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元素、中国图像、中国美学的源代码
你能想象吗?我国唐代车轿的雍容华贵可甩十八世纪法国贵族的马车几条街、宋代女装的款式设计可让今日时装周的潮流设计师们相形见绌、文人学士们使用的餐具之精美堪比英国皇家御用品……这些图像与元素,在千余年的中国绘画经典中尽皆流传了下来。
2、高清完整的复制呈现
博物馆藏的原作我们无法随手把玩、窥其全貌;印刷品中的图片往往小而不精,无法展现细节。本丛书采用完整大图高清呈现:手端展开、纤毫毕现,连绵数米,一睹长卷全貌。
家中有小朋友的读者,甚至可以带娃在地板上拉开长卷,与孩子一起在美术大师的图像迷宫中,寻找有趣的发现……
3、时尚现代的设计语言
丛书的设计借鉴了古代“经折装”简明直白的表现形式,还辅助以阅读的文字与说明。
精装封面和回环书腰上,大师介绍、作品解读、名家评论一个也不少,达到极简与极繁的统一。
每卷的封面设计,只选用一种中国画颜料,专一单色呈现。
4、以美术史为体系的出版规划
从中国绘画史有名有姓的首位顾恺之(东晋)开始,至唐宋元明清,到齐白石等民国大家,本丛书以时间为线,串成完整的出版体系,规划出版80卷以上。历代绘画大师一览无余、尽在其中。
随书附赠一份“中国美术史大师脉谱(Map)。
5、亲民的价格
过去,坊间能够看到的类似复制画,定价动辄几百上千,使人望而却步。
本丛书均为高清复制的精装册页,每卷定价不过数十元。
6、名家的推荐
作家、画家 陈丹青先生看到这套书,不由感慨:“建立对中国文化的自信,这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教育啊,正是这些东西,让人拥有文化自信。”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孙机先生则说:“中国古代的文化成就,是我们这个东方大国五千年辉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本国情,应成为常识,宜家喻户晓。”
中国美术馆副馆长 张子康先生推荐道:“千百年来,这些杰作征服了无数观众,已成为华夏民族的美学基因、东方文明的背景符号!过去,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些杰作往往深藏不露,普通读者难以一睹全貌,更无缘亲近赏鉴。本丛书使得旧时王谢堂前燕,得以飞入寻常百姓家。”
《中国美术史·大师原典系列 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绢本设色,纵52 厘米,横141 厘米。描绘唐天宝年间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的姐姐虢国夫人及其侍从春天出游的行列。人与马动势不大,似在缓缓策骑而行。细节上摹画现实,笔致入微,马的羁勒鞍鞯,人的服饰装扮都与盛唐时尚一一契合,真实地描绘了唐代上层社会妇女闲散享乐的生活。
《捣练图》绢本设色、勾金,纵37 厘米,横145 厘米。描绘妇女捣练、织线、熨烫的情景。画面共刻画了十二个人物形象,人物动作、表情不一,有捣练间歇的挽袖,缝制中灵巧地理线,扯绢时用力地微微后仰,小女孩淘气顽皮的嬉戏等细节,都使画面洋溢着有节奏的律动和欢快的情调。
张萱,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唐代画家。开元年间任史馆画直。以擅绘贵族仕女、宫苑鞍马著称,在画史上通常与另一稍后于他的仕女画家周昉并提。唐宋画史著录上记载张萱的作品计有数十幅,但其本人手笔今已无存。流传下来的两件重要摹本,传说是宋徽宗所临摹。
这批画集属于所有愿意认知华夏绘画的人。其功德,不仅仅是在赏阅,而在实实在在的爱国主义教育。
你爱这国家的什么?在无数可资援引的历史记忆中,眼下,请年轻人翻开这套画集。
——作家、画家、木心美术馆馆长 陈丹青
中国古代的文化成就,是我们这个东方大国五千年辉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本国情,应成为常识,宜家喻户晓。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孙机
千百年来,这些杰作征服了无数观众,已成为华夏民族的美学基因、东方文明的背景符号!
