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基本參數
| 商品名稱: | 實用經濟學 | 作者: | 《經典讀庫》編委會 |
| 市場價: | 29.80 | 紅太陽價: | (以實際成交價格為準) |
| 齣版社: | 江蘇美術齣版社 | ISBN: | 8580334473968 |
商品其它參數(以實物為準)
| 長: | 23cm | 寬: | 17cm | 厚: | 2cm |
| 重: | 390g | 紙張: | 輕型紙 | 注音: | 無注音 |
| 裝幀: | 平裝 | 開本: | 16開 | 語種: | 中文 |
| 版次: | 1 | 頁數: | 278頁/冊 | 印刷時間: | 2014.6 |
| 印次 | 1 | 字數: | 250韆 | 齣版時間: | 2014.6 |
真正瞭解經濟學的人少之又少,大多數人還沒來得及近它,就被它高深的麵孔嚇得望而卻步。但事實上,無論再怎樣疏遠,我們還是無法逃脫它的“勢力範圍”。“經濟學是一門研究財富的學問,同時也是一門研究人的學問”,大到國傢政策中的宏觀調控、對易,小到個人生活中的柴米油鹽、衣食住行,都是它研究的對象。
雖然經濟學重在理論,但有關經濟學的書也可以沒有過於艱深晦澀的陳詞,沒有充滿學究味的論調,沒有讓多數人倍感繁瑣的幾何圖形和數據分析,而是有著輕鬆的格調,簡明的語言和生動的故事。我們精心編寫的這本《每天學點實用經濟學》就將“社會科學皇冠上那顆為璀璨的明珠”摘下,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事例對它進行剖析。
本書簡化理論,以實用性為齣發點,將經濟學分為三大闆塊,涉及民生經濟學、貨幣經濟學、信息經濟學、製度經濟學、貿易經濟學、婚戀經濟學、健康經濟學、教育經濟學、住房經濟學、消費經濟學、社交經濟學、幸福經濟學、職場經濟學、營銷經濟學、管理經濟學、投資理財經濟學等諸多方麵,全麵介紹瞭經濟學的基本知識及其在各個領域中的應用,剖析瞭經濟學對於社會生活的重要意義,解釋瞭經濟學規律對社會經濟、企業發展、個人生活的巨大作用。
全書大的特色就在於:將那些高深的經濟學道理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娓娓道來,拉近經濟學與人們日常生活的距離,幫助讀者擺脫“啃”大部頭經濟學著作時會遭遇的繁瑣和壓力,使讀者零距離地感受到經濟學的魅力。
緒論 生活離不開經濟學,經濟學其實很簡單
天價吉祥號究竟貴在哪裏 / 1
女模特為什麼比男模特收入高 / 4
方盒子裏裝牛奶,圓瓶子裏放可樂,原因在哪裏 / 6
推齣8分錢的機票,航空公司虧不虧 / 8
為什麼在酒吧裏喝水要花錢,吃花生米卻 / 10
!掌握經濟學,從容作決策 / 12
Part1 瞭解身邊經濟學,明明白白看時事
民生經濟學——左手稅收,右手福利 / 16
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稅收 / 16
財富分割的利器——所得稅 / 18
我國大稅——增值稅 / 21
稅負到底由誰承擔——稅負歸宿 / 23
多項並舉,解決“看病難”問題——醫療保障製度 / 25
安得廣廈韆萬間——保障性住房 / 27
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年人福利 / 30
企業發展的武器——職工福利 / 33
貨幣與銀行——認識身邊的“錢櫃” / 36
我們用什麼買東西——貨幣 / 36
金融機構傢族的“老大哥”——銀行 / 38
你的財産增值瞭還是縮水瞭——利率與負利率 / 41
好事還是壞事——人民幣升值 / 43
信息經濟學——影響決策的籌碼 / 47
“6個字”要價500萬美元——信息的價值 / 47
“好車”為何被迫退齣市場——逆嚮選擇 / 51
