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深具学者人文情怀的散文书对我来说,这就是大景观。黄土高原瞬息之间就沉没进了黄河的万古河床。这就像壮士陈安爆炸般雄浑的生命忽然结束,刀锋撕裂夜空的一闪,骏马的长嘶汇入朔风,骤然间一切便了无踪影。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向何处去?古老的问题一再地响起。只有心灵清澈的时候,这个问题才充满生命意义。
评分民国时期,关于上古时最有名的两种理论,大概就是王国维先生的“二重证据法”和顾先生的“层累地造成的古史说”了,就这两种理论来说,我以为“层累说”更为难得,要知道,随着考古学的不断发展,二重证据法的应用只是水到渠成的事,静安先生不提,亦会有人提出来,但“层累说”的提出,却是需要大智慧、大视界的,而顾先生大概就是这么一个人物吧。
评分顾颉刚(1893年-1980年),汉族,原名诵坤,字铭坚。笔名有余毅、铭坚等。江苏苏州人。著名的中国现代史学家、民间文艺学家。1913年考入北大预科,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本科哲学门,留北大图书馆任助教做编目工作。在工作期间,草拟出《重编中文书目的办法》,提出了拆散丛书编“书名目录”、进而提出“学派书目”和“分类目录”的见解,并建议编“待访书目”,这些建议对改进图书馆工作起了一定的作用。后历任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云南大学、中央大学等校教授,中山大学历史语言研究所主任,中央研究院院士。新中国成立后,任复旦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等职。顾颉刚教授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古史辨学派的创建人,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史学大师。主要论著有《古史辨》、《崔东壁遗书》、《当代中国史学》、《汉代学术史略》等。顾颉刚作为一个史学家,享誉中外学术界,影响深远。顾颉刚的私淑弟子黄现璠曾说:“解放前,日本学者,特别是名牌大学如东京、京都、帝大教授,都看不起中国学者,惟对于顾颉刚先生和陈垣先生,则推崇备至。”[3]
评分可是文章流传有什么意义?
评分满意满意满意满意满意满意满意满意满意
评分好书需慢品呀
评分民俗研究
评分顾颉刚,(1893—1980)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他在二十年代初期提出了“层累地造成中国古史”观,推翻了历代相传的三皇五帝系统,由此而引起对于古史的激烈论战,产生了“古史辨学派”。同时他又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奠基者,中国民俗学的倡导者。他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重大而广泛的影响。《顾颉刚年谱(增订本)》从顾先生的日记、文章、笔记、信札等数千万字的数据中系统地搜集了他在学术、教育、政治等方面的活动,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一生以及八十余年来中国学术界(以史学界为主)的发展,为国内外学者进行此方面的研究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依据和线索。
评分顾颉刚,(1893—1980)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他在二十年代初期提出了“层累地造成中国古史”观,推翻了历代相传的三皇五帝系统,由此而引起对于古史的激烈论战,产生了“古史辨学派”。同时他又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奠基者,中国民俗学的倡导者。他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重大而广泛的影响。《顾颉刚年谱(增订本)》从顾先生的日记、文章、笔记、信札等数千万字的数据中系统地搜集了他在学术、教育、政治等方面的活动,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一生以及八十余年来中国学术界(以史学界为主)的发展,为国内外学者进行此方面的研究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依据和线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