过去,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些杰作往往深藏不露,普通读者难以一睹全貌,更无缘亲近赏鉴。本丛书企望“旧时王谢堂前燕”,得以“飞入寻常百姓家”。愿大师原典的灼灼华彩,成为读者的案头锦瑟、枕边韶华。
——中国美术馆副馆长 张子康
这本画册,单从装帧和纸张的质感上就能感受到出版方的心思。拿到手里沉甸甸的,仿佛捧着一块温润的玉石。内页的印刷色彩还原度极高,那种唐代的华贵与雍容,透过现代的工艺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我特别喜欢那种细节的处理,即便是放大到极致,人物的衣袂飘飘、花卉的娇艳欲滴,都丝毫没有模糊感。这对于研究古代绘画,尤其是对色彩的层次和笔触的精妙之处有兴趣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它不仅仅是一本图册,更像是一扇通往盛唐气象的窗户,让人不禁沉浸其中,想象着虢国夫人那令人惊艳的风采和当时贵族阶层奢靡却又充满生命力的生活场景。每一次翻阅,都有新的发现,那种触摸历史的真实感是其他普通画册无法比拟的。
评分我最欣赏的是,这本书在呈现这些经典作品时,所采用的视角是极具现代眼光的。它没有将这些画作束之高阁,而是巧妙地将唐代的审美情趣与我们当代人对生活品质、对女性精神的探讨联系起来。阅读的整个过程,我仿佛在进行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它让我思考,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女性的美丽如何被定义,她们的喜悦与哀愁又是如何通过画笔被永恒记录的。这种深层次的文化反思,远远超出了单纯的“看画”范畴,它激发了我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也让我对我们民族的审美基因有了更深层次的认同。这是一次既养眼又养心的阅读体验。
评分作为一个对中国古典美学有着长期关注的爱好者,我必须承认,市面上关于“大师原典系列”的出版物良莠不齐。但这一辑给我的感觉是,它在学术严谨性和可读性之间找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平衡点。特别是那些对于原作材质、修复历史的考证部分,信息量极大且标注清晰,这体现了编辑团队极高的专业素养。翻阅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像是在跟一位渊博的、同时又非常耐心的导师在进行一场深入的交流。这种对细节的执着,让人看到了出版方对“原典”二字的敬畏之心。它不是简单地复制图像,而是力求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这种精神在浮躁的出版界是尤为可贵的。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本身就是一件值得称道的艺术品。它没有采用那种俗套的、过度装饰的封面,而是选择了沉稳、内敛的色调,反而更突显了内页画作的震撼力。书脊的烫金字体设计得非常大气,拿在手里很有分量感,体现了一种低调的奢华。打开书本时,那种书页的韧性、油墨散发出的淡淡的纸香,都构成了整体阅读体验的一部分。在数字化时代,拥有这样一本实体书,去感受纸张的纹理和油墨的质感,本身就是一种仪式感。它让我意识到,有些美,必须通过实体媒介才能被完整地感知和珍藏,电子屏幕是无法替代这种物质性的愉悦的。
评分说实话,我对传统艺术的鉴赏能力算不上专业,但这本书的编排方式却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看得津津有味。它没有堆砌晦涩难懂的术语,而是用一种很流畅的叙事方式,把那些历史背景、人物故事,甚至是画家创作时的心境,都巧妙地融入到了图版的旁边。这种“讲故事”的解读方式,极大地降低了欣赏门槛。比如,对于《捣练图》中那些劳作的女子,作者不仅仅关注了她们的姿态,更深入挖掘了她们在那个特定社会阶层中的地位和日常,让我对那些看似寻常的动作背后蕴含的文化意涵有了更深的理解。它成功地搭建了一座艺术与大众之间的桥梁,让古典之美不再高高在上,而是变得亲切可感,这才是真正优秀的艺术普及读物该有的样子。
评分非常满意 准备收集全套 建议既给原画尺寸也给印刷尺寸
评分双十一买的,值得不能再值,好评!
评分非常满意 准备收集全套 建议既给原画尺寸也给印刷尺寸
评分双十一买的,值得不能再值,好评!
评分东西不错,供货及时,服务态度好
评分还不错
评分大家作品,适合收藏,没事儿翻出来看看。
评分东西不错,供货及时,服务态度好
评分大家作品,适合收藏,没事儿翻出来看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