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丛书:曾国藩传》以大量踏实的资料为基础,态度严谨、精确独到、有据有理、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曾国藩的生平经历和主要事迹;深刻透彻地分析了曾国藩政治和学术思想的形成、发晨、演变及对后世的影响,深入归纳了曾国藩的用人方略,概述了以曾田藩及其幕府为核心的政治集团的形成、发展、分化和主要特征、作用;同时,历史地、科学地、实事求是地总结评价了蕾田藩的历史功过和历史作用:[往古衰朽之续,开近代风气之先。
朱东安,1939年生。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晚清史,著有《曾国藩幕府研究》《曾国藩集团与晚清政局》《晚清政治与传统文化》等学术专著及相关论文数十篇。《曾国藩传》是朱东安教授的第一部学术著作,也是他多年来从事晚清史研究的基础。
中国文明史,包括了50个百年,在每一个百年中,都曾留下过雄霸天下、争议纷飞的人物。曾国藩,命逢风云诡谲的动荡中国,从一个秀才,zui后成为晚清重臣、湘军之父,十年七迁,连跃十级。毛泽东曾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亦说其“足为吾人之师资”。可也有人说其是“汉奸刽子手”“吾祖民贼”。其实,赞也好,毁也罢,对曾国藩本人已毫无意义。而绝对的好和绝对的坏是无趣的,所以我们选择荣辱参半、毁誉皆有的曾国藩,看他在荆棘遍地的、无法逃避的历史环境中如何权衡、如何抉择、如何失败或走向成功,甚至他的无奈、失望与希冀,对今人面对现实皆有启发与思考的价值。我们之所以选择朱东安先生的《曾国藩传》作为“回顾丛书”一本,实因除去研究语言表述的历史特征,此书堪称曾国藩传记研究中zui扎实、功力zui深之作。
关于“回顾丛书”
前言
一 跻身六曹 (嘉庆十六年至咸丰二年1811-1852)
时代与故乡
家风与影响
读书与科第
治学与交往
穆彰阿的得意门生
革除弊政的尝试
二 创建湘军 (咸丰三年至咸丰四年1853-1854)
应命出山
办团练勇
改革军制
编练成军
三 坐困江西 (咸丰四年至咸丰七年1854-1857)
初战败绩
攻占武昌
湖口惨败
罗走塔灭
委军奔丧
四 决战安庆 (咸丰八年至咸丰十一年1858-1861)
再次出山
援浙之行
进围安庆
总督两江
拒不北援
困守祁门
攻陷安庆
五 攻陷天京(同治元年至同治三年1862-1864)
督办四省军务与三路进兵之势
进退之争
孤城难下
独占头功
天京浩劫
大功不赏
裁湘留淮
六 剿捻失败(同治四年至同治六年1865-1867)
坐观成败
剿捻无功
被劾回任
……
七 郁悒而死 (同治七年至同治十一年,868-1872)
八 知人慎用 幕府称盛
九 承往古衰朽之续 开近代风气之先
时代与故乡
清王朝是以满洲贵族为首的满汉地主阶级联合专政的封建政权,其国体政体无异于前代,但在统治阶级内部权力分配上,明显地带有种族歧视的痕迹。早在人关之前,满洲贵族就实行联合汉族地主阶级的政策。人关之后,他们尤为重视拉拢汉族士人参加政权,在中央各部、院的官职设置上,使满汉缺额,即官员编制中满人与汉人的数量相当,对地方官员的任命也采取满汉参用的做法,从而笼络了汉族地主,扩大了清王朝的统治力量。然而,满洲贵族对汉族官吏常常存有戒心,设计防范,不使他们掌握实权,尤其是军权。
清朝政权的中枢机构是内阁和军机处,其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行政。内阁仅康熙一朝较有实权,自雍正朝设立军机处之后便失去实权,变成例行公事的机关。总揽一切大权的是军机处,重大问题都在这里讨论,由皇帝作出决定,向全国发号施令,所以时人和后人皆称军机处为“政府”。军机大臣由皇帝在亲王、内阁大学士、各部、院堂官(尚书、侍郎等)中特简差派,并有在军机大臣上行走与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的分别,按固定顺序排列。皇帝还指定一名亲王或大学士为首席军机大臣,称为“领班”,又称“首枢”。首席军机大臣多为满人,仰仗皇帝的倚重,总揽大权,汉员没有多少发言权,即使提出正确的意见也往往不受重视。鸦片战争时期的军机大臣王鼎,就是为起用林则徐一事,在道光皇帝面前与首席军机大臣穆彰阿一再苦争无效,愤而自杀的。六部的实权也多掌握在满员手里,汉员往往不过是随同画诺而已。掌握清朝地方大权的官员是总督和巡抚,而总督的权力尤重,各地绿营兵及其长官提督,即受总督管辖。为防止汉族官员掌握军权,总督多任命满人,汉员不多。对于身任疆寄的汉族地方督抚,清廷有时也放心不下,往往指使满员暗中监视,密报他们的动向。对于一些地位不高但颇有实权的员缺,也限制汉员插足。例如掌管户部三库锁钥的下级司员和地处北京后方的热河道道员,就只限任旗员,不用汉人。此外,旗员还享有其他种种特权,遇婚、丧、疾病皆可请假,假满复职。汉员遇父母丧葬,必须回籍守制三年;遇结婚或久病不愈也要开缺;服阕或假满之后,除内阁中书等少数员缺外,都须重新人班候补,不能径复旧职。至于科考、补缺、升迁的难易,满汉之间更是悬若天壤了。
……