所羅門王斷案的訣竅——信息甄彆 / 53
從市場買菜看信息搜尋成本 / 57
製度經濟學——沒有規矩,何談方圓 / 59
製度纔是解決問題的關鍵——犯人船理論 / 59
怎樣分粥能讓所有人滿意——分粥規則 / 61
製度和紀律是一個不可觸摸的“熱爐” / 63
貿易經濟學——經濟領域的“世界大戰” / 67
利益與風險並存——國際貿易 / 67
吃虧還是占便宜——貿易順差、貿易逆差 / 70
從西班牙燒鞋事件談起——商品傾銷 / 73
美國農民為什麼很逍遙——貿易補貼 / 76
世界加工廠的轉型——中國製造 / 79
新經濟現象——全新的財富增長點 / 82
女性撐起半邊天——她經濟 / 82
美麗也是生産力——美女經濟 / 85
熱鬧的“十一黃金周”背後——假日經濟 / 87
搶手的奧運會——體育經濟 / 90
考場內外大戰正酣——考試經濟 / 93
“好夢一日遊”越來越火——體驗經濟 / 96
經濟指數——衡量經濟的晴雨錶 / 101
衡量國富國窮的標尺——GDP與綠色GDP / 101
真正屬於自己的價值——GNP / 103
吃飯也是經濟——恩格爾係數 / 104
窮人和富人的差距有多大——基尼係數 / 106
為什麼要跑贏CPI——消費者價格指數 / 107
信心比黃金更重要——消費者信心指數 / 109
Part2 學好生活經濟學,快快樂樂過日子
婚戀經濟學——挖掘幸福原動力 / 112
不要為失去的感情哭泣——沉沒成本 / 112
對結婚原因的經濟學解釋 / 115
門當戶對,婚姻纔牢靠——帕纍托 / 117
離婚背後的經濟學代價 / 119
健康經濟學——抓牢寶貴的財富 / 121
健康就是財富,“透支”得不償失 / 121
為什麼三甲醫院更吸引人——讓渡價值 / 123
看病“挨宰”與信息不對稱 / 125
教育經濟學——迴報率高的投資 / 127
上大學的成本和收益 / 127
到底應不應該考研 / 129
名校畢業生的優勢在哪裏 / 131
職業培訓的投資迴報率 / 133
住房經濟學——躲不開的房地産 / 136
真是丈母娘推高瞭房價嗎 / 136
開發商捂盤惜售的原因在哪裏 / 138
買房一定要保持理性 / 140
消費經濟學——買得貴不如買得對 / 143
商傢把戲知多少 / 143
為什麼有些人寜買貴的,不買對的——凡勃倫效應 / 147
識破商場的“搶購風”——從眾效應 / 149
你買我也買——攀比效應 / 151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棘輪效應 / 153
走齣不自覺消費的誤區——鳥籠效應 / 155
“貨比三傢”自有道理—— / 157
討價還價的秘密——消費者剩餘 / 159
社交經濟學——盤活你的人際資源 / 162
成功取決於你認識瞭誰 / 162
背靠大樹好乘涼——名人效應 / 165
人脈是長綫投資,經營人脈要趁早 / 167
從“人”找到“第N人”——250定律 / 171
打造成功的印象——首因效應 / 175
適度“自抬身價”,彆人會對你颳目相看 / 179
善於利用他人的口碑效應 / 182
投其所好很重要——弗裏德曼定律 / 184
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資源效用大化 / 188
再熟也要保持適當距離——刺蝟效應 / 191
人脈資源也需整理、優化 / 193
幸福經濟學——彆讓幸福感總遞減 / 197
為什麼人總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貝勃定律 / 197
財富越多越幸福嗎 / 199
幸福也可以量化 / 202
Part3 掌握創富經濟學,輕輕鬆鬆賺大錢
職場經濟學——憑什麼升職加薪 / 206
選好自己的份工作——路徑依賴 / 206
為什麼職場新人容易受冷落——蘑菇定律 / 209
殘酷的不是老闆,而是市場——替代效應 / 212
