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国学大典:心经·金刚经 饶宗颐 中信出版社

中信国学大典:心经·金刚经 饶宗颐 中信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饶宗颐 著
图书标签:
  • 心经
  • 金刚经
  • 饶宗颐
  • 国学
  • 佛学
  • 经典
  • 中信出版社
  • 哲学
  • 文化
  • 宗教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中信出版社官方旗舰店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43069
商品编码:1062805054
品牌:中信出版(Citic Press)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4-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08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心经·金刚经》是当今世界上最为人熟知的大乘般若经典之一。自古以来,有人爱其文字之优美,而去读诵;有人喜其哲理丰富,而进行研讨;至于那些禅修者,更视《金刚经》为修心的指南,开悟的钥匙,六祖慧能就是因为听到这部经中“应无所住而生心”一句而开悟;明太祖朱元璋把《金刚经》列为“治心三经”之一;民间一般信徒也以读诵《金刚经》为日常功课。《金刚经》是一部家喻户晓的佛教宝典。

作者简介

净因法师,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佛学博士,南京大学教授,南京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生命哲学研究中心主任,香港学术评审局委员,香港宝莲寺秘书长,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二〇〇一年至二〇一〇年曾担任过香港大学佛学研究中心总监。

目录

心经
《心经》导读
心经
金刚经
《金刚经》导读
上卷  外离一切相
法会因由分第一
善现启请分第二
大乘正宗分第三
妙行无住分第四
如理实见分第五
正信稀有分第六
无得无说分第七
依法出生分第八
一相无相分第九
庄严净土分第十
无为福胜分第十一
尊重正教分第十二
如法受持分第十三
离相寂灭分第十四
持经功德分第十五
能净业障分第十六
中卷  心不染一法
究竟无我分第十七
一体同观分第十八
法界通化分第十九
离色离相分第二十
非说所说分第二十一
无法可得分第二十二
净心行善分第二十三
福智无比分第二十四
下卷  无所住而生其心
化无所化分第二十五
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
无断无灭分第二十七
不受不贪分第二十八
威仪寂静分第二十九
一合理相分第三十
知见不生分第三十一
应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附录
参考文献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名句索引

前言

出版说明
为什么要阅读经典?道理其实很简单——经典正是人类智慧的源泉、心灵的故乡。也正因如此,在社会快速发展、急剧转型,也容易令人躁动不安的年代,人们也就更需要接近经典、阅读经典、品味经典。
迈入二十一世纪,随着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不断提高,影响不断扩大,国际社会也越来越关注中国,并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另外,受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各国、各地区、各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碰撞、融合,也都会空前地引人注目,这其中,中国文化无疑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相应地,对于中国经典的阅读自然也就拥有了不断扩大的潜在市场,值得重视及开发。
于是也就有了这套立足港台、面向海内外的“中信国学大典”的出版。希望通过本套丛书的出版,继续搭建古代经典与现代生活的桥梁,引领读者摩挲经典,感受经典的魅力,进而提升自身品位,塑造美好人生。
中信国学大典收录中国历代经典名著近六十种,涵盖哲学、文学、历史、医学、宗教等各个领域。编写原则大致如下:
(一)精选原则。所选著作一定是相关领域最有影响、最具代表性、最值得阅读的经典作品,包括中国第一部哲学元典、被尊为“群经之首”的《周易》,儒家代表作《论语》、《孟子》,道家代表作《老子》、《庄子》,最早、最有代表性的兵书《孙子兵法》,最早、最系统完整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大乘佛教和禅宗最重要的经典《金刚经?心经?坛经》,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中国最古老的地理学著作《山海经》,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游记《徐霞客游记》等等,每一部都是了解中国思想文化不可不知、不可不读的经典名著。而对于篇幅较大、内容较多的作品,则会精选其中最值得阅读的篇章。使每一本都能保持适中的篇幅、适中的定价,让大众都能买得起、读得起。
(二)尤重导读的功能。导读包括对每一部经典的总体导读、对所选篇章的分篇(节)导读,以及对名段、金句的赏析与点评。导读除介绍相关作品的作者、主要内容等基本情况外,尤其强调取用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当代眼光,将这些经典放在全球范围内、结合当下社会生活,深入挖掘其内容与思想的普世价值,及对现代社会、现实生活的深刻启示与借鉴意义。通过这些富有新意的解读与赏析,真正拉近古代经典与当代社会和当下生活的距离。
(三)通俗易读的原则。简明的注释,直白的译文,加上深入浅出的导读与赏析,希望帮助更多的普通读者读懂经典,读懂古人的思想,并能引发更多的思考,获取更多的知识及更多的生活启示。
(四)方便实用的原则。关注当下、贴近现实的导读与赏析,相信有助于读者“古为今用”、自我提升;卷尾附录“名句索引”,更有助于读者检索、重温及随时引用。
(五)立体互动,无限延伸。配合图书的出版,开设专题网站,增加朗读功能,将图书进一步延展为有声读物,同时增强读者、作者、出版者之间不受时空限制的自由随性的交流互动,在使经典阅读更具立体感、时代感之余,亦能通过读编互动,推动经典阅读的深化与提升。
这些原则可以说都是从读者的角度考虑并努力贯彻的,希望这一良苦用心最终亦能够得到读者的认可、进而达到经典普及的目的。
需要特别提到的是,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慨然应允担任本套丛书的名誉主编,除表明先生对出版工作的一贯支持外,更显示出先生对倡导经典阅读、关心文化传承的一片至诚。在此,我们要向饶公表示由衷的敬佩及诚挚的感谢。
倡导经典阅读,普及经典文化,永远都有做不完的工作。期待本套丛书的出版,能够带给读者不一样的感觉。

