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詩詞名傢:謝朓 庾信詩選

古典詩詞名傢:謝朓 庾信詩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杜曉勤 著
圖書標籤:
  • 詩詞
  • 古典詩歌
  • 謝朓
  • 庾信
  • 文學
  • 唐詩
  • 南朝詩歌
  • 詩選
  • 中國古典文學
  • 名傢詩詞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華書局
ISBN:9787101046557
版次:1
商品編碼:10424649
品牌:中華書局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05-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44
字數:16100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謝脁的詩麗新警,圓美流轉,代錶瞭齊梁時期詩歌的最高成就,對中國中古詩歌的格律化進程做齣瞭巨大貢獻。庾信則“窮南北之勝”,入北後更是形成獨特詩風——“庾信體”,是整個南北朝詩歌藝術的集大成者。二人的詩境、詩藝對唐代詩人詩作産生瞭重大影響,成為詩歌天空中璀璨的明星。《古典詩詞名傢:謝朓庾信詩選》精心擇取瞭謝胱詩64題68首,庾信詩61題80首, 而題解和注釋亦有益於全麵瞭解二人生平及詩作。

內容簡介

詩詞是中國古典文學傳統最深厚、最具魅力的形式之一,由於它充分體現瞭漢語的特點,兼具文學性與音樂性兩大藝術特質,以簡約的形式蘊涵瞭豐厚的韻味,所以一直受到作者與讀者的青睞,其粹參與的廣泛程度是其他形式難以比擬的。時至今日,詩詞在海內外仍擁有大批愛好者:自發成立的眾多業餘創作團體,大量的相關讀物,為數眾多的詩詞網站,無一不在昭示著這種古典形式在新時代的強大生命力。
謝胱的詩清麗新警,圓美流轉,代錶瞭齊梁時期詩歌的最高成就,對中國中古詩歌的格律化進程做齣瞭巨大貢獻;庚信則窮南北之勝,是整個南北朝詩歌藝術的集大成者。二人的詩境、詩藝對唐代詩人詩作産生瞭重大影響,成為詩歌天空中璀璨的明星。《古典詩詞名傢:謝朓庾信詩選》精心擇取謝脁詩6堪題68首,庚信詩61題80首,按創作時間先後編排,分加題解和注釋,對全麵瞭解二人生平及詩作很有幫助。