多勞不一定多得——智豬博弈 / 215
“安逸”是晉升的大敵人——青蛙效應 / 217
跳槽讓你失去瞭什麼——機會成本 / 219
營銷經濟學——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 222
為企業找到新齣路——藍海戰略 / 222
要把企業做大做強——規模經濟 / 224
肯德基和麥當勞為何總是愛紮堆——集聚效應
重要的是關鍵的少數——二八定律 / 230
爭取雙贏,避免零和博弈 / 232
管理經濟學——有效控製與高效分配的製衡 / 236
為什麼要留住人纔 ——奧格爾維法則 / 236
增強自身的感召力——雷尼爾效應 / 238
用積極暗示激發員工自信——羅森塔爾效應 / 240
神奇的助力劑——激勵效應 / 242
加強員工競爭意識,提升企業活力——鯰魚效應 / 244
化繁為簡,加強核心競爭力——苛希納定律 / 246
明確下屬的職責——責任分散效應 / 249
理財與投資——讓錢生錢的大學問 / 251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 251
簡單的理財方法——量入為齣 / 252
適當負債也有好處——良性債務 / 254
老百姓的主流投資方式——儲蓄 / 256
給未來係好安全帶——保險 / 258
投資界的“紅人”——黃金 / 260
風險小,迴報卻可靠——債券 / 261
穩健的理財方式——基金 / 263
要想“贏”,先要“穩”——股票 / 265
在做明天的交易——期貨 / 267
火熱的理財項目——房地産投資 / 269
閑情逸緻的投資——收藏品買賣 / 272
低買高賣,成就緻富夢——套利 / 274
神奇的財富增值工具——復利 / 275
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組閤投資 / 277
天價吉祥號究竟貴在哪裏
一次偶然的機會讓劉先生發現瞭吉祥手機號這個商機。事情要從有人提齣高價購買他的手機號說起。3年前,劉先生將自己含有多個“6”的手機號賣給瞭一個陌生人,獲利近萬元,而後得知那位陌生人轉手就以十幾萬的高價將這個號轉讓給瞭一個做陶瓷生意的老闆。發現瞭吉祥手機號的市場價值,劉先生開始利用業餘時間收藏吉祥手機號。現在,他一共收藏瞭20多個吉祥號,多為尾數是有連續幾個“6”和“8”的號碼。劉先生說,吉祥手機號的買傢幾乎全部是生意人,他們之所以花天價購買吉祥號,不僅是為瞭便於記憶和齣於對吉祥數字的崇拜,更重要的是可以用來“撐門麵”,還可以當作禮物送人。
受諧音、傳統觀念和個人喜好影響,一些人會對某個或某組數字格外偏愛,並稱之為“吉祥號”,認為這些數字能夠給自己帶來好運。比如:“8”與“發”諧音,常讓人聯想到“發財”,與其相關的“168”、“888”也被解釋成“一路發”、“發發發”。正是齣於對吉祥號的偏愛,很多人在迎新嫁娶、開張慶典、簽約剪彩時都喜歡提前選個吉祥日子、吉祥時間。比起那些廉價齣售或是贈送的手機號,一些帶有6和8的手機號常常是加價賣齣。2012年,長春街頭一傢齣售手機卡的商鋪甚至齣現瞭要價3000萬的天價吉祥號。
手機號碼作為普通的通訊用品為何能炒作到天價?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是吉祥號的供給和需求共同決定瞭它的高價位,這是“物以稀為貴”的市場規律的正常錶現。
魯迅先生在散文《藤野先生》中說過,“北京的白菜運往浙江,便用紅頭繩係住菜根,倒掛在水果店頭,尊為“膠菜”;福建野生著的蘆薈,一到北京就請進溫室,且美其名曰‘龍舌蘭’”,並對這種到瞭異地就身價倍增的現象給齣瞭解釋——“大概是物以稀為貴罷”。對於善賈者來說,如果他手中有世間僅存的兩張清朝大龍郵票,那麼他一定會撕毀一張,因為的纔是稀缺的。吉祥號的數字獨特且,不會再有第二個,所以會被賣到天價,這也是資源稀缺性的體現。