精彩书摘

《金刚经》中最典型的句子有:“如来说微尘,即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如来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名一切法。”“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如来说三十二相,即非三十二相,是名三十二相。”“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我们用最后一句对般若正观的思辨模式稍作诠释。当物质元素(色)和精神元素(受、想、行、识)和合在一起时,众生相便显现出来,这就是人们熟悉的众生相概念(众生者);众缘和合的众生相,没有固定不变的实体,是假有,所以“如来说非众生”;如同无常性的水一样,在特定的条件下有如下不同的表现形态:雨、雪、霜、雾、冰、波浪、水蒸气……同理,正因为众生无定性,才会如同水一样,依据各自的业力,轮回于六道,一旦被教化,精进努力,由凡夫转变成声闻、缘觉、菩萨,最终大彻大悟,成佛作祖。正如《华严经》云,“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如此理解,才算真正了解众生相的本义(是名众生)。
由以上分析可知,《金刚经》中“XX者,即非XX,是名XX”的般若正观之思辨模式是:以自性“空”提醒人们不应执着于缘起的“有”,有而非有;以缘起的“有”说明自性的“空”,空而不空,空有不二,无住生心,从而建立起中道正观。正如《中论》云,“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这就是般若正观之思辨模式,是进入《金刚经》般若法门的金钥匙。
在《金刚经》第一部分(法会因由分第一——能净业障分第十六)中,佛陀以般若正观之思辨模式透视现象世界万有以及化法、化处、化主等名言概念,皆因缘所生,虚幻不实,因而得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结论(即非XX)。一个人若能“于相离相”,妄执的心便能得到降伏。正如《六祖坛经》云,“善知识!外离一切相,名为无相。能离于相,则法体清净。”
《金刚经》第二部分(究竟无我分第十七——福智无比分第二十四)在“外离一切相”的基础之上,从心入手,破除世人对“能得”、“所得”的执着心。如同对一个学生来说,通过努力学习,获得了好的成绩,自然会生起我能得到好成绩的“能得”与“所得”之心。同样,菩萨在修道的过程中自然会得法、证果、度众,并能感召好的果报。然而,若有人因此而认为菩萨的“能得”为实有,心便会住于“能得”的执着中,成为修道的障碍。因此,《金刚经?究竟无我分第十七》从得法不住、得果不住、度众不住、依报不住四方面说明菩萨在修道的过程中虽能得,心却不住于“能得”。与此同时,菩萨修成正果后,确有所得,如所观的妙智、所得的福德、所感的报身、所悟的妙法、所度的众生、所证的果位和所修的善法。若有人因此而认为诸佛菩萨的“所得”为实有,心便住于“所得”的执着中,是修道的另一种障碍。《金刚经》自“一体同观分第十八”到“净心行善分第二十三”,从如下七方面说明佛陀虽有所得,但心不住于“所得”:正报非真,随缘度众;无福之福,其福甚大;相无定相,身相具足;无说而说,法音遍满;度无可度,自性自度;得无可得,无上菩提;作无可作,无上善法。无论是“能得”,还是“所得”,皆随因缘而变化,并无一个固定不变的“能得”、“所得”(即非XX),因而说能而不能,不能而能;得而不得,不得而得,能、所不住,于于念离念,内心便不会受身外之物的污染。正如《六祖坛经》云,“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
