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計算機教材精選:TCP/IP協議族(第4版) [TCP/IP Protocol Suite]

世界著名計算機教材精選:TCP/IP協議族(第4版) [TCP/IP Protocol Suite]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 福羅贊 著,王海 等 譯
圖書標籤:
  • 計算機網絡
  • TCP/IP
  • 協議
  • 網絡編程
  • 計算機科學
  • 數據通信
  • 網絡協議
  • 第4版
  • 教材
  • 經典教材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清華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2232391
版次:4
商品編碼:10485475
品牌:清華大學
包裝:平裝
外文名稱:TCP/IP Protocol Suite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1-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828
字數:1298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1)用圖文並茂的方法講述瞭技術性很強的內容,而不使用復雜的公式;
  (2)重要的概念在書中多次重復;
  (3)盡可能使用結閤實際的例子來闡明一些概念;
  (4)在許多章都包括瞭有關的設計內容,以便幫助理解每一種協議的思路和問題;
  (5)每一章有一個本章內容小結,歸納該章所有的重點內容。

內容簡介

  

《世界著名計算機教材精選·TCP/IP協議族(第4版)》是介紹TCP/IP協議族的經典圖書的版本。《世界著名計算機教材精選·TCP/IP協議族(第4版)》自第1版齣版以來,就廣受讀者歡迎。《世界著名計算機教材精選·TCP/IP協議族(第4版)》的第3版中文翻譯版更是獲得“第八屆全國高校齣版社優秀書一等奬”。《世界著名計算機教材精選·TCP/IP協議族(第4版)》進行瞭擴充,以體現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新發展,全書含有七大部分共30章和7個附錄:第一部分介紹一些基本概念和基礎底層技術;第二部分介紹網絡層協議;第三部分介紹運輸層協議;第四部分介紹應用層協議;第五部分介紹下一代協議,即IPv6協議;第六部分介紹網絡安全問題;第七部分給齣瞭7個附錄。每章的後麵都有實踐安排,其中的第一部分是習題,第二部分是研究活動,要求學生或讀者再查找以下課外的閱讀資料。 《世界著名計算機教材精選·TCP/IP協議族(第4版)》可作為大學生和研究生的教材,對從事計算機網絡的教學和科研人員以及工程技術人員也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目錄

第一部分 引言和底層技術
第1章 引言 3
1.1 發展簡史 3
1.1.1 arpanet 3
1.1.2 因特網的誕生 4
1.1.3 傳輸控製協議/網際協議(tcp/ip) 4
1.1.4 milnet 4
1.1.5 csnet 5
1.1.6 nsfnet 5
1.1.7 ansnet 5
1.1.8 今日的因特網 5
1.1.9 主乾isp 6
1.1.10 地區isp 6
1.1.11 本地isp 6
1.1.12 大事記 7
1.1.13 因特網的發展 7
1.2 協議和標準 7
1.2.1 協議 7
1.2.2 標準 8
1.3 標準化組織 8
.1.3.1 標準創建委員會 9
1.3.2 論壇 10
1.3.3 管理機構 10
1.4 因特網標準 10
1.4.1 成熟度 11
1.4.2 需求級彆 11
1.5 因特網的管理機構 12
1.5.1 因特網協會(isoc) 13
1.5.2 因特網體係結構研究委員會(iab) 13
1.5.3 因特網工程部(ietf) 13
1.5.4 因特網研究部(irtf) 13
1.5.5 因特網賦號管理局和因特網名字與號碼指派公司 14
1.5.6 網絡信息中心(nic) 14
1.6 深入閱讀 14
1.6.1 書籍和論文 14
1.6.2 網站 14
1.7 重要術語 14
1.8 本章小結 15
1.9 實踐安排 16
1.9.1 習題 16
1.9.2 研究活動 16

第2章 osi模型和tcp/ip協議族 17
2.1 協議分層 17
2.1.1 分層結構 18
2.1.2 服務 18
2.2 osi模型 19
2.2.1 分層的體係結構 19
2.2.2 層與層之間的通信 20
2.2.3 封裝 21
2.2.4 osi模型中的各層 21
2.2.5 osi各層小結 24
2.3 tcp/ip協議族 25
2.3.1 osi和tcp/ip協議族的比較 25
2.3.2 tcp/ip協議族的分層 26
2.4 編址 30
2.4.1 物理地址 31
2.4.2 邏輯地址 32
2.5 深入閱讀 35
2.5.1 參考書 35
2.5.2 rfc 35
2.6 重要術語 35
2.7 本章小結 36
2.8 實踐安排 36
2.8.1 習題 36
2.8.2 研究活動 38

第3章 底層技術 39
3.1 有綫局域網 39
3.1.1 ieee標準 40
3.1.2 幀格式 40
3.1.3 編址 42
3.1.4 以太網的發展曆程 43
3.1.5 標準以太網 43
3.1.6 快速以太網 47
3.1.7 吉比特以太網 48
3.1.8 10g以太網 49
3.2 無綫局域網 50
3.2.1 ieee 802.11 50
3.2.2 編址機製 55
3.2.3 藍牙 57
3.3 點到點廣域網 59
3.3.1 56k調製解調器 59
3.3.2 dsl技術 60
3.3.3 電纜調製解調器 61
3.3.4 t綫 63
3.3.5 sonet 64
3.3.6 ppp 64
3.4 交換廣域網 65
3.4.1 x.25 65
3.4.2 幀中繼 66
3.4.3 atm 66
3.5 連接設備 70
3.5.1 轉發器 70
3.5.2 網橋 71
3.5.3 路由器 73
3.6 深入閱讀 74
3.7 重要術語 74
3.8 本章小結 75
3.9 實踐安排 76
3.9.1 習題 76
3.9.2 研究活動 77

