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东亚战争全史(附光盘上中下)》是日本二战中陆军参谋服部卓四郎在战后编写的一部记录二战太平洋战场的史书。该书详细地记载了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国内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状况,以及太平洋战场各战役日军作战方案的决策内幕。是一本为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战争美化的资料汇总。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 争胜利70周年,世界知识出版社正式出版中文版《大 东亚战争全史》(上中下卷)。
作者服部卓四郎(1901-1960),日本陆军军人, 长期任职于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在太平洋战争期间曾 两度出任日本大本营陆军部作战科长,自始至终参与 并见证了1931-1945年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全过程。
日本战败投降后,他经数年采访相关人员,整理战争 档案、会议记录、机密战争日记,于1953年撰成出版 《大东亚战争全史》,以后多次再版,并被纳入日本 **的“明治百年史丛书”。
《大东亚战争全史(附光盘上中下)》从内容来看 ,全书简要追溯了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政治经济发展的 历史,记述了1931年“9·18”事变和日本侵略中国 的战争;以原始档案资料为基础详细刻画了1941年12 月8日珍珠港事件至1945年8月1 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 投降的“大东亚战争”全史,研判了战时各阶段国内 外形势和各国关系,再现了日本天皇、内阁,以及大 本营陆、海军部高层对战争的讨论、争议和指示,详 解了每次战事行动的政略、战略部署和军事行动进程 ,探讨了幕后原因,总结了战争的经验教训和成败得 失,全书脉络清晰,资料翔实,是有关第二次世界大 战太平洋战场日本战争指导和军事行动的一部重要的 、有代表性的著作。
该书出版后,受到有关各方的重视。美国、法国 、意大利的战史研究部门相继将该书译为本国文字出 版。1962年,美国**军事史专家、达特默思学院教 授路易斯·莫顿博士高度评价该书说:“在所有日本 方面的战争参加者和观察者所撰写的著作中,服部卓 四郎的四卷本著作*为重要。……较之美国远东司令 部所撰写的日本战史部分,该书*为逼真有力,几乎 可以被当作是太平洋战争的一个原始资料来源。” 我们决定出版该书,主要是出于这部书在战争与 战略研究领域所具有的史料和学术参考价值的考虑。
编者和出版社当然不赞成作者从日本旧军人角度出发 所阐述的一些观点和立场,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该书 对于我们了解。日本过去那段军国主义的历史和当前 日本一部分人的历史观,都会有所帮助,相信读者自 会明察。
服部卓四郎(1901-1960),日本陆军军人,长期任职于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在太平洋战争期间曾两度出任日本大本营陆军部作战科长,自始至终参与并见证了1931—1945年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全过程,战争结束时为陆军大佐。日本战败投降后,服部卓四郎于1946—1952年担任美军占领下的日本**复员局史实调查部、资料整理部部长。他采访相关人员,整理战争档案、会议记录、机密战争日志,在西浦进、堀场一雄等原日本陆军同僚的协助下,于1953年撰成《大东亚战争全史》,由日本鳟书房分四册出版。
**篇 开战的经过
**章 历史的回顾
第2章 第二届近卫内阁的登台和新国策的决定
第3章 日德意三国条约的缔结
第4章 解决中国事变的努力
第5章 对南方施策的进展
第6章 日美谈判的开始
第7章 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南部
第8章 德苏开战后的新国策
第9章 决心不惜对美英荷一战
**0章 决心对美英荷开战
**1章 天皇决定开战
第二篇 开战
**2章 日本的统帅及战争领导机构
**3章 战争计划的各项根本问题
**4章 战争指导计划
**5章 大本营作战计划
**6章 开战时的日本陆海军
**7章 战争爆发
**8章 夏威夷作战——攻击珍珠港
第三篇 进攻作战
**9章 南方进攻作战的发动
第20章 中国方面的作战
第21章 中南部太平洋方面的进攻作战
第22章 进攻南方作战的进展
第23章 进攻战结束后的战争指导
第24章 对外围要地的作战
第25章 美机袭击本土
第26章 中途岛的败战与阿留申的攻占
第27章 防卫态势的调整
第四篇 美军反攻的开始
第28章 以瓜达尔卡纳尔岛为中心的东南太平洋上的激战
第29章 国力的充实同作战的调整
第30章 对华政略战略的改变
第31章 自瓜达尔卡纳尔岛的撤退
第32章 适应形势发展的对德意施策
第五篇 南方重要地区的作战
第33章 加强东南太平洋方面的战备
第34章 加强西南方面的战备
第35章 加强太平洋孤岛的战备
第36章 阿图岛守军的全军覆没
第37章 敌军在东南方面反攻的加剧
第38章 大东亚政略的指导
第39章 形势发展后的对外施策
第六篇 **国防圈的作战
第40章 **国防圈的建立及其政略、战略
第41章 大本营根据新作战方针指导战争
第42章 国防圈前卫线的陆续崩溃
第43章 **国防圈纵深的加强
第44章 “阿”号作战计划
第45章 新几内亚西部作战
第46章 马里亚纳失守
第47章 东条内阁总辞职
第七篇 大陆方面的作战
第48章 英帕尔战役
第49章 云南及北缅战役
第50章 打通大陆战役
第八篇 菲律宾决战
第51章 小矶内阁的基本政策
第52章 小矶内阁的对外政策
第53章 小矶内阁的对内措施
第54章 捷号作战准备
第55章 菲律宾决战的略定和台湾(地区)海面的航空战
第56章 发动莱特决战
第57章 莱特湾海战
第58章 莱特决战
第九篇 日本本土决战
第59章 南北两国防圈地区被切断与“日满华”孤立化
第60章 大本营的新作战方针以及按此方针所做的作战准备
第61章 中国与南方方面的作战情况
第62章 战争指导上的各种问题
第63章 硫黄岛战役
第64章 冲绳战役
第65章 大本营的本土决战准备
