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史地圖集 (全八冊) 譚其驤著 考古文物研究工具書 中國地圖冊

中國曆史地圖集 (全八冊) 譚其驤著 考古文物研究工具書 中國地圖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中國地圖齣版社 著,中國地圖齣版社 編
圖書標籤:
  • 中國曆史
  • 曆史地圖集
  • 譚其驤
  • 考古
  • 文物
  • 地圖冊
  • 中國地圖
  • 曆史研究
  • 工具書
  • 全八冊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和禾地圖書店
齣版社: 中國地圖齣版社
ISBN:9787503118449
商品編碼:1059339914
包裝:精裝
齣版時間:1996-01-01
審圖號:GS(2006)380號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 中國曆史地圖集(閤裝8冊)
齣版社: 中國地圖齣版社
書號: 9787503118449
主編: 譚其驤
版次: 1982年10月第1版 
印次: 1996年6月河北第3次印刷
紙張: 膠版紙
語種: 中文
尺寸規格: 27.5x20x13.5cm
裝幀: 精裝
淨重: 5.2kg
定價: 482元




中國曆史演變目錄
1.夏 12.南北朝
2.商 13.隋
3.周 14.唐
4.春鞦 15.五代
5.戰國 16.北宋
6.秦 17.南宋
7.西漢 18.元
8.東漢 19.明
9.三國 20.清
10.西晉 21.民國
11.東晉 中華人民共和國

細節圖

















   精彩內容
前言
我們偉大的祖國曆史悠久,幅員遼闊,曆史資料浩如煙海。遠在兩韆多年前,就齣現瞭傑齣的地理著作《禹貢》、《山海經》;以此為基礎,很早就産生瞭一種重視曆史地理的學術傳統。班固所撰《漢書?地理誌》不僅記敘瞭西漢時代的地理,同時又是一部用西漢地理注釋前代地名的曆史地理著作。酈道元的《水經注》,也用瞭大量的篇幅存古跡,述往事。唐宋以來傳世的輿地書,祖述班、酈,幾乎無一不是由當世追溯到往古。可以說,中國古代所謂輿地之學,審其內容,幾乎都與曆史地理密切相關。 重視曆史地理,當然會導緻曆史地圖製作的興起和昌盛。中國古代製圖史上的、公元三世紀西晉裴秀用“製圖六體”製成的《禹貢地域圖》,公元八世紀唐中葉賈耽用古墨今硃法繪成的《海內華夷圖》,都是在世界地圖學史上有重要地位的曆史地圖。此二圖久已亡佚(見存西安碑林僞齊時上石的《華夷圖》和《禹跡圖》是賈氏圖的縮本),而將近九百年前北宋元符中稅安禮所繪《曆代地理指掌圖》,“始自帝嚳”,迄於北宋,“著其因革,刊其異同”,共有圖四十四幅,至今猶有翻刻本傳世。稅氏以後直到清末,傳世的木刻本曆史地圖集不下十餘種。 清代集輿地之學大成的楊守敬,在其門人協助下,於本世紀初,編繪刊行《曆代輿地圖》綫裝本三十四冊,始於春鞦,止於明代,古今對照,硃墨套印,見於《左傳》、《戰國策》和各史《地理誌》的地名,基本上都上瞭圖,這是曆史地圖繪製史上的裏程碑,較前此諸圖更為詳細。楊氏之後民國年代所齣版的幾種用新法繪製新式裝幀的曆史地圖,內容較楊圖遠為簡略。 任何一個時代的曆史地圖都反映瞭當時人們的曆史地理知識和繪製技術所能達到的水平。隨著近代科學技術在我國的傳播和發展,人們迫切希望齣現一部用現代製圖技術繪製的詳細中國曆史地圖集。然而為什麼直到解放以前,始終沒有齣過一部這樣的圖集呢?
 
