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拜厄钢琴基本教程》是德国作曲家拜厄(1803~1863)专为儿童编写的一本浅易钢琴教材。正如拜厄在原文版前言中所说:“《拜厄钢琴基本教程》对象是儿童,甚至是学龄前儿童。因此,书中课程的安排尽可能做到循序渐进。……它是一本基础教程,为学习者提供头一年或到第二年使用的练习。”要说实用性,这本书的适用范围极其广。我观察到,无论是我的钢琴老师,还是我偶尔去听的一些音乐学院的讲座中,都提到了这本书的重要性。它似乎已经超越了一本简单的教材,成了一种行业的“通用语汇”。我曾经跟着一位教古典演奏的大师交流,他提到很多技术难点,最后都可以归结到拜厄中某个特定练习的处理方式上。这让我对这本书的敬意更深了一层。 它就像是武侠小说里的“内功心法”,虽然看起来朴实无华,没有华丽的招式,但一旦内力深厚了,施展任何招式都能得心应手。我曾试图跳过一些被我认为“太简单”的练习,结果在遇到新的乐曲时,总是在某个不起眼的角落卡壳,不得不回头重拾旧课本。那种感觉就像是盖楼忘了打地基,虽然上面盖得很快,但一有风吹草动就担心倒塌。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其全面的覆盖性,它确保了从指法独立性到双手协调性的每一个基础模块,都被扎扎实实地训练到了。
评分这本《拜厄钢琴基本教程》,说实话,从我拿起它到现在,感触真是五味杂陈。我记得当时刚开始学钢琴,老师推荐了这本书,说是经典,打基础必备。拿到手的时候,那种厚重感和封面上的朴实设计,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这绝对是一本“硬核”教材。我一开始还挺有干劲儿的,翻开前几页,那些简单的音符排列,五线谱上的基本概念,感觉一切都那么井然有序。教材的编排逻辑性很强,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木匠在给你讲解如何把一块毛料打磨成精美的家具,每一步都有明确的指导,没有丝毫的含糊。 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特别是到了需要双手配合,开始练习那些相对复杂一些的音阶和琶音时,我才真正体会到了它的“魔鬼”之处。它不像有些现代教材那样,会用花哨的插图或者有趣的故事情节来分散你的注意力。这本书极其专注,专注到近乎“冷酷”。它不跟你玩虚的,就是要你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去感受手指在琴键上移动的力度、触键的角度,以及如何让声音干净、均匀。很多时候,练到筋疲力尽,我都在想,是不是我太笨了,为什么这么简单的乐句,在我这里听起来总是差那么一点点“味道”。这种枯燥的重复训练,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绝对是一种考验心性的过程,但现在回想起来,正是这种近乎机械的训练,为我日后的技巧打下了极其坚实的基础,没有那种“偷工减料”的感觉,每一点进步都是实实在在的汗水换来的。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字体选择,也透露出一种浓厚的时代气息和学术严肃性。它没有采用现在流行的那种大开本、彩色的、充满卡通形象的编排方式。相反,它更偏向于一种教科书式的、黑白分明的、注重信息密度的呈现。这使得我必须集中全部的注意力去阅读每一个符号,去校准每一个指法标记。说实话,一开始看久了眼睛是有点累的,特别是晚上光线不好的时候。 但这种“不加修饰”的美感,反而形成了一种强大的专注力场。你不会被页面上多余的信息分散心神,你的世界里就只剩下五线谱上的黑白音符,以及你身体的反应。这对于培养乐感中的“精准性”至关重要。我记得有一次我试图用一些更现代的、注重趣味性的教材来辅助学习,那些书虽然有趣,但总感觉在技术要求上有所松懈。对比之下,拜厄就像是一把尺子,时刻校准着我的弹奏标准。它的严谨性,要求你必须对每一个音符负责,这才是音乐的本质——对声音的尊重和精确控制。
评分从学习体验来看,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反人性”的坚持。在快节奏、追求即时反馈的时代,它强迫你慢下来,去接受一个漫长而看似没有尽头的训练过程。我记得我小学时期的表姐,她学钢琴时用的是一套更偏向娱乐性的教材,虽然她能很快弹奏出一些流行歌曲的片段,但她的节奏感和力度控制明显不如我稳定。每次她来我家,看到我还在弹着拜厄里的“愚蠢”练习曲时,还会嘲笑我。 然而,现在我们成年了,她已经放弃了钢琴,而我虽然弹奏的曲目依然不算高深,但手指的灵活性和对乐谱的理解力,却有着拜厄打下的坚实底色。这本书教会我的,不仅仅是钢琴技巧,更是一种面对困难时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它不是一本让你“爱上”弹钢琴的书,而是一本让你“学会”弹钢琴的书。如果说有什么遗憾,可能就是它对情感表达的引导相对较少,更多的侧重于技术层面的规范,但这或许也是它能够成为经典的原因——技术是表达情感的载体,而载体必须绝对可靠。
评分我必须承认,对于一个完全零基础、渴望快速看到成果的成年学习者来说,这本书的节奏感可能会让人有些抓狂。它的推进速度,在某些特定乐段的处理上,简直可以说是毫不留情。比如,当练习到某个特定的和弦转换或快速的指法交替时,它不会给你太多喘息的机会。你得自己去揣摩其中的节奏变化和力度控制,教材本身只会给出最基础的标记,剩下的全靠你自己去“悟”。我曾经花了好几天时间,对着某一小节死磕,感觉手指都不听使唤了。它更像是一个严厉的私人教练,它不会告诉你“你做得很好”,它只会指出你的不足,然后要求你做得更好。 我最欣赏它的一点,在于它对“音乐性”的启蒙是潜移默化的。虽然这本书看起来全是技术性的练习,但当你真的把那些音符弹奏流畅时,你会发现,它们组合起来已经有了某种内在的逻辑和美感。它不是教你如何去“弹奏一首曲子”,而是教你如何“掌握钢琴这门语言的基础语法”。很多后续我学习的曲目,当我再回过头去看拜厄里的某个基本练习时,都会恍然大悟,原来那段最开始觉得莫名其妙的指法练习,正是为了解决后面那首曲子里的技术难点。这种前瞻性的设计,现在看来,简直是神来之笔,只是当时只觉得练起来很费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