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制造业在20世纪90年代创造了一个“神话”,进行了艰巨的企业重组和技术重组,大力推进所谓“工厂改革”,目前日本仍是高技术高附加价值产品、特别是中间产品和机械设备等的世界制造基地。如果说对于一国的经济来说,金融是血液,制造业是肌肉,那么,泡沫经济破灭以来的日本经济可说是血液循环不畅,而肌肉依然发达的经济。《不良品防止对策》以图解的方式简单易懂地介绍了如何管理不良品,介绍了适用于任何环境和场合的防止不良品的方法和手段,将防止不良品的诀窍总结成12条经验并将之体系化,最终实现改善品质和培养人才的双赢。
前言
第1章 质量不良对策的基本知识
1-1 什么是产品质量不良
1-2 质量不良与操作错误的不同
1-3 如何达到质量标准
1-4 质量不良的三种性质及其对策
1-5 减少不良品产生的三方攻略
1-6 日常性不良品的对策
1-7 区分不良品的再发性和延伸性
1-8 规律性不良(短期)品的对策
1-9 规律性不良(长期)品的对策
1-10 如何应对质量不良的课题
第2章 有关防止不良品再发生的想法
2-1 防止不良品再发生的基本问题
2-2 防止不良品再发生的系统
2-3 防止不良品再发生的八大效果
2-4 提高质量的三项工作
2-5 防止不良品再发生的根本、当前对策与长远对策
2-6 管理者对于不良品再发生现象的责任
2-7 “物的管理”和“人的管理”
2-8 从“防止不良品再发生”到“防患于未然”
第3章 产生自生产现场的防止不良品再发生方法与思考方式
3-1 制定质量标准
3-2 不良品发生状况调查法
3-3 工程“3M”事实的调查方法
3-4 方法A·B的区别使用法
3-5 观察、听取的三阶段
3-6 暂定处理措施的着手方法和横向展开
3-7 探究原因的问题123
3-8 如何决定对策
3-9 如何决定新对策
3-10 偏差与原因的区别、如何推进新对策
3-11 新对策的实施与确认
3-12 标准化记录与横向展开
3-13 防止不良品再发生对策的整体步骤
3-14 防止不良品再发生对策的要点
第4章 技能速成“TT法”
4-1 提升技能的“TT法”
4-2 提升技能的基本步骤
4-3 确认自己的工作观(步骤1)
4-4 设定提升技能的目标(步骤2)
4-5 提升技能理解度(步骤3)
4-6 提升技能学习度(步骤4)
4-7 提升技能体会度(步骤5)
4-8 对技能的自我评价(步骤6)
第5章 防止不良品再发生的课题研究手法与思考方式
5-1 课题研究会的目的与作用
5-2 如何选择课题
5-3 收集有用信息
5-4 根据“123”法设计职责
5-5 通过“4W1H”法进行业务创造
5-6 制作业务手册
5-7 测试的实施与确认
第6章 如何防患于未然
6-1 预防生产中断产生的“粗心不良品”
6-2 预防慌乱时易发生的“疏忽不良品”
6-3 预防初次生产时因指导不力而导致的“误解不良品”
6-4 预防因不理解导致的“一意孤行不良品”
6-5 预防身体状况不佳产生的“注意力不集中不良品”
6-6 预防因异常情况不汇报而导致的“逃避不良品”
6-7 预防因技能学习不足而导致的“技术性不良品”
6-8 预防因应对变化不足而产生的“偷工减料不良品”
6-9 预防因放任错误不管而导致的“放任不良品”
6-10 预防应对准备不充分导致的“应对不良品”
6-11 预防因确认不彻底而导致的“外流不良品”
6-12 预防因操作不精确而导致的“生产不良品”
第7章 跟踪指导,防止不良品
7-1 跟踪指导的定位及其重要性
7-2 选择跟踪指导的对象(步骤1)
7-3 跟踪确认机械状况(步骤2)
7-4 跟踪确认材料状况(步骤3)
7-5 方法的跟踪确认(步骤4)
7-6 跟踪确认生产技能状况(步骤5)
7-7 偏离标准的追加指导(步骤6)
7-8 询问、改善问题点(步骤7)
7-9 跟踪指导的记录
7-10 跟踪指导的八大效果
第8章 活用不良品分析信息
8-1 如何给不良品分类
8-2 各种不良现象的应对方法
8-3 横向展开防止不良品再发生的对策,防患于未然
8-4 活用、改进标准是打造优良品质的根本
8-5 使用“TT法”提升标准
8-6 使用矩阵表,从战略角度改善产品质量
8-7 活用反省原因的相关检查,集中采取对策
8-8 制定质量改善计划与进展管理
第9章 实现双赢——质量改善与个人成长
9-1 成果与成长双重实现的思考方式与机制
9-2 双重实现带给自己动力
9-3 三大业务及其作用的扩大
9-4 OJT“三种体验”和实践法
9-5 改善与成长双重实现的成功案例
9-6 活用战略思考方式改善产品质量并进行管理