內容簡介及編輯推薦

獲得奬項:
上海市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奬 特等奬(1984年)
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奬 (1979-1985) 特等奬(1986年)
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首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奬 一等奬(1995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成果奬 特彆奬
《中國曆史地圖集》(全八冊),齣版後在國外均受到關注和好評,其理論創新主要錶現在以下幾方麵:
1.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國傢,兩韆多年前就齣現瞭疆域遼闊的統一政權,但由於封建正統觀念和大漢族主義的影響,也由於少數民族的曆史大多未得到足夠的記載和研究,以往的曆史地圖集隻畫中原王朝或漢族政權,抹煞瞭少數民族的曆史地位和作用。《圖集》以充分反映幾十個民族共同締造偉大祖國的曆史事實為目的,確定以19世紀40年代帝國主義入侵中國以前的清朝版圖為曆史上中國的基本範圍,各曆史時期所有在此範圍中的民族建立的政權,無論是漢族或其他民族,都得到瞭顯示。一些?疆少數民族政權如突厥、吐蕃等也盡量選用它們的極盛疆域的年代。《圖集》既反對隻承認漢族政權、中原王朝為主的謬論,也否定瞭把少數民族政權、邊疆地區政權都當作中原王朝附庸的錯誤觀點,有利於正確瞭解曆史,增強愛國主義、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的觀點。
2.以前的曆史地圖集大多以文獻資料為定點上圖的依據,而曆史記載極為浩繁,編者精力有限,錯漏很多。在文獻記載本身錯誤的情況下,地圖上的差異更難避免。《圖集》盡量吸收瞭80年代中期以前的考古學、地理學及相關學科的研究成果,用於核實校正文獻記載。邊區圖的編繪還吸收少數民族?獻資料,參考國外研究成果,因而內容更加完整。對基本靠文獻確定的點綫,也組織認真研究,盡可能糾正前人的錯誤。
3.我國以往的曆史地圖,一般都以一個朝代為一幅全圖,內容非常簡略,地名位置也不準確。楊守敬《曆代輿地圖》纔采用瞭將全國分解為數十幅圖的方法,但因所有圖幅采用同一比例尺,而曆史時期各地區開發程度和記載的詳略極不均衡,因此中原地區往往地名過密,幾乎難以辨認,而邊疆地區卻顯得空白過多。同時這種平均分割往往將同一政區分屬不同圖幅,查閱十分不便。《圖集》在總結瞭楊圖經驗的基礎上,采用以各曆史時期大?政區(或監察區、地理區)分幅,按內容密度確定不同比例尺,徹底解決瞭問題。由於采用高精度地圖為底圖,古今對照更為準確,科學性強,便於查閱。
4.曆史上疆域、政區、地名變化很大,大多在同一政權時期內屢有改易,而各正史《地理誌》對時間斷限一般不夠重視,往往混淆一朝不同年代的建置,前後相差數十、百餘年。《圖集》無論總圖或分幅圖,都確定標準年代(個彆無法確定的,盡量確定一較短的標準時期),各時期盡量顯示同一年代的政權疆域和政區建置。對時間較長的朝代,使用多幅總圖顯示不同年代的形勢。
5.《圖集》編者在河流、?泊、海岸綫等曆史上變化較大的自然要素的處理上,進行瞭一係列專題研究,吸收瞭研究成果,改正瞭不少傳統的錯誤說法,如雲夢澤、洞庭湖、郡陽湖、黃河、長江、海河的變遷過程都在經過深入研究的基礎上,采用瞭新結論。這對於正確認識自然環境變化的規律,進行國土整治的長遠規劃都具有積極意義。

《中國曆史地圖集(1-8)》按曆史時期分為8冊:第一冊:原始社會·夏·商·西周·春鞦·戰國時期;第二冊:秦·西漢·東漢時期;第三冊:三國·西晉時期;第四冊:東晉十六國·南北朝時期;第五冊:隋·唐·五代十國時期;第六冊:宋·遼·金時期;第七冊:元·明時期;第八冊:清時期。按年代分為20個圖組,共有304幅地圖(不另占篇幅的插圖不計在內),549頁。地圖上的內容包括:已知原始社會遺址和其他時期重要遺址的分布,中國曆史上各民族建立的政權的疆域政區或活動範圍、民族分布,秦以前見於記載的全部可考地名,自秦代開始全部縣以上地名、一二級政區的界綫,可考的長城、關津、堡寨、榖道、陵墓、庭帳等,主要的河流、湖泊、山嶺、海岸綫、島嶼等,共收地名7萬多個。各冊均有中、英文的編例和地名索引。


  
   目錄

:原始社會·夏·商·西周·春鞦·戰國時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圖 二韆一百萬分之一

原始社會時期
原始社會遺址圖 二韆一百萬分之一
原始社會早期遺址圖(舊石器時代) 九百八十萬分之一
黃河流域原始社會晚期遺址圖(新石器時代) 六百萬分之一

夏時期
夏時期全圖 二韆一百萬分之一
安邑、帝丘附近 七百萬分之一

商時期
商時期全圖 二韆一百萬分之一
商時期中心區域圖 三百五十萬分之一

西周時期
西周時期全圖 二韆一百萬分之一
西周時期中心區域圖 四百二十萬分之一
宗周、成周附近 二百八十萬分之一

春鞦時期
春鞦時期全圖 二韆一百萬分之一
晉秦 三百五十萬分之一
成周、新田附近 二百一十萬分之一
鄭宋衛 二百一十分之一
齊魯 二百四十五萬分之一
北燕 四百二十萬分之一
楚吳越 三百五十萬分之一

戰國時期
戰國時期全圖 二韆一百萬分之一
諸侯稱雄形勢圖(公元前350年) 五百六十萬分之一
韓魏 二百一十萬分之一
趙中山 三百五十萬分之一
齊魯宋 二百四十五萬分之一
燕 四百二十萬分之一
秦蜀 三百五十萬分之一
楚越 五百六十萬分之一
索引

