洞窟壁画和彩塑进行罗列描述,而是将莫高窟视为“丝绸之路东段的文化十字路口”,着重探讨了中原汉文化、西域犍陀罗艺术、印度笈多艺术以及中亚文化在敦煌的交融与创新过程。作者以其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和敏锐的艺术史洞察力,对壁画中的飞天造型演变、经变故事的叙事结构、塑像的面部表情与衣纹处理等关键细节进行了独到的解读,揭示了不同历史时期政治、宗教思想对艺术风格的深刻影响。 第一编:历史的奠基与北魏的勃兴(公元4世纪中叶—6世纪初) 本篇详细梳理了敦煌开凿之初的宗教背景与社会环境。重点分析了早期的洞窟形制(如覆斗顶殿堂窟和中心塔柱窟)如何体现佛教传入初期的印度化特征,以及在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背景下,壁画风格如何从西域的粗犷、神秘向中原的秀丽、典雅过渡。特别引入了对北魏洞窟中“佛本生故事”和“因缘故事”的图像学分析,论证了这一时期艺术服务于佛教教义传播的核心功能。 第二编:盛唐气象与双壁争辉(公元7世纪—9世纪中叶) 这是敦煌艺术的黄金时代。作者投入了大量篇幅,详尽辨析了隋代过渡期的“秀骨清像”到初唐的“饱满健硕”,再到盛唐“雍容华贵”的风格转变。对第158窟、第32窟等重要洞窟的壁画进行了细致的摹写性分析,尤其关注盛唐壁画中世俗生活场景的描绘,如供养人行列、乐舞伎乐的细节,展现了唐代长安文化的强大辐射力。同时,本书也深入探讨了吐蕃统治时期(公元8世纪中叶至9世纪初)敦煌艺术所呈现出的独特面貌,如何将藏传佛教的元素与本土艺术风格相结合,形成一种独特的“汉藏交融”的艺术语言。 第三编:晚唐五代的分流与宋代的坚守(公元9世纪末—13世纪) 本编聚焦于敦煌艺术的“后盛唐时代”。王世祥教授指出,五代时期的河西归义军政权,在艺术上表现出强烈的地域性和地方色彩,既有对唐代遗风的继承,又增添了本土士族阶层的审美趣味。晚唐和宋代洞窟的特点在于,图像的程式化和“重技不重神”的倾向日渐明显,但同时,对密宗题材的引入和对净土信仰的推崇,反映了宋代中原佛教思想的流变。本书通过对晚期洞窟中“观无量寿经变”的对比研究,清晰地勾勒出敦煌艺术走向衰落前的最后挣扎与努力。 学术特色与研究贡献 1. 跨学科视野: 本书首次将敦煌的建筑形制、塑像泥塑技艺、壁画颜料分析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史、佛教宗派史紧密结合,构建了立体化的艺术史叙事。 2. 严谨的图像学考证: 对壁画中大量模糊不清或被误读的题材(如“维摩诘经变”中的人物关系,“法华经变”的布局逻辑)进行了新的考证和辨识,为学界提供了新的研究范本。 3. 丰富的图像参照: 本书收录了作者早年手绘的线描稿和色彩小样(部分在附赠彩图集中体现),这些一手资料的价值,弥补了早期照片记录的不足,使得研究更具说服力。 4. 对“地域性”的强调: 王教授坚决反对将敦煌艺术简单地视为“中原艺术的边疆分支”,而是将其视为丝路文明交汇的“中心现场”,突出了其在艺术史上的独立地位和创新贡献。 目标读者 本书面向高等院校历史、艺术史、宗教学专业的师生、敦煌学研究者、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丝绸之路艺术有深厚兴趣的广大文化爱好者。它不仅是严谨的学术专著,更是一部能够带领读者“走进洞窟,对话千年”的艺术鉴赏指南。 --- (附赠彩图集说明) 本书特别附赠一本精选的16开彩图集,收录了书中重点分析的敦煌壁画和塑像的高清复原照片及作者的艺术摹写精品,便于读者直观理解和对照文本论述。彩图集按时代划分,图注详尽,是理解敦煌艺术风格演变的极佳辅助材料。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视觉系的读者,所以这本书的图像质量是我非常关心的一点。我希望封面上的图案能够仅仅是这本书精美内容的冰山一角。如果书中有大量的精美插图,比如复原图、壁画高清复制、出土文物照片等,那我会非常惊喜。图像能够直观地展现龟兹曾经的风貌,比文字描述更能打动人心。光盘的附赠,也让我联想到是否里面会有关于壁画修复的纪录片,或者是由专家学者对龟兹艺术进行导览的视频。这样的形式能够极大地提升我对龟兹文化的理解深度,让历史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生动具体的画面。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一场视觉的盛宴,同时也在知识层面有所收获。

