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梁晉爭雄的40年、叛徒硃溫——中原最大的軍閥、張全義和河南經濟的恢復、局處一隅的李剋用父子、後梁政權的沒落、夾河苦戰、南方各國的建立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吳與吳越——東南經濟的恢復發展、前蜀——巴蜀經濟的繼續發展、長江中遊的割據政權——荊南和楚、南方沿海的閩和南漢、沙陀三王朝與契丹的興起、“吾於十指上得天下”、後唐明宗的悲劇、契丹的興起、兒皇帝石敬瑭、幽雲十六州問題等等。
作者簡介
瀋起煒,1944年生,江蘇蘇州人,東吳大學畢業,上海教育學院(後並入華東師範大學)教授。曾長期參加《辭海》的編撰工作並著有《宋金戰爭史略》、《中學曆史教師手冊》、《中國曆史大事年錶》(古代捲)等。
特邀顧問簡介:
白幼蒂,北師大附中曆史特級教師、北京市曆史教學會常務理事、北京市高級中學實驗課本《世界近代現代史》編委,《中國考試》雜誌學科組特約編委。
李明贊,北京四中曆史特級教師、新課標曆史教材編寫組成員。
特邀編輯簡介:
範桂英,北京十五中學曆史特級教師、北京市市級骨乾教師。
王海琳,北京十四中曆史高級教師、北京市市級骨乾教師。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中國讀本(史話分捲)》叢書是目前所見學生曆史讀物中最好的。一是叢書的各單本作者都是史學界的專傢學者,這保證瞭內容的專業性;二是叢書的內容深淺適中,既體現瞭大綱要求,又有所拓展,可以作為課內知識的有效補充,很適閤學生閱讀。同時,《五代史話》也適閤老師們作為資源來儲備。
——白幼蒂(北師大附屬中學曆史特級教師,北京市高級中學實驗課本編委)
本套叢書是按照新課標要求進行編輯的,扣住瞭教學大綱,既體現瞭教學重點,又有適當的延伸,對拓展學生知識麵很有必要,是一套質量很高的學生課外讀物。
——李明贊(北京四中曆史特級教師,國傢新課標高中曆史教材編撰者之一)
此書最大特點就是將知識、學術融為一體,既有嚴謹治學態度、科學辯證唯物史觀,又能夠栩栩如生描述再現一個過去,語言錶達通俗易懂,人生哲理深入淺齣,滿足瞭不同學生的學習層麵要求,更有助於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和知識的拓展。對於青少年學習、探究曆史,《中國讀本(史話分捲)》無疑是一部難得的好書。
——範桂英(北京十五中學曆史特級教師,市級骨乾教師)
目錄
開頭語——略說五代
第一章 梁晉爭雄的40年
一、叛徒硃溫——中原最大的軍閥
二、張全義和河南經濟的恢復
三、局處一隅的李剋用父子
四、後梁政權的沒落
五、夾河苦戰
第二章 南方各國的建立和社會經濟的發展
一、吳與吳越——東南經濟的恢復發展
二、前蜀——巴蜀經濟的繼續發展
三、長江中遊的割據政權——荊南和楚
四、南方沿海的閩和南漢
第三章 沙陀三王朝與契丹的興起
一、“吾於十指上得天下”
二、後唐明宗的悲劇
三、契丹的興起
四、兒皇帝石敬瑭
五、幽雲十六州問題
六、內外交睏、生民憔悴的石晉王朝
七、契丹軍南下的失敗
八、劉知遠的後漢政權
第四章 南方各國的盛衰
一、外強中乾的南唐
二、繼續繁榮的吳越
三、孟知祥父子統治的後蜀
第五章 後周的興革
一、一個有新氣象的王朝
二、郭威和柴榮主持的改革
三、北漢的割據和柴榮的軍事改革
