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顺层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与支挡防护设计》紧密结合顺层岩质边坡工程地质特征,全面论述了该类边坡工程稳定性分析和支挡防护设计中工程技术人员广泛关注的问题,即如何确定坡体破坏模式、坡体开挖失稳范围、潜在滑移面的确定方法、结构面力学性质及抗剪强度参数的确定等。《顺层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与支挡防护设计》论述了深孔爆破、浅孔小台阶爆破和浅孔光面爆破可能产生的岩体层裂范围,提出了适用于顺层岩质边坡爆破施工的减振爆破技术;介绍了基于顺层岩质边坡失稳模式的支挡加固措施,同时还介绍了通过注浆方式增强坡体整体性能、提高层面抗剪强度,再辅以轻型支护体系的加固防护技术。《顺层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与支挡防护设计》以渝怀铁路200多处顺层岩质边坡工程为依托,给出了具有工程实用价值的设计原则,并以表格的形式提供了该工程80多处顺层岩质边坡的工程简况以及支护措施,供设计人员参考。《顺层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与支挡防护设计》可供铁道、公路、建筑、水电等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亦可供高校师生和科研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李安洪,1965年6月出生,1986年毕业于重庆大学采矿工程系,工学硕士,现为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
20余年来一直从事铁路、公路、城市交通等路基、岩土工程的勘察设计及科研工作。先后参加或主持了南昆铁路、渝怀铁路、株六复线铁路、郑西高速铁路等几十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路基勘察、设计等工作。在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地区的勘察设计以及高边坡、滑坡、膨胀土、软土等边坡、地基处理和岩土工程病害整治方面,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十多年来,结合南昆、渝怀等铁路建设,主持了新建铁路破碎软岩路堑高边坡、顺层岩质路堑边坡稳定性研究及支挡防护工程试验等多项科研项目,6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设计获得省部级优秀设计奖:获得铁道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勘察大师称号及第七届詹天佑成就奖;主持编写了《铁路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参编《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及《新型支挡结构设计与工程实例》。
周德培,教授,博士生导师。1981年和1987年分别在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留校从事岩土工程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近年来,在岩土边坡变形及其控制理论的研究方面作出了较为突出的贡献。主要成果有:出版学术专著2部、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提出的基于岩土体开挖变形理论的预加固技术、信息施工技术等成果已在南昆线、内昆线、株六线、渝怀线、川藏公路、京珠高速公路等铁路和公路工程建设中广泛推广应用。在国内首次开发研究出的“岩石边坡喷射植被护坡工程技术”已在岩土工程中广泛推广应用,为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在这方面出版学术专著一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省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一项。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四川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顺层岩质边坡基本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 顺层岩质边坡工程综述
第三节 渝怀铁路顺层岩质边坡工程及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顺层岩质边坡分类与结构面特征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顺层岩质边坡分类