外界的现象与名相、内心的能得与所得被破除后(非有),有些弟子执着于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福德、无佛、无法等说空的名相为真实不虚的妙理,堕入断灭空。针对这种不正确的知见,佛陀在《金刚经》第三部分(化无所化分第二十五——知见不生分第三十一)以“无所住而生其心”破除弟子们的迷执,破邪即是显正,树立正知正见:“离相”并非“断灭”,否定万物的存在以及名相的功能,而是如实了知世间一切现象的缘起存在(非空);不执着于能得、所得,并非否定能得、所得,而是于相“不取”、“不住”,悟入离于空、有二边的中道实相(是名XX),这才是认识世间一切现象的正确知见,“无住生心”,以便更好地帮助苦难众生。
(三)《金刚经》的现代意义与普世价值
修福不修慧,象身挂璎珞;
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
——《龙舒增广净土文》
这首偈颂源于兄弟俩不同的修行。哥哥每天精进持戒,打坐参禅,无心随众劳动、布施;而弟弟则是勤劳工作,布施济众,广修福德,却无心闻法参禅。后来哥哥去世后转世为佛陀的弟子,修得了罗汉道,而弟弟却投生到大象群中,因在战争中立下功劳,被封为象王,金银珠宝装饰全身,过着舒适奢华的生活。而修成罗汉的哥哥活得十分辛苦。一次国内饥荒,衣衫褴褛的哥哥,托钵七日,都是空钵而回。当饥寒交迫的罗汉哥哥看到富贵无比的大象弟弟时,无限感慨地说出以上偈颂。福慧双修,是《金刚经》的心要,对当今世人仍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人生的幸福,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福慧双修。现实生活中有不少怀才不遇的人,聪明能干,但为人过于精明而不肯吃亏,修慧不修福,善缘难具足,做起事来往往无人相助,障碍重重。修福的方法很多,及时施出一个微笑、一种关怀,或助他人一臂之力,都是修福的范畴。而在众多修福中,以布施财物最直接、最具有代表性。所以《金刚经》常以“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来形容福德之大,“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一个人若能用一颗无私、真诚、随喜的心广结善缘,做对社会大众有利之事,利益无量众生,自然可获得无限的善果,无论你做何事,都有人相助,无论你走到哪里,也都有人照应。这一切都是自己种善因而得来的福德果报。《佛说阿弥陀佛经》中也把修福德看成是往生极乐国土的必要条件,“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从另一方面讲,修福不修慧,福中也造罪。生活中有一些含着金汤匙出世的人,生来福报就很大,但因从小娇生惯养、不思上进,恣意纵情地挥霍祖上挣来的家业。这些人迟早都会使自己陷入困境,落得个败家子的名声。这都是有福无慧的恶果。正因为如此,佛陀在《金刚经》中特别强调智慧的重要性,“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接着《金刚经》以如下偈颂对佛陀的智慧作总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首偈语告诉我们,人生如梦,苦乐如泡影,成败如朝露,荣华富贵如浮云,名利如镜花水月,宇宙间万事万物瞬息变幻,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一个人若能领悟到一切万法的本质皆缘生缘灭,看透自我、苦乐、名利、美色等世间万物之心便会生起,这样就能逐渐明白凡事不必过于执着,应以随缘的心态做事:顺境时珍惜眼前所有,以良好的机缘去成就事业,活出幸福的人生;逆境时,则坦然地去面对、承受、化解人生中的各种困苦,笑对人生,活得轻松、自在。如此,无论顺逆境,一个人都能坦然面对世间的悲欢离合、炎凉冷热,超越成败、荣辱和得失,甚至是生死。
“福德”与“智慧”犹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缺一不可。外修福以利他,内修慧以自利,福慧双修,方能修得“万德庄严、智慧如海”的圆满佛果。同样,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福慧双修,以此来庄严我们的人生,事业必有所成,人生必有坦途。
……