四、周世宗南徵北伐
五、世宗遺留下來的問題
第六章 五代時期的文化
一、雕版印書的盛行
二、火藥在戰場上齣現
三、飽經滄桑的文人
四、詞的發展和《花間集》
五、南唐二主和馮延巳等詞人
六、人纔輩齣的畫壇
附錄一 五代各國興亡情況與疆域形勢錶
附錄二 五代十國世係錶
附錄三 五代十國大事年錶
精彩書摘
後梁乾化五年(915),末帝君臣替李亞子解決瞭這個問題。
魏博本來有一支“牙兵” (節度使的親兵),世代繼承,形成職業的軍事集團。牙兵是節度使的衛隊,也是節度使的殺手。他們一不如意,便殺死主將,另立新帥。唐末天祐三年(905),節度使羅紹威想解除這個肘腋之下的威脅,求助於硃溫。硃溫和羅紹威是兒女親傢,恰好硃溫的女兒死瞭,硃溫派一員將官,選1 000精兵,扮做擔夫,聲稱到魏州會葬。硃溫自己率大軍隨後北上,說是去打滄州。牙軍並不生疑。羅紹威派心腹潛入軍械庫,把弓弦、甲襻弄斷。當天晚上,羅紹威帶幾百名心腹和1000梁兵進攻牙軍。牙軍驚起,想要抵抗,無奈弓都是開不得的,甲都是不能穿的,牙兵從唐廣德元年(763)起,存在瞭144年。羅紹威一時解除瞭心腹之患,但是魏博將士恐懼,屢次發生叛變,都靠硃溫武力解決,其結果是魏兵從此衰弱,加上供應汴軍所費,“弱”字之外,又加上一個“貧”字。羅紹威悔之無及,對人說:“閤魏博六州四十三縣,也做不得這個錯(錯即轤)!”6年以後,梁大將楊師厚做瞭天雄(魏博的軍號)節度使,想培植個人勢力,便仿舊日牙兵的製度,設立一支“銀槍效節都”。這年,楊師厚死後,末帝聽趙岩等的話,決定把魏博六州分成兩鎮,把魏州的將士、府庫都一分為二,搬一半到相州(今河南安陽)去,削弱節度使的力量,以防割據稱雄。
李存勖得到魏博,有兩大好處。一是大大地改善瞭戰略地位,晉兵一動,便迫近黃河,大梁極容易感受威脅。另外一件便是得到一支戰鬥力很強的軍隊,原來的梁兵變成瞭李傢滅梁的突擊隊。
以後幾年,兩軍的主戰場在德勝、楊劉一帶的黃河兩岸。德勝在今河南濮陽,當時的黃河河道經過德勝後,逐漸由東流變為東北流。楊劉在今山東東阿縣東北,位於黃河南岸。晉軍於公元917年鼕天乘黃河冰凍,渡河占領楊劉。河南謠言大起,洛陽謠傳晉軍已到大梁,一時幾乎有不可終日之勢。
前言/序言
《大唐風雲錄》 作者: 魏明遠 齣版社: 翰墨軒 裝幀: 精裝,附贈唐代服飾圖譜與長安城復原圖 定價: 188.00 元 --- 內容簡介: 《大唐風雲錄》 是一部氣勢恢宏、細緻入微的曆史敘事長篇,它將讀者帶迴那個群星璀璨、萬邦來朝的盛世——唐朝。本書聚焦於唐朝建立之初,特彆是貞觀之治前後,圍繞著李唐皇室的權力更迭、文臣武將的跌宕命運,以及廣闊疆域上發生的重要曆史事件,進行瞭深入的剖析與重構。 本書並非僅僅羅列史實,而是緻力於展現一個有血有肉的時代。作者魏明遠,一位浸淫傳統史學研究數十載的學者,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細膩的筆觸,將枯燥的史料轉化為引人入勝的畫捲。全書分為上下兩捲,共計七十餘萬字,力求在宏大敘事與個體命運之間找到完美的平衡點。 上捲:龍興與初定(武德至永徽之初) 上捲追溯瞭隋末亂局中李淵如何抓住時機,在太原起兵,最終建立大唐的麯摺曆程。重點描繪瞭“玄武門之變”的復雜性與殘酷性,還原瞭李世民從秦王到太子的每一步籌謀與決斷。 核心章節詳述: 1. 關中逐鹿: 細緻描摹瞭李淵與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四人之間,因功高蓋主與繼承人問題引發的權力暗流。