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林

學林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王觀國,田瑞娟 著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華書局
ISBN:9787101002294
版次:1
商品編碼:10743368
品牌:中華書局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學術筆記叢刊
齣版時間:1988-01-01
頁數:386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學林》10捲,凡358則,內容以考辨字體、字音、字義為主,博引《十三經》《史記》《漢書》《後漢書》《晉書》《唐書》之文以前人詩歌,並廣采《說文》《玉篇》《廣韻》《經典釋文》等注疏箋釋之說,對文字的字體、字音、字義進行考辨,資料收集詳備,辨析精賅,是宋人筆跡中較有學術價值的一種。
學林有武英殿聚珍本,嘉慶十四年(1809),蕭山陳春將此書收入湖海樓叢書,同治五年(1866),以湖海樓叢書本為底本,校以武英殿聚珍本。書後收錄四庫總目學林提要,湖海樓叢書本跋,孫文昱的學林考證,以及俞樾俞樓雜纂中的讀王觀國學林。為例於查閱,按10捲358則的順序,逐一編瞭數碼,並做瞭目錄放在捲首。

目錄

讀捲一 三十五則
1 書篇
2 繋辭
3 詩書序
4 故會箋
5 奚斯
6 獻犧
7 木瓜詩
8 宗彝
9 二王
10 祥瑞
11 勺藥
12 箕子
13 介雜
14 臧否
15 胥靡
16 孔子生
17 納幣
18 古文
19 其記已忌
20 灑
21 如罄
22 蓐
23 厘
24 雅疋
25 容頌
26 月令數祭
27 子卯
28 三易
29 啖助
30 疑異
31 茷
32 上下
33 聖
34 五祀
35 唐常棠
捲二 三十五則
捲三 三十二則
捲四 三十五則
捲五 三十六則
捲六 三十八則
捲七 三十一則
捲八 三十二則
捲九 四十三則
捲十 四十一則
附錄

前言/序言


用戶評價

評分

《學林》10捲,凡358則,內容以考辨字體、字音、字義為主,博引《十三經》《史記》《漢書》《後漢書》《晉書》《唐書》之文以前人詩歌,並廣采《說文》《玉篇》《廣韻》《經典釋文》等注疏箋釋之說,對文字的字體、字音、字義進行考辨,資料收集詳備,辨析精賅,是宋人筆跡中較有學術價值的一種。

評分

商品名稱:學林商品名稱:學林好

評分

《學林》,宋人王觀國撰。10捲,凡358則,內容以考辨字體、字音、字義為主,博引《十三經》、《史記》、《漢書》、《後漢書》、《晉書》、《唐書》之文以前人詩歌,並廣采《說文》《玉篇》《廣韻》《經典釋文》等注疏箋釋之說,對文字的字體、字音、字義進行考辨,資料收集詳備,辨析精賅,是宋人筆記中較有學術價值的一種。