第三节 结构面形态及变形特性
第四节 结构面力学性质
第五节 结构面抗剪强度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顺层岩质边坡失稳模式和稳定性评价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顺层岩质边坡破坏模式
第三节 基于赤平投影原理的失稳模式判断
第四节 顺层岩质边坡的总体稳定性评价
第五节 边坡稳定性安全评价的方法和标准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顺层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顺层滑移破坏型顺层边坡稳定性分析
第三节 滑移拉裂破坏型顺层边坡稳定性分析
第四节 滑移弯曲破坏型顺层边坡稳定性分析
第五节 滑劈破坏型顺层边坡稳定性分析
第六节 楔形体破坏型边坡稳定性分析
参考文献
第五章 顺层岩质边坡开挖变形及影响范围分析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开挖影响范围系列小比例模型试验
第三节 开挖影响范围大比例模型试验
第四节 开挖影响范围数值分析
第五节 工程实例验证
参考文献
第六章 顺层岩质边坡爆破施工技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顺层岩质路堑边坡爆破地震效应
第三节 顺层边坡岩体爆破的层裂效应
第四节 顺层岩质边坡开挖爆破的减振技术
参考文献
第七章 顺层岩质路堑边坡加固技术
第一节 加固原则与常用技术
第二节 注浆加固技术与效果分析
第三节 独立布置的大锚杆组合结构设计计算
第四节 微型桩组合结构的设计计算
参考文献
第八章 顺层岩质边坡设计与工程实例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确定滑移面的方法
第三节 结构面抗剪强度
第四节 顺层岩质路堑边坡设计原则
第五节 工程应用实例
参考文献
附录一渝怀线典型顺层岩质路堑边坡工点照片
附录二顺层岩质路堑边坡病害工点照片
精彩书摘
当边坡由上陡下缓、软硬相间的顺倾岩层组成时,开挖后边坡可能产生挤出型或旋转型滑动。由于此类滑坡推力主要来自坡体后部,因此一般后部采用顺层清方减重,这样可大大减小滑坡推力;前部利用抗滑桩或预应力锚索框架(地梁)支挡。
此外,还应做好防排水工程。水是影响顺层岩质路堑边坡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应设法尽量减少地表水向边坡岩体渗透,并排出边坡岩体中的地下水。一般应在顺层边坡影响范围外侧及堑顶外设置截水天沟,使地表水在流进坡面张裂隙之前就被排走。同时,还应使用黏土、砂浆等对地表张裂隙进行封闭,并使边坡顶面有一定的排水坡度,不让水在地面停留,避免水沿裂隙渗人坡体。当地下水较发育时,可在边坡设水平排水孔,降低地下水位,以减小静水压力。
综上所述,由于顺层岩质边坡广泛存在于各类工程建设中,人们对它的研究也做了较多的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由于这类边坡工程地质条件复杂、致灾机理多样化,坡体力学性质表现出极大的非线性和不连续性,导致这类边坡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仍然是工程技术人员面临的难题。目前,人们广泛关注的、并且还需要进一步加以研究解决的问题主要如下。
(1)关于坡体破坏模式的确定。尽管现有成果已提出了一些顺层边坡的破坏模式,但在实际的设计施工中可操作性和可判别性却不强。如何根据地质勘探资料正确确定坡体开挖后可能发生的破坏模式,从而建立与地质资料一致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模型,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2)关于坡体开挖的失稳范围。顺层岩质边坡开挖失稳范围是稳定性分析和支护设计的重要依据,设计时一般是凭设计人员的经验确定。科研院校通常是利用数值分析来研究此范围,也有从大量资料调研出发建立经验公式来计算失稳范围的,例如提出了长大顺层边坡的首段滑移长度计算公式,但是失稳范围与多种因素相关,应该根据坡体的地质特征,按照开挖坡体的应力与变形规律来分析和确定此范围。
(3)关于滑移面及其抗剪强度参数的确定。确定顺层岩质边坡的滑移面是正确进行稳定性分析的关键,但是要想在顺层岩体中的诸多岩层面中正确找出滑移面至今还是尚未得到很好解决的难题。目前,对于结构面抗剪强度参数的确定也提出了一些方法,例如根据室内外测试资料,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参数反算的方法等。但这些方法还存在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加以补充和完善。
(4)关于爆破施工的减振技术。对于顺层硬质岩边坡通常采用爆破施工方法开挖路堑边坡。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对于具体的顺层岩体,选择什么样的爆破施工方法和爆破工艺,才能使坡体层裂范围、地震效应和坡面性状满足设计要求。
