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钟嵘品诗,喜追本溯源,每一位诗人都会源自另一位诗人,抑或《古诗》《国风》之作。对于这个特点,清代学者章学诚是十分推崇的,他的《文史通义•诗话》说:“论诗论文,而知溯流别,则可以探源经籍,而进窥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矣。”然而我是不敢苟同。有些诗人确实在创作时有意地模仿前辈古人,那么可以说他源自于某某。然则有些诗人创作时并非想过要模仿谁,只是自己的作品与前人有些风格上的相似,却硬要说他源自于某某,这样是不是有欠科学呢?如果诗人的风格自成一体,而硬要说他源自于某某,这岂不是张冠李戴吗?《诗品》说陶渊明出自应璩,实为大谬。陶渊明的诗平淡自然,有田园之味,隐逸之志,而应璩的《百一诗》刺警朝政,指事殷勤,二者风马牛不相及。
评分国学经典,耐人寻味,值得收藏
评分求知可以改进人性,而经验又可以改进知识本身。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学问虽能指引方向,但往往流于浅泛,必须依靠经验才能扎下根基。
评分收藏一个
评分国学经典,国人必读!!!
评分●孙权有两个女儿,大的叫孙鲁班,小的叫孙鲁育。孙鲁班嫁给周瑜的儿子周循,周循病死后改嫁给全琮。全琮的堂孙女全氏才貌双全,于是在孙鲁班的唆使下,孙权把全氏许配给了最小的儿子孙亮,尽管都未成年。也就是说,本来孙亮是全氏的爷爷的嫂子的弟弟,现在两人却成了夫妻。
评分好书,慢慢看,慢慢看
评分快递点赞
评分在廷议中,丞相李斯站了出来,他说:看问题要与时俱进,不能向后看,要向前看,今天陛下创的是千秋大业,建的是万世之功,自然不是几个愚陋的儒生能明白得了的。淳于越提倡的是远古的三代之事,怎么可以复古效法呢?李斯进而给淳于越们安了个罪名:“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法家是主张法后王的,李斯抨击儒生不去好好领会今天的郡县制所代表的先进文化,却拘泥于过时的郡县制,而且,还借古讽今,混淆视听,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抗拒新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