目錄

前言 1
謝胱詩選
答王世子 3
永明樂十章(其六) 4
奉和竟陵王同瀋右率過劉先生墓 5
臨高颱 6
琴 7
烏皮隱幾 8
席 9
詠竹火籠 10
芳樹 11
和江丞北戍琅邪城 12
和彆瀋右率諸君 14
離夜 15
鼓吹麯十首
入朝麯 16
校獵麯 17
從戎麯 19
登山麯 20
泛水麯 21
臨溪送彆 23
答張齊興 23
春思 25
同羈夜集 27
望三湖 28
鼕緒羈懷示蕭諮議虞田曹劉江二常侍 29
和伏武昌登孫權故城 31
和宋記室省中 36
同謝諮議詠銅爵颱 37
奉和隨王殿下(其十) 39
蒲生行 40
暫使下都夜發新林至京邑贈西府同僚 41
新亭渚彆範零陵雲 44
和王中丞聞琴 45
酬王晉安 46
直中書省 48
觀朝雨 50
遊東田 52
和徐都曹齣新亭渚 53
同王主簿有所思 54
京路夜發 55
之宣城郡齣新林浦嚮闆橋 57
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59
始之宣城郡 6l
齣下館 64
高齋視事 65
宣城郡內登望 66
後齋迥望 68
遊敬亭山 69
遊山 71
賽敬亭山廟喜雨 73
新治北窗和何從事 75
落日倀望 77
鼕日晚郡事隙 78
郡內高齋閑坐答呂法曹 80
和王著作融八公山 81
鞦夜 84
同賦雜麯名鞦竹麯 86
送江兵曹檀主簿硃孝廉還上國 87
送江水曹還遠館 88
賦貧民田 89
在郡臥病呈瀋尚書 9l
和劉繪人琵琶峽望積布磯 93
將遊湘水尋句溪 96
休沐重還丹陽道中 97
移病還園示親屬 100
治宅 101
玉階怨 102
金榖聚 103
王孫遊 104
懷故人 105
詠風 106
庾信詩選
將命使北始渡瓜步江 111
入彭城館 112
將命至鄴酬祖正員 114
將命至鄴 116
西門豹廟 119
燕歌行 121
奉和山池 125
夢入堂內 127
和詠舞 128
贈周處士 129
尋周處士弘讓 130
奉和永豐殿下言誌十首(其一、其二、其三、其六、
其八、其九、其十) 132
和張侍中述懷 142
和裴儀同鞦日 150
奉報窮鞦寄隱士 152
預麟趾殿校書和劉儀同 154
和宇文內史入重陽閣 157
忝在司水看治渭橋 159
集周公處連句 161
彆周尚書弘正 162
重彆周尚書(其一) 163
從駕觀講武 164
上益州上柱國趙王二首 166
和趙王送峽中軍 169
擬詠懷二十七首(其一、其五、其六、其七、其十、
其十一、其十八、其二十二、其二十六) 171
對宴齊使 186
就蒲州使君乞酒 187
和侃法師三絕(其一) 188
正旦上司憲府 189
任洛州酬薛文學見贈彆 192
奉報寄洛州 195
和劉儀同臻 198
園庭 199
寒園即目 201
遊山 203
奉和示內人 204
夜聽搗衣 205
歸田 209
望野 21l
奉和趙王遊仙詩 212
山齋 214
奉報趙王惠酒 215
有喜緻醉 216
奉和夏日應令 218
和王少保遙傷周處士 220
和靈法師遊昆明池二首(其一) 222
彆張洗馬樞 223
舟中望月 224
喜晴 225
晚鞦 226
詠畫屏風詩二十四首(其二、其三、其十三、其十六、
其二十一、其二十二) 226
寄徐陵 232
和庾四 233
忽見檳榔 234
鞦夜望單飛雁 235
對酒歌 236
昭君辭應詔 237
齣自薊北門行 239
烏夜啼 240
怨歌行 242
舞媚娘 243

精彩書摘

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灞涘望長安,河陽視京縣。
自日麗飛甍,參差皆可見。
馀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
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
去矣方滯淫,懷哉罷歡宴。
佳期悵何許,淚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鄉,誰能鬢不變?
題解
三山,《文選》李善注雲:“山謙之《丹陽記》日:‘江寜縣北十二裏
濱江,有三山相接,即名為三山。舊時津濟道也。”’此詩為建武二年
(495)春,謝胱齣守宣城途中作,寫詩人登山遠眺,迴望京城所見江邊美景
及依依不捨的思鄉之情。“馀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兩句境界宏闊,色彩
絢麗,成為謝脁詩中最受人推崇的寫景名句。李白《金陵城西樓月下吟》詩
中寫道:“解道澄江靜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即錶示瞭對謝胱此詩的激
賞。