(5)关于顺层边坡设计及顺层坡体的加固技术。对于顺层边坡设计而言,一般采用顺层清方,或清方与顺层坡体加固相结合的处理措施。顺层坡体的加固通常采用以抗滑桩、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桩间墙、桩板墙等桩锚结构为主的加固技术。这些重型支挡结构所需要的钢筋水泥用量大、投资大、机械化程度低、工期长,能否根据坡体地质条件采用轻型支护体系,也是目前尚待研究的课题。
……
前言/序言
《顺层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与支挡防护设计》 内容简介 《顺层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与支挡防护设计》是一部聚焦于处理复杂地质条件下岩质边坡稳定性问题的专业著作。本书深入剖析了顺层岩质边坡这一特定地质形态的形成机制、内在力学特性以及其在工程实践中面临的独特挑战。旨在为岩土工程、水利水电、交通运输、矿山工程等领域的工程师、研究人员及相关技术人员提供一套系统、全面且实用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方案。 第一章 绪论 本章首先界定和阐述了顺层岩质边坡的概念及其重要性。顺层边坡,顾名思义,是指岩层产状与边坡坡面存在特定夹角,导致岩体在重力、地下水、外部荷载等作用下,倾向于沿着结构面发生滑动失稳的地质体。这类边坡在自然斜坡和人工开挖边坡中均广泛存在,其失稳形式多样,破坏性强,对工程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随后,本章回顾了国内外关于顺层岩质边坡稳定性研究的历史沿革与发展现状,梳理了已有的研究方法、理论模型和工程实践经验。通过对前人工作的总结,突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为本书后续内容的研究方向和技术创新奠定了基础。 最后,本章明确了本书的研究目的、技术路线和预期贡献。本书的核心目标在于深化对顺层岩质边坡滑动机理的认识,发展可靠的稳定性评价方法,并提供科学有效的支挡防护工程设计原则和技术。 第二章 顺层岩质边坡的地质与力学特性 本章是本书的基础,详细探讨了顺层岩质边坡的关键地质特征及其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岩层产状与坡面关系: 深入分析了岩层的倾角、倾角方向与边坡坡角的相对关系,重点讨论了顺层边坡的典型形态,如迎坡、顺坡、横坡等,并分析了不同产状组合下的滑动倾向。 结构面特征: 详细介绍了岩体结构面的性质,包括结构面的数量、间距、延伸长度、形态(平面、弯曲)、粗糙度、充填物(土、砂、砾、泥等)的性质(厚度、强度、渗透性)及其对剪切强度的影响。 岩体宏观力学性质: 阐述了顺层岩质边坡的宏观力学行为,特别是在低强度结构面控制下的整体滑动特性。介绍了常用的宏观强度指标(如李三力学模型、Bieniawski强度准则等)的适用性与局限性。 地下水作用: 详细分析了地下水在顺层边坡中的赋存状态、流动规律及其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阐述了静水压力、渗流力(浮力、拖曳力)如何降低岩体的有效应力,显著削弱边坡抗剪强度,并可能诱发突发性滑塌。 第三章 顺层岩质边坡的失稳机理分析 本章专注于揭示顺层岩质边坡的各种失稳模式。 结构面滑动: 这是顺层岩质边坡最常见的失稳模式。详细分析了单结构面滑动、贯通性结构面群滑动、顺层贯通滑动等不同形式的滑动机理,并解释了不同条件下滑动面的形成过程。 整体滑动: 在特定的岩体结构和产状条件下,可能发生较厚的岩体整体沿坡面或坡底结构面发生的整体滑动。 次生破坏: 探讨了边坡失稳过程中可能伴随的次生破坏现象,如块体崩落、卸荷蠕变、软弱夹层变形等,以及这些次生破坏对整体稳定性的影响。 耦合效应: 分析了重力、地下水、地震、降雨、冻融循环、外部荷载(如建筑物、交通荷载)等多种因素对顺层岩质边坡稳定性的耦合作用。 第四章 顺层岩质边坡的稳定性分析方法 本章系统介绍了当前主流的顺层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并进行了比较与评价。 极限平衡法: 经典的极限平衡法: 详细介绍基于瑞典条分法的各类方法(如Bishop法、Janbu法、Spencer法、Morgenstern-Price法),并重点分析其在处理结构面滑动时的改进和局限性。 基于结构面滑动面的极限平衡法: 重点介绍适用于顺层边坡的单结构面滑动极限平衡法,以及考虑多个结构面相互作用的简化方法。 极限平衡法的适用性与局限性: 讨论极限平衡法在处理复杂应力状态、非线性滑动面、块体相互作用等问题时的不足。 数值模拟法: 有限元法(FEM): 介绍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理论的有限元法,如何模拟岩体的变形、应力分布以及结构面的力学行为。重点探讨岩石损伤模型、强度折减法等在顺层边坡分析中的应用。 离散元法(DEM): 重点介绍离散元法在模拟块体运动、结构面非连续性变形和相互作用方面的优势,特别适用于处理块体滑动、崩落等问题。 