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师手册(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大学语文》教师手册(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洪 编
图书标签:
  • 大学语文
  • 教师手册
  • 教材
  • 高等教育
  • 人文社科
  • 语言文字
  • 教学参考
  • 第二版
  • 十一五规划教材
  • 普通高等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9787040266535
版次:2
商品编码:1033689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9-08-01
页数:261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大学语文教师手册(第2版)(附光盘)》根据修课学生专业的不同,设计了若干组讲授方案,以便教师按照教学需要及学时要求,自由选择主教材部分单元或各单元中的部分篇目组织教学计划;还对主教材所选全部课文,在“导读”的基础上,逐篇作了进一步的深度解析,对教学目标、教学要点、思考题思路作了明确的提示;书后所附的辅教光盘,则提供了与主教材知识点相关的,更为详细的背景资料以及电子教案范例等项内容,有助于教师把握教学要点,编写教案,对他们的教学有较好的辅助作用。

目录

主教材简介
教学建议
主教材总序
【现代文】
主教材分序一·现代文
1-1 季羡林、陈省身《序二篇》
1-2 傅雷《家书二则》
2-1 王蒙《语言的功能与陷阱》
2-2 周作人《我学国文的经验》
3-1 范曾《梵·高的坟茔》
3-2 贾平凹《秦腔》
4-1 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4-2 韩少功《个狗主义》
5-1 余光中《我的四个假想敌》
5-2 梁实秋《下棋》
6-1 鲁迅《复仇》
6-2 梁启超《呵旁观者文》
7-1 唐敏《女孩子的花》
7-2 张爱玲《天才梦》
8-1 张中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8-2 汪曾祺《金岳霖先生》
9-1 沈从文《鸭窠围的夜》
9-2 林语堂《秋天的况味》
10-1 王元化《李鸿章办外交》
10-2 蔡元培《(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
11-1 冯友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
11-2 陈寅恪《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
12-1 雷海宗《专家与通人》
12-2 胡适《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
【古代文】
主教材分序二·古代文
13-1 王羲之《兰亭集序》
13-2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14-1 白居易《与元九书》
14-2 李贽《杂说》
15-1 庄子《庄子·秋水(节选)》
15-2 屈原《楚辞·渔父》
15-3 张岱《西湖七月半》
16-1 江淹《别赋(节选)》
16-2 韩愈《祭十二郎文》
17-1 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节选)》
17-2 袁宏道《徐文长传》
18-1 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节选)》
18-2 金圣叹《不亦快哉》
19-1 《论语·先进(节选)》
19-2 《孟子·梁惠王下(节选)》
19-3 《礼记·大学(节选)》
【诗歌】
主教材分序三·诗歌
20-1 罗大佑《现象七十二变》
21-1 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
21-2 艾青《北方》
22-1 冯至《什么能从我们身上脱落(二)》
22-2 穆旦《诗八章》
23-1 《诗经·秦风·蒹葭》
23-2 《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
24-1 白居易《长恨歌》
24-2 李商隐《无题二首(其一)》
25-1 李白《绝句二首》
25-2 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26-1 高适《燕歌行》
26-2 王维《老将行》
27-1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27-2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28-1 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
28-2 辛弃疾《贺新郎(“把酒长亭说”)》
29-1 纳兰性德《金缕曲(赠梁汾)》
29-2 龚自珍《湘月(“天风吹我”)》
30-1 王国维《蝶恋花(“百尺朱楼临大道”)》
30-2 郁达夫《钓台题壁》
【西文汉译】
主教材分序四·西文汉译
31-1 [美]马丁·路德·金(佚名译)《我有一个梦想》
31-2 [美]富兰克林·罗斯福(石幼珊译)《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演说》
31-3 [英]温斯顿·丘吉尔(石幼珊译)《热血、辛劳、汗水与眼泪》
31-4 [美]马克·吐温(杨自伍译)《给青年的忠告》

