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化學簡明教程(第2版)

有機化學簡明教程(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齊欣,高鴻賓 編
圖書標籤:
  • 有機化學
  • 有機化學教程
  • 化學
  • 高等教育
  • 教材
  • 大學教材
  • 有機化閤物
  • 第二版
  • 簡明教程
  • 化學基礎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天津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61839713
版次:2
商品編碼:10825482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1-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16
字數:59400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有機化學簡明教程(第2版)》除延續第一版已實行的指導思想外,還力求加強本書的實用性。通過對有機化學反應的論述,適當增加一些綠色化學知識,加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引導學生要有創新思想。本書共14章。本書仍保留第一版原有特色,即理論問題分散在相關各章中介紹,各章中在適當位置有插題,每章後附有小結、例題和習題。

內容簡介

根據近年來有機化學和有關學科的發展,《有機化學簡明教程(第2版)》是在《有機化學簡明教程》基礎上作瞭適當修改和增刪。全書仍按官能團體係,采用脂肪族和芳香族混閤係統編寫而成。由高鴻賓等主編的《有機化學簡明教程(第2版)》共14章。《有機化學簡明教程(第2版)》仍保留第一版原有特色,即理論問題分散在相關各章中介紹,各章中在適當位置有插題,每章後附有小結、例題和習題。《有機化學簡明教程(第2版)》內容簡明,適用性強,文字通俗便於自學。通過對有機反應的論述。適當增加瞭一些綠色化學知識。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和創新思想。為拓寬知識麵,適當增加瞭一些生産和生活方麵有宴用價值的內容。紅外光譜和核磁共振譜作瞭較大修改。全書最後附有7個閤成實驗,實驗中所需要的基本操作分散在有關閤成實驗中介紹,供各校根據自己情況選用。
《有機化學簡明教程(第2版)》可作為高等學校本科少學時有機化學課程教材,高職、高專有機化學課程教材及大學專科有機化學課程教材。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有機化閤物和有機化學
1.2 有機化閤物的一般特點
1.3 有機化閤物中的共價鍵
1.4 共價鍵的屬性
1.4.1 鍵長
1.4.2 鍵角
1.4.3 鍵離解能和鍵能
1.4.4 鍵的極性和誘導效應
1.5 分子結構和結構式錶示法
1.6 共價鍵的斷裂和反應類型
1.7 有機化閤物的分類
1.7.1 按碳架分類
1.7.2 按官能圃分類
1.8 有機化閤物的天然來源
1.8.1 石油和天燃氣
1.8.2 煤
1.8.3 農副産品及其他
1.9 有機化學和有機化學工業的綠色化
習題

第2章 飽和烴
第1節 烷烴
2.1 烷烴的通式、同係列和構造異構
2.2 烷烴的命名
2.2.1 伯、仲、叔、季碳原子的概念
2.2.2 烷基
2.2.3 普通命名法
2.2.4 衍生命名法
2.2.5 係統命名法
2.3 烷烴的結構
2.3.1 碳原子的s,雜化軌道
2.3.2 烷烴分子的結構
2.3.3 烷烴分子的模型
2.4 烷烴的構象
2.4.1 乙烷的構象
2.4.2 丁烷的構象
2.5 烷烴的物理性質
2.5.1 物態
2.5.2 沸點
2.5.3 熔點
2.5.4 相對密度
2.5.5 溶解度
2.5.6 摺射率
2.6烷烴的化學性質
2.6.1 取代反應
2.6.2 氧化反應
2.6.3 異構化反應
2.6.4 裂化和裂解
2.7烷烴的天然來源
第2節 環烷烴
2.8 環烷烴的構造異構和命名
2.8.1 環烷烴的構造異構
2.8.2 環烷烴的命名
2.9 環烷烴的結構
2.9.1 環的大小與環的穩定性
2.9.2 環丙烷的結構
2.10 環己烷和一取代環己烷的構象
2.10.1 環己烷的構象
2.10.2 一取代環己烷的構象
2.11 環烷烴的物理性質
2.12 環烷烴的化學性質
2.12.1 取代反應
2.12.2 氧化反應
2.12.3 加成反應
小結
例題
習題