评分

从一个研究者的角度来看,我更关注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和史料的严谨性。对于“遗韵”这个词,我希望它不仅仅是怀古伤今的情感抒发,更要有扎实的学术根基。书中引用的史料是否权威?考证是否严谨?对于争议性的问题,作者是否有清晰的论述和合理的解释?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新的研究视角,或者整理出一些鲜为人知的珍贵文献,为我深入研究龟兹文化提供有力的支持。附带的光盘,如果里面包含了未公开的考古照片、地图资料,甚至是相关的学术论文,那将是锦上添花。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成为一个可靠的参考资料,帮助我拓展研究的边界,发现新的学术课题。

评分

对于一本关于“遗韵”的书,我最期待的莫过于那种能触及灵魂深处的情感共鸣。我希望它不仅仅是历史事实的堆砌,更能通过细腻的笔触,将那些消逝在时间长河中的声音、色彩和气息重新鲜活起来。想象一下,在静谧的夜晚,伴着悠扬的异域音乐(希望光盘里能有),翻开这本书,仿佛穿越千年,置身于驼铃声声的沙漠古道,或是看到那些在壁画中栩栩如生的人物,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信仰与追求,都能在字里行间找到回响。这需要作者具备极高的文学功底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能够将枯燥的历史变得生动有趣,将冰冷的数据变成有血有肉的故事。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给我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让我不仅仅是了解龟兹,更是去“感受”龟兹,体会它曾经的辉煌,以及它留给后世的宝贵财富。

评分

我的兴趣点在于那些鲜为人知的细节,尤其是关于日常生活的描写。历史往往聚焦于宏大的事件和重要的君王,但真正构成一个时代灵魂的,往往是那些普通人的生活片段。这本书能否将我带入龟兹的集市,让我听到商贩的叫卖声,闻到街头飘来的食物香气?能否让我看到孩童在巷弄间嬉戏,看到工匠们在作坊里辛勤劳作?我希望作者能够挖掘出更多关于当时社会风俗、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方面的细节,这些是最能展现一个文明的独特魅力的。而光盘的配备,更增添了一层可能性,或许里面会有关于古代龟兹服饰、建筑风格的复原影像,或者是一些考古发掘过程中发现的乐器演奏的音频,这无疑会极大地丰富我的阅读体验,让“遗韵”变得更加立体和真实。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确实很吸引人,封面上的图案古朴而富有神秘感,一看就知道是精心挑选过的。我尤其喜欢纸张的触感,厚实且带有淡淡的书香,让人在翻阅时就有一种沉浸其中的感觉。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仅凭这第一印象,就觉得它是一本值得珍藏的佳作。包装的严实程度也让人放心,拿到手时没有任何磕碰的痕迹,这一点对于网购书籍来说非常重要。我平时就喜欢收藏这类带有历史厚重感的书籍,而且总觉得实体书有一种电子阅读无法比拟的温度。封面上的“龟兹遗韵”这几个字,就已经勾起了我对古代丝绸之路和辉煌文明的无限遐想。光盘的加入更是出乎意料,不知道里面会包含什么样的珍贵资料,或许是相关的影像资料,又或者是音乐,想想就充满了期待。

评分

一般吧,专业人士的用书

评分

是冲着CD买的这本书,之前在网上听过这张CD,非常喜欢。看价格可以承受就买了支持一下原创。内容也比较有意思,虽然不是音乐专业的,但看了也可以长点知识。本来还疑惑西域的风格为什么有点印度风的,看了书才明白。

评分

是冲着CD买的这本书,之前在网上听过这张CD,非常喜欢。看价格可以承受就买了支持一下原创。内容也比较有意思,虽然不是音乐专业的,但看了也可以长点知识。本来还疑惑西域的风格为什么有点印度风的,看了书才明白。

评分

是冲着CD买的这本书,之前在网上听过这张CD,非常喜欢。看价格可以承受就买了支持一下原创。内容也比较有意思,虽然不是音乐专业的,但看了也可以长点知识。本来还疑惑西域的风格为什么有点印度风的,看了书才明白。

评分

是冲着CD买的这本书,之前在网上听过这张CD,非常喜欢。看价格可以承受就买了支持一下原创。内容也比较有意思,虽然不是音乐专业的,但看了也可以长点知识。本来还疑惑西域的风格为什么有点印度风的,看了书才明白。

评分

一般吧,专业人士的用书

评分

是冲着CD买的这本书,之前在网上听过这张CD,非常喜欢。看价格可以承受就买了支持一下原创。内容也比较有意思,虽然不是音乐专业的,但看了也可以长点知识。本来还疑惑西域的风格为什么有点印度风的,看了书才明白。

评分

一般吧,专业人士的用书

评分

是冲着CD买的这本书,之前在网上听过这张CD,非常喜欢。看价格可以承受就买了支持一下原创。内容也比较有意思,虽然不是音乐专业的,但看了也可以长点知识。本来还疑惑西域的风格为什么有点印度风的,看了书才明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