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编
图书标签:
  • 建筑规范
  • 住宅设计
  • GB50096-2011
  • 建筑工程
  • 设计标准
  • 规范文件
  • 建筑设计
  • 民用建筑
  • 工程技术
  • 建筑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ISBN:1511221066
版次:1
商品编码:10885338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1-12-01
页数:89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适用于全国城镇新建、改建和扩建住宅的建筑设计。2012-08-01实施。

内页插图

目录

1 总则
2 术语
3 基本规定
4 技术经济指标计算
5 套内空间
6 共用部分
7 室内环境
8 建筑设备
本规范用词说明
附:条文说明

前言/序言


《建筑室内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10-2018) 一、 总则 1. 编制目的: 本规范是为了统一建筑室内装饰装修工程的质量验收,保证工程质量,提高建设工程的整体水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及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结合我国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实践经验,制定的本规范。 2.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各类新建、改建、扩建的民用建筑工程的室内装饰装修工程的质量验收。 3. 基本规定: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质量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质量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还应符合设计文件及合同的约定。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应按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执行。 工程质量的验收,应按施工阶段进行,分部位、分工序进行,并应按隐蔽工程、中间验收和竣工验收的程序进行。 工程质量的验收,应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相关单位的代表参加。 工程质量的验收,应有完整的验收记录和验收报告。 4. 术语定义: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 指在建筑物内部空间进行的,以满足使用功能、改善使用环境、提高建筑形象为目的,采用装饰装修材料或构件进行的各种工程。 质量验收: 指根据法律、法规、标准、设计文件及合同的规定,对工程实体质量进行检查、评定,并作出结论的活动。 隐蔽工程: 指在工程后期施工中将被覆盖,不能再进行检查和验收的工程。 中间验收: 指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分部分项工程进行的分阶段验收。 竣工验收: 指工程全部完成后,由建设单位组织相关单位对工程的整体质量进行验收。 二、 基本规定 1. 施工前的准备: 设计文件审查: 施工单位应认真审查设计文件,熟悉设计要求,发现设计图纸、说明等存在不明确或矛盾之处,应及时提出,并与设计单位协商解决。 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特点,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并报送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批准。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施工进度计划、施工技术措施、质量保证措施、安全保证措施、材料设备进场计划等。 技术交底: 施工单位应向施工班组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明确施工工艺、操作要点、质量标准、安全注意事项等。 材料设备检验: 进场的装饰装修材料、构配件和设备,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对进口材料,应有产品合格证和质量检验报告。 施工现场准备: 施工现场应具备必要的施工用水、用电、道路、堆放场地等条件。施工现场应做好防火、防盗、防尘、防噪声等工作。 2.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持证上岗: 从事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的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 样板引路: 对于主要工序和关键部位,施工单位应制作样板,经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验收合格后,方可大面积施工。 工序控制: 每道工序施工完毕,应及时进行自检,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隐蔽工程在覆盖前,应进行验收,并办理验收记录。 材料使用: 施工中使用的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不得使用不合格材料。 环境保护: 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控制噪声、粉尘、废水、废弃物等排放。 3. 质量验收的要求: 验收程序: 质量验收应按本规范规定的程序进行。 验收依据: 质量验收应以设计文件、合同约定、本规范及国家现行有关标准为依据。 验收记录: 质量验收应有完整的验收记录,记录内容应真实、准确。 验收报告: 质量验收完成后,应形成验收报告,验收报告应由参加验收的各方代表签字。 