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的迷雾:经济学家的发展政策为何失败 中信出版社

经济增长的迷雾:经济学家的发展政策为何失败 中信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经济学
  • 发展经济学
  • 经济增长
  • 政策分析
  • 发展政策
  • 经济思想史
  • 中信出版社
  • 社会科学
  • 学术著作
  • 迷雾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中信出版社官方旗舰店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63579
商品编码:10468813649
品牌:中信出版(Citic Press)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7-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295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威廉·伊斯特利,前世界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目前为纽约大学经济学系教授、纽约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被《外交政策》杂志评为全球100名杰出的公共知识分子,全球引用次数非常多的100名经济学家之一。作者将现代经济理论和他在世界银行的工作见闻巧妙地结合起来,为我们提供了一本通俗易懂、风格独特而且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好书。

内容简介

《经济增长的迷雾:经济学家的发展政策为何失败 》作者根据他对发展中国家实际情况的深入研究,剖析了自二战结束以后经济学家在欠发达国家推行其政策建议的成败案例,破解了经济增长之谜,揭示出一个zui本的经济学原理:所有经济主体,不管是普罗大众、企业、政府官员还是援助机构,都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成功的经济政策不能违背这一基本原理。当前世界经济结构正在发生深刻调整,传统产业和增长动力不断衰减,新兴产业的体量和增长动能尚未集聚,与此同时,中国经济正朝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转型。在此背景下阅读本书,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领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真谛就在于把激励搞对,激发各类经济主体的积极性,以新的增长动力推动社会大发展和大繁荣。

作者简介

(美)威廉·伊斯特利(William Easterly),前世界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目前为纽约大学经济学系教授、纽约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被《外交政策》杂志评为全球100名杰出的公共知识分子,全球引用次数非常多的100名经济学家之一。作者将现代经济理论和他在世界银行的工作见闻巧妙地结合起来,为我们提供了一本通俗易懂、风格独特而且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好书。

