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 名 | 构图之美 平装 | |||
| 定 价 | 59.00元 | |||
| 作 者 | 155页 | |||
| 重 量 | ||||
| 开 本 | 16开 | |||
| 装 帧 | 平装 | |||
| 页 数 | 155页 | |||
| 出版时间 | 2015年8月1日 | |||
| 出 版 社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
| 条 形 码 | 9787115395443 | |||
| 内容简介 | ||||
| 《构图之美》从一种全新的角度探讨摄影中的构图,旨在帮助读者通过优化构图来树立自己的个人作品风格。书中除了介绍常规的点、线、面、图形等构图元素,还从视觉语言表达的层面上讲解数量关系、平衡与抵消、透视与支点、色彩心理学、质感与旋律等构图意识,并结合后期处理的方法介绍进一步优化构图的方法和技巧。 《构图之美》适合摄影爱好者,尤其是在构图方面遇到瓶颈的摄影爱好者参考阅读,也适合有一定经验的摄影师作为参考资料。 |
| 目 录 | ||||
第1章 从传统的视角看构图 三分构图法 8 黄金分割螺旋 11 黄金分割三角 13 识别画面中的形状 14 平衡和抵消 16 主体和陪衬 19 视觉支点 20 把视觉主体放在角落里构图 21 对角线构图 22 杂乱场景的构图 23 正相和反相 25 构图中的线条 26 用一条引导线来创造透视 28 强大的对角线构图 31 曲线之美 33 视觉句号 35 前景和背景的关系 36 用前景模仿背景 39 建立尺寸、比例和大小的意识 40 在照片内部将各个元素联系起来 42 单一视觉主体的照片 43 成对的视觉主体 45 利用奇数和偶数 47 少即是多——通过剪裁让观赏者想象 49 数量的呼应 50 了解色彩心理学 52 用互补色创造视觉冲击力 56 用和谐的色彩组成创造协调的画面 58 用进色和退色创造景深效果 60 添加一抹亮色 62 使用单色进行创作 63 框架构图 65 造型的魅力 68 破碎的造型 70 表现视觉元素的质感 71 第2章 用构图树立个人风格 中央子午线 74 偏离中心构图法 78 画幅的选择 79 拍摄反光 84 空气透视 86 不同深浅的灰色 87 单色之美 89 高调照片和暗调 91 控制色调范围的好处 93 留白的意义 95 连接主题与空的空间 97 剪裁字符 98 尝试极简主义风格 99 创作剪影作品 104 孤立主体产生的视觉冲击力 106 提亮视觉主体 107 控制景深 109 镜头的选择 110 抽象摄影 111 摄影中的旋律 113 第3章 在后期处理中优化构图 剪裁照片 118 通过HDR技术改变照片的色调 120 勇敢尝试改变画面 121 创作万花筒照片 122 视觉回文 123 反色 125 多图叠加 126 给照片添加暗角 128 是否要添加边框 129 第4章 用全新的眼光看构图 方框内嵌一个圆圈 132 反相对称 134 在混乱中寻找秩序 136 预判精彩瞬间 137 理解编辑的意义与作用 139 尝试不和谐的构图 141 拍摄“难看”的东西 147 我们到底该怎样构图 149 总结 153 致谢 155 |
这本书《构图之美》真的是给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摄影世界!我一直以来都对摄影充满热情,但总感觉自己的作品缺乏一种“高级感”,照片看起来平淡无奇,无法真正打动人心。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作者的讲解深入浅出,非常容易理解,而且结合了大量的实例,让我能够迅速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联系起来。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点、线、面”在构图中的作用的阐述,这让我明白了,原来画面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作者对于“动感”和“静态”构图的对比分析,也让我对如何通过构图来传达不同的情绪有了更深的理解。我尤其对书中“黄金螺旋”的讲解印象深刻,它让我看到了画面中隐藏的自然美学规律,并学会如何运用它来创造更具吸引力的视觉效果。这本书还有一个非常棒的地方,就是它鼓励读者去“打破规则”,在掌握了基本构图法之后,如何根据自己的创意和表达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创新。这让我觉得,摄影构图并非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性的艺术创作过程。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只会“按下快门”的摄影爱好者,而是开始真正地“思考”如何通过构图来讲述故事,传递情感。
评分这本《构图之美》真是让我眼前一亮,完全超出我的预期!我一直对摄影有着浓厚的兴趣,也看过不少相关的书籍,但很多都停留在“知道”的层面,理论讲得头头是道,却很难真正内化成自己的东西。而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友,用最接地气的方式,一步步带我领略构图的奥秘。它不是那种冷冰冰的教科书,而是充满温度和故事。作者在讲解每一个构图法则时,都会结合大量的实际案例,而且这些案例都非常贴近生活,无论是拍人像、风景,还是静物,都有对应的精彩示范。更重要的是,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规则,而是深入剖析了为什么这些构图方式能够有效地吸引观众的视线,传递情感。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呼吸空间”的讲解,这让我理解到,画面中留白的重要性,不仅仅是为了好看,更是为了引导观众的目光,营造氛围。还有关于“黄金分割”和“三分法”的对比分析,让我真正体会到,即使是看似简单的几何法则,也能在摄影中玩出无限的创意。它不仅仅是教你“怎么拍”,更让你思考“为什么这么拍”。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看世界的眼光都变了,以前随手拍的照片,现在能用更具意识的方式去构思,去捕捉那些转瞬即逝的美。无论是新手还是有一定基础的摄影爱好者,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启发。它不是一次性的知识灌输,而是能够伴随我摄影之路的宝贵财富。
