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级三相费控智能电能表技术规范(Q/GDW 362-2009)

1级三相费控智能电能表技术规范(Q/GDW 362-2009)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国家电网公司 编
图书标签:
  • 智能电能表
  • 三相电表
  • 费控
  • 技术规范
  • 电力计量
  • 电能质量
  • Q/GDW 362-2009
  • 电力系统
  • 计量技术
  • 行业标准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ISBN:155083.2195
版次:1
商品编码:10492192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9-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在国家电网公司“计量、抄表和收费标准化建设研究”项目成果的基础上,按照统一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总体要求,结合国内外计量、通信技术现状以及公司系统生产、经营、管理对电能表的基本要求,国家电网公司组织编制了智能电能表系列标准。包括《智能电能表功能规范》、《单相智能电能表型式规范》、《三相智能电能表型式规范》、《0。2S级三相智能电能表技术规范》、《0。5S级三相智能电能表技术规范》、《0。5S级三相费控智能电能表(无线)技术规范》、《1级三相费控智能电能表(无线)技术规范》、《1级三相费控智能电能表(载波)技术规范》、《1级三相费控智能电能表技术规范》、《1级三相智能电能表技术规范》、《单相智能电能表技术规范》、《智能电能表信息交换安全认证技术规范》等l2个标准。标准编制参考了有关标准、规程、规范。
  《1级三相费控智能电能表技术规范(Q/GDW 362-2009)》以《智能电能表功能规范》、《三相智能电能表型式规范》、《智能电能表信息交换安全认证技术规范》为基础,对1级三相费控智能电能表的技术要求、检验规则以及运行质量管理等要求做了进一步的规定。《1级三相费控智能电能表技术规范(Q/GDW 362-2009)》是公司系统1级三相费控智能电能表招标采购、检验验收及质量监督等工作的技术依据。

目录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技术要求
5 试验项目及要求
6 检验规则
7 运行质量管理要求
附录A(资料性附录)试验项目明细表
附录B(资料性附录)显示项目表
编制说明

前言/序言


《现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与应用》 本书简介 本书深入探讨了现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核心理论、关键技术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作为一本兼具理论深度与工程实践指导性的专业著作,本书旨在为电力系统工程师、研究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高年级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学习资源。 第一部分:继电保护基础理论 本部分首先建立了继电保护的理论基石。详细阐述了电力系统故障的类型、特征及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包括保护的可靠性、速动性、选择性和灵敏性等基本要求。 电力系统故障分析: 深入解析了三相短路、两相短路、单相接地短路等不对称故障的电流和电压分布规律,这是设计保护算法的基础。书中利用相量分析法和分量法,详细推导了故障电流的计算公式,并探讨了故障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测量元件与二次回路: 详细介绍了电流互感器(CT)和电压互感器(PT)的结构、工作原理、误差特性及其对保护准确性的影响。重点讲解了二次回路的设计规范、抗饱和措施以及二次回路的校验方法,确保了从主回路到二次回路信号传输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微机保护的基本原理: 阐述了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在继电保护中的应用,包括采样、量化、滤波(如有限脉冲响应滤波器FIR和无限脉冲响应滤波器IIR)以及特征量提取过程。对比分析了傅里叶变换法、定子电流法等在故障识别中的优缺点。 第二部分:元件保护技术 本部分系统介绍了针对电力系统主要设备和线路的典型保护方案。 输电线路保护: 距离保护(阻抗保护): 详细讲解了阻抗保护的测距原理、比例阻抗的整定计算,以及如何应对故障点电阻、线路参数变化、功角变化带来的影响。重点分析了近后端越界、振荡闭锁、小电流接地保护的配合问题。 纵差动保护与横差动保护: 阐述了基于能量原理的电流差动保护技术,分析了CT二次电流不平衡的原因(如变比误差、励磁涌流、二次回路故障),并介绍了比率平衡法和二次谐波抑制法在差动保护中的应用。 单相接地故障保护: 区分了非有效接地系统和有效接地系统中的接地故障保护策略,包括零序电流保护、零序电压保护和负序电流保护的原理与整定。 变压器保护: 全面覆盖了电力变压器的主保护和后备保护。重点分析了三绕组变压器差动保护的复杂性,以及如何通过中点接地方式和中点电流检测来提高保护的可靠性。深入探讨了直流磁化对保护的影响及相应的抑制措施。 发电机和母线保护: 详细介绍了发电机出口的过电流保护、纵差动保护、失磁保护、失磁解列保护以及定子接地保护(包括间隙保护和高阻接地保护)。对于母线保护,重点分析了单元接线、双母线、断开点接线等不同构架下的电流差动保护配置和逻辑设计。 第三部分:系统稳定与高级保护功能 本部分聚焦于继电保护在复杂系统运行环境下的协调与高级功能。 保护的协调配合: 探讨了不同保护层级之间的配合原则,包括时间选择性、电流选择性。详细讲解了自动准同期、后备保护的延时计算,以及与自动准同期装置(自动重合闸)的配合逻辑。 数字保护的先进算法: 介绍了基于同步采样的高级算法,如小波变换分析在故障信号识别中的应用,以及基于人工智能和模糊逻辑的故障识别技术,以提高对间隙性故障和过渡电阻故障的灵敏度。 故障录波与在线监测: 阐述了故障录波器(SOE)在事后分析中的关键作用,包括同步时间戳的建立和波形数据的解读。同时,介绍了基于状态检修理念的保护设备在线监测技术,如设备本体温度、局部放电的实时跟踪。 第四部分:工程实践与标准要求 本部分将理论与实际工程标准相结合。 继电保护的调试与试验: 详细介绍了保护装置的静态、动态测试流程,包括插件测试、回路试验、高压试验以及冲击试验的步骤与安全要求。强调了现场校验中应避免对运行设备造成不必要的动作。 电能质量与暂态影响: 分析了电磁暂态过程(如操作过电压、雷击过电压)对继电保护装置的干扰,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接地系统设计、浪涌保护器配置来保障保护的稳定性。 规约与信息交互: 介绍了电力系统信息交互的关键通信规约,如IEC 61850标准,及其在现代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包括GOOSE报文和Sampled Values(SV)的应用前景。 本书内容结构严谨,图表丰富,案例分析贴近实际工程案例,是电力行业专业技术人员提升继电保护系统设计、运行和维护能力的必备参考书。