不合格项处理: 对验收中发现的不合格项,施工单位应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整改,整改后重新验收。 三、 各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验收 本章内容详细规定了建筑室内装饰装修工程各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要求和验收方法。 1. 抹灰工程: 一般规定: 抹灰层与基层之间及各抹灰层之间,都应有牢固的结合。表面应平整、洁净,颜色一致,无脱层、空鼓、裂缝、爆灰等缺陷。 检验方法: 观察、手敲、尺量、检查。 主要检查项目: 基层处理、材料质量、分层厚度、表面平整度、阴阳角方正、护角、抹灰层垂直度、抹灰层表面缺陷等。 2. 门窗工程: 一般规定: 门窗框与墙体应安装牢固,缝隙应均匀,门窗扇应开关灵活,五金件应齐全、安装牢固,表面应洁净、无划伤。 检验方法: 观察、手推、尺量、检查。 主要检查项目: 门窗框安装牢固度、与墙体缝隙、门窗扇开关灵活度、五金件安装、表面质量、密封性能等。 3. 吊顶工程: 一般规定: 吊顶骨架安装应牢固,连接应可靠。吊顶板安装应平整、严密,表面应洁净、色泽一致,不得有污染、缺棱掉角等缺陷。 检验方法: 观察、手敲、尺量、检查。 主要检查项目: 骨架安装牢固度、吊杆连接、板材安装平整度、接缝严密性、表面质量、灯具电器安装等。 4. 轻质隔墙工程: 一般规定: 轻质隔墙安装应牢固,骨架应平整、垂直,墙面板安装应严密,表面应平整、洁净。 检验方法: 观察、手敲、尺量、检查。 主要检查项目: 骨架安装牢固度、垂直度、平整度、墙面板安装严密性、表面质量、门窗洞口尺寸及位置等。 5. 地面工程: 一般规定: 地面面层应平整、洁净,表面应光滑、耐磨,接缝应严密,不得有空鼓、开裂、起砂等缺陷。 检验方法: 观察、尺量、检查。 主要检查项目: 基层处理、材料质量、面层平整度、强度、耐磨性、防滑性、接缝处理、排水坡度(厨房、卫生间)等。 6. 墙面、天花板装饰工程: 一般规定: 墙面、天花板装饰材料的颜色、图案应符合设计要求,表面应平整、洁净、无脱层、空鼓、裂缝、划伤等缺陷。 检验方法: 观察、尺量、检查。 主要检查项目: 材料质量、颜色、图案、平整度、表面缺陷、接缝处理、阴阳角方正等。 7. 细部工程: 一般规定: 包括踢脚线、挂镜线、装饰线条、构件等。安装应牢固、平整、顺直,表面应洁净、光滑。 检验方法: 观察、尺量、检查。 主要检查项目: 安装牢固度、平整度、顺直度、表面质量、接缝处理等。 8. 电气照明工程: 一般规定: 电线管敷设应平整、顺直,接头应严密。开关、插座安装应牢固、平整,位置应准确。灯具安装应牢固,接线应正确。 检验方法: 观察、手试、电器检测。 主要检查项目: 电线管敷设、线盒安装、导线连接、开关插座安装、灯具安装、接地保护等。 9. 给排水及采暖工程: 一般规定: 给排水管道安装应牢固,连接应严密,无渗漏。卫生器具安装应牢固,冲洗应正常,无渗漏。 检验方法: 观察、试压、通水试验。 主要检查项目: 管道安装、连接严密性、通水试验、卫生器具安装、排水坡度等。 10. 通风与空调工程: 一般规定: 风管安装应牢固,连接应严密。风口安装应平整、美观。空调设备安装应牢固,运行应正常。 检验方法: 观察、检查、运行试验。 主要检查项目: 风管安装、风口安装、设备安装、系统运行等。 四、 绿色施工与节能 1. 环保要求: 施工过程中应积极采用绿色施工技术,减少环境污染。优先选用环保型、可再生、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含量的装饰装修材料。 2. 节能措施: 鼓励采用有利于建筑节能的装饰装修技术和材料,例如保温隔热性能好的墙面、地面、屋顶装饰材料,以及高效节能的照明设备等。 3. 废弃物处理: 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应分类收集、堆放,并按照规定进行回收、再利用或处理。 五、 质量验收的组织和要求 1. 验收程序: 按照隐蔽工程验收、分部分项工程验收、单位工程验收、整体验收的程序进行。 2. 验收文件: 验收应具备完整的施工技术文件、设计变更记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分部分项工程验收记录、材料检验报告、设备安装调试记录等。 3. 验收结论: 验收合格的工程,应形成验收报告,由各方代表签字。不合格的工程,应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重新验收。 4. 档案管理: 验收文件和记录应妥善保管,作为工程技术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室内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10-2018)的颁布与实施,为规范室内装饰装修工程的建设行为,提高工程质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和法律依据。本规范的各项要求,旨在指导和约束装饰装修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全过程,确保最终交付的工程实体符合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规范更像是一部关于“现代生活质量底线”的宣言,而不是单纯的建筑指导手册。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防火分区和疏散通道的规定。在阅读过程中,我甚至将书中的要求与我家小区的公共消防通道情况做了对比,发现很多老旧小区的消防设计标准,在今天看来是多么的捉襟见肘。规范中对安全出口的宽度、疏散楼梯间的防火分区设置、甚至连楼梯间的自然排烟要求都写得清清楚楚,这让我深刻意识到,建筑规范的意义远超个人住宅的范畴,它直接关乎到居住者在紧急情况下的生存概率。此外,对于建筑能效的提及,虽然不是全书的重点,但也清晰地勾勒出了未来住宅的发展方向,它告诉我们,未来的设计必须是低碳和节能的。这本书虽然是2011年的版本,但在其所确立的基本原则上,至今看来依然是稳固和适用的,它提供了一种面向未来的、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框架,让我们可以放心地在它划定的安全边界内,去构思和创造我们的居住空间。