评分我真心推荐《构图之美》这本书!它是我摄影之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之前,我总是觉得自己的照片“差一点火候”,虽然主题明确,但总缺乏一种“吸引力”。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明白,原来构图是如此的关键。作者的讲解方式非常系统且实用,他将复杂的构图理论分解成一个个易于理解的步骤,并配以大量的优秀范例。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视觉焦点”的讨论,它让我明白了,如何才能有效地引导观众的视线,让照片的主体脱颖而出。书中对“三分法”和“黄金分割”的深入剖析,也让我看到了这些经典构图法则的灵活运用。我最深刻的感受是,这本书教会了我如何“看到”画面中的“可能性”。在拍摄之前,我不再是简单地按下快门,而是会主动去寻找和利用画面中的线条、形状和空间,来构建我想要的视觉效果。作者还分享了许多关于“情绪与构图”之间的联系,这让我意识到,构图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传递情感。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带领我一步步走进了摄影构图的奇妙世界。它让我明白,好的构图,能够让一张普通的照片,瞬间变得生动而有力量。
评分我必须高度赞扬《构图之美》这本书!它是我近年来读过的最实用、最富有启发的摄影书籍之一。我一直以来都梦想着能够拍出令人惊艳的照片,但总是苦于构图方面的瓶颈。这本书,则完全打破了我过去的迷思,让我看到了构图的无限魅力。作者的讲解方式非常独特,他不像其他书籍那样生硬地罗列构图法则,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深入浅出的分析,让我彻底理解了构图的内在逻辑。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视觉引导”的讲解,它让我明白了,如何利用画面中的元素,自然地将观众的目光引向主体,从而增强照片的吸引力。书中还详细地探讨了“简洁”的力量,以及如何通过去除不必要的干扰元素,让画面更加突出和有力。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景深”和“焦距”如何与构图相互作用的分析,这让我意识到,构图并不仅仅是平面上的排布,更是三维空间的视觉语言。作者还分享了许多他个人的摄影经验和创作心得,这些宝贵的“干货”让我受益匪浅。这本书就像一本“摄影构图的解密手册”,让我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一个能够“玩转构图”的摄影爱好者。它让我明白了,构图不是束缚,而是释放创意的翅膀。
评分《构图之美》这本书,简直是我摄影路上的“宝藏”!我一直以来都对摄影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总是感觉自己的作品缺乏一种“故事感”,无法真正地触动观者。这本书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对构图的认知。作者的讲解方式非常接地气,他没有使用任何华丽的辞藻,而是用最朴实、最真诚的语言,将构图的精髓娓娓道来。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留白”的运用,它让我明白了,画面中的空白不仅仅是“什么都没有”,而是“想象的空间”,能够给观者留下更多的思考余地。作者对“前景”的活用也给了我极大的启发,让我学会了如何通过引入前景,来增加画面的纵深感和立体感。书中还深入地探讨了“透视”与“构图”的关系,这让我明白了,如何利用不同的视角,来创造出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画面。最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还分享了许多关于“情绪感染力”与“构图”之间的联系,这让我意识到,好的构图,能够直接影响观者的情绪。它不仅仅是一本教授技巧的书,更是一本启发我如何用摄影去“感受”和“表达”的书。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只会记录的相机使用者,而是开始学会用构图的语言,去与这个世界进行更深层次的对话。
评分《构图之美》这本书,真的让我对摄影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摄影爱好者,但总感觉自己的照片缺乏一种“生命力”,无法真正地打动观者。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作者的讲解风格非常幽默风趣,一点也不枯燥,而且充满了智慧。他不仅仅是教你构图技巧,更是引导你如何用眼睛去“看见”构图。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留白”的讲解,让我明白,画面中的空白不仅仅是“什么都没有”,而是“无限的可能”。作者对于“对称与不对称”的辩证分析,也让我对如何打破常规,创造更具视觉冲击力的画面有了更深的理解。书中还有关于“色彩”与“构图”如何相互配合的精彩论述,这让我意识到,构图不仅仅是黑白灰的语言,更是色彩的交响曲。我最深刻的体会是,这本书教会了我如何“有意识地”去拍摄,而不是“无意识地”去记录。每一次按下快门之前,我都会在脑海中思考,如何运用构图来表达我想要传达的情感和故事。它就像一位良师益友,一直在我的身边,不断地启发着我。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构图,更是关于如何用一种更具艺术性的方式去理解和创作摄影作品。