目录

“比较译丛”序 // Ⅺ

序言 // ⅩⅢ

中文版序 // ⅩⅦ

致谢 // ⅩⅨ

引子:寻宝 // ⅩⅪ

第1篇经济增长为何重要

第yi章

帮帮穷人 // 003

无辜的死亡 // 006

富有与健康 // 007

穷人中的穷人 // 008

穷人的肚子 // 009

无情的压迫 // 010

增长和贫困 // 011

探索之路 // 013

小插曲:寻找河流 // 013

第2篇失灵的仙丹

第二章

投资援助 // 021

沃尔特奇迹 // 022

回到沃尔特 // 023

哈罗德—多马模型,1946-2000年 // 025

经济发展的实现 // 026

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论 // 028

苏联恐惧症和外国援助 // 029

不要忘记储蓄 // 031

计算机技术与投资缺口模型的结合 // 032

永远的投资缺口理论 // 033

援助与投资关系的实证检验 // 035

投资与经济增长 // 037

短期内投资是必需的吗 // 038

“援助—投资”和“投资—经济

增长”关系的联合检验 // 040

50年已经足够 // 042

小插曲:帕米拉的故事 // 042

第三章

索洛余值:投资并非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 044

来自索洛的震惊 // 045

下一杯面粉 // 046

机器并非增长之源 // 048

增长的奥秘:技术进步 // 049

愚蠢的“勒德谬误” // 050

资本存量由低向高的转换(或向长期增长的转换) // 051

索洛理论与贫困国家 // 052

收益率与资本流动 // 054

与预期不同的经济增长 // 055

回到历史中去 // 057

胜利者书写经济史 // 059

增长核算和亚洲“四小龙” // 061

小结 // 063

小插曲:干玉米秸 // 064

第四章

教育是为了什么 // 066

教育爆炸 // 068

教育对经济增长到底有没有用 // 068

教育和收入 // 072

教育和激励 // 076

小结 // 078

小插曲:身无避难之所 // 079

第五章

避孕套资助 // 080

“本来不想要的孩子”—— 一个谬论 // 083

人口增长是否引发灾难 // 084

人口众多是好是坏 // 087

发展是z好的人口控制手段 // 089

两大革命 // 090

小插曲:墓画 // 092

第六章

贷款并未导致经济增长 // 094

一些成功的案例 // 097

无调整的调整贷款 // 098

转轨国家的烦恼 // 099

其他政策 // 100

如何假装调整 // 104

寅吃卯粮 // 105

援助者和受援者的激励 // 109

本来可以发生的…… // 111

向前看 // 112

小插曲:卢敏的故事 // 113

第七章

别让我们还债了 // 115

债务减免运动20年之回顾 // 117

七国集团的世界之旅 // 118

出卖未来 // 120

什么带来了高债务——坏政策还是坏运气 // 122

填补资金缺口 // 124

科特迪瓦的咄咄怪事 // 126

小结 // 128

小插曲:朱莉叶的故事 // 130

第3篇人们对激励做出反应

第八章

边际收益递增:外溢、互补和贫困陷阱 // 135

知识外溢 // 137

知识投资 // 138

知识互补 // 140

良性循环与恶性循环 // 143

知识匹配 // 145

知识互补 // 145

知识互补的证据 // 146

房地产的例子 // 148

技术提高与互补 // 149

技术与比较优势 // 150

贫困陷阱 // 151

发达国家的“陷阱” // 154

互补和陷阱 // 155

预期的实现 // 157

政府政策和贫困陷阱 // 158

小插曲:战争与金钱 // 159

第九章

创造性破坏:技术的力量 // 161

新技术的冲击 // 161

照明的故事 // 163

技术虽好却非妙方 // 164

技术进步 // 166

旧知识的“负担” // 168

既得利益集团与创造性破坏 // 170

贫困国家的技术模仿 // 174

班加罗尔的故事 // 175

路径依赖和运气 // 177

互补效应与替代效应 // 178

贫困国家的未来 // 180

小结 // 181

小插曲:牙买加的一次小事故 // 182

第十章

贫困国家的厄运 // 183

灾难经济 // 185

运气缘何重要 // 187

运气让我们诚实 // 189

均值复归 // 191

轮盘赌 // 192

预测 // 193

追求卓越 // 194

警惕:一些价格是无法自主决定的 // 196

贸易条件改善还是恶化 // 196

战争 // 197

工业化国家的增长 // 199

不要闭门造车 // 199

小结 // 201

小插曲:贫民生活素描 // 202

第十一章

政府可能成为经济杀手 // 204

高通货膨胀 // 204

高黑市汇率溢价 // 208

高财政赤字:墨西哥的三次危机 // 210

扼杀银行 // 213

闭关锁国 // 215

政府的失职 // 218

被忽略的政策 // 221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 222

不同大洲之间的差异 // 223

小结 // 224

小插曲:弗洛伦斯和维罗妮卡 // 225

第十二章

腐败和经济增长 // 226

猫和老鼠的游戏 // 227

全球化腐败 // 228

腐败评级和腐败的影响 // 230

不同形式的腐败 // 232

腐败的决定因素 // 233

反腐败政策 // 236

小插曲:巴伦布尔的歧视 // 237

第十三章

社会多元化 // 239

可可的故事 // 240

政治家也是人 // 241

错误的答案 // 242

政府中的多元化集团 // 243

午餐的故事 // 245

利益主体之间的冲突 // 246

现状的维持 // 247

不平等和经济增长 // 247

政治寡头的选择 // 249

种族仇恨和经济增长 // 251

外国援助和种族冲突 // 258

种族和阶层多元化 // 259

美国的种族悲剧 // 261

应对多元化 // 262

好的制度 // 263

中产阶层的认同 // 264

小结 // 266

小插曲:百年恩怨 // 266

第十四章

结论:拉哈尔有感 // 268

迷失的拉哈尔 // 269

经济主体的激励 // 272

参考文献和进一步阅读的建议 // 275

前言/序言

引子:寻宝

寻宝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话题,许多故事都与此有关:金羊毛、圣杯、仙丹。但是,在大多数故事中,法宝往往虚无缥缈或者即使得到也令人失望。伊阿宋依靠美狄亚的帮助取得了金羊毛,为此美狄亚不惜背叛自己的父亲。但是,他们随后的婚姻并不美满,伊阿宋背叛了美狄亚,拜倒在另一个公主的石榴裙下。美狄亚失望至极,于是杀死了伊阿宋的新娘和自己的亲生孩子。