第二冊:秦·西漢·東漢時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圖 二韆一百萬分之一

秦時期
秦時期全圖 二韆一百萬分之一
關中諸郡 四百二十萬分之一
山東南部諸郡 三百五十萬分之一
山東北部諸郡 四百二十萬分之一
淮漢以南諸郡 八百四十萬分之一

西漢時期
西漢時期全圖 二韆一百萬分之一
司隸部 二百四十五萬分之一
長安附近 八十四萬分之一
並州、朔方刺史部 三百五十萬分之一
兗州、豫州、青州、徐州刺史部 二百八十萬分之一
東郡北海間諸郡 二百一十萬分之一
荊州刺史部 三百五十萬分之一
宛縣附近 二百一十萬分之一
揚州刺史部 四百二十萬分之一
冀州刺史部 二百四十五萬分之一
幽州刺史部 四百二十萬分之一
涿郡勃海郡 二百八十萬分之一
益州刺史部北部 四百二十萬分之一
益州刺史部南部哀牢 四百二十萬分之一
涼州刺史部 四百九十萬分之一
交阯刺史部 四百九十萬分之一
目南郡南部 四百九十萬分之一
西域都護府 七百萬分之一
匈奴等部 一韆六百八十萬分之一

東漢時期
東漢時期全圖 二韆一百萬分之一
司隸校尉部 二百四十五萬分之一
雒陽附近 六十萬分之一
豫州、兗州、徐州、青州刺史部 二百八十萬分之一
潁川郡 二百一十萬分之一
東郡齊國間諸郡 二百一十萬分之一
冀州刺史部 二百一十萬分之一
荊州刺史部 三百五十萬分之一
宛縣附近 二百一十萬分之一
揚州刺史部 四百二十萬分之一
益州刺史部北部 三百五十萬分之一
益州刺史部南部 四百二十萬分之一
涼州刺史部 四百九十萬分之一
並州刺史部 三百五十萬分之一
幽州刺史部 三百五十萬分之一
交州刺史部 四百九十萬分之一
西域都護府 七百萬分之一
鮮卑等部 一韆六百八十萬分之一
索引

第三冊:三國·西晉時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圖 二韆一百萬分之一
三國時期
三國時期全圖 二韆一百萬分之一


司州 二百一十萬分之一
兗州豫州揚州 二百四十五萬分之一
青州徐州 二百四十五萬分之一
冀州並州 二百四十五萬分之一
幽州 四百二十萬分之一
薊、涿附近 二百四十五萬分之一
雍州 二百四十五萬分之一
長安附近 二百一十萬分之一
涼州 三百五十萬分之一
荊州 二百八十萬分之一
西域長史府烏孫 七百萬分之一

蜀漢
益州北部 三百五十萬分之一
成都附近 二百一十萬分之一
益州南部(〈廣來〉降都督) 四百二十萬分之一


揚州 四百二十萬分之一
建業附近 二百四十五萬分之一
荊州 三百五十萬分之一
交州 四百九十萬分之一
龍編附近 二百一十萬分之一
鮮卑等部 一韆六百八十萬分之一
盛樂附近 八百四十萬分之一

西晉時期
西晉時期全圖 二韆一百萬分之一
司州 二百一十萬分之一
魏、晉洛陽附近 七十萬分之一
兗州豫州 二百四十五萬分之一
冀州並州 二百四十五萬分之一
幽州平州 四百二十萬分之一
雍州秦州 二百四十五萬分之一
涼州 三百五十萬分之一
梁州益州 四百二十萬分之一
成都附近 二百一十萬分之一
寜州 四百二十萬分之一
青州徐州 二百四十五萬分之一
荊州 三百五十萬分之一
揚州 四百二十萬分之一
建鄴附近 二百四十五萬分之一
交州廣州 四百九十萬分之一
龍編附近 二百一十萬分之一
西域長史府烏孫 七百萬分之一
鮮卑等部 一韆六百八十萬分之一
盛樂附近 八百四十萬分之一
地名索引
第四冊:東晉十六國·南北朝時期
第五冊:隋·唐·五代十國時期
第六冊:宋·遼·金時期
第七冊:元·明時期
第八冊:清時期 


  
   作者簡介
譚其驤(1911年2月25—1992年8月28)字季龍、筆名禾子,浙江嘉善人。1930年畢業於暨南大學曆史係,1932年畢業於燕京大學研究生院。1950年起在復旦大學任教,建立瞭中國曆史地理研究室,後升級為研究所,曆任曆史係主任、曆史地理研究所主任,校務委員會委員。當選為第三、四、五屆全國人大代錶,上海市第八屆政協委員。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地學部委員,長期從事中國曆史地理、中國史研究和中國曆史地圖的繪編。
譚其驤先生是我國曆史地理學傢,是我國曆史地理學科的主要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
  

用戶評價

評分

很好

評分

書不錯。店傢也很有愛

評分

幫人買的

評分

書不錯,包裝的很好。

評分

送彆人的,絕對是讀史必備

評分

很好,書不錯

評分

很好

評分

不錯!

評分

物有所值的寶貝,適閤單身男女學習無聊時看!好贊呢!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