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真是太棒了!我一直以为自己只是性格内向,直到读了它,才意识到自己深受“取悦症”的困扰。以前总觉得,只要对所有人都好,就能获得安全感和认同,结果把自己弄得精疲力尽,心里充满了怨气和无力感。这本书不是那种空泛地说教,而是用非常贴近生活的例子,把我那些隐藏得很深的心理活动都给剖析出来了。特别是关于“不懂拒绝”的部分,作者深入浅出地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会害怕拒绝,以及拒绝的后果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读完后,我开始尝试在一些小事上说“不”,虽然一开始非常紧张,但那种掌控自己生活的掌控感,真是久违了的舒畅。这不仅仅是一本心理学书,更像是一个陪伴我成长的私人家教,让我学会了如何真正地爱自己,而不是通过牺牲自我去博取别人的爱。如果你也经常在人际关系中感到委屈,这本书绝对值得一读,它会帮你找回真正的自我。
评分说实话,我对心理学这块一直持观望态度,总觉得那些理论太晦涩,离日常生活太远。但这次的这套书,尤其是关于“拖延症”的那一本,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我是一个典型的“明日复明日”患者,面对重要的事情总是能找到一万个理由去逃避。这本书没有用什么复杂的术语去指责我,而是从大脑的运行机制入手,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会拖延,那种瞬间的放松感是如何让我们陷入恶性循环的。它提供的方法非常具体,不是让你一下子变得完美,而是教你如何拆解任务,从小处着手,逐步建立起行动的动力。我按照书里的建议,把一个堆积了好几个月的工作任务拆分成了每天半小时的小目标,执行起来轻松多了,那种“终于把事情做完了”的成就感,带来的积极反馈远超我预期的抵抗。对于我这种行动力低下的人来说,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把及时的雨露,让我看到了改变的可能。
评分这三本书放在一起读,感觉就像是打通了一个人生成长的闭环。我以前总是陷入一种“想做好人(取悦症),又做不好事情(拖延症),最后自我厌弃(抑郁倾向)”的怪圈里。森田疗法的观点确实很有启发性,它不强求你“战胜”那些负面情绪,而是教你“接纳”并“带着”它们前行。这和很多要求你“积极乐观”的书籍截然不同,它更现实,也更温柔。我发现,当我不再拼命对抗内心的焦虑和恐惧时,反而有更多的能量去处理外部的事情。特别是关于“走出抑郁症”的部分,那种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让人感到被理解,而不是被审判。它不是给你一颗速效药,而是帮你重新校准了人生的操作系统,让我学会了与自己的不完美和平共处,这才是真正的疗愈。
评分作为一本心理治疗相关的书籍,它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其强大的可操作性和非教条主义。我过去也看过一些关于情绪管理的书,但总觉得要么太玄乎,要么就是一味地要求“改变想法”。而这套书,特别是针对拖延和取悦的分析,非常深入地触及到了我们行为背后的“情绪根源”。它教会了我一个重要的观念: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不想做,而是我们内在的某个部分在“害怕”做。这种恐惧感,如果不被看见和接纳,就会转化为行动的阻力。读完后,我不再把自己看作是一个“有缺陷”的人,而是理解自己只是在特定的心理机制下做出了当时的反应。这种自我接纳,是后续所有积极改变的基石。对于那些长期在情绪和行为上挣扎的朋友,我强烈推荐这本书,它提供了一条清晰、有逻辑且充满人文关怀的自我救赎之路。
评分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描述“老好人”心态时的那种笔触,细腻到让人心惊。那种想要帮所有人,却最终谁也帮不好的无力感,简直就是我本人生活的真实写照。这本书不仅指出了问题,更重要的是,它给出了一个非常实际的“边界设置”指南。如何清晰而又不失礼貌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限制,是需要技巧的,而这本书就像一本操作手册,手把手地教你如何搭建起属于自己的心理防火墙。我试着在一次聚会上,拒绝了别人一个超出我能力范围的请求,虽然那一刻手心冒汗,但事后那种精神上的轻松感,让我确信,学会拒绝,其实是对自己更负责任的表现。这套书的价值就在于,它让你从“为别人而活”的状态,切换到“为自己负责”的模式,非常实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