50年前,二战刚刚结束,经济学家们就开始了热切的寻宝之旅,我们希望可以找到灵丹妙药,让热带雨林国家也能像欧洲和北美的富国一样富有。穷国人民的苦难和富国人民的享乐形成鲜明的反差,这激励我们一定要完成任务。如果能够成功,这将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大辉煌。

同过去的寻宝者一样,经济学家试图找到一个法宝能让穷国变富。许多次,我们都认为已经找到了灵丹妙药,从外国援助到直接投资,从扶植教育到控制人口,从根据改革状况提供贷款到根据改革状况减免贷款,不幸的是,一切都没有收到预期效果。

那些接受我们药方的穷国并没有取得意料中的进步。在我们zui花力气的地区——非洲撒哈拉,经济根本没有增长;拉丁美洲和中东一度曾有增长,但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重新陷入贫困的陷阱;南亚是另一个备受经济学家们关注的地区,无规律的经济增长使那里聚集了大量的贫困人口;zui近,东亚,我们曾为之欢欣鼓舞的经济新星,也陷入了增长泥潭(一些国家但并非全部国家正在复苏)。除了热带雨林贫困国家,我们还试图将一些做法应用于前社会主义国家,但结果也非常令人沮丧。

就像很多宣称找到仙丹的无稽之谈一样,我们经济学家常常试图兜售一些违背经济学基本原理的方案。问题不在于经济学的失败,而在于不能在政策制定中正确运用经济学原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是什么·一个年长的智者曾经告诉我:“每个人只会去做有回报的事情,赔本的买卖没人去做。”斯蒂芬·兰德斯伯格(Steven Landsburg)曾经写过一本很好的书:《摇椅上的经济学家》(The Armchair Economist),他对这一原理作了更简洁的概括:“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其他只是补充而已。”

在过去20年里,经济学家对于经济增长如何对激励做出反应进行了大量研究。这些研究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私有企业、个人、政府官员甚至是援助者如何对激励做出反应。研究表明,一个社会的经济增长并不一定会在个人层次上对政府官员、援助者、私有企业和家庭有所回报。激励常常引导他们通往与促进生产相反的方向。我们这些事后诸葛很容易发现,过去那些包治百病的药方(其中一些还在应用)对穷国的经济增长造成多少不幸的误导。

为了找到脱贫之路,必须记住:每个人只会去做有回报的事情。如果能够努力确保第yi世界的援助者、第三世界的政府及其普通民众三者都具有正确的激励,那么经济发展就可实现,否则就是缘木求鱼。我们会发现,如果遵循那些违背经济学基本原理的主张,这三方往往不会有正确的激励,预期的经济增长自然也无法实现。

这个故事听起来令人沮丧,但也不是没有希望。我们现在已经有统计上的证据支持理论,来解释为什么药方失灵以及基于激励的政策如何发生作用。激励可以改变一个国家,促使其走向繁荣之路。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正确的激励本身并不容易获得。我们将会发现援助者、政府和民众之间的激励错综复杂,构成一个难以解开的网络。

而且,由于经济学家的努力收效甚微,人们对此产生了强烈的失望和不满。从西雅图到布拉格,抗议者要求完全抛弃所有的努力。这当然是不可取的。只要穷国的人们还在遭受瘟疫、压迫和饥饿,就像我在本书开头提到的那样,只要通过人类的智识能够找到通往富裕之路,我们就不应该放弃努力。

在开始正文之前,我希望指出以下四点。第yi,本书的观点仅仅代表我个人,而不代表我的老板——世界银行。有时候,我甚至会对老板的做法说三道四。不过,我对世界银行有一点是钦佩的,那就是她鼓励像我这样的讨厌鬼享受思想自由,而且并不压制对其政策的内部争论。

第二,我并不想涉及环保问题。在本书zui初的草稿中,我试图讨论一下环保问题,但发现自己实在讲不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经济增长如何影响环境是一个重大课题,但对此的讨论超出了本书的范围。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明智的环保政策可以缓解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副作用,比方说让排污者承担对人类福利造成不良后果的成本,所以我们并不需要通过放弃经济增长来保护环境。这种观点的确不错,因为停止增长对穷国来说将会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我在第yi章将对此加以讨论。

