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我之前对中医的了解,很大程度上停留在书本知识层面,觉得它很玄妙,但又有些“高高在上”,不太容易触及。直到我偶然间看到了《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2集)》,才真正感受到中医的“温度”。这本书的医案,很多都来源于真实的临床实践,里面不仅有严谨的病案记录,还有医者精辟的论述和用药心得。我最喜欢的就是那些详细的病程记录,能够清晰地看到病情的发展变化,以及医者是如何一步步地调整治疗方案的。这让我觉得,中医的治疗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充满了智慧和灵活性。我特别想从书中学习到,那些名老中医是如何在复杂的病情中抓住关键,如何处理一些“不起眼”的症状,以及他们是如何体察病人的情志变化,并将其融入到治疗中的。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在耐心地向我们传授他的毕生绝学,让我对中医的认识,从“看热闹”上升到了“看门道”。
评分我一直认为,中医的精髓在于“用”,而《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2集)》这本书,正是将这份“用”展现得淋漓尽致。拿到书后,我首先会被那些详实的医案所吸引,每一则医案都像一个生动的故事,讲述着一位患者的康复历程,以及背后医者的智慧与仁心。我特别留意那些大家在病情辨识和病机分析上的论述,有时候我们会觉得一个病症似乎很相似,但不同的医者会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得出不同的治疗方向。这本书就提供了这样一个宝贵的对比和学习机会。我还在探索,除了经典的方剂运用,那些名老中医是否还有一些自己独创的验方或者特殊的治疗技巧,这些都是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总而言之,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中医的生命力,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古老学说,而是随着时代发展,在实践中不断传承与创新的活态医学。
评分这套《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2集)》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我当初选择这本书,纯粹是出于对中医的浓厚兴趣,希望能够从实操层面,特别是从那些名家大师的经验中汲取养分。拿到书的那一刻,就被它厚重的分量和精美的装帧所吸引,这本身就预示着里面蕴含着宝贵的内容。翻开第一页,就被扉页上那些如雷贯耳的医家名字所震撼,他们的学术思想和临床实践,一直是我心目中中医的灯塔。尽管我尚未深入研读每一则医案,但仅仅是浏览目录,就已经能感受到一种强大的学术气息和严谨的临床思维。我特别期待能从中看到一些针对疑难杂症的治疗思路,以及那些大家是如何通过辨证论治,巧妙运用方药,最终取得满意疗效的。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医案集,更像是一部活生生的中医教科书,它将理论与实践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为我们这些中医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平台。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其中,去领略那些名医的智慧,学习他们治病救人的绝技,希望我的中医之路,能因为这本书而更加光明。
评分拿到这本《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2集)》的时候,我正面临着一些临床上的困惑,总觉得自己在处理一些复杂的病情时,思路不够开阔,手法不够灵活。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像及时雨。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把所有医案都仔细拜读,但仅仅是翻阅,就让我对中医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体会。我尤其关注那些在病因病机分析上独到见解的医案,以及他们是如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方药的。很多时候,我们学到的中医理论虽然扎实,但在实际应用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变数”。而这套书,恰恰是那些经验丰富的老中医们,在无数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我相信通过对这些医案的学习,我的临床思维一定会得到极大的提升。我还在琢磨,那些大家在治疗过程中,除了药物的使用,是不是还有一些其他的辅助手段,比如针灸、推拿、情志调理等等,这些都是我非常想了解的内容。
评分坦白说,我当初购买《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2集)》的时候,内心是带着一些忐忑的。毕竟,中医的博大精深,我一直觉得很难窥其全貌,而“名中医”更是代表着学术的巅峰。拿到书后,我被里面的内容深深吸引。它不仅仅是罗列了一些病症和方药,更重要的是,它展现了医者在面对具体患者时的思考过程。我非常喜欢那些在医案旁边的“医者感悟”或者“经验之谈”,这能让我更直观地感受到医者是如何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并灵活运用于临床的。我一直在想,那些名老中医在临床上,是如何做到“举一反三”的,又是如何在看似相似的病情中,发现细微的差异,并做出精准的判断。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学习范本,让我看到了中医的严谨性、系统性,以及其背后蕴含的深厚人文关怀。我希望能通过阅读这本书,提升自己的临床思维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评分好书值得推荐~~~~~