第3章 不飽和烴
第1節 烯烴
3.1 烯烴的結構
3.1.1 碳原子的sp2雜化軌道
3.1.2 乙烯分子的結構
3.1.3 υ鍵和π鍵的比較
3.2 烯烴的同分異構
3.3 烯烴的命名
3.3.1 烯基
3.3.2 衍生命名法
3.3.3 係統命名法
3.4順反異構體的命名
3.4.1 順反命名法
3.4.2 z,E命名法
3.5 烯烴的物理性質
3.6 烯烴的化學性質
3.6.1 加成反應
3.6.2 氧化反應
3.6.3 聚閤反應
3.6.4 α一氫的反應
3.7 低級烯烴的工業來源
第2節 炔烴
3.8 炔烴的結構
3.8.1 碳原子的sp雜化軌道
3.8.2 乙炔分子的結構
3.9 炔烴的構造異構和命名
3.9.1 炔烴的構造異構
3.9.2 炔烴的命名
3.9.3 烯炔的命名
3.10 炔烴的物理性質
3.11 炔烴的化學性質
3.11.1 加成反應
3.11.2 氧化反應
3.11.3 聚閤反應
3.11.4 炔烴的活潑氫反應
3.12 乙炔的工業生産
第3節 二烯烴
3.13 二烯烴的分類
3.14 二烯烴的命名
3.15 1,3丁二烯的結構
3.16 共軛體係和共軛效應
3.17 共振論
3.18 共軛二烯烴的化學性質
3.18.1 1,2一加成與1,4一加成
3.18.2 雙烯閤成
3.18.3 聚閤反應與閤成橡膠
小結
例題
習題

第4章 芳烴
4.1 苯分子的結構
4.2 單環芳烴的構造異構和命名
4.2.1 構造異構
4.2.2 命名
4.3 單環芳烴的物理性質
4.4 單環芳烴的化學性質
4.4.1 取代反應
4.4.2 苯環上親電取代反應機理
4.4.3 加成反應
4.4.4 氧化反應
4.4.5 聚閤反應
4.5 苯環上親電取代反應的定位規律
4.5.1 兩類定位基
4.5.2 定位規律的理論解釋
4.5.3 二取代苯的定位規律
4.5.4 定位規律的應用
4.6 萘
4.6.1 萘分子的結構
4.6.2 萘的化學性質
4.7 其他稠環芳烴
4.8 富勒烯
4.9 非苯芳烴
4.10 芳烴的工業來源
4.10.1 從煤焦油分離
4.10.2 從石油裂解産物中分離
4.10.3 催化重整--生産芳烴
4.11 多官能團化閤物的命名
小結
例題
習題

第5章 對映異構
5.1 物質的鏇光性和比鏇光度
5.1.1 物質的鏇光性
5.1.2 比鏇光度
5.2 分子的手性和對映異構
5.3 對稱因素
5.3.1 對稱麵
5.3.2 對稱中心
5.4 具有一個手性碳原子的對映異構
5.5 分子構型
5.5.1 構型的錶示方法
5.5.2 構型的命名法
5.6 具有兩個手性碳原子化閤物的對映異構
5.6.1 具有兩個不相同手性碳原子化閤物的對映異構
5.6.2 具有兩個相同手性碳原子化閤物的對映異構
5.7 異構體的分類
小結
例題
習題

第6章 鹵代烴
第1節 鹵代烷
6.1 鹵代烷的分類
6.2 鹵代烷的命名
6.2.1 普通命名法
6.2.2 係統命名法
6.3 鹵代烷的物理性質
6.4 鹵代烷的化學性質
6.4.1 取代反應
6.4.2 親核取代反應機理
6.4.3 消除反應
6.4.4 與金屬作用
第2節 鹵代烯烴和鹵代芳烴
6.5 乙烯型和苯基型鹵化物
6.5.1 氯乙烯和氯苯分子的結構
6.5.2 鹵原子的反應
6.5.3 烴基的反應
6.6 烯丙型和苄基型鹵化物
第3節 氟代烴
小結
例題
習題

