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诗古音考·屈宋古音义

毛诗古音考·屈宋古音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明] 陈第 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79043
版次:1
商品编码:10884622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平装
丛书名: 音韵学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12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陈第在《毛诗古音考》和《屈宋古音义》中列举了大量的方言材料,证明了诗经用韵是以当时的实际语音为基础的。本书为深入研究古音学奠定了基础,是相关研究者的案头必备工具书。

目录

前言
毛莳古音考
屈宋古音羲
索引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软绵绵但很沉重的纸张,要是精装就好了

评分

语言学名著!!研究上古音的好书

评分

好书,想学习用的

评分

〖毛诗古音考〗四卷,明陈第(1540或1541一1617)撰。

评分

第字季立,号一斋,福建连江人。万历时诸生。少聪颖,博学自负,喜谈兵。曾投笔从戒,受知于名将谭纶、俞大猷、戚继光,官至蓟镇游击将军。精通五经,尤长于《诗》、《易》,著述颇富。主要有《毛诗古音考》、《伏羲先天图赞》、《屈宋古音义》、《尚书疏衍》、《一斋集》等。南北朝人读《诗经》,发现韵脚有不押韵者,便改读其字以求押韵,称“叶韵”。至唐、宋叶韵之说更加泛滥,甚至为求叶韵而改古书文字,使先秦两汉之书几不可读。宋人吴□撰《韵补》,明人杨慎撰《古音略例》,焦□撰《笔乘》,都曾对叶韵说提出怀疑,而未敢断然否定,惟焦氏《笔乘》谓“古《诗》无叶韵”,然未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陈氏少读《诗》,即疑时韵之说,晚年读《诗》益勤,惧子侄学《诗》而不知古音,于是广征博采,进行考证,形成初稿。万历三十二年(1604)造访焦□,焦氏又为补其未备,正其音切,始成定稿。陈氏通过研究,认为《诗经》用韵是以当时的实际语音为其础的,与大致同时的《左传》、《国语》、《易经》、《易象》、《离骚》、《楚辞》、秦埤、汉赋以至上古歌谣、箴铭、赞颂等基本相合,以今音读古《诗》之所以不谐韵,并非古无定音,而是语音演变的必然结果,即“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于是力排众议,指出古有定音,叶韵之说实属荒谬,谓“注《诗》者一则曰叶,再则曰时……胡为以今之读为正,而以古之正为叶也?”,犹如“以楷书为正字,篆隶为模楷而作矣,颠倒古今,反覆伦类,莫此甚也”。此书体例,取《诗经》韵字四百四十个,每字先注音讲解,后列“本证”,即《诗》自相证,列举《诗经》中能证明此字读音的篇句,依次排列。本证之后为“旁证”,取与《诗经》大致同时的《左传》、《国语》等韵语相佐证。又广采前人及当时人的研究成果,引用自汉至明如郑玄、扬雄、刘熙、许慎、高诱、徐邈、沈约、萧该、张守节、陆德明、颜师古、吴□、扬慎、焦□等十几家所注古读,彻底否定了叶韵说,至清初颐炎武撰《诗本音》,江永撰《古韵标准》以踵其后,以经证经,始全部澄清时韵之谬,而陈第此书实开其先声,如《四库全书总目》所说,“开除先路,则此书实为首功”,张裕钊《重刊毛诗古音考序》谓“我朝经学度越前古,实陈氏有以启之”,“有明一代,蔑弁古学,讹谬相循。沉潜遗籍,杰出元解,陈氏一人而已”。陈氏此书不仅对《诗经》有功,对于研究先秦两汉古籍亦为有助。对后世古音学的形成与发展都有深远影响。但尚属草创,也有不足之处,不如清代学者把古音纳为若干韵部,以成一完整系统。陈第对通韵、合韵、阴入通押等亦未能正确识别,故有一字数音现象,引用的材料有些离《诗经》时代太远,不适作《诗经》的共时语音材料,对方言的分析亦有失客观。

评分

这次下单买了不少书,但是看着挺便宜吧!这本书在促销之前,网站就提高了价格。活动完了以后,价格又降下去了,这是让我觉得有点无耻的地方。这本书印刷的挺好,值得购买。

评分

好书,想学习用的

评分

及时热情,质量非常不错。

评分

山居存稿三编(繁体竖排 )山居存稿三编(繁体竖排 )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