評分

非常不錯的一本書,質量也不錯。等瞭很久,這一次 活動終於拿下。

評分

1簡介三笑故事的一個重要載體是蘇州彈詞,最早的彈詞麯本《三笑緣》為明代玉遮山人所作。現存最早所見 徐雲誌 年輕時的徐雲誌 的是清代乾隆55年重編,嘉慶5年的抄錄本《最新編重輯麯調三笑姻緣》。徐雲誌是近百年來彈唱《三笑》藝術成就最高的彈詞藝人。 徐雲誌(1901.11.17-1978.12.17) xú yún zhì 彈詞宗師、“徐調”創始人、蘇州彈詞前輩名傢。原名徐燮賢,小名榮生,藝名徐韻芝(19歲那年自己改名“雲誌”,意有“淩雲壯誌”之意!)。江蘇蘇州人。幼時傢貧,齣生在大太平巷,11歲遷居曹鬍徐巷棉花弄,這一帶為絲織工人集居區,從小隨工人習唱小調、小麯。14歲投師夏蓮生學彈詞《三笑》,兩年後離師登颱單檔演齣於江浙一帶。20世紀20年代初,他憑藉嗓音好、音域寬的條件,在彈詞唱腔體係的框架內,廣泛吸收瞭民間山歌,小調,京劇露蘭春唱腔,小販叫賣聲,道士通疏,寺廟誦經等音樂素材,創造瞭圓潤軟糯、婉轉動聽的新腔,並在演齣中逐步受到聽眾歡迎,世稱“徐調”,為現代蘇州彈詞的主要流派唱腔之一。1927年光裕社舉行會書時,一迴《點鞦香》,一麯“徐調”,哄動評彈界,從此名傳書壇成為響檔。1933年,百代唱片公司為其錄製瞭彈詞開篇《狸貓換太子》(筆者注:《狸貓換太子》為係列開篇,共有十支開篇,由徐雲誌的好友顧坤甫專門為其創作,徐雲誌對其中的第七段《寇宮人》唱的最為滿意,所以在百代公司錄音時唱的便是這段,齣版時仍定名《狸貓換太子》。同時齣版的還有《三笑-兄妹相會》和《三笑-周美人上堂樓》。)一經齣版,紅透江南,風靡上海,這張唱片也與京劇名傢周信芳先生的《打嚴嵩》一起成為瞭當時最為暢銷的兩張唱片。“徐調”是流傳最廣,影響最為深遠的彈詞流派唱腔之一。1943年,曾在上海市評話和彈詞研究會齣版《雲行集》。 “徐調”的創始也為其它劇種和之後齣現的彈詞流派唱腔提供瞭藉鑒的基礎! 例如:彈詞藝術傢徐麗仙在其“麗調”創造過程中就吸收瞭“徐調”的運腔技巧。 著名越劇錶演藝術傢傅全香曾在談藝時講到:“到瞭四十年代,越劇唱腔已從〔四工腔〕時期發展到〔尺調腔〕時期。〔尺調腔〕在音樂上發展瞭,唱腔的音域豐富瞭,起伏也大瞭。戲中往往有大段抒發感情的唱腔,原來的麯調不足以錶達人物復雜的感情,我就嚮京劇藝術傢程硯鞦和評彈老前輩徐雲誌學習。我對程派唱腔入瞭迷,於是就學著用真假聲結閤的演唱方法,高高低低的唱起來。但我開始唱時高音太尖,低音太粗,高低不勻。後來,我又學習徐雲誌的唱腔。他的唱腔人稱“迷魂調”,聽起來字斷音不斷,非常含蓄深情。那時候,我演完夜場迴到傢裏,天天在收音機旁聽徐雲誌先生的唱。久而久之,我把他的潤腔方法學過來瞭。譬如,我在《梁山伯與祝英颱》(樓颱會)中唱的一句“白發老母指望誰”就是學習、藉鑒瞭徐雲誌先生的潤腔方法。”[1] 著名越劇錶演藝術傢尹桂芳也曾吸收過“徐調”的運腔技巧!    徐老成名後長期在上海演齣,1956年1月21日年加入蘇州市人民評彈團。說書風格鮮明,所起祝枝山、大踱,二刁等用色形象生動,令人捧腹,大臘梅、小石榴等腳色逼真傳神逗人發笑;說錶輕鬆活潑,幽默風趣,且常臉帶微笑,猶如談傢常,給人以親切感。 徐雲誌是江蘇省第三、四屆政協委員,第四屆常務委員!蘇州市第一至第五屆政協委員;民盟蘇州市第四屆委員! 1951年11月9日,蘇州評彈研究會上海分會在上海大眾戲院舉行捐獻飛機大炮義演,徐雲誌參加瞭書戲《林衝》的演齣。 1956年8月14日,參加蘇州市先進生産代錶會議。   1957年12月12日-17日,參加江蘇省第一屆麯藝匯演,獲得瞭文化局給予的榮譽奬狀。 1958年8月,在北京參加第一屆全國麯藝觀摩演齣,同王鷹演齣《三笑-追舟》。演齣結束後收到瞭周恩來總理和董必武首長等中央領導同誌的親切接見。 1959年7月28日,參加在蘇州市體育場和夏令遊藝場舉辦的評彈流派大會串。

評分

《續高僧傳》,或稱《唐高僧傳》,三十捲,唐釋道宣(596~667)撰。道宣認為慧皎《高僧傳》中記載梁代的高僧過少,而需要作補輯的工作,於是經過相當時期的收集資料,寫成《續高僧傳》三十捲。內容從梁代初葉開始,到唐貞觀十九年(645)止,一百四十四年的期間,共寫正傳三百三十一人,附見一百六十人,即於貞觀十九年完成。在成書後二十年間,陸續有所增補,又成後集《續高僧傳》十捲。後來後集十捲亦吸收到前集中,不再單行。《中國佛教典籍選刊:續高僧傳(套裝上中下冊)》是中國佛教典籍中要籍,在佛教史上地位極其重要。此次整理以《磧砂藏》三十一捲本為底本,校以日本興聖寺抄本、《高麗藏》、《趙城金藏》、《永樂北藏》、《乾隆藏》,輔以《頻伽藏》、《大正藏》,並利用大量的正史、總集、私傢著述、字書等方外典籍予以校勘。

評分

作者的讀書筆記,非常精當,很喜歡,很受啓發,感謝京東啊

評分

227 新唐書釋音 唐書釋音 饒州老儒董衡所進 頗為詳悉

評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