書中通過大量新發現的民間誌異和傢傳資料,側麵印證瞭當時朝堂上劍拔弩張的氛圍。 2. 貞觀之治的奠基: 深入探討瞭唐太宗在登基後,如何采納魏徵、房玄齡、杜如晦等賢臣的諫言,推行均田製和租庸調製,穩定民生。特彆描繪瞭太宗處理東突厥問題的策略,展現瞭其“天可汗”的政治手腕和軍事纔能。 3. 文治武功的交織: 記錄瞭初唐時期對高句麗、吐蕃等周邊勢力的幾次關鍵戰役,不僅僅關注勝負,更深入剖析瞭決策背後的軍事思想和外交考量。例如,對侯君集西徵的路綫設計和後勤保障的描述,細節豐富,令人嘆服。 下捲:盛世的隱憂與轉摺(永徽至開元盛世的醞釀) 下捲筆鋒轉嚮瞭唐高宗時期及武則天的崛起,這是大唐由盛轉摺的關鍵階段。作者著重探討瞭外戚乾政、後宮爭鬥如何滲透到朝廷決策中,以及這對國傢長治久安帶來的深遠影響。 核心章節詳述: 1. 後宮與朝堂的交織: 詳盡敘述瞭王皇後、蕭淑妃與武則天的權力鬥爭。作者並未將武則天臉譜化,而是通過對其早年經曆和政治手腕的刻畫,展現瞭一位極具政治天賦的女性如何在父權社會中掙紮並最終登頂的復雜心路曆程。 2. “二聖臨朝”的政治生態: 描述瞭唐高宗晚年對朝政的疏離,以及武則天如何逐步架空朝廷,培植自己的勢力。書中穿插瞭對“王勃之死”、“駱賓王兵變”等懸案的另類解讀,提供瞭不同於傳統史書的見解。 3. 開元前的暗流湧動: 聚焦於武周時期,雖然沒有完全聚焦於武周朝的建立,但細緻描繪瞭其統治下對科舉製度的改革、對地方勢力的清洗以及對農業生産的扶持,這些措施如何為後來的“開元盛世”打下瞭堅實的基礎。作者認為,許多後世被詬病的“權謀”手段,實則是維護中央集權、實現國傢整閤的必要之舉。 --- 本書特色: 一、史料的精細考證與還原: 魏明遠先生窮盡二十餘年心血,參閱瞭《舊唐書》、《新唐書》之外的大量敦煌文書、昭陵碑刻拓片以及海外流傳的唐代文獻。書中對長安城的坊市布局、麯江池的繁華景象、邊塞烽火颱的設置,都有極具畫麵感的描述,仿佛讓讀者親曆其境。 二、人物群像的立體塑造: 本書的魅力在於對“人”的刻畫。李靖的沉穩內斂,長孫皇後的賢德與智慧,魏徵的耿直與諫言,房玄齡的周密與隱忍,乃至普通戍邊士卒的思鄉之情,都被賦予瞭豐滿的性格側麵。讀者看到的不再是曆史教科書上僵硬的名字,而是一個個有缺點、有抱負、在時代洪流中掙紮的鮮活個體。 三、曆史思辨的深度挖掘: 作者不滿足於敘事,更注重對曆史事件背後邏輯的探究。例如,對於“安史之亂”的遠因分析,本書將其歸結為盛世下對軍事製度的鬆懈、藩鎮節度的過早放權,以及皇帝對文臣集團的過度依賴,提齣瞭頗具啓發性的觀點。 四、文學性的敘事張力: 盡管學術功底紮實,但本書的文字風格卻兼具古典小說的韻味,行文流暢,節奏把握得當。無論是描繪玄武門之變前夜的緊張氣氛,還是刻畫宮廷宴飲的奢靡場景,都極具感染力,使曆史閱讀成為一種享受。 --- 讀者對象: 本書適閤所有對中國古代史,尤其是唐代曆史懷有濃厚興趣的讀者。尤其推薦給喜愛細緻入微的史學研究、對權力鬥爭與人物心理分析感興趣的讀者。它既是嚴謹的曆史研究讀物,也是一部引人入勝的鴻篇巨製。 附贈: 本書首次印刷版附贈唐代重要人物手跡摹本(如房玄齡、李世民部分奏摺拓片),極具收藏價值。 --- 魏明遠 著 《大唐風雲錄》—— 盛唐氣象,盡在其中。 品讀盛世,探究興衰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