前言/序言


《古韻新聲:中國古典詩詞中的情感流轉與意境營造》 中國古典詩詞,如同一條綿延韆年的河流,流淌著華夏民族最深沉的情感,承載著最細膩的智慧。它以凝練的語言,勾勒齣萬韆氣象,抒發著悲歡離閤,傳遞著人生哲思。這門藝術,不僅是文字的排列組閤,更是靈魂的低語,是對自然、社會、個體命運的深刻體察與詩意錶達。 本書《古韻新聲:中國古典詩詞中的情感流轉與意境營造》並非專注於某一位或某幾位特定詩人,而是緻力於從更宏觀的視角,深入探討中國古典詩詞在情感錶達和意境塑造方麵的普遍規律與獨特魅力。我們將穿越時空的藩籬,拂去曆史的塵埃,去感受那些在詩句中跳躍的脈搏,去領略那些躍然紙上的壯麗山河與細膩心緒。 一、情感的萬花筒:詩詞中情感的維度與流變 中國古典詩詞,堪稱人類情感的百科全書。從喜悅到悲傷,從激昂到低沉,從孤寂到團圓,幾乎所有人類可能體驗到的情感,都能在詩詞中找到最貼切的錶達。 離愁彆緒的韆古絕唱: 離彆,是中國古典詩詞中永恒的主題。從“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豁達,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齣陽關無故人”的依依不捨;從“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的純淨,到“蠟燭有心還惜彆,替人垂淚到天明”的淒婉。這些詩句,不僅僅是對一次分彆的記錄,更是對人生聚散無常的感慨,對友誼、親情的珍視。我們將在詩詞中追溯離愁彆緒的不同層次,分析詩人如何通過景物描寫、動作刻畫、心理抒發等多種方式,將內心的不捨與思念層層遞進,觸動讀者內心最柔軟的部分。 山河壯麗與傢國情懷: 壯麗的祖國山河,是無數詩人靈感的源泉,也是他們抒發傢國情懷的載體。“大江東去,浪淘盡,韆古風流人物”的豪邁,“飛流直下三韆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壯闊,“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抱負,無不體現瞭詩人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以及深沉的傢國情懷。本書將探討詩人如何將個人的情感寄托於山川之間,如何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來烘托或映射自己的壯誌、憂慮,以及對國傢民族的關切。我們將看到,壯麗的山河不僅是詩歌的背景,更是詩人內心世界的延伸。 愛情的婉轉與隱晦: 相較於現代直白的愛情錶達,中國古典詩詞中的愛情,往往更加含蓄、婉轉。即使是熾熱的愛意,也常常被巧妙地藏匿於對花鳥、月色的描繪之中。“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的欲語還休,“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麵桃花相映紅”的物是人非,“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的無奈,都飽含著深刻的愛情主題。本書將剖析詩人們如何運用象徵、比喻、設問等手法,將纏綿悱惻的愛情錶現得淋灕盡緻,在朦朧中傳遞齣彆樣的韻味。 人生哲思與生命感悟: 許多詩詞不僅僅是情感的抒發,更是詩人對人生、命運、社會哲學的深刻思考。從“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及時行樂,到“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隨緣而安;從“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處世之道,到“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的時光易逝。這些詩句,凝聚瞭詩人的人生智慧和生命感悟,對後人具有重要的啓示意義。我們將深入解讀這些詩篇背後的哲理,思考詩人是如何在短暫的人生旅途中,體悟齣深刻的人生哲理。 二、意境的丹青:詩詞中意境的營造與審美 意境,是中國古典詩詞最迷人的藝術特質之一。它是一種情與景的交融,是詩人主觀情感與客觀物象的完美結閤,是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所體驗到的、超越文字本身的、豐富而生動的整體感受。 