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售出版时间2016-11月中旬左右
核雕:工艺与鉴赏
定价¥68.00
版次:1页 数:120字 数:114印刷时间:2016年11月01日开 本:16开纸 张:铜版纸印 次:1包 装:平装是否套装: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122278463
所属分类:
图书>艺术>工艺美术
内容推荐
核雕即在橄榄核等果核上面进行微雕,2008年已被列入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古老的技艺与传承焕发出新的光彩,核雕工艺品已经被广大的玩家和藏友认可和追捧,销售量和价格一路飙升。本书邀请从事核雕艺术品创作20余年,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编写,详细介绍了核雕的工艺品创作和设计思路、雕刻技法、把玩和收藏的注意事项以及近代核雕大师们的传世名作的赏析。
本书适宜核雕的玩家和藏友阅读。
目 录
**章 核雕的历史渊源 / 001
第二章 苏作核雕 / 013
第三章 橄榄核雕的技法和创作 / 025
一、橄榄核雕创作思路 / 026
二、雕刻技法 / 047
三、核雕的工艺示例 / 059
第四章 橄榄核雕的鉴赏 / 073
第五章 橄榄核雕的保养 / 089
第六章 核雕的把玩与收藏 / 94
第七章 核雕工艺品近年拍卖摘录 / 105
附录
附录一 《核舟记》 / 117
附录二 《核工记》 / 118
参考文献 / 120
2.苏州橄榄核雕鉴赏新锐名家
定价¥68.00
版次:1页 数:字 数:印刷时间:2014年01月01日开 本:纸 张:印 次:包 装:是否套装: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122182876
所属分类:
图书>艺术>收藏/鉴赏>雕品
内容推荐
文玩橄榄核,欣赏的是工艺,感悟的是文化,传承的是艺术,把玩的是雅趣。把玩橄榄,是在小小的微雕世界中感悟奇妙,体味精美。
本书从苏工橄榄核雕的历史,派系,传承中一一展开,从把玩、收藏、欣赏等各个方面为玩家指明如何感悟橄榄核雕刻的艺术魅力。
目 录
**章 苏州橄榄核雕刻简述
1、殷根福与“永兴斋”
2、子承父业的殷荣生
3、须吟笙与他的“核雕人生”
4、钟年福和他的“核雕世家”。
第二章 苏州橄榄核雕刻释意
1、“南工”和“北工”
2、“苏工”与苏州橄榄核雕刻
3、“苏工”橄榄核罗汉头的派系
(1)、“殷派”十八罗汉
(2)、“须派”十八罗汉
(3)、“钟派”十八罗汉
3、橄榄核市场上常见的各种传统题材
(1)、金陵十二钗
(2)、八仙
(3)、风景园林
(4)、观音与佛像
1、手工
2、题材
3、工艺
4、意境
第三章 浅谈把玩文化
五、浅谈“把玩”文化
第四章 苏州橄榄核雕艺人谱
顾永芳(左) 顾睛亮
钟耀源
周福林
朱梅娟
沈锦
郇跃庆(中)杨桂萍(右)
郇冰怡
周军琪
樊亚龙
顾国康
王世军
周苏红
朱云峰
浦建芬
汝凤伦(右)汝冬梅
华祖芳
徐华 过莉娟
朱萍(左) 谢建平
浦莉亚
须皋凌(左) 须义娟
徐山石(左)丁小芬(右)
梁斌
刘英
乐扣凤(右) 谢胡英
钟云洁
赵江
王海
王璐
陈素凤
沈玲
周金雪(左) 解美玲
肖斌(左)林燕
罗建
贾红平(左) 王春芳
余凤燕
夏莉洁
肖卫(右) 张雪梅
顾东华(左) 叶海风
张华( 右)浦亚黎(左)
周林
慧明老师作品鉴赏
陈文祥老师作品鉴赏
逸人老师作品鉴赏
后记
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打开核雕世界的一扇绝佳窗口。它从最基础的工具介绍、核材的挑选,到基本的雕刻手法,都进行了非常详尽的讲解。我特别喜欢其中对于不同雕刻刀具的使用说明,以及每种刀具适合雕刻哪种细节的图示。这些对于我这种想要尝试亲手雕刻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书中还提供了一些简单的练习范例,并配有详细的步骤图,让我可以照着模仿,逐步掌握基本的雕刻技巧。虽然我可能还无法达到名家的水平,但至少在这本书的指导下,我能够对核雕的制作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且能够开始尝试一些简单的创作。