9-7 通过选定的课题达到双重实现
9-8 制定各项标准与学习课题研究
9-9 成文、成果、成长——“一石三成”的实现
第10章 对策的构思原点与活用重点
10-1 各种不良品对策的构思原点与活用重点
10-2 “三大业务”的构思原点与活用重点
10-3 防止不良品再发生对策的构思原点与活用重点
10-4 “TT法”构思原点与活用重点
10-5 课题研究会构思原点与活用重点
10-6 防患于未然的技巧构思原点与活用重点
10-7 跟踪指导的构思原点与活用重点
10-8 活用信息的构思原点
10-9 双重实现的构思原点与活用重点
10-10 关于构思原点与活用重点
我是一名初入职场的品管新人,对质量管理这片广阔的领域充满了好奇,但也有些不知所措。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不良品防止对策》这本书,原本以为会是一本枯燥的技术手册,没想到读起来却意外地引人入胜。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循循善诱地向我展示了质量控制的方方面面。书中用大量生动的比喻和简洁易懂的语言,解释了许多原本让我觉得难以理解的概念,比如“六西格玛”、“精益生产”等,让我不再感到畏惧。更重要的是,它让我明白,不良品的产生并非偶然,而是存在着可循的规律和可以被控制的因素。书中的“根本原因分析”章节,为我打开了解决问题的新视角,让我学会了不满足于表面现象,而是要深入挖掘问题的根源。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防错法”(Poka-Yoke)的介绍,那些巧妙的设计,简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让我惊叹于原来通过一些简单的装置,就能有效避免人为失误。我已经被这本书深深吸引,并且开始尝试运用书中的方法去观察和分析我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虽然还处于学习阶段,但我已经能感受到质量管理带来的成就感和乐趣。
评分这本《不良品防止对策》简直就是生产制造业的“救世主”!作为一名长期在一线摸爬滚打的生产主管,我深知不良品带来的巨大痛苦——不仅是材料的浪费、返工的成本,更重要的是对客户信誉的打击。我一直都在寻找一种系统性的、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能够从源头上杜绝不良品的产生,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事后补救。读了这本书,我感觉就像找到了一把金钥匙。它不是那种空泛的理论堆砌,而是充满了大量真实案例和具体方法。从零部件的来料检验,到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设置,再到成品出货前的最终审核,这本书都给出了非常详尽的指导。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SPC(统计过程控制)的应用章节,它不仅仅是讲解了各种图表的使用,更重要的是教会了我如何解读这些图表背后的信息,如何利用数据来预测潜在的风险,并提前采取纠正措施。书中的“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部分,更是将风险管理的理念贯穿于整个产品生命周期,让我看到了从设计阶段就开始预防不良品的可能性。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把书中的一些方法应用到我的车间,特别是关于“全员参与”和“持续改进”的理念,我相信这能极大地提升我们团队的质量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这本书,绝对是值得每一位质量从业者反复研读的宝典。