情景交融的典範: 優秀的詩篇,總能做到情與景的渾然一體。詩人並非簡單地堆砌景物,而是將自己的情感注入景物之中,使其擁有生命,與詩人的心緒産生共鳴。例如,在寫景時融入哀愁,“感時花濺淚,恨彆鳥驚心”;在寫愁時藉景,用“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來錶現離人的無限思念。本書將深入分析詩人們是如何通過“移情”、“托物言誌”、“藉景抒情”等手法,將抽象的情感具象化,將客觀的景物賦予情感色彩,從而創造齣令人迴味無窮的意境。 時空塑造的藝術: 意境的營造,離不開對時間與空間的巧妙運用。詩人可以在寥寥數語中,勾勒齣廣闊的空間,例如“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也可以通過對時間流逝的描繪,營造齣曆史的滄桑感或瞬間的永恒感。“日暮鄉關何處是?煙籠寒沙,月籠白沙”營造齣淒冷迷茫的夜景,而“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則勾勒齣一幅寜靜幽遠的月夜圖。我們將探討詩人們如何通過對“景”、“物”、“聲”、“色”、“味”等多重感官元素的調度,以及對“開閤”、“虛實”、“動靜”等空間的把握,營造齣不同時空下的獨特意境。 虛實相生的妙處: 詩詞的意境,常常建立在虛與實之間。實景是詩歌的基礎,而虛境則是詩歌的升華。詩人通過對現實景物的描繪,引齣內心的聯想,創造齣詩歌的“境”。例如,“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的實景,引齣瞭“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虛境,將孤獨的情感推嚮瞭極緻。本書將分析詩人們如何運用“留白”、“暗示”、“聯想”等藝術手法,在實與虛之間穿梭,讓讀者在感受具象景物的同時,也能捕捉到詩人內心深處的意念,産生豐富的想象。 留白與想象的空間: 中國古典詩詞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在於其“言有盡而意無窮”。詩人常常通過“留白”,將情感和意蘊的空間留給讀者去填補。一句“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看似平淡,卻足以引發讀者對春日美好,以及其中可能蘊含的淡淡情思的無盡聯想。本書將探討這種“留白”藝術的精妙之處,以及它如何激發讀者的想象力,讓每一位讀者都能在詩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共鳴與解讀。 三、語言的魔力:詩詞的凝練與韻律之美 詩詞的強大生命力,離不開其精煉的語言和優美的韻律。 錘煉字句的極緻: 詩歌的語言,講究“煉字”之功。一個字的增減,可能就會讓整首詩的意境天翻地覆。例如,杜甫“感時花濺淚,恨彆鳥驚心”中的“濺”和“驚”,用詞精當,極富錶現力。本書將通過對經典詩句的分析,揭示詩人如何在有限的字數內,挖掘齣詞語最深層的含義和最恰當的語境,達到“言簡意賅”、“句句珠璣”的效果。 聲律的和諧之美: 詩詞的音韻,是其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平仄、押韻的交織,使得詩歌具有音樂般的美感,易於吟誦和記憶。無論是律詩的嚴謹格律,還是絕句的清麗明快,亦或是詞的婉轉跌宕,都體現瞭語言在聲律上的高度成熟。我們將初步探討詩詞的聲律特點,理解它們是如何增強詩歌的錶現力和感染力,如何在閱讀時帶給讀者聽覺上的享受。 《古韻新聲:中國古典詩詞中的情感流轉與意境營造》 旨在為廣大讀者提供一個欣賞和理解中國古典詩詞的全新視角。我們不預設固定答案,而是鼓勵讀者在感受、體悟、思考中,與韆年前的詩人們進行跨越時空的對話,去品味那份獨特而雋永的東方美學,去感受古典詩詞穿越古今、永不褪色的生命力。這既是一次文學的探索,也是一次心靈的洗禮,讓我們一同沉醉於中國古典詩詞的璀璨星河之中。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古詩文名傢:謝朓 庾信詩選》的齣現,無疑是對我個人閱讀品味的一次極大拓展。過去,我總覺得南北朝時期的文學,似乎總籠罩在一層“承前啓後”的尷尬氛圍中,既不如漢魏的雄渾,又不及唐詩的輝煌。然而,閱讀謝朓的詩,我看到瞭他詩中描繪的山水之美,那種清新淡雅,卻又蘊含著深沉的情感,著實讓我為之動容。特彆是他筆下的“江南”,仿佛一下子具象化,不再是抽象的地域概念,而是充滿瞭生命力的真實寫照。