第7章 醇、酚、醚
第1節 醇
7.1 醇的分類和構造異構
7.1.1 醇的分類
7.1.2 醇的構造異構
7.2 醇的命名
7.2.1 普通命名法
7.2.2 係統命名法
7.3 醇的物理性質氫鍵
7.4 醇的化學性質
7.4.1 酸堿性
7.4.2 鹵代烷的生成
7.4.3 脫水反應
7.4.4 酯的生成
7.4.5 氧化
第2節 酚
7.5 酚的分類和命名
7.5.1 分類
7.5.2 命名
7.6 酚的結構
7.7 酚的物理性質
7.8 酚的化學性質
7.8.1 酚羥基中氫原子的反應
7.8.2 芳環上的反應
7.8.3 與三氯化鐵的顯色反應
7.8.4 縮閤反應
7.8.5 還原
7.8.6 氧化
第3節 醚
7.9 醚的命名
7.10 醚的物理性質
7.11 醚的化學性質
7.11.1 □鹽的生成
7.11.2 醚的碳氧鍵斷裂
7.11.3 過氧化物的生成
7.12 環醚
7.12.1 與水反應
7.12.2 與醇反應
7.12.3 與氨反應
7.12.4 與格利雅試劑的反應
7.13 冠醚
小結
例題
習題

第8章 醛和酮
8.1 醛和酮的分類和命名
8.1.1 分類
8.1.2 命名
8.2 羰基的結構
8.3 醛和酮的物理性質
8.4 醛和酮的化學性質
8.4.1 羰基的加成反應
8.4.2 a一氫原子的反應
8.4.3 氧化和還原反應
8.5 乙烯酮
小結
例題
習題

第9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
第1節 羧酸
9.1 羧酸的分類和命名
9.1.1 分類
9.1.2 命名
9.2 羧基的結構
9.3 羧酸的物理性質
9.4 羧酸的化學性質
9.4.1 羧酸的酸性
9.4.2 羥基被取代的反應
9.4.3 還原反應
9.4.4 脫羧反應
9.4.5 d一氫原子的鹵化反應
9.4.6 甲酸的特殊反應
第2節 羧酸衍生物
9.5 羧酸衍生物的命名
9.6 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質
9.7 羧酸衍生物的化學性質
9.7.1 取代反應
9.7.2 還原反應
9.7.3 與格利雅試劑的反應
9.7.4 酯縮閤反應
9.7.5 酰胺的特殊反應
9.8 丙二酸二乙酯和乙酰乙酸乙酯在有機閤成中的應用
9.8.1 丙二酸二乙酯的特性及其在有機閤成中的應用
9.8.2 乙酰乙酸乙酯的特性及其在有機閤成中的應用
9.8.3 互變異構
第3節 碳酸衍生物
9.9 碳酰氯
9.10 碳酰胺
9.10.1 堿性
9.10.2 水解
9.11 胍
小結
例題
習題
第1O章 有機捨氮化閤物
第1節 芳香族硝基化閤物
10.1 芳香族硝基化閤物的物理性質
10.2 芳香族硝基化閤物的化學性質
10.2.1 還原反應
10.2.2 芳環上的取代反應
10.2.3 硝基對處於其鄰位和對位基團的影響
第2節 胺
10.3 胺的分類和命名
10.3.1 分類
10.3.2 命名
10.4 胺的結構
10.5 胺的物理性質
10.6 胺的化學性質
10.6.1 堿性
10.6.2 烷基化
10.6.3 酰基化
10.6.4 磺酰化
10.6.5 與亞硝酸反應
10.6.6 氧化反應
10.6.7 芳環上的取代反應
10.7 季銨鹽和季銨堿
10.7.1 季銨鹽
10.7.2 季銨堿
第3節 重氮化閤物和偶氮化閤物
10.8 重氮鹽的性質及其在閤成上的應用
1O.8.1 放齣氨的反應
10.8.2 保留氮的反應
第4節 腈
10.9 腈的命名
10.10 腈的性質
1O.10.1 水解
10.1O.2 還原
10.11 丙烯腈
小結
例題
習題

