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艺舟双楫(外1种)

广艺舟双楫(外1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清] 康有为 著,姜义华,张荣华 编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122496
版次:1
商品编码:10379531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国学基本文库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10-01
页数:126
字数:94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书学虽起自汉朝末年,但直至清末,一直鲜有人对书学作系统清理。本书体例严整,风格独特,自成体系,堪称清代最为重要的书法理论著作。在总结清代碑学成就的同时,指出长期在帖学统治下书坛的弊端,力图从南北朝碑刻中开辟出一条新路,给书坛带来一股清新之风。本书在国内一版再版,在日本仅康氏生前就以《六朝书道论》为名翻印六版,对晚近书法艺术的发展影响极巨。《万木草堂所藏中国画目》在对画作的点滴评论中,体现了康有为的画学思想,一并收入,便于读者了解康氏及中国艺术的博大精深。

作者简介

康有为(1858—1927),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牲、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等,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光绪朝进士,官授工部主事。近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书法家。先后七次上书光绪皇帝,请求变法图强,与梁启超等人一起创办《万国公报》,建立强学会,发行《强学报》,为变法制造舆论。1898年与梁启超等人发动戊戌变法运动。变法失败后,流亡国外。其后,他思想日趋保守,反对革命。辛亥革命后,主编《不忍》杂志,宣扬尊孔,反对共和,后半生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曾担任孔教会会长。著述近千万言。

目录

广艺舟双楫
自叙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万木草堂所藏中国画目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康有为的书,比较有名。他指出书法的目的是“著圣道,发王制,穷物变,洞人理”,提倡书法艺术的变革,反对当时封建统治所提倡的,特别是考试所提倡的“方光鸟”的“楷法”,这也是为变法的总目的服务的。

评分

万木草堂所藏中国画目国书学虽起自汉朝末年,但直至清末,一直鲜有人对书学作系统清理。本书体例严整,风格独特,自成体系,堪称清代最为重要的书法理论著作。在总结清代碑学成就的同时,指出长期在帖学统治下书坛的弊端,力图从南北朝碑刻中开辟出一条新路,给书坛带来一股清新之风。本书在国内一版再版,在日本仅康氏生前就以《六朝书道论》为名翻印六版,对晚近书法艺术的发展影响极巨。《万木草堂所藏中国画目》在对画作的点滴评论中,体现了康有为的画学思想,一并收入,便于读者了解康氏及中国艺术的博大精深。国书学虽起自汉朝末年,但直至清末,一直鲜有人对书学作系统清理。本书体例严整,风格独特,自成体系,堪称清代最为重要的书法理论著作。在总结清代碑学成就的同时,指出长期在帖学统治下书坛的弊端,力图从南北朝碑刻中开辟出一条新路,给书坛带来一股清新之风。本书在国内一版再版,在日本仅康氏生前就以《六朝书道论》为名翻印六版,对晚近书法艺术的发展影响极巨。《万木草堂所藏中国画目》在对画作的点滴评论中,体现了康有为的画学思想,一并收入,便于读者了解康氏及中国艺术的博大精深。

评分

中国书学虽起自汉朝末年,但直至清末,一直鲜有人对书学作系统清理。本书体例严整,风格独特,自成体系,堪称清代最为重要的书法理论著作。在总结清代碑学成就的同时,指出长期在帖学统治下书坛的弊端,力图从南北朝碑刻中开辟出一条新路,给书坛带来一股清新之风。本书在国内一版再版,在日本仅康氏生前就以《六朝书道论》为名翻印六版,对晚近书法艺术的发展影响极巨。《万木草堂所藏中国画目》在对画作的点滴评论中,体现了康有为的画学思想,一并收入,便于读者了解康氏及中国艺术的博大精深。

评分

正版,很好,我喜欢,和描述相一致。

评分

2011-2-4 8:24:57 您的订单确认汇款成功 孙玉

评分

薄薄的小册子,看懂需要文字功底!第一次接触戊戌四君子的作品哦!虽不是治国之铮文,也可一窥清末名士的风采!

评分

不错的书,活动期间购买,打折力度大,如果有再适合的书,还会进行购买滴。

评分

很不错!

评分

上了中学,开始学习代数,更是不明白。后来,我从数学老师那里借来一本比较老的《代数》课本,一点一点地看。干活中间休息的时候,就一个人坐在边上看书。一个暑假过去,好像通了点门,对数学的恐惧感渐减了。我对初中几何很感兴趣,虽然成绩并不好,在班上也就是中上等。初三毕业参加中考,我的数学成绩在全校是前几名,也就60来分,幸运的是,我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考上了师范学校。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