《大学语文》(第2版)教师手册:教学导航与实践指南 教材背景与定位 《大学语文》(第2版)是面向高等教育领域、由教育部委托组织编写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这套教材的出版,旨在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对大学生语文素养提出的更高要求,构建一套科学、系统、具有时代精神的大学语文课程体系。该教材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调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与创新性的有机结合,力求在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同时,涵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塑造健全人格,培养高素质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师手册作为与《大学语文》(第2版)配套的重要教学资源,是教师进行课程教学的重要参考和实践指导。它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复制或解释,而是基于教材的编写理念和教学目标,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的全面、深入的教学支持。其核心价值在于帮助教师准确理解教材的教学意图,科学设计教学环节,有效组织课堂活动,并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和备选思路。 手册核心内容与编排思路 本教师手册的编写,始终围绕“服务教学、提升效果”的宗旨,力求做到内容详实、条理清晰、指导性强。手册的编排思路严谨,层层递进,充分体现了对教师教学需求的深度关怀。 一、教材解读与教学理念阐释 手册的开篇部分,将对《大学语文》(第2版)的整体编写理念、课程目标、内容体系及各单元的特色进行详尽解读。这部分内容旨在帮助教师建立对教材的宏观认知,理解教材为何这样编写,其背后蕴含的教育学、语言学和文学批评的最新成果。 编写理念的深度剖析: 详细阐述教材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如何在传授基础知识与培养能力之间找到平衡点,如何将价值引领、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有机融合。例如,在古诗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感悟时代精神,而非仅仅 rote learning(死记硬背)。 课程目标的精细解读: 明确本套教材所要达成的具体教学目标,包括但不限于: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表达能力、口语交际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审美鉴赏能力,以及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手册将结合教材内容,说明如何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来达成这些目标。 内容体系的逻辑梳理: 清晰地展示教材的结构安排,包括选文的体裁、时代、风格等方面的考量,以及专题训练的设计。例如,为何选择特定的篇目,这些篇目在内容或形式上又有哪些典型意义,它们如何服务于整体的教学进度和主题。 各单元特色亮点聚焦: 针对教材中每一个重要的单元或专题,手册将进行深度剖析,指出其教学重点、难点,以及创新的教学设计。这有助于教师抓住教材的精髓,把握教学的关键点。 二、单元教学指导与课时安排建议 手册的核心部分,将对教材的每一个单元提供详细的教学指导。这部分内容是教师进行日常教学最直接的参考。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分析: 针对每个单元,明确其具体教学目标,并深入分析该单元的教学重难点。例如,对于一篇议论文,难点可能在于作者的论证逻辑或观点的深刻性;对于一首抒情诗,难点可能在于意象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 课时安排建议与教学进度规划: 提供每单元的建议课时安排,并根据教材的整体进度,为教师的学期教学提供宏观规划建议。这有助于教师合理分配教学时间,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教材篇目精讲与拓展: 选文解读与赏析: 对教材中的每一篇(或每一部分)选文,提供深入的解读和赏析。这包括作者背景、创作时代、文本分析(结构、语言、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教师可以借鉴这些解读,丰富课堂讲解,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 教学方法与活动设计: 针对不同的选文和教学目标,手册将提供多种教学方法和课堂活动设计。例如,对于需要讨论的议论文,可以设计辩论赛、小组讨论;对于需要鉴赏的散文或诗歌,可以设计朗诵比赛、创作模仿;对于需要提升写作能力的单元,可以设计命题写作、审题立意指导、修改范例等。这些活动设计具有操作性,便于教师在课堂上直接运用。 重点词句、修辞手法的讲解: 针对文本中可能出现的难点词句、重要的修辞手法,提供清晰易懂的讲解,并说明其在文本中的作用。 拓展阅读与延伸思考: 在课文学习的基础上,手册将提供与选文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以及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这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重点训练专题的教学设计 《大学语文》(第2版)教材非常重视对学生各项语文能力的专题训练。本手册将对此类专题训练提供详细的教学指导。 阅读理解训练: 针对不同文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的阅读理解训练,提供训练方法、解题技巧,以及配套的练习题设计思路。 写作表达训练: 基础写作: 针对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应用文写作等,提供审题立意指导、结构安排建议、语言表达技巧,以及范文分析与点评。 专题写作: 如议论文写作、文学评论写作、学术论文写作基础等,将提供更具深度的训练方法和案例分析。 口语交际与沟通训练: 针对演讲、辩论、报告、访谈等常见的口语交际场景,提供训练要点、技巧指导,以及课堂实践活动设计。 语言文字运用与规范: 针对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学习,提供教学方法和练习设计,强调规范性与实用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赏析: 针对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选文,手册将提供文化背景介绍、思想内涵解读、传承与创新等方面的教学建议,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 四、评估与测试指导 科学的评估是检验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手册将为教师提供相关的评估与测试指导。 形成性评价设计: 建议多种形成性评价的方式,如课堂参与度、小组合作表现、课后作业完成质量、随堂小测等,并提供相应的评价标准。 终结性考试命题参考: 提供期中期末考试的命题思路、题型设计建议,以及样题参考。命题将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考察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的情况。 学业成绩评价建议: 提出多元化的学业成绩评价建议,鼓励教师结合平时表现、课堂参与、作业完成、考试成绩等多个维度,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 五、教学资源与方法创新 手册将积极鼓励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运用: 建议教师如何利用图片、音视频、PPT等多种媒体,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强课堂的生动性和吸引力。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探索: 探讨如何将线上学习资源与线下课堂教学相结合,构建更加灵活、高效的教学模式。 案例分析与经验交流: 鼓励教师分享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遇到的困惑,并提供一些经典的教学案例分析,供教师借鉴和学习。 六、常见问题解答与疑难点疏导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手册将针对一些常见的问题,提供解答和疏导。 学生学习困难的分析与对策: 针对学生在某些知识点或能力训练中可能出现的普遍性困难,提供分析原因和有效的解决方案。 课堂管理与互动技巧: 提供一些实用的课堂管理技巧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的策略。 教学评价的争议与处理: 对一些可能引起争议的教学评价问题,提供专业的分析和处理建议。 总结 《大学语文》(第2版)教师手册,集理论指导、实践参考、方法创新于一体,是广大大学语文教师不可或缺的教学伙伴。它不仅是对教材编写理念的深化阐释,更是对一线教学实践的有力支持。通过充分运用本手册,教师将能够更精准地把握教学方向,更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更深入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全面提升大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为培养具有深厚人文底蕴和优秀语言能力的新时代大学生贡献力量。本手册以其全面性、权威性和实践性,将成为大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教科书的典范,那种沉稳又不失活力的色彩搭配,初次上手就给人一种可靠、权威的感觉。纸张的质地摸起来很舒服,厚度适中,即便是长期翻阅也不会觉得笨重。封面设计简洁大气,没有过多的花哨元素,直接点明了“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的定位,这本身就是一种品质的保证。字体排版更是体现了出版方的专业水准,行距和字号的设置都非常科学,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酸涩。侧边封口处的处理也很精细,书脊挺括有力,让人感觉这本书是为经久耐用而生的。尤其值得称赞的是,在如此厚重的内容体量下,这本书的整体重量控制得相当到位,这对于需要经常携带上课或在图书馆查阅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福音。它不光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工艺品,体现了对知识传播载体的尊重与用心。