第二部分 網 絡 層
第4章 網絡層簡介 81
4.1 簡介 81
4.2 交換 82
4.2.1 電路交換 82
4.2.2 分組交換 83
4.3 網絡層的分組交換 83
4.3.1 無連接服務 83
4.3.2 麵嚮連接的服務 85
4.4 網絡層的服務 88
4.4.1 一個例子 89
4.4.2 邏輯編址 90
4.4.3 源計算機提供的服務 90
4.4.4 各路由器提供的服務 91
4.4.5 目的計算機提供的服務 92
4.5 其他與網絡層相關的問題 93
4.5.1 差錯控製 93
4.5.2 流量控製 94
4.5.3 擁塞控製 94
4.6 進一步閱讀 96
4.7 重要術語 96
4.8 本章小結 96
4.9 實踐安排 97
4.9.1 習題 97

第5章 ipv4地址 98
5.1 引言 98
5.1.1 地址空間 99
5.1.2 記法 99
5.1.3 地址段 101
5.1.4 運算 101
5.2 分類編址 104
5.2.1 分類 104
5.2.2 地址類和地址塊 106
5.2.3 兩級編址 107
5.2.4 一個例子 110
5.2.5 三級編址:子網劃分 112
5.2.6 構造超網 114
5.3 無分類編址 115
5.3.1 可變長度地址塊 116
5.3.2 兩級編址 116
5.3.3 地址塊的分配 120
5.3.4 子網劃分 121
5.4 特殊地址 125
5.4.1 特殊地址塊 125
5.4.2 每個地址塊中的特殊地址 126
5.5 nat 127
5.5.1 地址轉換 127
5.5.2 轉換錶 128
5.6 深入閱讀 129
5.6.1 參考書 129
5.6.2 rfc 130
5.7 重要術語 130
5.8 本章小結 130
5.9 實踐安排 131
5.9.1 習題 131

第6章 ip分組的交付和轉發 135
6.1 交付 135
6.1.1 直接交付 135
6.1.2 間接交付 136
6.2 轉發 136
6.2.1 基於目的地址的轉發 136
6.2.2 基於標記的轉發 148
6.3 路由器的結構 150
6.3.1 構件 150
6.4 深入閱讀 153
6.4.1 參考書 153
6.4.2 rfc 153
6.5 重要術語 153
6.6 本章小結 153
6.7 實踐安排 154
6.7.1 習題 154
6.7.2 研究活動 155

第7章 網際協議版本4(ipv4) 156
7.1 引言 156
7.2 數據報 157
7.3 分片 161
7.3.1 最大傳送單元(mtu) 161
7.3.2 與分片有關的字段 162
7.4 選項 165
7.4.1 格式 165
7.4.2 選項類型 166
7.5 檢驗和 171
7.5.1 在發送端計算檢驗和 172
7.5.2 在接收端計算檢驗和 172
7.5.3 ip分組中的檢驗和 173
7.6 ip在atm上運行 174
7.6.1 atm廣域網 174
7.6.2 信元的路由選擇 175
7.7 安全性 176
7.7.1 安全問題 176
7.7.2 ipsec 176
7.8 ip軟件包 177
7.8.1 首部添加模塊 178
7.8.2 處理模塊 178
7.8.3 隊列 179
7.8.4 路由錶 179
7.8.5 轉發模塊 179
7.8.6 mtu錶 179
7.8.7 分片模塊 180
7.8.8 重裝錶 181
7.8.9 重裝模塊 181
7.9 深入閱讀 182
7.9.1 參考書 182
7.9.2 rfc 182
7.10 重要術語 182
7.11 本章小結 183
7.12 實踐安排 184
7.12.1 習題 184
7.12.2 研究活動 185

第8章 地址解析協議(arp) 186
8.1 地址映射 186
8.1.1 靜態映射 187
8.1.2 動態映射 187
8.2 arp協議 187
8.2.1 分組格式 189
8.2.2 封裝 190
8.2.3 操作 190
8.2.4 代理arp 192
8.3 atmarp 193
8.3.1 分組格式 193
8.3.2 atmarp的操作 194
8.3.3 邏輯ip子網(lis) 197
8.4 arp軟件包 197
8.4.1 高速緩存錶 198
8.4.2 隊列 199
8.4.3 輸齣模塊 199
8.4.4 輸入模塊 200
8.4.5 高速緩存控製模塊 201
8.4.6 更多的例子 203
8.5 深入閱讀 204
8.5.1 參考書 204
8.5.2 rfc 205
8.6 重要術語 205
8.7 本章小結 205
8.8 實踐安排 206
8.8.1 習題 206

第9章 網際控製報文協議(icmp) 207
9.1 引言 207
9.2 報文 208
9.2.1 報文格式 208
9.2.2 差錯報告報文 209
9.2.3 查詢 214
9.2.4 檢驗和 216
9.3 排錯工具 217
9.3.1 ping 217
9.3.2 traceroute 219
9.4 icmp軟件包 221
9.4.1 輸入模塊 222
9.4.2 輸齣模塊 222
9.5 深入閱讀 223
9.5.1 參考書 223
9.5.2 rfc 224
9.6 重要術語 224
9.7 本章小結 224
9.8 實踐安排 224
9.8.1 習題 224
9.8.2 研究活動 226

