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失落的中國教育傳統

追尋失落的中國教育傳統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王麗 著

下載链接在页面底部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11-24


圖書介紹


齣版社: 教育科學齣版社
ISBN:9787504152992
版次:1
商品編碼:10446937
品牌:教育科學齣版社(ESPH)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0-1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00
正文語種:中文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編輯推薦

中國的教育傳統是學在民間,培田村便是一個佐證在有漢以來的兩韆多年曆史長河中,正是如此發達的民間教育“根係”在維係著龐大的國傢機器的運轉為其源源不斷地輸送人纔,也維係著五韆年的文化命脈於不墜。

內容簡介

從20世紀下半葉始,中國語文考試演變到今天,究竟是變得越來越“科學”,還是越來越背離它的本義?如今,已經無從知曉,當年的那位編者是懷著怎樣的情懷來編寫這些課文的。但我卻由此悟到,中華民族的文化薪火並不都是靠知識精英們傳承下來的,那些僻處鄉野的讀書人同樣擔當瞭重要角色。
如果說老北大、老清華和西南聯大是中國近現代高等教育發展史上的奇跡,那麼,匯文便是中國基礎教育發展曆程中的華章。
對對子還是測驗學生語言積纍和纔思悟性的最佳法子。老一輩讀書人對此深有體會,最有名的例子當數1933年陳寅恪先生為清華大學入學考試國文捲齣的試題。他齣瞭一道對對子試題“孫行者”,求對句。試畢,據說高中者僅一人,所對為“鬍適之”,引起輿論大嘩。

作者簡介

王麗,浙江樂清人,文藝學碩士,曾任中學語文教師。1997年11月在《北京文學》第11期發錶《中學語文教育手記》,引發瞭有關中國語文教育的社會大討論。現為人民齣版社新課標高中語文實驗教材副主編、北京師範大學文藝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主編有:《中國語文教育憂思錄》、《學者教授講析新中學語文名篇》、《中學人文讀本》(與丁東等閤編);《中學語文名篇多元解讀》和《著名科學傢美文》等多部;另有隨筆集《人世間最美麗的》。

精彩書評

這本書啓示我們去思考什麼是學校、什麼是教育,什麼是好的學校、什麼是好的教育。它追問每一個有良知的教育工作者:我們從哪裏來?我們到哪裏去?
——楊東平

目錄

序/楊東平
第一輯 語文丟失瞭什麼
我們曾經有過這樣的語文考試
語文丟失瞭什麼
外國怎樣考語文

第二輯 找迴“傢”“國”的支點
找迴“傢”“國”的支點
“傢”“國”的支點在文化
——記前國傢圖書館館長任繼愈先生
一座村莊的教育血脈
故鄉李山

第三輯 悠遠的教育傳統
開筆禮、成童禮和成人禮
兩個好傳統:對對子與書法
承續中斷瞭的文化血脈
——《國學基本教材》代後記
匯文鍾聲
——紀念一所遠去的學校

第四輯 溫故知新
溫故壬戌學製
70年前的素質教育
80年前的中學文理分科
民國時期的地方教育自治
漢代的教育
春天不是讀書天
“小學傳大道”
建議恢復地方中等師範學校
將傳統文化經典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係
何妨恢復“遊學”傳統

精彩書摘

據老校友迴憶,匯文國文教師不大用現成的國文課本,而多由自己來選,有的老師用的是當時齣版的“活頁文選”。當時匯文特彆重視駢體文。高中國文教師在教材之外,還經常自選一些駢文讓學生背誦。受此風氣影響,不少學生都能寫一手像模像樣的駢文。上麵的小傳就是一例。筆者推想:是不是駢文最能錶現漢語言在結構形式上的起承轉閤、錯落有緻和華美典雅,還有音韻節奏上的抑揚頓挫、起伏跌宕之故?
當時已是“五四”運動以後,白話文已進入中學國文課本。但在匯文國文教學中,“那時是以文言文為主,白話文隻是作為自由閱讀材料,到瞭高中倒反而讀徐誌摩、魯迅、許地山等人的作品”。1936屆畢業生顧景祥先生迴憶,“第一節課串講過的課文,第二節上課他(指老師)抽調幾位同學逐句‘迴講’,一個字也不放過。同樣,布置要背的章節,第二節課也要抽背幾個人……就這樣一年下來,每人可紮實背下來一二十篇文章,再升入初二初三就有瞭基礎。”今天看來,這種講授文言文的方法很接近私塾。校友何純渤先生迴憶:“我們老校長提倡文言和白話並重。我進學校半年就體會到這個好處。他說過一句話:“新的東西都是從舊有的東西傳下來的;沒有舊的就沒有新的。”
而這種“新”“舊”相承的例子在匯文比比皆是。如,匯文的國文考試通常就是齣一個作文題目,限定一個小時交捲。這也是傳統私塾教育的做法。題目常常是一篇時事評論。

前言/序言

王麗的這本新書,匯集的是她近年來緻力於研究和寫作的一組文章,這個專題,可以叫做“過去的學校”,是一本迴首昨天的緬懷之作。其中最膾炙人口的,是對民國時期中小學教育深入細緻的再現,如《匯文鍾聲》《溫故壬戌學製》《故鄉李山》《一座村莊的教育血脈》等。這種種舊識對於今天的人們來說無疑是鮮見的新知,例如溫州李山村、福建培田村所呈現的具有豐富功能和多種教育類型的農村耕讀文化,例如由知識分子集團主持、自下而上的1922年新學製的製定,例如以“智、仁、勇”為校訓、實行“全人教育”的匯文中學,例如地方自治的教育治理等。這使我們得以一窺正在遠去的偉大文明的吉光片羽,足以澄清我們對曆史許多想當然的、自以為是的錯誤認知。
教育領域的懷舊之情,首先是從老大學開始的。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鍾叔河就齣過一本《過去的大學》,他明言“過去的大學”就是蔡元培、蔣夢麟、鬍適當校長的北京大學,是梅貽琦當校長的清華大學,是羅傢倫當校長的中央大學,是竺可楨當校長的浙江大學……也是在20世紀80年代,大齣版傢範用齣瞭他自己的第一本書《我愛穆源》。這位隻有小學學曆的老人滿懷深情地迴憶瞭他唯一上過的學校——-20世紀30年代無锡的一所私立小學。校門左邊是校長辦公室,“有時,校長笑眯眯站在門口,看同學們上學”。
追尋失落的中國教育傳統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追尋失落的中國教育傳統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追尋失落的中國教育傳統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追尋失落的中國教育傳統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追尋失落的中國教育傳統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