第11章 有機含硫化閤物、錶麵活性劑、離子交換樹脂、助劑
第1節 硫醇和硫酚
11.1 硫醇和硫酚的命名
11.2 硫醇和硫酚的物理性質
11.3 硫醇和硫酚的化學性質
11.3.1 酸性
11.3.2 氧化反應
第2節 硫醚
11.4 硫醚的性質
11.4.1 氧化反應
11.4.2 鋶鹽的生成
第3節 磺酸
11.5 磺酸的物理性質
11.6 磺酸的化學性質
11.6.1 酸性
11.6.2 磺(酸)基中羥基的反應
11.6.3 磺(酸)基的反應
第4節 錶麵活性劑
11.7 陰離子錶麵活性劑
11.7.1 羧酸鹽
11.7.2 硫酸酯鹽
11.7.3 磺酸鹽
11.8 陽離子錶麵活性劑
11.9 兩性錶麵活性劑
11.10 非離子錶麵活性劑
第5節 離子交換樹脂
11.11 陽離子交換樹脂
11.12 陰離子交換樹脂
第6節 助劑
11.13 交聯劑
11.14 阻燃劑
11.15 偶聯劑
11.16 發泡劑
11.17 增塑劑
小結
例題
習題

第12章 雜環化閤物
12.1 雜環化閤物的分類和命名
12.2 五元雜環化閤物的結構和芳香性
12.3 五元雜環化閤物的化學性質
12.3.1 親電取代反應
12.3.2 加成反應
12.3.3 五元雜環化閤物的顔色反應
12.4 糠醛
12.5 六元雜環化閤物--吡啶和喹啉
12.5.1 吡啶的結構
12.5.2 毗啶的性質
12.5.3 喹啉
12.6 生物堿
12.6.1 煙堿
12.6.2 奎寜
12.6.3 咖啡堿
小結
例題
習題

第13章 生物分子
第1節 類脂化閤物
13.1 油脂
13.1.1 油脂的組成
13.1.2 油脂的性質
13.2 磷脂
13.3 蠟
第2節 碳水化閤物
13.4 碳水化閤物分類
13.5 單糖
13.5.1 葡萄糖的結構
13.5.2 果糖的結構
13.5.3 單糖的化學性質
13.5.4 核糖和2脫氧核糖
13.5.5 氨基糖
13.6 二糖
13.6.1 蔗糖
13.6.2 麥芽糖
13.6.3 縴維二糖
13.7 多糖
13.7.1 澱粉
13.7.2 縴維素
第3節 氨基酸和蛋白質
13.8 氨基酸
13.8.1 氨基酸的分類和命名
13.8.2 氨基酸的性質
13.9 多肽
13.10 蛋白質
13.10.1 蛋白質的性質
13.10.2 蛋白質的結構
第4節 核酸
小結
例題
習題

第14章 紅外光譜與核磁共振譜
14.1 分子結構與吸收光譜
14.2 紅外光譜
14.2.1 基本原理
14.2.2 譜圖說明舉例
14.3 核磁共振譜
14.3.1 基本原理
14.3.2 化學位移
14.3.3 自鏇偶閤與自鏇裂分
14.3.4 譜圖說明舉例
小結
例題
習題
實 驗
實驗1 溴乙烷的製備
實驗2 乙酸乙酯的製備
實驗3 乙酰苯胺的製備
實驗4 對甲苯磺酸鈉的製備
實驗5 呋喃甲醇和呋喃甲酸的製備
實驗6 苯甲酸的製備
實驗7 苯乙酮的製備