数值模拟方法的优缺点与选择: 详细比较FEM和DEM在顺层边坡分析中的适用范围、计算效率、结果解释等方面的差异,指导工程实践中的方法选择。 经验与半经验方法: 简要介绍基于工程实践经验和统计分析的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如工程地质分析法、边坡稳定性图表法等,并说明其作为初步评价手段的价值。 基于可靠度理论的分析: 介绍引入概率论的边坡可靠度分析方法,如何考虑模型不确定性、参数变异性,从而给出更科学的边坡安全评估。 第五章 顺层岩质边坡的支挡防护设计原则与技术 本章针对顺层岩质边坡的特点,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支挡防护设计理念和技术。 设计原则: 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强调根据边坡具体地质条件、失稳模式和工程需求,选择最适宜的防护措施。 重在治本,兼顾治标: 优先考虑减小或消除滑动力的措施(如减载、排水),其次是提高边坡抗滑力的措施(如支挡结构)。 经济性与可靠性平衡: 在确保安全可靠的前提下,追求工程的经济效益。 防护工程类型: 排水减载措施: 地表排水: 截水沟、排水沟、集水井等的设计与布置。 地下排水: 盲沟、排水孔、砂滤层等的设计与施工,重点分析其在顺层边坡减小结构面水压力和渗透力中的作用。 边坡减载措施: 削坡减载: 介绍合理确定削坡坡度、平台宽度等参数,以减小边坡自重和诱发滑动的驱动力。 卸载平台: 在边坡中部或坡脚设置卸载平台,降低上部岩体的重力。 支挡结构: 锚杆支护: 详细介绍不同类型锚杆(砂浆锚杆、锚索、土钉等)的选型、设计参数(锚固长度、孔径、间距、受力计算)、施工工艺及在顺层边坡中的应用,重点分析锚杆如何提高结构面抗剪强度,提供拉拔力抵抗滑动。 挡土墙: 重力式挡墙: 介绍在能够提供足够基础承载力的区域,通过自身重量抵抗滑移和倾覆。 加筋土挡墙: 介绍利用土工格室、土工织物等与回填土结合形成整体性结构,提高墙体稳定性。 桩式支护: 介绍排桩、群桩等形式,如何利用桩身强度和桩侧摩阻力抵抗滑动。 锚固挡墙/加劲挡墙: 结合锚杆和挡墙,提供更强的支挡能力。 灌浆加固: 介绍浆液的选择、灌浆工艺,如何填充结构面孔隙、提高岩体整体强度。 喷射混凝土与挂网: 介绍喷射混凝土的厚度、纤维增强等技术,结合金属网,形成保护层,防止表层岩石崩落,并为下部加固措施提供支持。 生态防护: 介绍植被护坡、格宾石笼等,在边坡表面形成植被覆盖,减少水土流失,同时具备一定的固坡作用。 支挡防护设计的关键考虑因素: 结构面贯通性与延伸长度: 对滑动面潜在贯通性的判断,以及其对支挡结构设计的影响。 地下水控制: 再次强调排水措施与支挡结构之间的协同作用。 冻融与蠕变: 在寒冷地区和长时期工程中,考虑冻融和蠕变对支挡结构性能的影响。 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 强调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确保防护工程的实际效果。 第六章 工程案例分析 本章通过多个典型工程案例,生动地展示本书所介绍的理论与方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不同类型顺层岩质边坡的稳定性分析: 选择不同地质条件、不同滑动机理的边坡作为案例,展示如何应用极限平衡法和数值模拟法进行稳定性评价。 多样化支挡防护措施的设计与实施: 选取在实际工程中采用了不同组合防护措施的边坡案例,详细介绍其设计思路、具体参数、施工过程及最终效果。 案例中的问题与挑战: 讨论在工程实践中遇到的复杂问题,如地下水突涌、结构面参数不确定性、防护措施失效原因等,以及如何通过改进设计和施工来解决。 经验教训与推广价值: 对案例进行总结,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经验教训,为今后的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本章对全书内容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主要结论: 概括本书在顺层岩质边坡地质力学特性、失稳机理、稳定性分析方法以及支挡防护设计方面的核心发现和技术贡献。 研究展望: 提出未来在以下方面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 更精细化的数值模型,考虑岩体损伤、应力循环等复杂行为。 智能化、自动化的稳定性监测预警技术。 新型、高性能的支挡防护材料与结构。 极端气候和环境变化对顺层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长期服役条件下支挡防护结构的可靠度评估。 附录 常用岩石力学性能测试方法介绍。 相关规范、标准摘录。 术语解释。 《顺层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与支挡防护设计》力求理论联系实际,内容翔实,图文并茂,既有严谨的科学论述,也有实用的技术指导,是岩土工程领域不可多得的参考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