第三,我并不想对所有经济学家关于经济增长的研究做一个综述。过去十几年中,在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保罗·罗默(Paul Romer)和随后的诺贝尔奖得主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Lucas)带动下,经济增长领域的研究非常热门。然而,对于某些问题,在学术上仍未取得共识,当然有些观点大家也已经普遍接受。本书的重点将放在如何让穷国变富上。

第四,在各章之间,我将会加入一些小插曲,提供第三世界人民的生活快照,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醒我们:在寻求增长之路的背后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的欢乐和苦难,正是为了他们,我们经济学家才要“上下求索”。

我本人是一个自封的贫困问题研究专家,在研究过程中,穷人和富人生活的巨大反差给我提供了动力。我们这样的专家关注GDP的增长并不仅仅为了其本身,我们之所以关注GDP,是因为GDP的增长改善了穷人的生活、降低了贫困人口的比例,是因为GDP的增长可以让富裕起来的人可以吃得更好,他们的子女可以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在本章,我将回顾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的事实。


迷雾中的航向:解码全球经济发展的复杂图景 这是一部深入剖析当代世界经济发展困境、挑战与未来可能性的深度著作。 在全球化浪潮席卷,技术迭代加速的今天,各国在追求经济增长的道路上,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本书旨在剥离那些看似光鲜亮丽的宏大叙事,直抵经济政策实践的核心矛盾,探寻在理想模型与残酷现实之间,我们究竟遗失了什么,又该如何校准航向。 第一部分:增长的悖论——新古典范式下的结构性失灵 经济增长,长期以来被视为衡量国家成功的金科玉律。从早期基于资本积累和劳动力投入的增长模型,到后来引入技术进步与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内生增长理论,经济学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晰的现代化蓝图。然而,在过去几十年间,世界范围内,尤其是在发达经济体和部分新兴市场国家,我们目睹了“增长放缓”与“不平等加剧”这两大难以调和的悖论。 本书首先从宏观层面审视了主流经济学理论在解释当前现实时的局限性。我们不再满足于将增长缓慢归咎于外部“技术冲击”或简单的“需求不足”。相反,作者提出,核心问题可能潜藏在模型构建的基石之中——如何界定和衡量“有效”的经济活动? 我们深入探讨了“去工业化”现象背后的深层逻辑。它并非简单的产业转移,而是全球价值链重构、数字经济对传统制造业的颠覆,以及资本相对于劳动的议价能力持续下降的综合结果。当生产效率的提升未能同步转化为国民收入的普遍提升时,增长的“红利”便被锁定在了特定的精英阶层或金融领域,导致了社会层面的巨大张力。 书中对“中等收入陷阱”进行了批判性的再审视。许多国家并非停留在“中等收入”这个数字上,而是陷入了“结构性停滞”。他们可能在某些特定行业取得了突破,但却未能完成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的系统性范式转换。这种转换需要的不仅仅是研发投入的增加,更需要与之匹配的法律框架、金融生态以及人才培养体系。本书质疑了现有政策工具,如单纯的利率调整或财政刺激,在应对这种深层次结构性矛盾时的乏力。 第二部分:政策工具的“黑箱”——从效率到韧性的转向 经济政策的制定,往往是理论与现实的激烈博弈。本书将聚焦于政策执行层面的“黑箱”操作,分析那些看似“正确”的政策建议,如何在不同的政治经济环境下产生截然不同的,甚至适得其反的结果。 我们对过去几十年推行的自由化、私有化和金融深化这“华盛顿共识”的遗产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在某些特定历史阶段,这些政策无疑释放了巨大的活力。然而,当全球经济进入一个高度互联、风险易于传染的时代,对市场效率的过度追求,可能以牺牲经济的韧性(Resilience)为代价。 书中提出了“政策溢出效应”的复杂性。一个国家为追求本国利益而采取的货币政策或贸易壁垒,往往会引发连锁反应,尤其是在全球供应链高度集成的背景下。这种外部冲击不再是可控的“外部性”,而是内生于全球体系的系统性风险。我们分析了中央银行在应对气候变化、地缘政治冲突等“非传统”冲击时,其传统工具箱的局限性。 一个关键的论点在于,政策制定者往往过度依赖可量化的指标(如GDP增长率、通胀率),而忽视了不可量化但至关重要的因素,例如社会信任度、代际公平以及生态承载力。这种“指标崇拜”导致了政策的短视化和工具的单一化。例如,对环境成本的外部化处理,虽然在短期内提升了制造业的竞争力,但却将巨大的环境债务转移给了未来,这种“增长”的成本核算明显存在结构性缺陷。 第三部分:重塑未来——从增长至上到可持续繁荣 面对结构性失灵、工具失效与环境约束,本书的下半部分致力于探索一条超越传统增长范式的、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的发展路径。 我们探讨了“高质量发展”的真正内涵。这并非一个空泛的口号,而是要求政策制定者将人力资本的深度开发、基础设施的代际更新、以及生态系统的保护视为核心的生产要素,而非简单的成本或外部制约。高质量的增长,意味着关注分配结构的优化,确保技术进步的果实能够广泛惠及劳动者,从而提升有效需求和内生稳定性。 书中引入了对“慢增长”时代宏观审慎治理的探讨。当高速扩张的时代落幕,政策的重心应转向如何优化存量、提升福祉。这涉及到对公共服务的重新定义、对“数字鸿沟”的填平,以及如何构建一个能够容纳“非市场活动”价值的社会核算体系。例如,社区服务、照料经济以及公民参与等活动,它们对社会福祉的贡献远超GDP所能衡量的范畴。 最后,本书呼吁进行一场“政策范式的解放”。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必须学会与不确定性共存,放弃对完美预测和单一最优解的执着。真正的进步,可能在于建立适应性、实验性的政策框架,允许在不同地域和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体中,探索多样化的发展路径。 这本书试图向读者展示,经济增长的迷雾并非源于数据缺失或模型错误,而是源于我们对“增长”本身——其目的、其代价、其衡量标准——的集体认知固化。只有打破这种思维定势,我们才能在后工业时代,找到真正可持续的繁荣之路。