它没有过于高深的理论,而是以实践为导向,非常适合零基础的爱好者。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核雕的审美标准都有所提升。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展示各种精美的核雕作品,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去“看”。书中有大篇幅的篇幅讲解了核雕的构图、线条、层次感以及神韵的把握。作者通过对比分析,列举了许多不同名家作品的优缺点,让我能够辨别出哪些作品在技艺上更为精湛,哪些作品在创意上更具突破性。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留白”艺术的阐述,如何通过巧妙的留白来突出主体,营造意境,这一点在许多其他工艺品鉴赏类书籍中都鲜有提及。我还学习到了如何从核雕的包浆、品相上来判断其年代和价值,这些都是非常实用的鉴赏技巧。对于我这样之前只能看个热闹的爱好者来说,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匠,手把手地教我如何品味一件核雕的精髓,受益匪浅。
评分这本书的另一个亮点在于其丰富的图片资料。精美的核雕作品图片贯穿全书,每一幅都清晰、饱满,让我能够近距离地欣赏到作品的细节和质感。作者在选择图片时,也颇费心思,既有历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有当代新锐名家的代表作品。通过这些图片,我得以一窥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核雕艺术。尤其是一些作品的局部特写,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线条的流畅度、纹理的细腻程度以及人物面部表情的生动刻画。书中的版式设计也相当考究,文字与图片搭配得当,阅读体验非常舒适。这本书就像一个精美的核雕展厅,让我足不出户就能饱览核雕艺术的精华,也激发了我对核雕的浓厚兴趣,希望未来能有机会亲眼见到这些作品。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触动,在于它展现了核雕背后蕴含的匠人精神。虽然我还没有机会亲手尝试核雕,但通过书中的文字和图片,我仿佛能感受到雕刻师们指尖的温度和内心的专注。书中采访了一些当代核雕名家,听他们讲述自己与核雕结缘的故事,分享创作的理念和遇到的挑战。这些故事真实而感人,让我看到了他们为了追求艺术 perfection 所付出的汗水和坚持。其中一位年轻雕刻师对传统工艺的创新与传承的思考,尤为打动我,他既尊重古法,又敢于突破,让核雕在当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这本书让我明白,核雕不仅仅是一门技艺,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情感的寄托。它不仅仅是冰冷的艺术品,更是雕刻师心灵的投射。
评分作为一名对传统工艺情有独钟的爱好者,我最近购入了一本关于核雕的书籍,虽然书名有些拗口,但内容之丰富,绝对超出我的预期。首先,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惊喜在于其对于核雕历史渊源的梳理。从古至今,核雕的演变脉络清晰可见,各种时期代表性的作品和工艺特点都被一一提及。我特别喜欢其中对核雕在不同朝代扮演社会角色的解读,比如它如何从文人雅士的把玩之物,逐渐演变成一种民间艺术,甚至融入到市井生活中。书中引用的史料和考证都相当扎实,让我对核雕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不再仅仅停留在“小巧精美”的表层印象。作者在介绍不同核材的特性时,也细致入微,让我了解到并非所有的核都能成为优秀的核雕载体,其纹理、硬度、密度等都直接影响着雕刻的难度和最终呈现的效果。这一部分的知识,对于想要深入了解核雕的朋友来说,绝对是不可或缺的入门基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