資源的稀缺性,有些是天生的,比如鑽石和金子;有些是衍生的,比如中國的土地,人口的日漸增多導緻土地越來越稀缺;有些稀缺可以創造,比如地鐵旅遊公司限量發行的地鐵紀念磁卡《水滸》人物係列。比起以毀滅求稀缺的撕毀龍票來,限量磁卡是創造稀缺以增加文化品種,要顯得更加高明和有益。要知道,一件物品之所以可以作為商品齣售,首先並不是因為人們的需求,而是因為它是稀缺的,比如我們都需要陽光和空氣,但因為它們太多瞭,所以不會成為商品。相對於無限的陽光和空氣,越來越少的淡水資源顯得稀缺,所以它的價格從初的供應,到逐漸漲價。當一個商品變得稀缺的時候,它就開始變貴瞭。導緻這種現象産生的原因正是資源的稀缺性。
春鞦時期,齊景公手下有三員為國傢立下過汗馬功勞的猛將——公孫接、田開疆和古冶子。這三人意氣相投,彼此互壯聲勢,由於自恃勇猛無比、戰功赫赫,非常蠻橫驕縱,不把彆的官員放在眼裏。晏子憂心勢力逐漸壯大的他們不講究禮儀倫法,將來會惹齣禍患。他將這種憂慮告知齊景公。齊景公雖然覺得除去三位勇將未免可惜,但晏子的話也頗有道理,終決定按晏子的辦法,用巧計除掉這三個人。
齊景公宣來三位猛將,賜給他們三人兩隻桃子,讓他們分吃,並聲明由於熟透的桃子隻有兩隻,所以隻賞賜給對國傢功勞大的人。公孫接和田開疆競相陳述自己對國傢的功勞,搶先取走瞭兩隻桃子。古冶子不好意思太爭先,就客氣瞭一下,不料一眨眼桃子就沒瞭,怒火中燒的他曆數自己昔日的貢獻,將榮譽看得比生命還重要的公孫接和田開疆自覺做瞭無恥的事,羞愧難當,拔劍自刎。古冶子見同伴因自己而死,也因懊悔自刎而死。
在這個《晏子春鞦》裏記載的曆史上有名的“二桃殺三士”的故事中,晏子之所以能除掉三員大將,利用的正是經濟學上的稀缺性。殺人的不是兩個桃子,而是稀缺性,因為稀缺纔産生爭奪,導緻死亡。用經濟學中的稀缺性還可以為我們解釋生活中的許多現象,比如,春運的時候想在“黃牛黨”那裏買一張火車票要付齣幾倍的高價,一張奧運會開幕式的門票可以賣齣20萬的天價。
需要注意的是,經濟學中所說的資源稀缺性指的是相對的稀缺,強調的不是資源數量的多少,而是相對於人類無限的欲望和需求來說,再多的資源也是不足的。拿住房為例,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住房條件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能夠遮風擋雨的小門小戶已經不能滿足需求,人們還期望自己的傢越大越好,越舒適越好,越美觀越好,地理位置越便利越好。這樣一來,即便是人口不增長,想要在有限的土地上滿足如此龐大人群的住房需求也會産生壓力,住房緊缺也是可以理解的瞭。
總之,資源的稀缺性是人類社會永恒的問題,是經濟學的前提之一。某種程度上說,經濟學正是産生於稀缺性的存在。因為人類需要通過經濟學來研究如何有效、閤理地配置資源,使自身的福利達到大化。稀缺性對社會、對我們的生活産生瞭巨大的影響,正是稀缺性導緻瞭選擇和競爭,讓我們在閤理利用資源的同時積極努力去爭取更多的資源,促進瞭社會的發展。
《思維的利器:洞悉日常的經濟學智慧》 在這個信息爆炸、瞬息萬變的時代,我們每天都在被各種決策和選擇所包圍。從日常消費到職業發展,從人際交往到社會觀察,經濟學的視角都能為我們提供一套獨特而深刻的理解框架。本書並非一本枯燥的學術專著,而是緻力於將經濟學的核心原理,以一種易於理解、貼近生活的方式呈現齣來,幫助讀者鍛煉齣“思維的利器”,更明智地解讀周遭世界,並做齣更優的決策。 第一篇:日常經濟學的奧秘——看見看不見的力量 我們常常認為經濟學是宏大敘事,是國傢政策、股市漲跌。但實際上,經濟學原理早已滲透進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隻是常常被我們忽略。這一篇將帶領讀者一起,拆解那些“看不見”的經濟學力量,讓它們變得清晰可見。 稀缺性:萬物皆有成本 為什麼我們總是想要更多?為什麼我們總是在取捨?稀缺性是經濟學的基石。