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讯问艺术 增订版
定价: 138.00元
作者:廖福田
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年6月1日
ISBN:978-7-5174-0182-7
字数:
页码:
版次:
装帧:精装
开本:16
作者介绍
廖福田,男,1952年出生,大学文化,中共党员,浙江省永嘉县人。
自部队退伍后,曾先后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监察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纪检监察机关工作。
现为中共浙江省温州市纪律检查委员会调研员,兼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刑法研究所研究员,温州大学兼职教授。
主要著作:编著《刑法分则的理论与司法实践》(法律出版社,1993年版),合著《新刑法全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犯罪惩治和防范全书》(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年版),独著《受贿罪纵览与探究——从理论积淀到实务前沿》(中国方正出版社,2007年版)。发表论文多篇,其中:《正确理解和掌握追诉时效》被选编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刑法学教学参考资料,《论对(刑法)第九十七条的修改》获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海南杯世纪优秀论文(1984-1999)”三等奖。
文摘
弹指一挥间,不觉间已近花甲之年,也离开了执法办案工作一线。回顾36年的办案生涯,在讯问中被我攻破心理防线、败下阵来的被讯问人不下几千人。然而,无论他们如何刁蛮嚣张,如何顽固狡诈,我从来没有动手打过其中任何一个人一巴掌、踢过其中任何一个人一脚或辱骂过其中任何一个人一句话。清闲静心之余,脑海中经常浮现过去的工作情景,也难免会频频问自己这样的问题:当时到底用了什么讯问方法和技巧,使得这些人如实交代问题、顺利办好案件?越思考越觉得有必要做些总结,把自己讯问的方法和技巧进行系统梳理归纳,这样或许能给战斗在执法办案一线的同志们提供些许参考。于是,2008年下半年开始,我便开始了这项工作,并zui终形成了本书。
回顾整个办案生涯,感到zui满意的是,自己始终坚持依法、文明办案,依靠法律的威严、巧妙的方法迫使或促使被讯问人如实交代问题,同时也避免冤枉无辜。如果说,本书所总结提炼出来的讯问方法和技巧对从事执法办案工作的同志有所启示,杜绝或减少讯问过程中刑讯逼供行为的出现,我将深感欣慰。【内容简介】
《讯问艺术》一书自2010年4月出版发行以来,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反腐败斗争力度的加大,纪检监察系统对实战性强的业务书籍需求量越来越大,作者又对本书进行了大幅度修订,全书从6章增加到12章,字数从45万字增加到了72万字,全书脉络更清晰,内容更全面,表述更准确,可读性、实用性也得到了提高。本书系统总结了讯问工作的方法和技巧,全面阐述了讯问工作各个环节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一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业务指导用书。
初拿到《讯问艺术》这本书,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它的“正版现货”标识,这是一种对作者劳动和知识产权的尊重,也让我购物过程更加安心。而“2015年新版 增订版”的字样,则立刻勾起了我的兴趣。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一本能够不断更新和优化的书籍,更能体现其时效性和前沿性。我总觉得,讯问技巧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会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法律体系的完善而不断演进。因此,一本“增订版”的书,很可能包含了作者对近年来讯问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回应,以及对原有理论的补充和深化。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能结合实际案例,深入剖析讯问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复杂情况,以及如何运用智慧和策略来突破僵局,获取关键信息。这种对“艺术”的追求,也让我相信这本书的内容会比一般的技术手册更加精彩和有深度。
评分当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首先注意到的是它装帧的质感,纸张的厚度和印刷的清晰度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书页在手中传递出一种踏实的感觉,这似乎也暗示着其内容的严谨与厚重。书名“讯问艺术”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它不像许多工具书那样直接,而是带有一种探索性和人文色彩,仿佛预示着我们将要走进一个充满智慧与策略的世界。我特别关注到“2015年新版 增订版”的字样,这表明了作者在持续关注和更新相关知识,这对于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来说至关重要。信息爆炸的时代,旧的知识可能很快就会被淘汰,而一本能够与时俱进的书,无疑更能体现其价值。我猜测,增订版的内容可能涵盖了近年来在侦查预审实践中涌现出的新案例、新方法,甚至是对原有理论的修正与补充。这种与时俱进的态度,让我对作者的专业度和严谨性有了初步的认识。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解析讯问的精髓,无论是对于初学者还是有一定经验的从业者,都能从中获得启发和提升,并且能看到一些真实案例的分析,这样会更有说服力。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相当简洁,虽然颜色运用上选择了相对沉稳的色调,但“正版现货”几个字显得格外醒目,这让我第一眼就感受到了作者或出版方对版权的重视,也免去了我在购买时可能存在的疑虑。封面上“讯问艺术”四个字,如同一个引人入胜的钩子,立刻抓住了我作为一名对此类题材感兴趣的读者的眼球。我常常在各种影视作品或新闻报道中接触到“讯问”这个词,但对其背后真正的艺术和技巧却知之甚少。这本书,尤其是看到“2015年新版 增订版”的字样,让我觉得它不仅仅是市面上泛滥的所谓“技巧教程”,而是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打磨和深化的结果,这种“增订”通常意味着作者对相关领域有着深入的思考和持续的关注,能够反映最新的一些发展和理解,这点对我来说非常重要。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翻开内页,但仅仅从封面和基本信息上,我已经对这本书抱有了较高的期待,希望它能为我打开一扇了解讯问艺术的新窗口,揭示其背后的逻辑、方法和人文关怀,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套路。
评分拿到这本《讯问艺术》,我最先被吸引的是书名所传达的独特魅力。它没有使用那些过于冰冷或专业的术语,而是用“艺术”二字,为讯问这一严谨的侦查环节增添了几分人情味和智慧的光芒。这让我开始思考,在冰冷的事实与逻辑之外,是否还有着更为深刻的沟通、心理和策略的运用。我注意到“2015年新版 增订版”的字样,这让我非常欣喜,意味着这本书并非是陈旧的理论堆砌,而是包含了作者近年来的思考和实践的更新。在飞速发展的社会里,法律和侦查手段也在不断进步,一本能够跟上时代步伐的书,其价值便不言而喻。我推测,增订的部分很可能涵盖了新的法律法规、新的侦查技术,以及应对新型犯罪手段的策略。这种持续的更新,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充满了好奇,希望能从中学习到最前沿的讯问理念和实践技巧,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个复杂而又充满挑战的领域。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方,“讯问艺术”四个字醒目而有力,立刻抓住了我的注意力。我是一名对侦查领域颇感兴趣的读者,一直以来都对讯问这一环节充满好奇,但往往接触到的信息都是零散的,缺乏系统性的梳理。《讯问艺术》这个书名本身就带有一种引人入胜的魅力,它暗示着讯问不仅仅是简单的审问,更蕴含着高超的技巧和深刻的智慧。我特别留意到“2015年新版 增订版”的字样,这表明作者并非一次性完成创作,而是持续投入精力进行打磨和更新,这对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我猜测,这个增订版可能吸收了近年来在侦查预审实践中出现的新的案例、新的方法,以及对现有理论的进一步完善。这种与时俱进的态度,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充满期待,希望它能为我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与时俱进的讯问知识体系,帮助我更深刻地理解讯问背后的逻辑和艺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