用户评价

评分

在阅读任何一本关于经济发展的著作时,我总是希望能够获得更深层次的洞察,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宏观数据和理论模型层面。《经济增长的迷雾》这个书名,瞬间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因为它揭示了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经济学家们提出的发展政策,常常与现实的复杂性脱节,最终导致预期目标未能实现。我猜测,书中可能会从“因果关系”的视角切入,探讨经济学家们在分析和预测时,是否过于依赖相关性,而忽略了真正的因果链条。比如,将GDP增长与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增加联系起来,认为FDI是经济增长的直接驱动力,但却可能忽视了FDI背后更复杂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因素。又或者,书中可能会讨论“信息不对称”和“预测误差”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作用。在信息不完全、市场不透明的情况下,即使是最精明的经济学家,也可能做出错误的判断,导致政策失误。这本书的书名,就像是在邀请我们一同去探索那些隐藏在经济学理论和实践之间的“黑箱”。我期待它能够提供一些更为实用的工具和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发展的动态,识别潜在的风险,并最终能够制定出更具韧性、更可持续的发展策略,真正实现经济的健康增长,而不是陷入无休止的“迷雾”之中。

评分

作为一个对经济学理论与现实应用之间差异感到困惑的读者,我对《经济增长的迷雾》这本书充满了期待。书名中“迷雾”二字,恰如其分地描绘了许多发展中国家在追求经济增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困境——方向不明,目标模糊,策略失误。我时常思考,为何一些在发达国家行之有效的经济政策,在移植到其他国家后,却效果甚微,甚至适得其反。这本书,或许能够提供一些解答。我猜测,书中可能会重点讨论“制度”在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很多时候,我们过于关注GD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等量化指标,而忽视了法律框架的健全、产权的保护、腐败的治理、以及社会契约的建立等非量化因素。这些“软性”因素,往往是决定一个国家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如果一个国家,即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大量的外部投资,但如果其制度环境充满不确定性,那么这些资源和投资就如同投入到一片“迷雾”之中,难以转化为真正的经济动力。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探讨,经济学家们在制定政策时,是否往往过于简化了社会和政治的复杂性,未能充分考虑不同文化背景、历史积淀和社会结构对政策执行的影响。这种“理论与现实的鸿沟”,可能是造成政策失败的根源之一。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理解,如何才能有效地“拨开迷雾”,让经济发展真正惠及最广大的人民。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影响深远的经济思想和政策实践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更是让我着迷。《经济增长的迷雾》这个书名,直接触及了一个核心问题:为什么很多看似科学合理的经济发展政策,最终却未能带领国家走向繁荣,反而陷入了困境。我猜想,书中可能不仅仅是罗列一些失败的案例,更会深入剖析导致这些失败的深层原因。例如,可能会讨论“路径依赖”的问题。一旦某个国家选择了某种经济发展模式,即使这种模式存在弊端,也很难轻易改变,因为既得利益集团会极力维护现状,而社会也已经适应了原有的轨道。这种“惯性”,可能会让国家长期徘徊在成功的边缘,却永远无法抵达。又或者,书中会探讨“外部冲击”的作用,比如全球经济危机、贸易战、地缘政治冲突等,这些突发事件可能会将原本就脆弱的发展模式彻底摧毁。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个更为 nuanced 的视角,让我们看到,经济发展并非一条笔直的道路,而是充满了曲折和变数。理解这些“迷雾”的来源,对于我们制定未来政策,乃至理解全球经济格局,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它似乎在提醒我们,要对那些过于简单化的发展叙事保持警惕,并学会从历史和现实中吸取更为深刻的教训。