它並非指物以稀為貴,而是指在有限的資源麵前,人類無限的欲望所導緻的必然選擇。我們會深入探討稀缺性如何影響我們的消費習慣,比如為什麼我們無法同時擁有所有想要的商品,以及如何做齣“最優”的取捨。我們會分析“機會成本”,這個概念看似簡單,卻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每一個決定——你選擇做這件事,就意味著放棄瞭做另一件事的潛在收益。例如,周末選擇在傢休息,機會成本可能是未能參加一次重要的社交活動,也可能是未能完成一份工作而影響升遷。理解稀缺性和機會成本,能幫助我們擺脫“什麼都想要”的迷思,更理性地評估投入與産齣。 供需關係:價格背後的博弈 為什麼有些商品價格飛漲,有些卻跌落榖底?價格的波動看似隨機,實則遵循著供需關係的鐵律。本章將以生動有趣的案例,剖析供求麯綫的原理。我們將探討需求彈性——為什麼漲價會導緻銷量銳減(如奢侈品),而有些商品漲價銷量變化不大(如必需品)。反之,供給的彈性同樣重要,分析生産者如何應對價格變化。更重要的是,我們將揭示價格如何充當市場信號,引導資源配置。例如,當某種水果大豐收時,價格自然會下降,這鼓勵消費者多消費,同時也提醒農民下一次要減少種植。理解供需關係,能讓我們在購物時更具慧眼,也能讓我們理解為什麼某些行業會興盛,某些行業會衰落。 理性人假設的局限與真實的人性 經濟學常假設“理性人”的存在,即人總是會做齣最符閤自身利益的選擇。然而,真實的我們並非如此。這一節將跳齣教科書的框架,探討行為經濟學的有趣發現。我們將瞭解“錨定效應”、“損失厭惡”、“稟賦效應”等認知偏差如何影響我們的判斷。比如,商傢設置的“原價”和“摺扣價”,利用的就是錨定效應。我們更容易因為害怕損失而固守舊物,即便它們已經不再適閤我們。通過理解這些普遍存在的人性弱點,我們可以更好地識彆營銷陷阱,做齣更少後悔的選擇。 第二篇:職場智慧與人生博弈——用經濟學武裝自己 職場是經濟學原理最直接的演練場。無論是個人職業發展,還是團隊協作,亦或是企業運營,都離不開經濟學的邏輯。本篇將聚焦於如何將經濟學思維應用於職場,提升個人競爭力。 勞動力的市場價值:理解你的“稀缺性” 你的薪資水平,很大程度上反映瞭你在勞動力市場上的“稀缺性”和“價值”。本節將從經濟學角度分析勞動力的供需關係。我們將探討為什麼某些技能會受到追捧,而另一些則可能被淘汰。理解“邊際效用遞減”原則,可以幫助我們認識到,即使在同一份工作中,過度加班也可能導緻效率下降,反而不劃算。我們將分析“人力資本投資”的重要性,即通過學習新技能、提升專業知識來增加自身的“稀缺性”和“價值”。同時,我們將探討“信息不對稱”在勞動力市場上的體現,以及如何通過有效的溝通和自我推銷來縮小這種不對稱,從而獲得更公平的報酬。 談判的藝術:博弈論在職場中的應用 談判貫穿於職場生涯的始終,無論是薪資談判、項目閤作,還是日常溝通。博弈論,作為研究決策者之間互動行為的學科,為我們提供瞭強大的分析工具。本節將介紹一些基礎的博弈論概念,如“囚徒睏境”、“納什均衡”。我們將分析在談判中,如何識彆對方的潛在策略,如何製定自己的最優策略,以及如何通過閤作實現“雙贏”。我們將學習如何評估“BATNA”(Best Alternative To a Negotiated Agreement,最佳替代協議),並將其作為談判的底綫。理解博弈論,能讓我們在談判桌上更加自信,更能爭取到自己應得的利益,而非僅僅滿足於“能談成”的低目標。 激勵機製的設計:驅動團隊與自我 無論是公司激勵員工,還是個人激勵自己,都離不開有效的激勵機製。本節將從經濟學角度分析各種激勵方式的優劣。我們將探討“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的作用,以及如何根據不同的情境進行組閤。我們將瞭解“契約理論”如何指導我們設計公平有效的勞動閤同,以及“委托-代理問題”如何在管理中産生。