评分编辑本段内容简介
评分满意满意,不错不错,很好很好
评分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2集)杨志波教授系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30余载,临床擅于化裁萆薢渗湿汤治皮肤病、性病、前列腺炎等疾病,效如桴鼓。现整理其银屑病验案,管中窥豹,以飨读者。某男,22岁,2012年6月15日初诊。躯干及双下肢见红斑鳞屑3年,加重1周。患者3年前因感冒,出现散在的红斑,上覆银白色鳞屑,蜡滴现象(+),薄膜现象(+)。曾在多家医院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其效罔然。一周前无明显诱因皮损再次加重。患者现皮损基底潮红肿胀,鳞屑较薄,瘙痒明显,因搔抓可见血痂,时有渗液,下肢较重,纳呆食少,大便先干后溏,舌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数。中医诊断:白疕。西医诊断:银屑病。中医辨证属素体血热,湿热蕴结,治以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处方:萆薢12克,生薏仁15克,泽泻15克,黄柏15克,土茯苓15克,丹皮10克,赤芍10克,白茅根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板蓝根15克,连翘12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连服7剂。二诊:服药后未见新皮损出现,潮红、肿胀、瘙痒较前明显减轻,腹胀满,苔腻,脉弦滑。继上方减板蓝根、连翘,将生薏仁增至30克,加苍术15克,连进14剂。三诊:皮损中间可见正常皮肤,色暗红覆少许鳞屑,舌暗红苔腻,脉弦细。续上方减荆芥、防风加生地12克,丹参20克,连进14剂。四诊:皮损消失仅留暂时性色素减退斑。给予院内自制药竹黄颗粒剂以善其后,嘱其饮食禁忌,积极锻炼身体,调畅情志。按萆薢渗湿汤肇于《疡科心得集》,该方以驱湿邪为重而泻火解毒之力逊色,杨志波教授临证常以白花蛇舌草、栀子、蒲公英、淡竹叶等药代滑石、通草,既增泻火解毒之力又可利湿通淋,因势利导使邪从小便而去。“在下部者,俱属湿火湿热,湿性下趋故也”,杨志波教授主张无论何种疾患但凡辨证属湿热下注者,皆可用其随证化裁治之。历代医家对银屑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均有论述,多认为其病位在血分,多从血热、血燥、血瘀等证型论治。“血分病”虽为银屑病的主要根源,但亦常兼夹它邪,使病机复杂,症状错杂,若辨证不清则收效不佳,甚者将贻误病机,变证迭起。本案患者纳少便溏,时有渗液,舌红苔腻,脉弦滑数,此乃湿热蕴结之侯;素体血热加之湿热邪气阻滞气机,邪气外不能宣泄,内不能利导,拂郁肌肤而见皮损基底潮红肿胀;邪气蕴结,虽有表证,实无表邪。杨志波教授四诊合参遂投以萆薢渗湿汤加减。方中萆薢、泽泻、生薏仁健脾祛湿利浊,黄柏、土茯苓、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利湿通淋,使邪从小便而去;丹皮、赤芍、白茅根凉血活血,板蓝根、连翘清热解毒;荆芥、防风祛风止痒与连翘合用寓有宣散透发,达邪出表之意,给邪以外出之路。服药后热毒之势已折,湿象显露,故减板蓝根、连翘,加薏苡仁剂量,加苍术以增祛湿之力。苍术辛温芳香化湿浊、开肺气畅三焦,苦温燥湿又可健脾,截断生湿之源。三诊见皮损色暗红覆少许鳞屑,结合舌脉,乃血瘀阴伤之象,故酌加生地、丹参。杨志波教授详审病情辨证发药,切中肯絮,疗效喜人。银屑病乃临床顽症痼疾易于复发,为巩固疗效,予以竹黄颗粒剂善后。3.治肛肠病变勿忘地榆摘自2013-1-17中国中医药报马建国 山东曲阜市第二人民医院地榆,为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榆的根茎,味苦酸,性寒,具凉血止血、消肿止痛、收敛泻火之效。《本草便读》:“沉寒凉血分,火同湿热总堪除,且能散肿疏风,疮疹常用……痔漏多宜。”《别录》:“止脓血,诸瘘。”地榆主要成分含鞣质、地榆皂甙及维生素类物质。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地榆对几种肠内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抑制作用。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地榆清热消炎,解毒消肿,收敛止血作用尤强,治疗某些肛肠病变确实收效良好。肛周脓肿 表现为皮下红肿热痛,重坠明显,坐卧不安。取地榆60克,配大黄30克,赤芍30克,地丁30克。水煎适量,熏洗坐浴,每次30分钟,日3次,2日1剂。洗后外涂:地榆粉20克,凡士林100克,高压消毒。上述方法可使炎性脓肿及时消散,痛症消失。炎性外痔 肛门皮肤皱襞水肿似葡萄状,表面光亮疼痛,有灼热坠胀不适,属火热毒邪下注所发。取地榆60克,配连翘30克,败酱草30克,蒲公英30克。水煎适量待温,先熏后坐浴,每次30分钟,日3次。可收到清热解毒,消炎散结功效,使炎性肿块消退。肛裂 以便秘、出血,周期性剧烈疼痛为特征,其根本病因病机,如《医宗金鉴》:“肛门围绕,折纹破裂,便结者,火燥也。” 治疗除内服清火润肠,通便止血药外,取地榆粉15克,配延胡索粉10克,入凡士林100克中调匀,高压灭菌。每于便后涂抹患处,坚持治疗,清热消炎、止血止痛润燥功效显著。內痔便血 属大肠热盛者,症见便时或便后血液由肛门流出,血量多少不一,若量多兼有大便秘结,口渴,
评分本丛书共6集,第1、2集主要收录第一批国家名老中医146位的1850例医案,第3、4集主要收录第二批国家名老中医142位的1884例医案,第5、6集主要收录第三批国家名老中医和部分前两批国家名老中医及中医博士生导师共146位的1438例医案。6集共收录434位名中医的5172例医案。
评分非常好的一套丛书,中医爱好者的好东西
评分基于上述认识,熊老自拟龙胆柴胡汤为治疗本病的基础方。
评分作 者:董建华 主编
评分版 次:1 页数:669 字数:1126000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