媒体评论

《般若心经》全篇以二百六十字简明地概括了大乘般若经的核心内容,高度浓缩了大乘般若思想的精华与心要,含摄了佛陀“空”观智慧的精髓,是篇幅最小、内涵最丰富、意蕴最深、流传最广、被人持诵讲解最多的大乘经典,是佛门弟子每天必诵的功课,对宗教、社会大众乃至中国文化影响至深。
——净因法师

《金刚经》是当今世界上最为人熟知的大乘般若经典之一。自古以来,有人爱其文字之优美,而去读诵;有人喜其哲理丰富,而进行研讨;至于那些禅修者,更视《金刚经》为修心的指南,开悟的钥匙,六组惠能就是因为听到这部经中“应无所住而生心”一句而开悟;明太祖朱元璋把《金刚经》列为“治心三经”之一;民间一般信徒也以读诵《金刚经》为日常功课。《金刚经》是一部家喻户晓的佛教宝典。
——净因法师

 
《心经·金刚经:饶宗颐导读》—— 穿越时空的智慧之光 浩瀚的中国传统文化长河中,《心经》与《金刚经》无疑是其中最璀璨的两颗明珠,它们以其深邃的哲学思想和精炼的语言,影响了无数人的心灵,指引着人们在人生的迷茫中寻找方向。当一位集史学、金石学、文学、艺术、宗教等诸多学问于一身的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以其毕生学养,为这两部经典进行导读与阐释时,一部融合了学术深度与人文关怀的传世之作便应运而生。 《心经·金刚经:饶宗颐导读》并非简单的文本解读,它是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一次对人类精神本质的深刻探寻。这本书所呈现的,是饶宗颐先生对这两部佛教核心经典的独特体悟,是其对人生、宇宙、真理的深刻洞察,更是其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融入现代视野的智慧结晶。 《心经》:刹那芳华,照见真心 《心经》,全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虽仅二百余字,却囊括了般若智慧的精髓,被誉为“诸佛之母”。它以极其简洁的语言,揭示了“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宇宙观,阐明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的非实有性,并最终导向“无无明,亦无无明尽”的觉悟之路。 饶宗颐先生在本书中,将带领读者一同走进《心经》的字里行间,感受其字句间流淌的深邃哲理。他并非仅仅罗列经文,而是深入考证经文的源流、版本,解析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流传与演变。从梵文的渊源,到汉译的精妙,再到历代高僧大德的注解,饶宗颐先生以其宏厚的史学功底,为读者勾勒出《心经》从诞生到传播的完整图景。 更为重要的是,先生将《心经》的智慧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相连接。他会剖析《心经》中的“五蕴皆空”如何与中国哲学中的“无我”思想相契合,探讨“照见五蕴皆空”的“照见”二字所蕴含的观照、觉察与智慧,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的“内省”、“修身”的精髓不谋而合。先生还会引导读者理解,当下的烦恼与痛苦,往往源于我们对“我”和“我所有”的执着,而《心经》所提供的,正是破除执着、获得解脱的路径。 在饶宗颐先生的笔下,《心经》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宗教经典,而是贴近生活、指导人生的智慧宝典。他会用生动形象的语言,阐释“苦集灭道”四圣谛的含义,以及“十二因缘”的运作规律,帮助读者理解生命无常、苦乐交织的本质,并从中找到安顿身心的力量。先生也会特别强调“般若波罗蜜多”——抵达彼岸的智慧,这是一种超越世俗分别、洞察事物实相的智慧,它能帮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清醒,不被外境所惑,不为情绪所扰。 《金刚经》:破执立正,悟彻实相 《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以其“金刚”之喻,象征着能够摧毁一切烦恼、照破一切虚妄的智慧。它通过一系列的问答与论述,层层剥茧,引导修行者破除对“相”的执着,最终体悟“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的实相。 在《金刚经》的导读部分,饶宗颐先生同样展现了他深厚的学养和独到的见解。他会从《金刚经》的文本结构入手,解析经文是如何通过“无所得”、“无所住”、“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等概念,来引导读者破除对物质世界、自我认知、他人看法以及生命流转的种种执念。 先生特别会强调《金刚经》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智慧。