更重要的是,我們將聚焦於“自我激勵”,學習如何運用經濟學原理來設定個人目標,並奬勵自己達成目標,從而持續保持高昂的士氣和工作效率。 第三篇:人際交往中的經濟學智慧——共贏是最好的選擇 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同樣遵循著一定的經濟學邏輯。理解這些邏輯,能幫助我們建立更健康、更持久的人際關係。 信任的“投資”與“迴報” 信任並非憑空産生,它是一種珍貴資源的“投資”。本節將從經濟學角度分析信任的建立和維係。我們將探討“沉沒成本”在人際關係中的影響——為何我們有時會因為已經付齣的努力而難以割捨一段不健康的關係。我們將分析“互惠原則”如何驅動人際交往,以及“聲譽”作為一種長期資産的重要性。我們將探討如何通過真誠、守信來“投資”信任,以及如何識彆那些“不可信”的信號,避免“投資”失敗。理解信任的經濟學,能幫助我們建立更牢固、更可靠的社交網絡。 溝通的“成本”與“效益” 每一次溝通,都伴隨著一定的“成本”。包括時間、精力,甚至是情感的投入。本節將分析如何在溝通中最大化“效益”,最小化“成本”。我們將探討“信息不對稱”在溝通中的普遍存在,以及如何通過清晰、準確的錶達來減少誤解。我們將分析“溝通的帕纍托最優”——即在不使任何人境況變壞的情況下,改善另一人的狀況,在溝通中如何實現。例如,通過有效的傾聽,理解對方的真實需求,就能避免無效的爭論,找到共同點。我們將學習如何識彆溝通中的“尋租行為”,避免被無效的溝通消耗。 閤作的“收益遞增”與“網絡效應” 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經過去,閤作的力量日益凸顯。本節將分析閤作的經濟學優勢。我們將探討“分工與協作”如何提高整體效率,産生“收益遞增”效應。當更多的人加入閤作,整體産齣往往會超過個體産齣的簡單疊加。我們將深入理解“網絡效應”——即一個産品或服務的用戶越多,其價值就越大,這在人際交往和團隊協作中同樣適用。通過建立良好的閤作關係,我們可以共享資源、分擔風險,共同創造更大的價值。 第四篇:經濟學思維的進階——洞察社會與個人成長 將經濟學思維融入日常,不僅能幫助我們理解當下,更能預見未來,促進個人成長。 宏觀與微觀的視角轉換 宏觀經濟的趨勢,如通貨膨脹、經濟增長,會深刻影響我們的個人生活。而我們的每一個微觀決策,又匯聚成宏觀經濟的力量。本節將教會讀者如何在宏觀與微觀的視角之間進行靈活轉換。理解通貨膨脹如何侵蝕我們的購買力,以及如何通過投資來對衝風險。學習理解GDP、失業率等宏觀指標背後的含義,並思考它們對我們生活的影響。同時,認識到個人消費、儲蓄、投資的微觀行為,正是推動宏觀經濟運行的基石。 長期主義與延遲滿足 在信息碎片化、追求即時滿足的當下,長期主義和延遲滿足顯得尤為可貴。經濟學中的“跨期選擇”理論,即在不同時間點上的消費和儲蓄之間的權衡,正是長期主義的體現。本節將探討如何剋服“當下偏好”,學會為長遠利益而做齣取捨。我們將分析“復利效應”——無論是財富的積纍,還是知識的增長,長期堅持和持續投入都能帶來驚人的迴報。通過延遲滿足,我們可以獲得更豐厚的迴報,無論是財務上的,還是個人成長上的。 批判性思維與獨立判斷 經濟學思維最核心的價值在於培養一種批判性、獨立判斷的能力。麵對紛繁復雜的信息,我們不再人雲亦雲,而是能夠審視其背後的邏輯、利益和動機。本節將鼓勵讀者運用經濟學原理,質疑常識,分析信息源的可靠性,識彆潛在的偏見。我們將學習如何區分“相關性”和“因果性”,避免被錶麵的關聯所誤導。通過掌握經濟學這把“思維的利器”,我們能夠更清晰地認識世界,更理性地做齣選擇,從而在人生這場復雜的博弈中,遊刃有餘,不斷成長。 本書旨在成為您認識世界、理解生活、提升自我的最佳夥伴。它將帶您領略經濟學思維的魅力,讓您在日常的瑣碎中發現智慧的火花,在人生的每一個十字路口,都能做齣更明智、更從容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