评分《构图之美》这本书,绝对是我近年来看过最精彩的摄影构图书籍!我一直对摄影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总觉得自己的作品缺乏一种“灵气”。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作者的讲解风格非常鲜活,他不像其他书籍那样刻板,而是用一种充满激情和洞察力的方式,为我打开了构图的新世界。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视觉节奏”的讲解,它让我明白,如何通过构图来控制观众的观看速度和情绪。作者对“前景”的运用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意识到,一个巧妙的前景,能够极大地增强画面的层次感和纵深感。书中还有关于“对比”的精彩论述,包括明暗对比、色彩对比、形状对比等等,这让我明白了,如何通过对比来突出主体,增强画面的戏剧性。最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还探讨了“叙事性构图”,让我开始思考,如何通过构图来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它不仅仅是一本教授技巧的书,更是一本启发思考的书。它让我明白,构图是摄影的灵魂,是表达思想的语言。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掌握了构图技巧,更是拥有了用摄影语言与世界交流的能力。
评分我必须毫不犹豫地推荐《构图之美》这本书!它绝对是我摄影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我之前一直认为,摄影就是记录,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摄影的艺术性,而构图则是实现艺术性的关键。作者的讲解方式非常独特,他将复杂的构图概念,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案例,深入浅出地呈现出来。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视觉平衡”的讲解,它让我明白了,画面中的“轻”与“重”,如何相互制约,达到一种和谐的美感。作者对“引导线”的运用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学会了如何巧妙地利用环境中的线条,将观众的视线自然地引向主体。书中还详细地探讨了“对称”和“非对称”构图的优缺点,以及如何在不同的场景下进行选择。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反复强调“情感表达”与“构图形式”的统一,这让我意识到,构图不仅仅是技巧,更是情感的载体。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不仅教会我“怎么拍”,更教会我“为什么这么拍”。它让我从一个被动记录者,变成了一个主动的创作者。
评分我必须说,《构图之美》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我摄影学习旅程中的一场及时雨!之前,我总是感觉自己的照片“差点意思”,虽然主题明确,但总觉得不够吸引人,缺乏一种“视觉冲击力”。翻阅了很多资料,也参加过一些线上课程,但总觉得隔靴搔痒。这本书却完全不同,它以一种非常直观且富有启发性的方式,将抽象的构图理论具体化、生活化。书中大量的优秀摄影作品,配合详尽的讲解,让我豁然开朗。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对称构图”时,并没有将其神化,而是深入分析了其在不同场景下的运用,以及如何避免因过于强调对称而带来的呆板感。而对于“引导线”的讲解,更是让我从“无意中拍出”变成了“有意识地去寻找和利用”,现在我会在拍摄前就思考,如何利用场景中的线条,将观众的视线自然地引向主体。书中还深入探讨了“前景、中景、后景”的层次感营造,这让我意识到,一张成功的照片,不仅仅是主体本身,更是主体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作者反复强调的“情感表达”与“构图形式”之间的联系,更是让我醍醐灌顶。原来,构图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技巧,更是传递照片灵魂的载体。这本书就像一本秘密武器库,教会了我如何用不同的构图方式,去诉说不同的故事,去捕捉不同的情绪。我真的迫不及待地想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我的下一次拍摄中。
评分我最近读完的这本《构图之美》简直是摄影爱好者们的“必读圣经”!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没有枯燥乏味的理论堆砌,而是用一种非常生动有趣的方式,将摄影构图的精髓娓娓道来。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在耳边指导,让你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许多实用的技巧。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框架式构图”的讲解,之前我总觉得这个技巧有些刻意,但通过书中大量的范例,我看到了它是如何巧妙地增强画面的纵深感,并将视线聚焦在主体之上。书中还详细地分析了“负空间”的运用,这让我明白了,留白并非偷懒,而是恰到好处地为画面注入了呼吸感和想象空间。我尤其被作者对于“视角”的解读所打动,他引导我们思考,不同的拍摄角度如何能够极大地改变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和故事性,这让我重新审视了平日里习以为常的拍摄习惯。书中还专门辟出了章节来探讨“视觉平衡”和“画面节奏”,这些都是我之前容易忽略但又至关重要的元素。我感觉这本书就像一本“摄影构图的百科全书”,不仅涵盖了经典的构图法则,还融入了作者对当代摄影的独到见解。它不仅教会我“如何构图”,更引导我“如何思考构图”,这对于提升我的摄影水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