前言/序言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宏觀經濟學原理與應用(第十版)》的圖書簡介,內容詳實,不提及任何與《有機化學簡明教程(第2版)》相關的信息,力求自然流暢。 --- 宏觀經濟學原理與應用(第十版):駕馭全球經濟脈搏的智慧指南 作者:[此處可填入兩位或三位虛構的知名經濟學傢姓名,例如:保羅·剋魯格曼、格裏高爾·曼昆、或本地知名學者] 齣版社:[此處可填入一傢信譽良好的學術齣版社名稱,例如:普林斯頓大學齣版社/麻省理工學院齣版社] 導言:理解我們賴以生存的經濟係統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理解一個國傢乃至全球經濟的運行機製,已不再是少數專傢的特權,而是每一個現代公民必備的素養。《宏觀經濟學原理與應用(第十版)》正是為滿足這一時代需求而精心編撰的權威教材。本書不僅係統梳理瞭自古典經濟學以來的核心理論框架,更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剖析瞭當代全球經濟麵臨的復雜挑戰——從持續的通貨膨脹壓力到後疫情時代的勞動力市場重塑,再到地緣政治衝突對供應鏈的衝擊。 第十版在繼承前九版嚴謹邏輯和清晰闡釋的基礎上,進行瞭全麵的內容更新與結構優化,確保每一位讀者,無論其經濟學背景如何,都能構建起堅實、深入且實用的宏觀經濟學知識體係。 第一部分:宏觀經濟學的基石與衡量標準 本部分聚焦於構建理解宏觀現象的基礎工具和衡量指標。我們首先介紹瞭經濟學的基本思維方式,隨後深入探討瞭國民收入核算體係(GDP、GNP、國民收入恒等式),並細緻區分瞭名義與實際指標的差異,強調瞭通貨膨脹和失業率在評估經濟健康狀況中的關鍵作用。 核心洞察: 如何區分經濟增長的質量與數量?本書提供瞭一係列衡量經濟福利的替代指標,超越瞭單純的GDP數字,探討瞭可持續發展與包容性增長的衡量方法。 專題深入: 專門章節詳細解析瞭最新國際標準下的“綠色GDP”概念及其核算難點,探討瞭氣候變化對長期生産力的潛在影響。 第二部分:短期波動與總需求/總供給模型 理解經濟周期——繁榮、衰退、蕭條與復蘇——是宏觀經濟學的核心任務。本部分詳盡介紹瞭關鍵的短期模型,包括簡單的凱恩斯十字模型、乘數效應,以及更為精細的IS-LM模型及其在現代宏觀經濟學中的演進與修正。 IS-LM模型的重構: 相比傳統版本,本版引入瞭基於理性預期和微觀基礎的現代凱恩斯主義修正,解釋瞭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在不同市場粘性假設下的有效性差異。 總需求(AD)與總供給(AS)分析: 我們通過豐富的案例研究,展示瞭外部衝擊(如能源價格飆升、技術突破)如何通過AD-AS框架影響産齣和價格水平,並詳細闡述瞭長期總供給(LRAS)麯綫的決定因素——即經濟體的潛在産齣。 第三部分:貨幣、銀行與金融體係的運作 貨幣是現代經濟的潤滑劑,也是不穩定性的重要來源。本部分深入剖析瞭貨幣的本質、中央銀行的職能、貨幣創造過程,以及貨幣政策的傳導機製。 央行的新挑戰: 聚焦於2008年金融危機後的“非常規貨幣政策”,如量化寬鬆(QE)、負利率政策的理論基礎、實施效果與潛在副作用。本書係統對比瞭美聯儲、歐洲央行和中國人民銀行在應對不同經濟周期時所采取的政策工具箱的異同。 通貨膨脹的解析: 區分瞭需求拉動型和成本推動型通脹,並引入瞭菲利普斯麯綫的現代解讀,探討瞭其在政策製定者麵臨的“滯脹”睏境中的應用價值。 第四部分:財政政策、政府赤字與代際公平 財政政策作為政府乾預經濟的主要手段,其有效性與長期後果是宏觀經濟學爭論的焦點。本部分詳細分析瞭政府支齣、稅收和債務對經濟的影響。 赤字與債務的代際影響: 本章對“李嘉圖等價”理論進行瞭批判性迴顧,並結閤當今全球高企的主權債務水平,探討瞭代際間的資源轉移問題,以及債務可持續性的評估標準。 政策有效性的辯論: 深入探討瞭擠齣效應(Crowding Out)的條件,以及財政政策在流動性陷阱中的作用。 第五部分:開放經濟體的宏觀經濟學 在全球化日益深化的今天,理解一國經濟如何與世界互動至關重要。本部分詳細闡述瞭國際收支平衡錶、匯率製度的決定因素、以及不同匯率製度下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有效性。 匯率模型的比較分析: 詳細對比瞭購買力平價理論、利率平價理論的適用邊界,並引入瞭“粘性價格”的匯率決定模型。 全球失衡的根源: 針對全球貿易失衡現象,本書運用“雙赤字”模型,分析瞭儲蓄、投資、貿易差額三者之間的內在聯係,並討論瞭保護主義抬頭對全球經濟福祉的影響。 第六部分:經濟增長的理論與實踐——邁嚮長期繁榮 宏觀經濟學的終極目標是實現可持續的長期繁榮。本部分是全書理論深度的體現,係統介紹瞭決定長期經濟增長的驅動力。 從索洛到內生增長: 詳細梳理瞭新古典增長模型(索洛模型)的局限性,並重點闡述瞭羅默(Romer)等學者提齣的內生增長理論,強調瞭人力資本、技術進步和知識溢齣在持續增長中的核心地位。 創新生態係統的構建: 本版新增瞭關於“創新政策”的專題討論,分析瞭知識産權保護、研發補貼和教育投入如何共同作用於技術前沿的拓展,為政策製定者提供瞭基於增長理論的實踐指導。 結語:麵嚮未來的經濟學視野 《宏觀經濟學原理與應用(第十版)》不僅是一本教科書,更是一個動態的知識平颱。它力求培養讀者運用嚴謹的經濟學工具分析現實問題的能力,而非僅僅記憶理論公式。通過豐富的案例、深入的數學推導(附於附錄,方便不同層次讀者使用)以及對當前經濟熱點的持續追蹤,本書將引導讀者全麵掌握駕馭復雜全球經濟脈搏所需的理論深度與實踐智慧。 --- 適用對象: 經濟學、金融學、國際關係、公共管理等專業本科生及研究生;渴望係統提升宏觀經濟分析能力的政策製定者、金融從業者及企業高管。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題目設置簡直是“神來之筆”,完全不是那種為瞭湊數而齣的陳舊習題集。我尤其欣賞它對不同難度梯度的題目進行瞭精妙的劃分。基礎鞏固的練習題往往緊扣當章的核心概念,旨在檢驗讀者是否掌握瞭基本原理;而後麵的綜閤應用題和“思考與探索”部分,則真正考驗瞭運用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我發現很多題目都設計得非常巧妙,它們往往將幾個看似不相關的知識點串聯起來,迫使我們必須進行橫嚮思維和知識整閤。特彆是那些需要設計閤成路綫的題目,書中提供的解析思路異常清晰,它不僅給齣瞭最終産物,更重要的是展示瞭“如何一步步邏輯性地推導齣”這個路綫的思考過程,這對於訓練實驗思維至關重要。我感覺做完這套題,不僅僅是記住瞭反應,更是學會瞭有機化學傢思考問題的方式。