第66章 主要方面的作战计划
第67章 对苏作战准备
第68章 本土的防空作战
第十篇 结束战争的经过
第69章 铃木内阁的成立
第70章 开展对苏工作
第71章 调整国内体制,适应本土决战
第72章 6月8日的基本政策
第73章 天皇结束战争的意图
第74章 波茨坦公告
第75章 原子弹轰炸与苏联参战
第76章 天皇对停战的决断——8月10日的御前会议
第77章 天皇决定停战——8月14日的御前会议
第十一篇 结束战争
第78章 停战
第79章 投降
第80章 对苏方面部队的停战
第81章 驻外地部队的停战
第82章 占领下的日本
作者后记
大东亚战争重要史实一览表
这套书在学术研究上的深度是毋庸置疑的。作者在引言中提到的“充分利用新近解密的档案资料”让我对这本书的价值有了更高的期待。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作者确实在引用大量一手史料,包括不同国家的军事报告、外交文件、领导人之间的通信往来,以及战后的一些回忆录。这些史料的引用不仅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也让历史的叙述更加真实和可信。特别是在分析一些关键性的转折点时,作者对史料的运用更是精妙绝伦,他能够从看似零散的史料中提炼出重要的信息,并将其串联起来,形成清晰的逻辑链条。例如,在探讨某个战略决策的失误时,他不仅列举了当时的客观条件,还深入剖析了决策者主观上的认知偏差和信息不对称,这种深度的分析是普通历史著作难以企及的。而且,作者在参考文献的标注上也做得非常到位,这对于有志于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读者来说,无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评分对于这本书的论述方式,我必须说,作者真是费尽心思,力求将复杂的历史叙事变得既严谨又引人入胜。他采用了多线叙事的手法,将不同国家、不同战场的进程交织在一起,既能展现出宏大的战争图景,又能关注到微观的个体命运。例如,在描述某个战役时,他会先铺陈战争爆发的背景,然后深入到指挥官的决策过程,再到基层士兵的视角,甚至会穿插一些受战争影响的平民的真实经历。这种叙事方式非常立体,让读者能够全方位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与复杂。而且,作者在语言的运用上也非常讲究,既有学者般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感染力。他善于运用生动的描写和恰当的比喻,将枯燥的历史事件变得鲜活起来,比如在描述海战的激烈场面时,文字如同海浪般起伏,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在描绘战败的凄凉景象时,又充满了哀婉的笔触。这种叙事风格的张弛有度,让我在阅读过程中既能保持高度的专注,又能被深深地吸引。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气势磅礴,光看标题就让人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期待。我一直对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非常感兴趣,尤其想了解其中各方势力错综复杂的博弈,以及战争对普通民众命运的深远影响。“大东亚战争”这个词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信息量,它不仅仅是一场军事冲突,更是牵扯到地缘政治、经济利益、民族主义和意识形态的复杂交织。北京大学战争与战略研究丛书的标签,更是增添了一份学术的严谨和深度,这让我相信这本书在史料的挖掘、事件的梳理、以及战略战术的分析上,都会有相当高的水准。附带的光盘更是让我感到惊喜,现代科技与历史研究的结合,或许能为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角,比如通过影像资料直观感受战争的残酷,或者通过数据分析揭示战争进程的某个关键环节。我期待它能打破以往阅读同类书籍的局限,提供更全面、更深刻的解读,带领我穿越时空,身临其境地感受那段历史的洪流。
评分翻开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清晰的目录和序言,作者在序言中就点明了本书的研究旨趣,即试图从一个宏观的视角,勾勒出“大东亚战争”这一宏大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他着重强调了战争的复杂性和多面性,认为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为某一方的侵略或反侵略,而是需要深入剖析各国的战略意图、国内政治的演变、以及国际格局的变动。书中的章节划分非常合理,从战争的酝酿、爆发,到关键战役的展开,再到战争的结局和影响,都做了细致的铺陈。我特别留意到作者在处理一些敏感或争议性话题时,展现出的审慎态度,他并不回避历史的复杂性,而是努力呈现不同角度的观点,并辅以大量的史实依据。尤其在分析一些战略决策时,作者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当时决策者所面临的困境和考量,这让我对许多历史事件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本书不仅是历史事实的陈述,更是一种历史思维的引导,它教会读者如何去理解和分析历史,而不是简单地接受既定的结论。
评分不得不提的是,这套书的光盘内容也是一大亮点,它为理解“大东亚战争”提供了多维度、更直观的视角。通过光盘中的影像资料,我看到了许多珍贵的历史画面,例如当年的新闻纪录片、战地摄影师的作品,甚至还有一些当时电影的片段。这些影像资料极大地丰富了我的感官体验,让我不仅仅是通过文字去“阅读”历史,更是通过视觉去“感受”历史。比如,看到那些饱经风霜的士兵的面孔,看到被战火摧毁的城市景象,我更能体会到战争的真实代价。光盘中似乎还包含了一些地图演示,通过动态的地图,可以清晰地追踪战役的进程和兵力的调动,这对于理解复杂的军事战略非常有帮助。这种多媒体的呈现方式,让“大东亚战争”这一沉重而宏大的历史主题,变得更加触手可及,也更加令人印象深刻。它打破了传统书籍的局限性,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更为立体、更为沉浸式的历史学习体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