第10章 移動ip 227
10.1 編址 227
10.1.1 固定主機 227
10.1.2 移動主機 228
10.2 代理 228
10.2.1 歸屬代理 229
10.2.2 外地代理 229
10.3 三個階段 229
10.3.1 代理發現 230
10.3.2 登記 231
10.3.3 數據傳送 233
10.4 移動ip的低效率 234
10.4.1 兩次穿越 234
10.4.2 三角路由選擇 235
10.4.3 解決方法 235
10.5 深入閱讀 235
10.5.1 參考書 235
10.5.2 rfc 236
10.6 重要術語 236
10.7 本章小結 236
10.8 實踐安排 236
10.8.1 習題 236
10.8.2 研究活動 237

第11章 單播路由選擇協議(rip、ospf和bgp) 238
11.1 引言 238
11.1.1 代價或度量 239
11.1.2 靜態路由錶還是動態路由錶 239
11.1.3 路由選擇協議 239
11.2 域內和域間路由選擇 239
11.3 距離嚮量路由選擇 240
11.3.1 bellman-ford算法 241
11.3.2 距離嚮量路由選擇算法 242
11.3.3 計數到無窮大 246
11.4 rip 248
11.4.1 rip的報文格式 249
11.4.2 請求和響應 250
11.4.3 rip的計時器 251
11.4.4 rip版本2 252
11.4.5 封裝 253
11.5 鏈路狀態路由選擇 253
11.5.1 構造路由錶 254
11.6 ospf 257
11.6.1 區域 257
11.6.2 度量 258
11.6.3 鏈路的類型 258
11.6.4 圖形錶示法 260
11.6.5 ospf分組 260
11.6.6 鏈路狀態更新分組 261
11.6.7 其他分組 268
11.6.8 封裝 270
11.7 路徑嚮量路由選擇 270
11.7.1 可達性 271
11.7.2 路由錶 272
11.8 bgp 273
11.8.1 自治係統的類型 273
11.8.2 路徑屬性 274
11.8.3 bgp會話 274
11.8.4 外部bgp和內部bgp 274
11.8.5 分組的類型 275
11.8.6 分組格式 275
11.8.7 封裝 278
11.9 深入閱讀 278
11.9.1 參考書 278
11.9.2 rfc 278
11.10 重要術語 279
11.11 本章小結 279
11.12 實踐安排 280
11.12.1 習題 280
11.12.2 研究活動 282

第12章 多播和多播路由選擇協議 283
12.1 引言 283
12.1.1 單播 284
12.1.2 多播 284
12.1.3 廣播 286
12.2 多播地址 286
12.2.1 ipv4中的多播地址 286
12.2.2 選擇多播地址 289
12.2.3 數據鏈路層多播分組的交付 289
12.3 igmp 291
12.3.1 組管理 291
12.3.2 igmp報文 292
12.3.3 在主機上應用igmp協議 294
12.3.4 igmp協議應用於路由器 297
12.3.5 igmp在轉發中的作用 299
12.3.6 變量和計時器 300
12.3.7 封裝 301
12.3.8 與老版本之間的兼容 301
12.4 多播路由選擇 301
12.4.1 最佳路由選擇:最短路徑樹 302
12.5 路由選擇協議 304
12.5.1 多播鏈路狀態路由選擇:mospf 304
12.5.2 多播距離嚮量路由選擇 305
12.5.3 dvmrp 309
12.5.4 cbt 309
12.5.5 pim 311
12.6 mbone 311
12.7 深入閱讀 312
12.7.1 參考書 312
12.7.2 rfc 312
12.8 重要術語 313
12.9 本章小結 313
12.10 實踐安排 313
12.10.1 習題 313
12.10.2 研究活動 315

第三部分 運 輸 層
第13章 運輸層簡介 319
13.1 運輸層服務 319
13.1.1 進程到進程的通信 319
13.1.2 編址:端口號 320
13.1.3 封裝和解封 322
13.1.4 復用和分用 323
13.1.5 流量控製 323
13.1.6 差錯控製 325
13.1.7 流量控製和差錯控製的組閤 326
13.1.8 擁塞控製 327
13.1.9 無連接的和麵嚮連接的服務 328
13.2 運輸層協議 331
13.2.1 簡單協議 331
13.2.2 停止等待協議 333
13.2.3 返迴n協議 336
13.2.4 選擇重傳協議 342
13.2.5 雙嚮協議:捎帶 347
13.3 深入閱讀 348
13.4 重要術語 348
13.5 本章小結 349
13.6 實踐安排 349
13.6.1 習題 349
13.6.2 研究活動 351

第14章 用戶數據報協議(udp) 352
14.1 引言 352
14.2 用戶數據報 353
14.3 udp服務 354
14.3.1 進程到進程的通信 355
14.3.2 無連接服務 355
14.3.3 流量控製 355
14.3.4 差錯控製 356
14.3.5 擁塞控製 357
14.3.6 封裝和解封 357
14.3.7 排隊 358
14.3.8 復用和分用 359
14.3.9 udp與簡單協議的比較 360
14.4 udp的應用 360
14.4.1 udp的特點 360
14.4.2 典型應用 362
14.5 udp軟件包 362
14.5.1 控製塊錶 362
14.5.2 輸入隊列 362
14.5.3 控製塊模塊 363
14.5.4 輸入模塊 363
14.5.5 輸齣模塊 364
14.5.6 舉例 364
14.6 深入閱讀 366
14.6.1 參考書 366
14.6.2 rfc 366
14.7 重要術語 366
14.8 本章小結 366
14.9 實踐安排 367
14.9.1 習題 367

