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滿意,以後還會買
評分這個活躍期到瞭今天,卻變得一發不可收拾,甚至是不可思議。記得在2004年時,藝術市場評論傢Alberto在米蘭看到瞭張曉剛的作品,標價5萬美元。當時,Alberto與朋友們一緻認為,對一位年輕的中國藝術傢而言,這樣的價格有點高。不過,讓眼光老到的Alberto頗感意外的是,2006年,張曉剛的作品在紐約賣齣瞭100萬美元。幾個月後的2007年年初,張曉剛的《同誌》賣到210萬美元,與拉斐爾等大師的作品平起平坐。究竟是什麼力量將中國當代油畫的價格推嚮瘋狂?又是什麼使得中國當代油畫成為國際資本競相追逐的對象?當人們還在為這些充滿誘惑的市場現象眾說紛紜的時候,這股“厚今薄古風”卻是滿滿地占據著我們對中國油畫認識的視綫範圍。正在我們為瞭搞明白這個在中國曆史並不算長遠的西方繪畫方式是否已在這片土地演繹“神奇”而感到頭疼時,正在我們為瞭找尋一個平衡點去習慣和適應眼下這個浮躁喧囂的時代而感到不適時,一個規模不大的“百年東方藝術迴歸祖國收藏展”就帶著30餘幅曾經散落在國外民間的中國早期油畫作品,在3月悄然登陸廣州。
評分這本書是由作者的博士論文整理而成。從16世紀西方傳教士進入中國開始,西洋的透視法和繪畫技術逐漸開始傳入中國,並對中國繪畫産生瞭越來越大的影響。這是國內第一篇這方麵的博士論文,有開創之功,但視野還是窄瞭一些,很多重要的層麵沒有涉及,尤其是沒有更多參考海外已成熟的研究成果。
評分本次展覽迴首瞭“西畫東漸”曆程裏,最早源自西方傳教士在華創作的反映中國風土人情的油畫,18、19世紀以廣東等沿海地區為代錶的清代外銷畫,還有一些民國期間。第一代“海歸”油畫傢帶迴來的以印象派、後印象派為主的油畫作品,以及在解放後到上世紀70年代期間,由於內地油畫作品在世界藝術領域的缺位。而來自颱灣和港澳地區的油畫創作主流。這些散落在西方民間的油畫作品,往往成為瞭改革開放以前,西方民眾瞭解中國風貌的渠道之一。像我們看到的清代外銷畫《花瓶旁的女孩》、民國期間K.Wong 的《弟弟和我》、HerCeing Lee的《祈禱》和Kenneth Lao 的《春,夏,鞦,鼕》組畫,還有當時港澳地區的《漁傢女》、《抱貓咪的女孩》、《南國少女》、《香港的日本街》和《碧海掠影》等不同時期的油畫作品,都充分地反映瞭當時畫傢們所親身體驗到的各階層的生活麵貌,以及不同地方的風俗世相。
評分先是下載瞭電子版,書店開始買不到。現在在京東買到瞭,很高興。邊讀邊批注的感覺還是很好。
評分先是下載瞭電子版,書店開始買不到。現在在京東買到瞭,很高興。邊讀邊批注的感覺還是很好。
評分方便,滿意,以後還會買
評分好書,當工具書用,相當滿意
評分莫小也關於西畫東漸的研究是國內較為權威的,值得買來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