这并非否定现实的存在,而是教导我们在面对一切现象时,不被其表象所迷惑,不被其得失所困扰,以一种超然洒脱的态度去生活。他会结合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顺其自然”、“随缘而安”等思想,来阐释《金刚经》的“无所住”境界,让读者感受到其深厚的东方智慧。 饶宗颐先生还会深入探讨《金刚经》中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等概念,并将其置于历史文化语境中进行解读。他会引导读者理解,这些并非物质上的特定形态,而是象征着佛陀圆满的德行和智慧。先生也会对“说法”与“悟道”的关系进行精辟的阐释,强调听闻佛法固然重要,但更关键的是要通过修行去证悟,去实践。 本书的价值还在于,饶宗颐先生将《金刚经》的智慧与中国社会历史的变迁、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紧密结合。他会从文化传承、哲学思想、艺术审美等多个维度,展现《金刚经》对中国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先生所提供的导读,并非枯燥的学术论述,而是充满人文关怀的智慧启迪,它能帮助现代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安宁,提升精神境界。 饶宗颐先生的独特视角:学术与情怀的融合 《心经·金刚经:饶宗颐导读》之所以成为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与其作者饶宗颐先生独特的学术风格和深厚的情怀密不可分。饶先生不仅是一位站在学术高峰的学者,更是一位饱含对中华文化深切热爱与责任感的文化巨匠。 在本书中,读者可以感受到饶宗颐先生治学的严谨与细致。他对经文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进行反复推敲,力求追溯其本源,理解其深意。他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将佛教经典与中国儒、道等诸子百家思想融会贯通,展现了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博大精深。 同时,饶宗颐先生的导读也充满了人文的温度。他理解现代人在生活中所面临的困惑与挣扎,因此在阐释经典时,总是能够契理契机,将高深的哲学思想转化为易于理解和实践的智慧。他并非高高在上地教导,而是以一位智者、一位长者的身份,与读者一同探索生命的奥秘,一同感悟人生的真谛。 《心经·金刚经:饶宗颐导读》所带来的,不仅是对两部佛教经典的深入了解,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一次精神的升华。它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细细品味的著作,每一次翻阅,都会有新的体悟,都会在字里行间寻找到照亮前行道路的光芒。这本书,将带领我们穿越时空的界限,与古圣先贤对话,在智慧的海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心灵归宿。它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一份送给所有追求智慧与心灵自由之人的厚礼。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觉得,《心经》和《金刚经》是佛教中非常核心但又常常被误解的经典。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听过它们的名字,或者知道一些断章取义的句子,真正要理解其精髓却很困难。这本饶宗颐先生解读的版本,真的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他的文字朴实而富有力量,没有华丽的辞藻,却直击核心。他对于《心经》中“无无明,亦无无明尽”的解释,让我印象深刻。他没有回避“无明”这个概念的复杂性,而是从多个维度去阐释,让“无明”不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词语,而是我们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的思维障碍。他强调的是一种“照见”的能力,一种超越表象,直达本质的洞察力。这本书让我明白,佛学并非是要我们逃避现实,而是要我们以一种更清醒、更智慧的方式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饶先生的解读,充满了人文关怀,他不仅仅是在讲解佛理,更是在传递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对佛经的理解,更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们提升人生的境界,活得更加通透和自在。