第15章 傳輸控製協議(tcp) 368
15.1 tcp服務 368
15.1.1 進程到進程的通信 368
15.1.2 流交付服務 369
15.1.3 全雙工通信 371
15.1.4 復用和分用 371
15.1.5 麵嚮連接的服務 371
15.1.6 可靠的服務 372
15.2 tcp的特點 372
15.2.1 編號係統 372
15.2.2 流量控製 373
15.2.3 差錯控製 373
15.2.4 擁塞控製 374
15.3 報文段 374
15.3.1 格式 374
15.3.2 封裝 376
15.4 tcp連接 376
15.4.1 連接建立 376
15.4.2 數據傳送 378
15.4.3 連接終止 380
15.4.4 連接復位 382
15.5 狀態轉換圖 382
15.5.1 幾種情況 384
15.6 tcp中的窗口 390
15.6.1 發送窗口 390
15.6.2 接收窗口 391
15.7 流量控製 391
15.7.1 打開和關閉窗口 392
15.7.2 窗口的收縮 394
15.7.3 糊塗窗口綜閤徵 395
15.8 差錯控製 396
15.8.1 檢驗和 397
15.8.2 確認 397
15.8.3 重傳 398
15.8.4 失序的報文段 398
15.8.5 tcp數據傳送的fsm 399
15.8.6 幾種情況 400
15.9 擁塞控製 404
15.9.1 擁塞窗口 404
15.9.2 擁塞策略 404
15.10 tcp的計時器 408
15.10.1 重傳計時器 408
15.10.2 持續計時器 411
15.10.3 保活計時器 411
15.10.4 time-wait計時器 411
15.11 選項 411
15.12 tcp軟件包 418
15.12.1 傳輸控製塊(tcb) 418
15.12.2 計時器 419
15.12.3 主模塊 419
15.12.4 輸入處理模塊 423
15.12.5 輸齣處理模塊 424
15.13 深入閱讀 424
15.13.1 參考書 424
15.13.2 rfc 424
15.14 重要術語 424
15.15 本章小結 425
15.16 實踐安排 426
15.16.1 習題 426
15.16.2 研究活動 429

第16章 流控製傳輸協議(sctp) 430
16.1 引言 430
16.2 sctp的服務 431
16.2.1 進程到進程的通信 431
16.2.2 多重流 432
16.2.3 多重歸屬 432
16.2.4 全雙工通信 433
16.2.5 麵嚮連接的服務 433
16.2.6 可靠的服務 433
16.3 sctp的特點 433
16.3.1 傳輸序號(tsn) 434
16.3.2 流標識符(si) 434
16.3.3 流序號(ssn) 434
16.3.4 分組 434
16.3.5 確認號 436
16.3.6 流量控製 436
16.3.7 差錯控製 437
16.3.8 擁塞控製 437
16.4 分組格式 437
16.4.1 通用首部 437
16.4.2 塊(chunk) 438
16.5 sctp關聯 444
16.5.1 關聯建立 445
16.5.2 數據傳送 447
16.5.3 關聯終止 449
16.5.4 關聯異常終止 449
16.6 狀態轉換圖 450
16.6.1 幾種情況 451
16.6.2 其他情況 453
16.7 流量控製 454
16.7.1 接收方 454
16.7.2 發送方 454
16.7.3 一種情況 455
16.8 差錯控製 456
16.8.1 接收方 456
16.8.2 發送方 457
16.8.3 發送數據塊 458
16.8.4 生成sack塊 458
16.9 擁塞控製 459
16.9.1 擁塞控製和多歸屬 459
16.9.2 顯式擁塞通知 459
16.10 深入閱讀 459
16.10.1 參考書 460
16.10.2 rfc 460
16.11 重要術語 460
16.12 本章小結 460
16.13 實踐安排 461
16.13.1 習題 461
16.13.2 研究活動 463

第四部分 應 用 層
第17章 應用層簡介 467
17.1 客戶-服務器範式 467
17.1.1 服務器 468
17.1.2 客戶 468
17.1.3 並發 468
17.1.4 套接字接口 470
17.1.5 使用udp的通信 477
17.1.6 使用tcp的通信 480
17.1.7 預先定義的客戶-服務器應用 486
17.2 p2p範式 486
17.3 深入閱讀 487
17.4 重要術語 487
17.5 本章小結 487
17.6 實踐安排 488
17.6.1 習題 488

第18章 主機配置:dhcp 489
18.1 引言 489
18.1.1 曾經使用過的協議 490
18.2 dhcp操作 490
18.2.1 同一個網絡 491
18.2.2 不同的網絡 491
18.2.3 udp端口 492
18.2.4 使用tftp 493
18.2.5 差錯控製 493
18.2.6 分組格式 493
18.3 配置 495
18.3.1 靜態地址分配 495
18.3.2 動態地址分配 496
18.3.3 轉換狀態 496
18.3.4 其他 497
18.3.5 交換報文 498
18.4 深入閱讀 498
18.4.1 參考書和rfc 499
18.5 重要術語 499
18.6 本章小結 499
18.7 實踐安排 499
18.7.1 習題 499
18.7.2 研究活動 500

第19章 域名係統(dns) 501
19.1 dns的必要性 501
19.2 名字空間 502
19.2.1 平麵名字空間 503
19.2.2 層次名字空間 503
19.2.3 域名空間 503
19.2.4 域 505
19.2.5 域名空間的分布 505
19.3 因特網中的dns 507
19.3.1 類屬域 507
19.3.2 國傢域 508
19.3.3 反嚮域 508
19.4 解析 509
19.4.1 解析程序 509
19.4.2 名字到地址的映射 510
19.4.3 地址到名字的映射 510
19.4.4 遞歸解析 510
19.4.5 迭代解析 511
19.4.6 高速緩存 511
19.5 dns報文 512
19.5.1 首部 512
19.6 記錄的類型 514
19.6.1 問題記錄 514
19.6.2 資源記錄 515
19.7 壓縮 516
19.8 封裝 519
19.9 注冊機構 519
19.10 ddns 520
19.11 dns的安全性 520
19.12 深入閱讀 521
19.12.1 參考書 521
19.12.2 rfc 521
19.13 重要術語 521
19.14 本章小結 521
19.15 實踐安排 522
19.15.1 習題 522
19.15.2 研究活動 523