評分

翻開《古詩文名傢:謝朓 庾信詩選》,最先吸引我的,是那股撲麵而來的蒼涼與悲壯。庾信的詩,尤其是他後期在戰亂中的作品,那種傢國飄零的無奈,個人命運的跌宕,讀來真是令人唏噓不已。我尤其喜歡他那首描繪戰亂場景的詩,字裏行間透露齣的絕望和不屈,讓我在閱讀時,仿佛置身於那個動蕩不安的年代。這本書的注釋也非常到位,對於理解詩歌的背景和作者的創作意圖,起到瞭至關重要的作用。

評分

我一直對文學作品中“時代”與“個體”之間的關係頗感興趣。而《古詩文名傢:謝朓 庾信詩選》恰恰提供瞭一個絕佳的視角。謝朓的詩,更多地展現瞭他作為文人的風雅與對自然的依戀,即便身處官場,也似乎不忘詩意的棲居。而庾信的詩,則深深地烙上瞭那個分裂動蕩時代的印記,他的悲歌,既是個人的命運寫照,也是時代的一聲嘆息。這本書的選本編排,無疑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將這兩位風格迥異卻同樣偉大的詩人並列,更能讓讀者感受到文學在不同時代背景下的獨特魅力。

評分

坦白說,一開始拿到《古詩文名傢:謝朓 庾信詩選》時,我有些猶豫。畢竟,對於謝朓和庾信這樣稍顯“古老”的詩人,是否真的能夠讀齣新意,我心中並無十足把握。然而,讀過之後,我的顧慮不翼而飛。謝朓的詩,那種細膩的情感錶達,對自然的敏銳觀察,讓我覺得他在許多方麵,甚至超越瞭他所處的時代。他的詩句,讀起來朗朗上口,卻又意味深長,細品之下,總能發現新的妙處。

評分

一直以來,我對唐詩宋詞的癡迷,遠勝於對其他朝代的文學作品。然而,最近偶然翻閱一本《古詩文名傢:謝朓 庾信詩選》,卻意外地開啓瞭我對南北朝詩歌的全新認識。說實話,在接觸這本書之前,我對謝朓和庾信這兩個名字,僅限於模糊的印象,知道他們是大名鼎鼎的詩人,但具體作品風格,卻知之甚少。這本書的編排方式,讓我感到非常驚喜。它並非簡單地羅列詩歌,而是以一種抽絲剝繭的方式,帶領讀者走入詩人的內心世界。

評分

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蘭成,北周時期人。南陽新野(今屬河南)人。他自幼隨父親庾肩吾齣入於蕭綱的宮廷,後來又與徐陵一起任蕭綱的東宮學士,成為宮體文學的代錶作傢;他們的文學風格,也被稱為“徐庾體”。侯景叛亂時,庾信逃往江陵,輔佐梁元帝。後奉命齣使西魏,在此期間,梁為西魏所滅。北朝君臣一嚮傾慕南方文學,庾信又久負盛名,因而他既是被強迫,又是很受器重地留在瞭北方,官至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北周代魏後,更遷為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封侯。時陳朝與北周通好,流寓人士,並許歸還故國,唯有庾信與王褒不得迴南方。所以,庾信一方麵身居顯貴,被尊為文壇宗師,受皇帝禮遇,與諸王結布衣之交,一方麵又深切思念故國鄉土,為自己身仕敵國而羞愧,因不得自由而怨憤。如此至老,死於隋文帝開皇元年。有《庾子山集》。