评分

从一个教学辅助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结构设计简直是为教师量身定做的。它在每一部分的理论阐述后,总会附带着清晰的教学目标和建议的课堂活动方向。这些提示不是空泛的口号,而是具体到可以操作的教学设计方案,比如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辩论,如何设置开放性的写作练习来激发批判性思维。这种细致入微的关怀,让备课工作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几乎可以看作是一本微型的教学法指南。它似乎预见到了教师在实际授课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难题,并提前准备好了应对的策略和资源导向。对于那些初入讲坛的年轻教师来说,这本书的价值是无可估量的,它提供了稳固的“脚手架”,让他们可以自信地站立在知识的前沿进行授课和引导。

评分

当我试着去深入了解这套教材的内在逻辑时,我发现其内容的编排简直可以用“匠心独运”来形容。它不像一些旧式教材那样堆砌理论,而是采用了循序渐进的教学路径。开篇总能抓住读者的注意力,通过一些引人入胜的文学现象或语言误区切入主题,让你立刻意识到“大学语文”这门学科并非是枯燥的应试教育,而是与我们日常思维和表达息息相关的生存技能。它似乎非常懂得当代大学生的认知习惯,将复杂的文学史脉络梳理得井井有条,每一个章节的过渡都像是自然而然的逻辑推演,绝非生硬的章节划分。这种行云流水的叙述风格,极大地降低了初学者的理解门槛,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就吸收了大量的知识点。它成功地搭建了一座从中学基础到大学深度思考之间的坚实桥梁。

评分

这本教材在选材的广度和深度上,展现出了极高的学术视野。我惊喜地发现,它并没有固守传统文学的“安全区”,而是巧妙地融入了大量现代传媒语境下的语言应用案例。比如,在讨论修辞手法时,它可能不仅仅引用了古代诗词的典故,还会穿插分析当下热门的影视剧台词或网络热点话题中的语言艺术,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感,让原本“高冷”的语文学习瞬间变得鲜活起来。它激励我们用古人的智慧去审视现代的表达,用现代的视角去重温经典的魅力。这种博采众长的选篇策略,使得学习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每一次翻阅都可能带来新的领悟,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学语文,更是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评分

整体而言,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稳健而富有远见”。它严格遵守了国家级规划教材的规范性要求,确保了知识传授的系统性和准确性,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基础。但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在恪守学术严谨性的同时,成功地摆脱了传统教材的僵硬教条,注入了对时代精神的敏锐捕捉。它不只是告诉我们“学什么”,更重要的是启发我们思考“为什么要学”以及“如何应用所学”。读完一遍后,我感觉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对文本的鉴赏力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不再满足于表面的理解,而是开始追求深层次的文化意蕴。这是一本真正能陪伴学生度过大学四年,并对他们日后职业生涯产生积极影响的优秀读物。

评分

作为教材的配套资料,具有参考价值。

评分

教师用书的配套光盘像是鸡肋,没有提供更多附加资源。

评分

作为教材的配套资料,具有参考价值。

评分

教师用书的配套光盘像是鸡肋,没有提供更多附加资源。

评分

教学用书,带精美插图,不错

评分

《大学语文教A师hk手册(第2版)(附光盘)》根据Z修课学生专业的不同,设计了若f干组K讲M授方案,以便V教师按

评分

教师用书的配套光盘像是鸡肋,没有提供更多附加资源。

评分

《大学语文教A师hk手册(第2版)(附光盘)》根据Z修课学生专业的不同,设计了若f干组K讲M授方案,以便V教师按

评分

教学用书,带精美插图,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