第20章 遠程登錄:telnet與ssh 525
20.1 telnet 525
20.1.1 概念 525
20.1.2 分時的環境 526
20.1.3 網絡虛擬終端(nvt) 527
20.1.4 嵌入 528
20.1.5 選項 529
20.1.6 對稱性 532
20.1.7 子選項協商 532
20.1.8 對服務器進行控製 532
20.1.9 帶外信令 533
20.1.10 轉義字符 534
20.1.11 操作方式 535
20.1.12 用戶接口 536
20.1.13 安全問題 537
20.2 ssh 537
20.2.1 版本 537
20.2.2 組成 537
20.2.3 端口轉發 538
20.2.4 ssh分組格式 539
20.3 深入閱讀 539
20.3.1 參考書 539
20.3.2 rfc 539
20.4 重要術語 540
20.5 本章小結 540
20.6 實踐安排 541
20.6.1 習題 541
20.6.2 研究活動 541

第21章 文件傳送:ftp和tftp 543
21.1 文件傳送協議(ftp) 543
21.1.1 連接 544
21.1.2 通信 545
21.1.3 命令處理 547
21.1.4 文件傳送 550
21.1.5 匿名ftp 553
21.2 簡單文件傳送協議(tftp) 554
21.2.1 報文 555
21.2.2 連接 557
21.2.3 數據傳送 557
21.2.4 udp端口 559
21.2.5 tftp舉例 560
21.2.6 tftp選項 561
21.2.7 安全性 561
21.2.8 應用 561
21.3 深入閱讀 561
21.3.1 參考書 562
21.3.2 rfc 562
21.4 重要術語 562
21.5 本章小結 562
21.6 實踐安排 563
21.6.1 習題 563
21.6.2 研究活動 564

第22章 萬維網和http 565
22.1 體係結構 565
22.1.1 超文本和超媒體 566
22.1.2 web客戶(瀏覽器) 567
22.1.3 web服務器 567
22.1.4 統一資源定位符(url) 567
22.2 web文檔 568
22.2.1 靜態文檔 568
22.2.2 動態文檔 568
22.2.3 活動文檔 570
22.3 http 571
22.3.1 http事務 571
22.3.2 有條件請求 577
22.3.3 持續連接 577
22.3.4 cookie 579
22.3.5 web緩存:代理服務器 581
22.3.6 http的安全 581
22.4 深入閱讀 582
22.4.1 參考書 582
22.4.2 rfc 582
22.5 重要術語 582
22.6 本章小結 583
22.7 實踐安排 583
22.7.1 習題 583
22.7.2 研究活動 584

第23章 電子郵件:smtp、pop、imap和mime 585
23.1 體係結構 585
23.1.1 第一種情況 586
23.1.2 第二種情況 586
23.1.3 第三種情況 587
23.1.4 第四種情況 587
23.2 用戶代理 588
23.2.1 用戶代理提供的服務 589
23.2.2 用戶代理類型 589
23.2.3 發送郵件 589
23.2.4 接收郵件 590
23.2.5 地址 590
23.2.6 發件清單或分組清單 590
23.3 報文傳送代理:smtp 590
23.3.1 命令和響應 591
23.3.2 郵件傳送階段 594
23.4 報文讀取代理:pop和imap 596
23.4.1 pop3 597
23.4.2 imap4 597
23.5 mime 598
23.5.1 mime首部 598
23.6 基於萬維網的郵件 602
23.6.1 案例一 602
23.6.2 案例二 603
23.7 電子郵件的安全性 603
23.8 深入閱讀 604
23.8.1 參考書 604
23.8.2 rfc 604
23.9 重要術語 604
23.10 本章小結 604
23.11 實踐安排 605
23.11.1 習題 605
23.11.2 研究活動 606

第24章 網絡管理(snmp) 607
24.1 概念 607
24.1.1 管理器和代理 608
24.2 管理構件 608
24.2.1 snmp的作用 609
24.2.2 smi的作用 609
24.2.3 mib的作用 609
24.2.4 類比 609
24.2.5 概覽 610
24.3 smi 611
24.3.1 名字 611
24.3.2 類型 612
24.3.3 編碼方法 613
24.4 mib 615
24.4.1 訪問mib變量 615
24.4.2 字典式排序 618
24.5 snmp 618
24.5.1 pdu 618
24.5.2 格式 620
24.5.3 報文 621
24.6 udp端口 623
24.7 安全 624
24.8 深入閱讀 624
24.8.1 參考書 624
24.8.2 rfc 624
24.9 重要術語 625
24.10 本章小結 625
24.11 實踐安排 625
24.11.1 習題 625
24.11.2 研究活動 626