評分

質量還行吧書內容很好的,編寫還行吧東西,在課程講授過程中,我們沒有把重點放在語法規則的敘述上,而是放在算法和程序設計方法上,通常由幾個例題引齣一種語法規則,通過一些求解具體問題的程序來分析算法,介紹程序設計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既注重教材的係統性、科學性,又注意易讀性和啓發性。從最簡單的問題入手,一開始就介紹程序,要求學生編寫程序,通過反復編寫、運行程序來掌握語言的規定和程序設計的方法。同一個語法規則、同一種算法,在選擇例題時也是由簡到難,逐步呈現給學生。在學習上不要求學生死記語法規則,而是要求學生能把各個孤立的語句組織成一個有機的、好的程序。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編程風格,讓學生在編製程序過程中不斷總結、鞏固,達到學會方法、記住語法規則,提高設計技巧的目的。 《C語言程序設計》是我係各專業的必修課程,也是我校非計算機專業開設的程序設計課程之一。作為計算機類的專業基礎課,目的是使學生掌握程序設計的基本方法並逐步形成正確的程序設計思想, 能夠熟練地使用C語言進行程序設計並具備調試程序的能力,為後繼課程及其他程序設計課程的學習和應用打下基礎。對於非計算機專業來說,該課程有實際應用價值,為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提供瞭方法,是後續理論和實踐教學的基礎和重要工具,同時也是計算機二級考試所統一要求的課程之一。 筆者多年來為從事高級語言程序設計教學與實習,結閤國內外優秀編程語言的教學方法和模式,不斷地總結和積纍經驗並運用於教學實踐之中,取得瞭較好的教學效果,有助於學生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以最快最簡單易懂的方式,紮實地掌握C語言的內容,並能運用自如  恩格斯說“興趣與愛好是最好的老師”。為瞭使初學者能盡快地掌握計算機知識,進入計算機的應用領域,在課程講授過程中,要特彆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初接觸計算機時,很多學生感到新奇、好玩,這不能說是興趣,隻是一種好奇。隨著課程的不斷深入,大量的規則、定義、要求和機械的格式齣現,很容易使一部分(甚至是大部分)學生産生枯燥無味的感覺。為瞭把學生的好奇轉化為學習興趣,授課時我們改變過去先給齣定義和規則的講授辦法,而是從具體問題入手,努力把枯燥無味的“語言”講的生動、活潑。   在第一節課上,就給學生找一些《高等數學》、《綫性代數》等已學課程的問題,用算法語言來求解,使學生體會程序設計的用途和一種全新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同一個語法規則、同一種算法,在選擇例題時也是由簡到難,逐步呈現給學生。在學習上不要求學生死記語法規則,而是要求學生能把各個孤立的語句組織成一個有機的、好的程序。

評分

庾信被強留於長安,永彆江南,內心很是痛苦,再加上流離顛沛的生活,使他在齣使西魏以前和以後的思想、創作上發生瞭深刻的變化。庾信齣使西魏以前的作品存者不多,一般沒有擺脫“宮體詩”的影響,迄今被傳誦的詩賦,大抵是到北方後所作,這些作品從思想內容到藝術風格都和早年有所不同。他的詩歌代錶作有《擬詠懷》27首,雖屬模擬阮籍,實則全是感嘆自己的身世。他的樂府歌行,常常使用比興手法自悲身世,如《怨歌行》、《楊柳歌》等。庾信到北方以後的詩歌蒼勁沉鬱,和他經曆戰亂及對北方景物有較深的感受有關,佳作有《郊行值雪》、《望野》、《燕歌行》、《同盧記室從軍》。他的一些小詩寫得親切動人,很少用典,如《寄王琳》、《寄徐陵》、《和侃法師三絕》、《重彆周尚書二首》等,都很著名。 庾信在辭賦方麵的成就並不亞於詩歌,他的抒情小賦如《枯樹賦》、《竹杖賦》、《小園賦》和《傷心賦》等,都是傳誦的名作,著名的《哀江南賦》是其代錶作。庾信又是南北朝駢文大傢,他的文風以講究對仗和幾乎處處用典為特徵,其文章多為應用文,但常有抒情性和文學意味。今本《庾子山集》以《四部叢刊》影印明代屠隆本為最早。《增訂四庫簡明目錄標注》講到明有汪刊本,共十二捲;還有硃曰藩刊本,僅六捲,有詩無文。此外還有明代張溥所刻《漢魏六朝百三傢集》本,稱《庾開府集》。庾信集較早的注釋本是清代吳兆宜所注十捲本,稍後有倪璠注本十六捲。

評分

商品描述相符,正規廠傢,又有京東的質量保證,一如既往的信任。

評分

書很好,第一次看小謝的詩

評分

不錯

評分

包裝嚴謹,印刷不錯?孩子喜歡

評分

書很好,第一次看小謝的詩

評分

有題解,有注釋,能幫助理解詩的大意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