评分

坦白讲,对于一个非专业人士,比如我这种自学的爱好者来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充满挑战性的。它不是那种可以抱着咖啡在沙发上轻松翻阅的读物,它需要一个安静的书桌、一个好的台灯,以及随时准备查阅国家标准其他相关文件的耐心。书中大量的技术参数、引用条款和各种缩写(比如各种耐火等级的代号),确实拉高了入门的门槛。我花了整整一个周末,才勉强把关于住宅室内环境和设备安装的基础章节捋顺。不过,一旦你跨过了这道坎,后续的学习成本就会急剧下降,因为这些规范是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的。最让我感到佩服的是,它对住宅的设备管井预留、通风竖井的布置规范,这些都是隐蔽工程,但规范却将其置于极其重要的地位,提醒着设计者和施工方,这些“看不见”的地方,才是决定住宅未来几十年舒适度的核心要素。它迫使你从一个宏观的“房子”概念,深入到每一个最小功能单元的性能考量。

评分

说句心里话,初次捧起这本规范,我本以为会是一场枯燥乏味的阅读之旅,毕竟这种技术文件嘛,大多都是冷冰冰的条文堆砌。然而,当我深入到关于住宅性能分级的讨论部分时,才发现这背后隐藏着一套非常人性化的设计哲学。它不仅仅关注结构强度或者防火等级,更深入到了居住者的“体感”层面。比如,它对不同朝向房间的夏季热负荷控制有着详尽的规定,这对于我们南方炎热地区来说简直是福音,直接指导我如何在不加过多空调的情况下,通过外墙材料的选择和遮阳深度的设计来降低能耗。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无障碍设计”的章节,虽然我的房子是单体结构,但规范中对于轮椅回转空间、卫生间扶手高度的细致要求,让我重新审视了“家”这个概念,它不仅仅是为现在服务的,更应该具有前瞻性,考虑到未来可能出现的行动不便。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感觉到设计标准制定者的良苦用心,他们试图用这本册子,为千家万户筑起一道坚实的、舒适的、可持续的生活屏障。虽然章节间的跳转偶尔需要翻阅索引,但整体逻辑链条是完整且严密的,绝对是建筑设计人员案头不可或缺的“镇宅之宝”。

评分

这本《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真是让人又爱又恨,我最近在琢磨老房子的翻新和加建,手头一堆资料,从规划局的红头文件到各种施工工艺手册都翻了个遍,但最终能让我踏实下来的,还是得靠这种国家层面的标准。说实话,光是看到“GB”这几个字母,心里就安稳了一大半,知道自己看的不是什么野路子的经验分享,而是经过反复论证、具有法律效力的技术要求。我特别关注了关于卧室开窗采光和自然通风的章节,以前总觉得只要窗户够大就行,但规范里对最小净面积、有效通风面积的量化指标描述得清清楚楚,这对我重新设计客厅的落地窗位置提供了决定性的依据。还有就是关于楼梯的坡度、踏步高度和宽度,这些看似细微的数字,直接关系到家里老人和小孩的安全,翻阅时我简直是捏着汗在对照自家现有的楼梯尺寸,发现果然有几个地方超出了舒适区的范围,差点就忽略了这些关键的“生命线”数据。这本书的结构清晰,条理分明,虽然有些术语一开始看着有点晦涩,但对照着图例和附录的解释,总能找到对应的解决方案。它不像那些纯理论的书籍那样空泛,而是直接告诉你“应该怎么做”和“不能怎么做”,实用性强得令人发指。

评分

我对这本规范的印象,可以用“严谨到令人发指”来形容,但这种严谨恰恰是它最宝贵的地方。我记得有一次,我找了个设计方案,感觉采光挺好,但自己心里总是不踏实,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理论支撑。后来对照规范里关于“日照标准”的计算方法,才发现原来我算的那个“最佳日照时间”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而规范给出了明确的“大寒日”标准,这一下就把所有模糊的空间都给清晰化了。这感觉就像是,你用肉眼估算一个物体的长度,总是觉得差不多,但一旦拿出精确的尺子一量,才知道自己离标准差了多少。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提供了那把“尺子”。特别是关于防水和防潮的设计要求,涉及到地下室和顶层的处理细节,那一段我反复看了好几遍,那种针对不同结构部位的材料厚度和施工工艺的限定,细致到让人心服口服。如果有人想偷工减料或者走捷径,光是这本书上列出的几十条关键检查点,就能把他拦在门外。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创新”的书,而是一本确保你“不犯错”的基石。

评分

是正版

评分

物美价廉

评分

挺好的希望下次包装好一点。

评分

好评

评分

收到了挺好的

评分

国标规范,好,有电子版更好

评分

还可以

评分

正品,送货快,比书店买便宜很多很多很多

评分

ytey eyw y ytyety rtyurtyu ui itui p iop yipyiopyi[po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