用户评价

评分

从一个采购和项目管理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其标准化和可追溯性。当我需要与供应商进行技术谈判时,手握这样一份权威规范,底气自然不同。我关注的重点在于其对元器件选型、生产工艺控制的潜在约束。技术规范不光是关于“做什么”,更是关于“如何保证一直能做到”。我希望书中能对电表外壳的防护等级(IP等级)、电磁兼容性(EMC)的测试标准有非常具体、无可争议的量化指标。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个清晰的、分步骤的、可审计的质量控制清单,那对于确保最终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这本书如果能对生命周期管理,比如电表到期后的数据迁移和报废标准有所提及,那就更全面了。毕竟,一个好的规范应该涵盖从原材料进厂到设备退役的全过程,而不仅仅是出厂时的参数。

评分

初次接触到这本书时,我立刻感觉到它散发出的那种“行业标准”的气息,那种不容置疑的权威感。我个人在行业内打滚多年,深知一份合格的技术规范对于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性。这本书的排版风格,那种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必须遵守”的严肃性,非常对我的胃口。我尤其留意了关于“费控”部分的描述,这部分往往是用户体验和商业运营的核心痛点。我希望它能深入探讨智能电表如何在保障计量准确性的同时,实现对电能使用的精细化管理和远程控制。例如,关于数据加密、远程抄表协议的安全性和兼容性,书中是否有独到的见解或更严格的要求?此外,如果能对不同等级的智能电表在抗干扰能力上的细微差别进行量化分析,那将是对我们研发团队极大的帮助。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把尺子,帮助我们量化每一个技术指标的优劣,而不是停留在模糊的描述层面。它应该是一本能让技术人员“闭着眼睛都能找到”所需参数的实用手册,那种需要花大力气去解读的规范反而会降低其实用价值。

评分

坦白说,我买这本书主要是冲着“Q/GDW”这个标准代号去的,这代表着它背后有国家电网或相关权威机构的背书,这意味着它不是市面上那些泛泛而谈的技术书籍能比拟的。我最看重的是它在“三相”系统复杂性处理上的细致程度。三相电的平衡与不平衡负载对计量准确性的影响是极其微妙的,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验证方法。我希望能看到关于电压、电流互感器配置的最佳实践,以及如何通过软件算法来补偿因线路损耗或电能质量波动带来的误差。这本书如果能清晰地界定不同应用场景(比如工业用户与大型商业用户)下,对智能电表各项指标的优先级排序,那无疑极大地提高了它的实战价值。毕竟,不是所有应用都需要最顶尖的精度,但所有应用都要求符合规范。因此,我对书中关于测试方法和验收标准的详尽描述抱有极大的兴趣,希望能从中找到验证我们内部测试流程的不足之处。

评分

这本书的厚度和严肃性让我对它的内容深度充满了好奇。我希望它能超越简单的参数罗列,深入探讨未来智能电网对费控电表提出的新要求。比如,在分布式能源接入、电动汽车充电桩负荷管理日益普及的今天,现有的三相费控标准是否已经预留了升级接口?书中对未来的技术趋势是否有所前瞻性的描述?我期待看到的是对前沿计量技术,例如基于新一代通信技术的安全接入协议、时间戳同步精度的要求等方面的讨论,即使这些内容尚未成为强制标准,其前瞻性思考也极具价值。一份优秀的规范,不仅要解决今天的问题,更要为明天的发展铺路。如果这本书能为我们提供一个稳固的技术基石,让我们在进行系统升级或新产品开发时,能够有据可依地应对未来的挑战,那么它的价值就不仅仅是一份技术文档,而是一份战略蓝图了。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引人注目,那种略带复古的深蓝色调,配上清晰、醒目的白色字体,给人一种严谨而专业的初步印象。我初次翻开它,就被它那种近乎于百科全书式的详尽所震撼。它似乎不是那种轻松阅读的书籍,更像是一部需要反复查阅的工具手册。我期待它能在电能计量领域,尤其是在三相电表的具体技术参数和实施标准上,提供一个清晰、无可辩驳的蓝图。我希望书中的图表和流程图能够非常直观,能够将复杂的电气原理以一种工程师乐于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而不是晦涩难懂的纯理论推导。比如,关于电能计量的核心算法、误差校准的标准流程,以及在不同环境温度和湿度下的性能要求,这些都是我非常关注的重点。如果这本书能将这些标准化的内容,通过大量的实际案例或模拟场景来佐证其有效性,那就太完美了。总而言之,我对它在提供行业基准方面的潜力抱有极高的期待,希望能成为我工作台面上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而非仅仅是书架上的一件装饰品。它给人的感觉是,一旦你拥有了它,你就掌握了制定或验证相关设备质量的权威性文件。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