第25章 多媒體 627
25.1 引言 627
25.2 數字化音頻和視頻 628
25.2.1 數字化音頻 628
25.2.2 數字化視頻 628
25.3 音頻和視頻壓縮 629
25.3.1 音頻壓縮 629
25.3.2 視頻壓縮 630
25.4 流式存儲音頻/視頻 633
25.4.1 第一種方法:使用萬維網服務器 633
25.4.2 第二種方法:使用具有元文件的萬維網服務器 633
25.4.3 第三種方法:使用媒體服務器 634
25.4.4 第四種方法:使用媒體服務器和rtsp 634
25.5 流式直播音頻/視頻 635
25.6 實時交互式音頻/視頻 636
25.6.1 特性 636
25.7 rtp 639
25.7.1 rtp分組格式 640
25.7.2 udp端口 641
25.8 rtcp 641
25.8.1 發送方報告 641
25.8.2 接收方報告 642
25.8.3 源點描述報文 642
25.8.4 再見報文 642
25.8.5 特定應用報文 642
25.8.6 udp端口 642
25.9 ip話音 642
25.9.1 sip 642
25.9.2 h.323 644
25.10 服務質量 646
25.10.1 流的特性 646
25.10.2 流的分類 647
25.10.3 提高qos的技術 647
25.10.4 資源預留 650
25.10.5 許可控製 650
25.11 綜閤服務 650
25.11.1 信令 651
25.11.2 流規範 651
25.11.3 許可 651
25.11.4 服務類彆 651
25.11.5 rsvp 652
25.11.6 綜閤服務存在的問題 653
25.12 區分服務 654
25.13 深入閱讀 655
25.13.1 參考書 655
25.13.2 rfc 656
25.14 重要術語 656
25.15 本章小結 656
25.16 實踐安排 657
25.16.1 習題 657

第五部分 下 一 代
第26章 ipv6編址 661
26.1 引言 661
26.1.1 記法 661
26.1.2 地址空間 664
26.1.3 三種地址類型 664
26.1.4 廣播和多播 665
26.2 地址空間分配 665
26.2.1 指派的和保留的地址塊 667
26.3 全球單播地址 670
26.3.1 三級結構 670
26.4 自動配置 672
26.5 重新編號 673
26.6 深入閱讀 673
26.6.1 參考書 673
26.6.2 rfc 673
26.7 重要術語 673
26.8 本章小結 674
26.9 實踐安排 674
26.9.1 習題 674

第27章 ipv6協議 676
27.1 引言 676
27.1.1 改變的緣由 676
27.1.2 采用進度延緩的原因 677
27.2 分組格式 677
27.2.1 基本首部 677
27.2.2 流標號 678
27.2.3 ipv4首部和ipv6首部的比較 679
27.2.4 擴展首部 680
27.2.5 ipv4和ipv6的比較 684
27.3 從ipv4過渡到ipv6 684
27.3.1 雙協議棧 684
27.3.2 隧道技術 685
27.3.3 首部轉換 685
27.4 深入閱讀 686
27.4.1 參考書 686
27.4.2 rfc 686
27.5 重要術語 686
27.6 本章小結 686
27.7 實踐安排 687
27.7.1 習題 687
27.7.2 研究活動 687

第28章 icmpv6 688
28.1 引言 688
28.2 差錯報文 689
28.2.1 終點不可達報文 689
28.2.2 分組太大報文 690
28.2.3 超時報文 690
28.2.4 參數問題報文 691
28.3 信息報文 691
28.3.1 迴送請求報文 691
28.3.2 迴送迴答報文 692
28.4 鄰站發現報文 692
28.4.1 路由器詢問報文 692
28.4.2 路由器通告報文 692
28.4.3 鄰站詢問報文 693
28.4.4 鄰站通告報文 694
28.4.5 改變路由報文 694
28.4.6 反嚮鄰站詢問報文 695
28.4.7 反嚮鄰站通告報文 695
28.5 組成員關係報文 695
28.5.1 成員關係查詢報文 696
28.5.2 成員關係報告報文 696
28.5.3 功能性 696
28.6 深入閱讀 698
28.6.1 參考書 698
28.6.2 rfc 698
28.7 重要術語 698
28.8 本章小結 698
28.9 實踐安排 699
28.9.1 習題 699
28.9.2 研究活動 699

第六部分 安 全 性
第29章 加密術和網絡安全 703
29.1 引言 703
29.1.1 安全的目標 704
29.1.2 攻擊 704
29.1.3 服務 706
29.1.4 技術 706
29.2 傳統加密方法 706
29.2.1 密鑰 707
29.2.2 替代加密方法 708
29.2.3 置換加密方法 710
29.2.4 流和塊加密方法 711
29.3 現代加密方法 711
29.3.1 現代塊加密方法 711
29.3.2 數據加密標準(des) 713
29.3.3 現代流加密方法 714
29.4 不對稱密鑰加密方法 715
29.4.1 密鑰 716
29.4.2 總體思想 716
29.4.3 rsa加密係統 718
29.4.4 應用 720
29.5 報文完整性 720
29.5.1 報文和報文摘要 720
29.5.2 散列函數 721
29.6 報文鑒彆 721
29.6.1 hmac 722
29.7 數字簽名 722
29.7.1 比較 723
29.7.2 過程 723
29.7.3 對摘要的簽名 724
29.7.4 服務 725
29.7.5 rsa數字簽名機製 726
29.7.6 數字簽名標準 727
29.8 實體鑒彆 727
29.8.1 實體鑒彆和報文鑒彆的比較 727
29.8.2 驗證類彆 727
29.8.3 口令 728
29.8.4 查問-響應 728
29.9 密鑰管理 729
29.9.1 對稱密鑰的分發 730
29.9.2 對稱密鑰協商 732
29.9.3 公鑰分配 733
29.10 深入閱讀 734
29.11 重要術語 734
29.12 本章小結 735
29.13 實踐安排 736
29.13.1 習題 736
29.13.2 研究活動 737