评分

坦白说,一开始我对《心经》和《金刚经》的印象是“好难懂”,可能从小就听过一些关于它们的传说,总觉得里面都是讲一些出世的想法,离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很远。然而,这本《中信国学大典》却给了我完全不同的体验。饶宗颐先生的译注和解读,就像是在迷雾中点亮了一盏灯,让我看到了经典背后更深刻的含义。他并没有回避经典的哲学性,但又非常巧妙地将之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对《心经》中“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的解释,我一直觉得这句话很奇怪,但饶先生指出,这并非否定感官的存在,而是强调不被感官的表象所迷惑,要达到一种更内在的、超越的认知。这种解读让我茅塞顿开,原来佛学并非要我们变得“无”,而是要我们“无所执”,达到一种更自由的状态。书中的很多例子和引申,都非常贴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读起来一点都不觉得生硬,反而有一种亲切感。这本书让我对佛经的看法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原来它们是可以如此地智慧和实用。

评分

作为一名对传统文化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深入浅出解读国学经典的佳作,而这本《心经·金刚经》无疑满足了我的期待。饶宗颐先生的学识渊博,在这本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不仅仅是翻译经文,更重要的是,他为我们打开了通往经典智慧的大门。我特别喜欢他对于《金刚经》中“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其中有实法可得不?”这段的解读。他没有直接给出标准答案,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实法”的含义,以及“得”的本质。这种循循善诱的方式,让我仿佛置身于一场哲学辩论之中,主动去探索和领悟。书中的很多论述,都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但又不会让人觉得杂乱无章,反而井然有序,逻辑清晰。读他的文字,你能感受到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他对经典的那份敬畏之心。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佛经解读,更是一本关于人生智慧的启迪之作,它让我更加理解了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也为我提供了一种看待世界和人生的全新视角。

评分

我本来是对佛教经典没什么了解的,纯粹是听朋友说饶宗颐先生的大名,抱着学习一下国学大家是如何解读经典的心理,才买了这本《心经·金刚经》。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精美,纸质也很好,很有收藏价值。翻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饶先生那苍劲有力的书法,就已经让人心生敬意。他的解读,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学术论述,而是充满了一种温润的人文关怀。读他的文字,你能感受到一种平和的力量,仿佛是在听一位长者娓娓道来,一点点地引导你走进经典的世界。他对于《金刚经》中“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的阐释,我反复读了好几遍。他没有止步于字面意思,而是深入剖析了“有为法”的本质,以及为何要以“如梦幻泡影”的态度来看待世间万物。这种超越性的视角,让我开始反思自己日常的烦恼和执着,原来很多所谓的“重要”的事情,在更宏大的视角下,或许并没有那么值得计较。这本书让我体会到,佛经的智慧,其实是与我们的人生息息相关的,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也更好地认识世界。

评分

这本《心经·金刚经》真的让我对佛学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一直觉得佛经是那种高深莫测、晦涩难懂的文字,但在翻开这本书之前,我并没有抱太大期望,只是觉得对传统文化有点兴趣。然而,读完之后,我不得不说,这本书的解读视角非常独特,饶宗颐先生的文字功底深厚,而且他对经典的理解透彻入骨。他并没有简单地照搬经文,而是将其置于更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下进行阐释,让我看到了《心经》和《金刚经》不仅仅是宗教文本,更是蕴含着深刻哲学智慧的瑰宝。书中的很多地方,通过饶先生的讲解,那些原本抽象的佛理变得生动具体,仿佛能看到古人面对人生困境时,是如何从中汲取力量的。我特别喜欢他对于“照见五蕴皆空”的解读,他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五蕴”的含义,以及“空”并非虚无,而是超脱束缚的自在境界。这种解读方式,让我不再感到敬畏,而是产生了一种亲近感,仿佛与古代智者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我这样初次接触佛学经典的读者来说,简直是一盏明灯,它点亮了我对传统文化和智慧的探索之路。

评分

东西不错,速度有点慢

评分

书讲得很祥细

评分

书讲得很祥细

评分

书讲得很祥细

评分

等待时间有点长

评分

习惯好评,但下回需要注意京东与tianmao的差价,无语了京东什么时候也开始做屏蔽这种事情了

评分

等待时间有点长

评分

满意满意满意!完好无损

评分

等待时间有点长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