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见的研究中西交流的方向。很值得看看。
评分跨文化艺术研究,很好,京东很方便
评分到了,不错,赶上满300减去130,囤了好多书!
评分到了,不错,赶上满300减去130,囤了好多书!
评分这个活跃期到了今天,却变得一发不可收拾,甚至是不可思议。记得在2004年时,艺术市场评论家Alberto在米兰看到了张晓刚的作品,标价5万美元。当时,Alberto与朋友们一致认为,对一位年轻的中国艺术家而言,这样的价格有点高。不过,让眼光老到的Alberto颇感意外的是,2006年,张晓刚的作品在纽约卖出了100万美元。几个月后的2007年年初,张晓刚的《同志》卖到210万美元,与拉斐尔等大师的作品平起平坐。究竟是什么力量将中国当代油画的价格推向疯狂?又是什么使得中国当代油画成为国际资本竞相追逐的对象?当人们还在为这些充满诱惑的市场现象众说纷纭的时候,这股“厚今薄古风”却是满满地占据着我们对中国油画认识的视线范围。正在我们为了搞明白这个在中国历史并不算长远的西方绘画方式是否已在这片土地演绎“神奇”而感到头疼时,正在我们为了找寻一个平衡点去习惯和适应眼下这个浮躁喧嚣的时代而感到不适时,一个规模不大的“百年东方艺术回归祖国收藏展”就带着30余幅曾经散落在国外民间的中国早期油画作品,在3月悄然登陆广州。
评分17-18世纪传教士与西画东渐》是以17~18世纪传教士与西画东渐的关系为线索,通过剖析不同时期的西洋传教士在华活动背景,通过比较江南文人画家、北方宫廷画家及苏州民间画家对西洋绘画采取的不同立场与借鉴手法,通过总结两百年西画输入、模仿、借鉴、融合的总体趋势及其变化特征,从艺术史的角度叙述外来文化被吸收、融合与改造的过程,从而回答东西方美术交流史上尚未解决的一些疑问。本书是以17~18世纪传教士与西画东渐的关系为线索,通过剖析不同时期的西洋传教士在华活动背景,通过比较江南文人画家、北方宫廷画家及苏州民间画家对西洋绘画采取的不同立场与借鉴手法,通过总结两百年西画输入、模仿、借鉴、融合的总体趋势及其变化特征,从艺术史的角度叙述外来文化被吸收、融合与改造的过程,从而回答东西方美术交流史上尚未解决的一些疑问。
评分本次展览回首了“西画东渐”历程里,最早源自西方传教士在华创作的反映中国风土人情的油画,18、19世纪以广东等沿海地区为代表的清代外销画,还有一些民国期间。第一代“海归”油画家带回来的以印象派、后印象派为主的油画作品,以及在解放后到上世纪70年代期间,由于内地油画作品在世界艺术领域的缺位。而来自台湾和港澳地区的油画创作主流。这些散落在西方民间的油画作品,往往成为了改革开放以前,西方民众了解中国风貌的渠道之一。像我们看到的清代外销画《花瓶旁的女孩》、民国期间K.Wong 的《弟弟和我》、HerCeing Lee的《祈祷》和Kenneth Lao 的《春,夏,秋,冬》组画,还有当时港澳地区的《渔家女》、《抱猫咪的女孩》、《南国少女》、《香港的日本街》和《碧海掠影》等不同时期的油画作品,都充分地反映了当时画家们所亲身体验到的各阶层的生活面貌,以及不同地方的风俗世相。
评分 评分这个活跃期到了今天,却变得一发不可收拾,甚至是不可思议。记得在2004年时,艺术市场评论家Alberto在米兰看到了张晓刚的作品,标价5万美元。当时,Alberto与朋友们一致认为,对一位年轻的中国艺术家而言,这样的价格有点高。不过,让眼光老到的Alberto颇感意外的是,2006年,张晓刚的作品在纽约卖出了100万美元。几个月后的2007年年初,张晓刚的《同志》卖到210万美元,与拉斐尔等大师的作品平起平坐。究竟是什么力量将中国当代油画的价格推向疯狂?又是什么使得中国当代油画成为国际资本竞相追逐的对象?当人们还在为这些充满诱惑的市场现象众说纷纭的时候,这股“厚今薄古风”却是满满地占据着我们对中国油画认识的视线范围。正在我们为了搞明白这个在中国历史并不算长远的西方绘画方式是否已在这片土地演绎“神奇”而感到头疼时,正在我们为了找寻一个平衡点去习惯和适应眼下这个浮躁喧嚣的时代而感到不适时,一个规模不大的“百年东方艺术回归祖国收藏展”就带着30余幅曾经散落在国外民间的中国早期油画作品,在3月悄然登陆广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