这本《回顾丛书:曾国藩传》的封面设计,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严谨”和“历史感”。“回顾丛书”这几个字,就如同一个引子,邀请我一同回望过去,审视历史。而“曾国藩传”则直接点明了本书的主角,一个在中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辽宁人民出版社的标识,也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内容有了一定的信心。我一直对曾国藩这个人物抱有复杂的情感,他既是那个风雨飘摇时代里的一抹亮色,也曾被贴上种种标签。我非常想知道,这本书将如何呈现一个更立体、更真实、更全面的曾国藩。是会深入剖析他如何在内忧外患中崛起,如何在政治斗争中自处,如何平衡家国情怀与个人抱负?我期待它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生平介绍,更能引发我对于历史人物塑造、时代局限性以及个人选择与历史进程之间关系的深入思考。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吸引人,简洁大气的“回顾丛书”字样,配上“曾国藩传”厚重感十足的书名,一下子就让人联想到历史的沉淀和人物的重量。辽宁人民出版社的出品,也让人对其内容质量有了一定的期待。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仅仅是拿到书时的第一印象,就觉得它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著作。封面配色沉稳,字体选择也恰到好处,既有书卷气又不失现代感。书页的纸张手感也相当不错,摸上去不会觉得粗糙,翻阅起来也不会有刺耳的“沙沙”声,这些细节之处都能体现出版方的用心。我一直对晚清历史以及曾国藩这样的人物非常感兴趣,他的人生经历可谓跌宕起伏,充满争议,也留下了无数值得后人思考的课题。这本书的出现,恰好满足了我对这一时期历史人物深入了解的愿望。我期待它能为我打开一扇通往那个时代的大门,让我更直观地去感受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以及曾国藩这个复杂而又重要的历史人物。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那一刻,我的心情就如同打开了一本尘封已久的故纸堆。封面上的“回顾丛书”四个字,仿佛带着一种历史的回响,暗示着这本书不仅仅是对一个人事迹的简单罗列,更是一种对过往的梳理与反思。而“曾国藩传”这个书名,更是直接将我的思绪拉回到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晚清时代。曾国藩,这个名字本身就承载了太多的故事,太多的评价。他既是力挽狂澜的“中兴名臣”,又是被一些人诟病的“乡愿”。我一直对这种具有争议性的人物充满好奇,总想从更全面的视角去理解他们的决策与行为。辽宁人民出版社的这个版本,从装帧设计上就能看出其严谨的态度,给人一种可靠的感觉。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开它,去探寻这位历史巨人内心深处的思想,去感受他所处的时代氛围,去理解他如何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一步步走出自己的道路,并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评分拿到这本《回顾丛书:曾国藩传》时,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封面设计简洁而不失庄重,正如曾国藩本人给人的印象——沉稳内敛,却又能量巨大。辽宁人民出版社的出品,也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一直认为,要理解中国近代史,就绕不开曾国藩这个名字。他的人生轨迹,他的思想体系,他所做出的种种选择,都深深地影响了那个时代,乃至后来的中国。我很好奇,这本书会如何去“回顾”这位伟人的一生,是会着重于他的政治军事成就,还是会更深入地挖掘他内心世界的挣扎与思考?是会以一种宏大的叙事,还是会通过更细腻的笔触来描绘?我期待的不仅仅是一部人物传记,更是一扇让我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缩影的窗口,让我能够站在更广阔的历史视角下,去理解曾国藩的功过是非,去感受那个时代士人的生存状态与精神追求。
评分这部《回顾丛书:曾国藩传》从封面设计上就透着一种沉静而厚重的历史感。封面选取了一种较为经典的配色,深邃的底色搭配醒目的书名,让人在第一时间就能感受到这本书的内容主题。辽宁人民出版社的名字也给我一种值得信赖的感觉,毕竟这家出版社在历史类图书的出版上有着不错的口碑。我一直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像曾国藩这样在关键历史节点上扮演了重要角色的风云人物。他的政治智慧、军事才能、治家之道,以及他身上所体现出的儒家思想,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和学习的。这本书的出现,让我觉得能够提供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视角来认识曾国藩。我期待通过这本书,能够更清晰地了解他的人生轨迹,理解他所做的每一个重要决定背后的考量,以及他如何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并留下深刻的历史印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