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是當地政協部門編寫的。宋朝的名帖,值得購買。《汝帖》與《淳化閣帖》、《泉州帖》、《絳州帖》並稱為“四大名帖”,十二捲。北宋大觀三年(1109)由汝州知州王采從《淳化閣帖》、《繹帖》及“三代而下迄於五季字書百傢”中,選齣先秦金文8種及秦漢至隋唐五代名傢書法94種共109帖,薈刻12石,史稱《汝帖》。金文、篆、隸、楷、行、草諸體兼備,是我國古代碑帖之珍品。帖石寬0.4米,長1.1米,帖中目錄標題為王采自書,帖尾有王采跋語。博大精深、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是研究書法史及古代書法的一部很好的法帖,為曆代書法愛好者所珍視。其中多有集古碑中字托名某人書者,駁雜混淆。
評分居然是當地政協部門編寫的。宋朝的名帖,值得購買。《汝帖》與《淳化閣帖》、《泉州帖》、《絳州帖》並稱為“四大名帖”,十二捲。北宋大觀三年(1109)由汝州知州王采從《淳化閣帖》、《繹帖》及“三代而下迄於五季字書百傢”中,選齣先秦金文8種及秦漢至隋唐五代名傢書法94種共109帖,薈刻12石,史稱《汝帖》。金文、篆、隸、楷、行、草諸體兼備,是我國古代碑帖之珍品。帖石寬0.4米,長1.1米,帖中目錄標題為王采自書,帖尾有王采跋語。博大精深、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是研究書法史及古代書法的一部很好的法帖,為曆代書法愛好者所珍視。其中多有集古碑中字托名某人書者,駁雜混淆。
評分書不錯,書法傢必備神器
評分五,十七帖;
評分七,南朝十臣書;
評分八,北朝十二人書;
評分一版一印,估計原拓本就模糊,又影印之後就更是漫不可識瞭。與淳化和大觀根本無法相較。曆史不受重視也是確有其因。
評分碑刻移於望嵩樓上,社會影響日益擴大,“鬆煤拓紙歲萬本”,已然轉變成一種公共財富,誰都能隨時拓印。
評分很少見,紙張好;印刷不錯,略欠精緻(相對紫禁城而言);收藏之,有曬單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