第30章 因特網安全 739
30.1 網絡層安全 739
30.1.1 兩種方式 740
30.1.2 兩個安全協議 741
30.1.3 ipsec提供的服務 743
30.1.4 安全關聯 744
30.1.5 因特網密鑰交換(ike) 747
30.1.6 虛擬專用網(vpn) 747
30.2 運輸層安全 748
30.2.1 ssl的體係結構 748
30.2.2 四個協議 750
30.3 應用層的安全 752
30.3.1 電子郵件的安全 753
30.3.2 相當好的保密(pgp) 753
30.3.3 密鑰環 755
30.3.4 pgp的證書 756
30.3.5 s/mime 758
30.3.6 s/mime的應用 761
30.4 防火牆 761
30.4.1 分組過濾防火牆 762
30.4.2 代理防火牆 762
30.5 深入閱讀 763
30.6 重要術語 763
30.7 本章小結 764
30.8 實踐安排 764
30.8.1 習題 764
30.8.2 研究活動 765

第七部分 附 錄
附錄a unicode 769
a.1 平麵 769
a.1.1 基本多語言平麵(bmp) 770
a.1.2 其他平麵 770
a.2 ascii 770
附錄b 進位製計數係統 773
b.1 不同的係統 773
b.1.1 基10:十進製 773
b.1.2 基2:二進製 773
b.1.3 基16:十六進製 774
b.1.4 基256:點分十進製記法 774
b.1.5 比較 775
b.2 轉換 775
b.2.1 從任意數製到十進製的轉換 775
b.2.2 從十進製到任意數製的轉換 776
b.2.3 其他轉換 777
附錄c 差錯檢測碼 779
c.1 引言 779
c.1.1 差錯的類型 779
c.1.2 冗餘 779
c.1.3 檢錯與糾錯的比較 779
c.1.4 編碼 780
c.2 塊編碼 780
c.2.1 差錯檢測 781
c.2.2 漢明距離 781
c.2.3 最小漢明距離 781
c.3 綫性塊碼 782
c.3.1 綫性塊碼的最小距離 782
c.4 循環碼 783
c.4.1 循環冗餘檢驗 783
c.4.2 循環碼的優點 785
c.4.3 其他循環碼 785
附錄d 檢驗和 786
d.1 傳統的檢驗和 786
d.1.1 思想 786
d.1.2 因特網的檢驗和 787
d.2 fletcher檢驗和 788
d.3 adler檢驗和 789
附錄e html、xhtml、xml和xsl 791
e.1 html 791
e.1.1 標簽 791
e.1.2 xhtml 794
e.2 xml和xsl 794
附錄f java中的客戶-服務器編程 796
f.1 udp程序 796
f.2 tcp程序 798
附錄g 其他信息 801
g.1 端口號 801
g.2 rfc 802
g.3 聯係地址 803
詞匯錶 804
參考文獻 827



精彩書摘

  因特網是個結構化的、有組織的係統。在討論因特網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它和
  TCP/P的關係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因特網的發展簡史。接著我們再定義協議和標準的概念,以及它們彼此之間的關係。我們還要討論與開發因特網標準有關的各種組織。這些標準並不是由任何一個特定組織開發的,而是來自於因特網用戶們的共識。我們將討論這些標準從發起到成熟的整個機製。當然作為引言,本章還有一些內容用來介紹因特網的管理組織。
  目標
  本章有以下幾個目標:
  瞭解因特網的發展簡史。
  定義人們在討論因特網時經常提到的兩個術語:協議和標準。
  對因特網相關的標準組織進行分類,並簡單地逐一介紹。
  定義因特網標準這個概念,並解釋這些標準製定所需要經曆的機製。
  討論因特網的管理機構並簡單介紹每個管理分支機構。
  1.1發展簡史
  網絡(network)是一組互相連接的通信設備,如計算機和打印機。互聯網(注意:這是指小寫字母i開始的intemet)是指兩個或更多的可以彼此通信的網絡。最著名的互聯網就是因特網(大寫字母I開始的Intemet),它由成韆上萬個互連的網絡所組成。超過100個國傢和地區的個人以及不同的組織,如政府機關、學校、研究機構、公司以及圖書館等都在使用因特網。因特網的用戶數以億計。然而這個非凡的通信係統在1969年纔問世。
  1.1.1 ARPANET
  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研究機構擁有的大型計算機都是獨立的設備。不同廠傢生産的計算機不能彼此通信。美國國防部的遠景研究規劃局(ARPA)希望找到一種連接計算機的方法,以便使他們資助的研究人員能夠共享其研究成果,這樣就可以減少費用和避免重復勞動。
  ……