评分

初次接触到关于经济增长的讨论,我一直以为这门学科是严谨而富有洞察力的,能够为国家的发展指明方向。然而,《经济增长的迷雾》这本书(虽然我尚未阅读,但它的书名本身就激发了我的思考)似乎在挑战这种既有的认知。它预示着,那些由经济学家们精心设计的“发展政策”,在现实世界的复杂博弈中,并非总是如预期的那般有效,甚至可能陷入“迷雾”,导致事与愿违。这不禁让我联想到一些国家曾经力推的宏大计划,表面上看起来逻辑严密,数据支撑充分,但最终却未能带来预期的繁荣,反倒滋生了新的问题。例如,某些过度依赖外部投资的模式,在初期似乎能拉动GDP增长,但一旦外部环境变化,本国经济就会变得异常脆弱,就像一个患有“增长依赖症”的病人,无法独立呼吸。又或者,一些强调“效率至上”的政策,在追求短期经济数据的同时,忽视了社会公平和环境保护,长此以往,可能会加剧贫富差距,破坏生态系统,最终影响到经济的可持续性。这本书的书名,像是一声警钟,提醒我们,在制定任何发展政策时,都需要审慎地考量其潜在的副作用,不能仅仅沉溺于理论的象牙塔,而要深入理解现实世界的错综复杂。我期待书中能够揭示,究竟是什么样的“迷雾”让那些出发点良好的政策偏离了轨道,以及经济学家们如何才能拨开迷雾,找到真正能促进可持续、包容性增长的路径。

评分

我一直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实际运行过程充满好奇,尤其是那些旨在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宏大叙事。当看到《经济增长的迷雾》这本书的书名时,我立刻被它所提出的“发展政策为何失败”这一核心议题所吸引。它似乎暗示着,我们所学习和崇尚的经济学理论,在应用于真实的社会经济环境中时,可能存在着某种程度的脱节。我猜想,书中可能深入剖析了一些具体的案例,比如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引进西方经济模式后,虽然在某些指标上有所改善,但其内部的结构性矛盾却日益加剧。比如,过度强调市场化改革,可能导致一些传统产业在缺乏充分保护的情况下迅速衰退,造成大量失业,并进一步加剧社会不平等。又或者,一些国家在追求技术进步时,过于急功近利,忽视了基础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导致技术引进难以消化,甚至被“卡脖子”。这种“一步到位”的激进式改革,固然有着理想化的前景,但在缺乏坚实基础的情况下,往往会遭遇意想不到的阻碍。这本书的名字,就如同在问:“我们究竟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困境的?”我想,它可能会提供一种批判性的视角,让我们重新审视那些被奉为圭臬的发展模型,理解它们在实践中是如何被扭曲,或是为何未能产生预期的效果。这种对“失败”的深入探究,本身就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能帮助我们避免重蹈覆辙,并寻找更为适合自身国情的独特发展道路。

评分

不错!

评分

很好的一套书

评分

还没有看,无法评价

评分

不错!

评分

刚开始学习,等学完后再评价怎么样

评分

刚开始学习,等学完后再评价怎么样

评分

好的飞起飞起双飞

评分

书是正版,觉得值得购买!

评分

好的飞起飞起双飞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