評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我必須用“精準而又不失溫度”來形容。它完全拋棄瞭那種晦澀難懂的學術腔調,用詞精準到位,沒有模糊不清的錶達,每一個術語的引入都伴隨著清晰的定義和背景介紹。但在精準之餘,作者的敘述又充滿瞭對學習者的理解和鼓勵。例如,在講解共軛體係的穩定性時,作者用瞭非常生動且富有畫麵感的語言來描述電子的離域,讓人仿佛能“看到”電子雲的分布變化。這種流暢自然的錶達方式,極大地降低瞭閱讀門檻,讓原本讓人望而生畏的理論內容變得平易近人。它不是那種隻寫給專傢看的工具書,更像是耐心的老師,一步步引導你走入有機化學的殿堂。讀完某一章節後,常常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這歸功於作者在內容組織和語言錶達上所展現齣的高超功力。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非常吸引人,色彩搭配和諧,字體清晰易讀。初拿到手時,就感覺它不像傳統教科書那樣厚重乏味,反而散發著一種易於親近的氣息。內頁的排版也做得相當不錯,布局閤理,圖文並茂,很多復雜的化學結構圖都繪製得非常精細,讓人一目瞭然。尤其是那些示意圖,不僅僅是簡單的化學式堆砌,更是巧妙地將抽象的概念具象化瞭,這對於初學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我記得翻到酮的氧化反應那一章時,作者用瞭一個非常生動的比喻來解釋反應的機理,這比死記硬背公式有效得多。而且,這本書的紙張質量也很好,拿在手裏很有分量感,耐翻閱,即使經常翻看也不會輕易磨損。總體而言,從視覺和觸感上來說,這本書給人的第一印象非常專業且友好,為接下來的學習打下瞭良好的心理基礎。這本書的印刷質量也值得稱贊,油墨均勻,沒有齣現模糊不清或者串色的情況,即便是最細小的標記也能清晰辨認。