前言/序言

  在今天的文明生活中,與網絡和連網有關技術的發展變化可能是最快的。很多專傢學者以及學生在審閱或學習使用瞭本書的第3版之後都提齣建議,希望在本書新一版發行時能夠包括這些變化。在第4版中,我對本書內容進行瞭重新整理,不僅融入瞭許多技術上的發展變化,而且還增加瞭幾個新的章節和附錄。
  本書第4版假定讀者並沒有關於TCP/IP協議族的預備知識,不過讀者最好還是預先學習一下數據通信的課程。
  內容結構
  本書分為七個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和底層技術),包括第1~3章,迴顧瞭一些基本概念和基礎技術。雖然這部分內容不包含在TCP/IP協議中,但TCP/IP協議需要它們的支持。
  ·第二部分(網絡層),包括第4~12章,討論瞭IPv4編址技術、IPv4協議、所有IPv4協議的輔助協議以及單播和多播路由選擇協議。
  ·第三部分(運輸層),包括第13~16章,介紹瞭運輸層的總體概念(第13章),然後全麵討論瞭三個運輸層協議:UDP、TCP和SCTP(第14、15、16章)
  ·第四部分(應用層),包括第17~25章,介紹瞭應用層的總體概念,包括客戶/服務器模式的編程(第17章),然後全麵討論瞭七個應用層協議(第18~24章)。第25章專門介紹因特網上的多媒體技術。
  ·第五部分(新一代),包括第26~28章,介紹瞭新一代的IP協議、IPv6編址技術(第26章)、IPv6協議(第27章)和ICMPv6(第28章)。
  ·第六部分(安全性),包括第29~30章,討論瞭一些不可迴避的話題,如加密技術和網絡安全(第29章)以及因特網安全(第30章)。
  ·第七部分(附錄)一共含有七個附錄,在你閱讀本書的過程中也許會用得著它們。
  特點
  為瞭使學生更容易地學習TCP/IP,本書的編寫具有如下一些特點。
  用直觀的方法
  本書用圖文並茂的方法講述瞭技術性很強的內容,但並沒有使用復雜的公式。大約超過650張插圖與正文一起為理解這些內容提供瞭直觀的方法。在解釋網絡的概念時,插圖是特彆重要的,因為網絡的概念是基於連接和傳輸的。使用插圖要比使用文字更容易地理解這些概念。
  突齣重點
  對一些重要概念反復提示,使讀者可迅速找到這些重點並引起注意。
  例子和應用
  隻要閤適,我們就會用例子來闡明書中給齣的概念。此外,我們在每一章都放進許多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以提高讀者的興趣。
  協議軟件包
  .雖然我們並不試圖給齣實現每個協議的詳細代碼,但在許多章還是包括瞭一個小節,用來討論每個協議實現背後的大緻想法。這些內容可幫助理解每一種協議的思路和相關問題,不過它們也可作為選讀內容。
  重要術語
  在每一章的最後列齣瞭在這一章中齣現的新術語,而這些術語的定義包含在詞匯錶中。
  小結
  每一章的結尾部分是對本章內容的小結。小結以重點符號打頭,列舉瞭這章中的所有重點內容。
  實踐項目
  每一章都包括一項實踐內容,用來鞏固重要概念,同時鼓勵學生應用它們。實踐項目由兩部分組成:習題和研究活動。完成習題需要對所學內容真正理解,而研究活動則是為打算更加深入鑽研這些內容而安排的。
  附錄
  附錄的作用是提供快捷的參考內容,或為理解本書中的概念而需要復習的一些內容。前幾版中的附錄在這裏經過重新修訂、整理,同時還增加瞭一些新的附錄。
  詞匯錶和縮寫錶
  本書包含瞭一個龐大的詞匯錶和縮寫詞列錶。
  第4版改動以及新增的內容
  在第4版中有很多改動的地方和新增的內容,包括:
  ·在每章開頭部分增加瞭學習目標。
  ·在每章結尾增加瞭簡要參考列錶和相應RFC的列錶。
  ·有幾章增加瞭新的習題和研究活動。
  ·有些插圖作瞭修訂,以更真實地反映當前實際使用的技術。
  ·第3章(底層技術)全麵改寫以囊括新的技術。
  ·第4章(網絡層簡介)是全新內容。
  ·第13章(運輸層簡介)是全新內容。
  ·第17章(應用層簡介)是全新內容。
  ·現在的第5章既討論瞭分類編址,也討論瞭無分類編址(是第3版中第4章和第5章的閤並)。
  ·第6章修訂後包括瞭MPLS。
  ·新一代網際協議(IPv6)的內容擴展到3個章節(第26、27、28章)。
  ·有關安全性的內容擴展到兩個章節(第29、30章)。
  ·一些過時的協議,如RARP和BOOTP被刪掉以騰齣空間給新的內容。
  ·根據TCP/IP協議族中的層次關係對章節進行瞭重組。
  ·附錄A(ASCII碼)被Unicode取代。
  ·附錄C(差錯檢測)經過全麵修訂和擴充。
  ·附錄D(檢驗和)經過全麵修訂。
  ·附錄E(HTML、XHTML、XML和XSL)是全新的。
  ·附錄F(客戶/服務器模式的Java編程)是全新的。
  ·附錄G(雜項信息)此次綜閤瞭前幾版中的附錄F、附錄G和附錄H。
  怎樣使用本書
  本書是為學校學生和專業人員寫的。它可作為感興趣的專業人員的自學指導書。作為教科書,它可當作一學期的教材使用(對一年兩個學期或四個學期的學製都可以)。各章的組織有很大的靈活性。下麵是我給齣的一些建議:
  ·如果學生已經學過數據通信和聯網的課程,則可跳過第1~3章。
  ·第4~25章對瞭解TCP/IP是至關重要的。
  ·第26~28章的決定權在於教授是否認為應該讓學生熟悉新一代的IP。
  ·第29章和第30章為學生學習安全性課程提供預備知識,如果時間有限可以跳過。

用戶評價

評分

比店鋪便宜,質量有保證的

評分

很厚的一本書,比英文原版便宜的多

評分

書的質量挺好

評分

不錯不錯,挺好的,贊一個

評分

在書院看瞭一個多小時,感覺受益良多,迴傢後果斷拿下

評分

講得很細,適閤0基礎的看。紙張差瞭一點。。

評分

以前買過第三版,現在是齣於教學目的,更新教材,於是買瞭第四版,這本教材非常淺顯易懂,適閤初級研究TCP/IP協議的學生學習。

評分

書不錯,慢慢看吧...

評分

世界著名計算機教材精選:TCP/IP協議族(第4版)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