评分我是一个对产品细节有着近乎苛刻追求的工业设计师。在我看来,一件产品的生命周期是从设计的那一刻就开始了,而不良品的产生,很多时候根源就在于设计环节的疏漏。我一直渴望能有一本书,能够从设计的角度出发,去探讨如何从源头上避免不良品。庆幸的是,《不良品防止对策》这本书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它并没有局限于生产制造的末端环节,而是将质量控制的概念延伸到了产品设计的初期。书中关于“设计可靠性”的章节,详细阐述了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各种因素,例如材料选择的合理性、结构设计的稳固性、操作界面的友好性等等。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可制造性设计(DFM)”和“可测试性设计(DFT)”的论述,这让我意识到,一个优秀的设计不仅要美观,更要能够被高效、稳定地制造出来,并且能够方便地进行质量检测。这本书的许多建议,比如在设计阶段就引入FMEA的思路,或者采用模拟仿真技术来预测潜在的设计缺陷,都让我受益匪浅。读完这本书,我仿佛打通了设计与生产之间的壁垒,对如何创造出真正“零不良”的产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更坚定的信心。
评分作为一家小型电子元件制造企业的负责人,成本控制一直是我工作的重中之重。《不良品防止对策》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宝贵的视角,让我重新审视了不良品对企业利润的侵蚀。过去,我更多地将不良品视为一种“意外”,并且主要关注的是如何通过返工来降低损失。然而,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不良品产生的“成本”远不止于此,还包括了设计成本、检验成本、返工成本、报废成本、客户投诉成本、品牌形象损失等等,这些隐性成本加起来简直是触目惊心!书中的“质量成本分析”章节,让我第一次如此清晰地看到了不良品对企业财务状况的真实影响。更令我欣慰的是,这本书并没有仅仅停留在“苦诉”不良品的危害,而是提供了大量切实可行的“对策”。它教会我如何通过优化工艺流程、加强供应商管理、提升员工技能、引入智能化检测设备等多种手段,来 proactively 地降低不良品率。特别是关于“供应商质量管理”的部分,我发现很多不良品的源头其实在于上游,如何与供应商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提升产品质量,这对我启发很大。我现在正在计划制定一套新的质量管理体系,这本书绝对是我重要的参考蓝图。
评分作为一家拥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制造企业的质量总监,我经历了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的多次变革和挑战。从最初的依赖人工检验,到后来引入ISO9000体系,再到如今拥抱数字化转型,我始终在思考如何才能真正建立起一套高效、可持续的不良品防止体系。《不良品防止对策》这本书,无疑是我近期接触到的最具有启发性的读物之一。它系统地梳理了质量管理的发展脉络,并且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更加前沿和务实的对策。书中关于“数字化质量管理”的章节,让我看到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不良品预防中的巨大潜力。例如,如何利用机器学习来识别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模式,如何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控设备运行状态,以及如何建立智能化的质量追溯系统,这些都是我一直在探索的方向。这本书不仅提供了理论框架,更重要的是展示了这些技术如何落地,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此外,书中关于“组织文化建设”和“领导力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的论述,也让我反思了企业内部的文化和管理机制对质量成果的影响。我相信,通过结合这本书中的先进理念和我们企业的实际情况,我们一定能够构建起更加 robust 的不良品防止体系,迎接未来的市场竞争。
评分不错不错,真的太好了,就喜欢在京东买东西
评分日本人写的书,看起来不错!值得收藏
评分理论性比较强,纸质印刷还不错。书皮包错了
评分内容很有用,好好学学。
评分很好,京东快递很不错,速度快呀速度快
评分非常不错呀,正在使用中
评分内容看一遍 就差不多了!
评分非常好的商品,有好价还会再买
评分好书,实用,比书店便宜了不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