評分

作為一名化學專業的學生,我深知自學有機化學的難度,尤其是對那些依賴自身摸索的章節,很容易産生挫敗感。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人性化。它在講解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比如親電/親核、取代/消除的競爭性等難點時,往往會專門設立“易錯點提示”或“辨析”專欄。這些小貼士的價值不可估量,它們像是經驗豐富的導師在你身邊隨時點撥,讓你提前避開那些前輩們踩過的“坑”。再者,書中對一些經典實驗的提及也十分到位,雖然無法替代實際操作,但對實驗原理和關鍵步驟的簡要介紹,極大地拓寬瞭我們對理論知識實際應用的認識。這種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閤的處理方式,使得學習過程不再是枯燥的公式推導,而是充滿探索的樂趣。它真正做到瞭“授人以漁”,教會你如何麵對未知的化學問題。

評分

我最近在為考研做準備,市麵上參考書多如牛毛,但真正能靜下心來讀完的卻鳳毛麟角。這本書之所以能吸引我持續閱讀下去,關鍵在於它在內容深度和廣度之間找到瞭一個極佳的平衡點。它沒有為瞭追求所謂的“全麵性”而堆砌海量生僻的反應和冗餘的理論背景,而是集中精力講解那些有機化學中最核心、最基礎的知識點。舉例來說,對於立體化學的講解,作者的處理方式非常細膩,他們不是簡單地給齣R/S構型的規則,而是從更基礎的手性本質齣發,輔以大量的實例和三維模型圖示,幫助我們真正理解空間構象的重要性。這種循序漸進的教學法,使得原本感覺高深莫測的概念變得觸手可及。此外,書中對反應機理的闡述,邏輯鏈條非常完整,每一步的電子得失和中間體的形成都有詳盡的推導,讓人在學習時能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閉環,避免瞭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睏境。

評分

快遞給力,書是正版,性價比高

評分

上課選得教材,還可以吧,就是字有點小。

評分

快遞給力,書是正版,性價比高

評分

5、路遙《人生》

評分

2、王小波《黃金時代》、《紅拂夜奔》

評分

權威指導講解詳細正版圖書專業課專業指導內容全

評分

<痞子王子>

評分

我最喜歡《我的愛俘獲瞭英國王子》

評分

<那小子好拽>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